光盘装置以及记录条件设定方法

文档序号:674655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以及记录条件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谋求在光盘装置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使用的记录
条件的最优化的方法,特别涉及向DVD等要求互换性的记录型介质 记录数据的光盘装置以及记录条件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如DVD、 CD那样要求互换性的媒体中记录数据的情况下,要 求在所记录的装置以外的装置中也可以再现记录数据。由非常多的制 造商制造该媒体,且由于市场上的过激的竟争而谋求成本降低,故还 存在大量低劣的媒体。
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装置制造商每当开发记录装置时,事先研究 记录装置和媒体的符合(最优记录条件),针对每个媒体调查研究记 录时的条件。将其结果作为记录条件库而保存在记录装置的存储器 中,记录装置根据由终端用户插入的媒体的媒体信息,从记录装置具 有的库中参照媒体的记录条件,以最优的记录条件对该媒体进行数据
的记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30837号公才艮
但是,在以往的记录装置中,具有如下课题由于为了制作库而 需要大量劳力,所以记录装置的开发期间较长,并且为了保持库而在 记录装置中需要大量存储区域。另外,无法应对所有媒体,在出现新 的媒体的情况下,无法在最优的记录条件下进行记录,而发生无法确 保互换性这样的问题。进而,具有在记录媒体中存在质量的偏差的情 况下,发生无法在终端用户所持有的媒体中记录数据这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8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
装置以及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可以自动地决定向CD、 DVD、 BD、以 及HD - DVD等记录媒体的最优记录条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l方面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特 征在于,具备
光学拾取器,在盘上记录数据或者再现记录在盘上的数据;
数据编码器,对要记录的数据进行调制,从而变换为规定的数据
形式;
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对调制的数据设定记录到盘上的定时;
相位误差检测单元,对构成记录在盘上的数据的标记和空白与本 来应处的位置的误差量进行测定;
误差收敛单元,根据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计 算表示标记部的最优的位置信息的误差信息;
记录定时计算单元,根据从上述误差收敛单元中输出的上述误差 信息,计算对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设定的记录定时的校正值;以及
控制单元,根据规定的收敛条件,将上述记录定时计算单元的输 出反馈给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对数据的记录条件进行最优化。
由此,可以自动地决定向光盘的记录条件,在介质的质量中存在 偏差的情况、出现新的媒体的情况下,也可以稳定且高质量地记录数 据。
另夕卜,本发明的第2方面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学拾取器,在盘上记录数据或者再现记录在盘上的数据; 记录图案生成单元,生成以记录条件的设定为目的的任意的记录
图案;
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对从上述记录图案生成单元中输出的记录信 号^L定记录到盘上的定时;
相位误差检测单元,对构成记录在盘上的数据的标记和空白与本 来应处的位置的误差量进行测定;
误差收敛单元,根据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计算表示标记部的最优的位置信息的误差信息;
记录定时计算单元,根据从上述误差收敛单元中输出的上述误差 信息,计算对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设定的记录定时的校正值;以及
控制单元,根据规定的收敛条件,将上述记录定时计算单元的输 出反馈给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对数据的记录条件进行最优化。
由此,可以同时进行激光功率的设定和记录定时的设定。
另外,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笫2方面记载的光 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激光输出控制单元,对由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设定的记 录定时下的激光输出进行控制,以使盘上的标记的记录位置成为最优值。
由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相位误差收敛于作为目标的值,可以缩 短记录定时i殳定中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第2方面记载的光 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相位误差极性检测单元,对标记部的前侧的边缘和标记部 的后侧的边缘各自的时间偏差的极性进行测定,
上述误差收敛单元根据带有极性的误差量来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由此,误差收敛单元中的相位误差的计算处理变得容易,可以缩 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第2方面记载的光 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振幅相位误差检测单元,对与标记部的前侧的边缘和标记 部的后侧的边缘各自的时间偏差相当的再现信号的振幅方向的相位 信息进行测定,
上述误差收敛单元根据上述再现信号的振幅方向的相位信息来 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由此,在无法将相位信息作为定时信息而直接测定的情况下,也 可以根据振幅方向的相位信息来检测相位误差,从而谋求记录定时的最优化。
另外,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4或第5方面记载的光 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AD变换单元,将从上述盘中再现的再现模拟信号变换为 数字值,
通过数字方式,进行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上述相位误差极性 检测单元以及上述误差收敛单元中的处理。
由此,误差收敛单元中的相位误差的计算处理变得容易,可以缩 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7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2方面记载的光盘装置 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图案生成单元制作并输出能够高效地进行记录定时的 设定的记录图案。
由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相位误差收敛于作为目标的值,可以缩 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8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第2方面记载的光 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针对要记录在盘中的信号的标记和空白 的每个組合,检测相位误差,
上述误差收敛单元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标记和 空白的所有组合,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由此,针对所有数据图案进行记录定时设定,所以可以提高记录 定时设定的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9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第2方面记栽的光 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针对要记录在盘中的信号的标记和空白 的每个组合,检测相位误差,
上述误差收敛单元针对记录在盘中的调制后的信号的标记和空 白的所有组合中的特定的组合,计算上述误差信息。由此,针对规定的数据图案进行记录定时设定,所以可以提高记 录定时设定的处理速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IO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4方面记栽的光盘装 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误差收敛单元在前侧的边缘的相位误差成为正的情况下,在 标记形成定时被延迟的方向上设定用于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中 控制标记的前端的参数,在前侧的边缘的相位误差成为负的情况下, 在标记形成定时提前的方向上设定用于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中 控制标记的后端的参数。
由此,误差收敛单元中的相位误差的计算处理变得容易,可以缩 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笫ll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4方面记载的光盘装 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误差收敛单元在后侧的边缘的相位误差成为正的情况下,在 标记形成定时被延迟的方向上设定用于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中 控制标记的后端的参数,在后侧的边缘的相位误差成为负的情况下, 在标记形成定时提前的方向上设定用于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中 控制标记的前端的参数。
由此,误差收敛单元中的相位误差的计算处理变得容易,可以缩 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12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第2方面记载的 光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误差收敛单元在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比 任意的设定的条件大的情况下,使记录定时大幅偏移而计算上述误差 信息,在比上述条件小的情况下,使上述记录定时小幅偏移而计算上 述误差信息,
上述控制部根据由上迷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来调整 由上述误差收敛单元实现的记录定时的偏移变化量。
由此,可以通过一次校正,使记录定时接近期望的记录定时,可以缩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13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方面记载的光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
符号间隔检测单元,从自上述盘中读出的再现信号中检测标记间隔;以及
符号间隔加权单元,根据由上述符号间隔检测单元检测的标记间隔,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进行加权,
上述误差收敛单元根据进行加权后的误差量,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由此,可以与记录数据的图案无关地,在短时间内使相位误差量收敛于目标值。
另外,本发明的第14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第2方面记载的光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的误差量收敛于0、或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而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由此,可以提高记录定时的设定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15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第2方面记载的光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的误差量的总和收敛于0、或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而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由此,可以提高记录定时的设定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16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14方面记载的光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的误差量不收敛于0、或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在由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实现的记录定时的校正次数达到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而完成记录条件设
13定。
由此,可以提高记录定时的设定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17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第2方面记载的光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的误差量设置基准,在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的误差量分别满足上述基准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而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由此,可以提高记录定时的设定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18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第2方面记载的光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的误差量设置基准,对于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满足上述基准的标记/空白的组合,其记录条件在以后不偏移,在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的误差量收敛于上述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且此时的相位误差的总和成为任意的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而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由此,可以提高记录定时的设定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笫19方面的光盘装置在第l或第2方面记载的光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的误差量,设置满足(A<B<...<n)的关系的任意的值A、 B或其以上的基准,
在针对某标记/空白的組合得到的误差量满足对该組合设置的基准的情况下,将该记录条件作为针对该组合的最优记录条件,
在针对某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的误差量超过对该组合设置的基准的情况下,在上述得到的误差量满足该基准的下一个大的基准、且所有组合的误差量的总和收敛于规定的值以下的情况下,将该记录条件作为针对该组合的最优记录条件,得到了最优记录条件的组合的记录条件在以后不偏移,在最终针对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了最优记录条件的情况下,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由此,可以提高记录定时的设定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20方面提供一种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数据输出步骤,输出要记录到光盘上的数据;记录定时设定步骤,对上述输出的记录数据设定记录到盘上的定
时;
数据记录步骤,将上述记录数据记录到盘上;
相位误差检测步骤,对构成记录在盘上的数据的标记和空白与本来应处的位置的误差量进行测定;
误差收敛步骤,根据通过上述相位误差检测步骤检测的误差量,计算表示标记部的最优的位置信息的误差信息;
记录定时计算步骤,根据从上述误差收敛步骤中输出的上述误差信息,计算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步骤中设定的记录定时的校正值;以及
控制步骤,根据在上述相位误差检测步骤中检测的误差量判断记录定时是否最优,在记录定时不是最优的情况下,使通过上述记录定时计算步骤计算的校正值反映于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步骤中设定的记录定时中而对盘进行记录,最终检测最优的记录条件。
由此,可以自动地决定向光盘的记录条件,在介质的质量中存在偏差的情况、出现新的媒体的情况下,也可以稳定且高质量地记录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第21方面的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在第20方面记载的记录条件设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记录数据输出步骤中生成的数据是以记录条件的设定为目的的任意的记录图案,能够高效地进行记录定时的设定。
由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相位误差收敛于作为目标的值,可以缩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22方面的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在第20方面记载的记录条件设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误差收敛步骤中,在上述相位误差检测步骤中检测的误差量比任意的设定的条件大的情况下,使记录定时大幅偏移而计算上述误差信息,在比上述条件小的情况下,使上述记录定时小幅偏移而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在上述控制步骤中,根据在上述相位误差检测步骤中检测的误差量,来调整上述误差收敛步骤中的记录定时的偏移变化量。
由此,可以通过一次校正,使记录定时接近期望的记录定时,可以缩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23方面的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在第20方面记载的记录条件设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具备
符号间隔检测步骤,从自上述盘中读出的再现信号中检测标记间隔;以及
符号间隔加权步骤,根据在上述符号间隔检测步骤中检测的标记间隔,对在上述相位误差检测步骤中检测的误差量进行加权,
在上述误差收敛步骤中,根据进行加权后的误差量,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由此,可以与记录数据的图案无关地,在短时间内使相位误差量收敛于目标值。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对记录标记本来应处的物理位置与实际记录的标记的误差进行检测,将与该标记形成的偏差相当的信息反馈给记录定时设定单元,校正记录条件,并且设定最优的记录条件,所以可以在与载置于光盘装置中的记录媒体对应的最优的记录条件下记录数据,即使在介质的质量中存在偏差的情况、出现新的媒体的情况下,也可以稳定且高质量地记录数据。


图l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l的光盘装置的框图。
图2是光盘的记录面的放大图。
图3 (a)是示出在光盘上发生记录定时偏差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 (b)是示出在光盘上发生记录定时偏差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盘装置的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盘装置的框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的框图。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相位误差的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光盘装置的框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光盘装置的框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的变形例的框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光盘装置的框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第一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第二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第三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第四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第五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第六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9 (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9 (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误差信息的图。 标号说明
2记录定时设定单元
3相位误差检测单元
4误差收敛单元
5记录定时计算单元
6相位误差极性检测单元
7 DISC
51控制单元
62振幅相位误差检测单元
63 A/D变换器
64符号间隔检测单元
65加权单元
71数据解码器
72 LPC
73记录图案生成单元 81轨道 82 PIT 83标记 84空白
85相位误差正 85B相位误差负 86相位误差负 86B相位误差正
91 OPU
92 SPM
201记录定时信号401误差信号
501记录定时校正信号
811再现信号
821前沿(leading edge)
822后沿(trailing edge)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100的结构图。 在图1中,2是生成表示记录在DISC 7中的数据的记录定时的 记录定时信号201的记录定时设定单元。3是从自DISC 7中再现的数 据中,使用再现信号811和从该再现信号811中抽出的通道时钟,检 测从本来数据具有的定时信息(位置信息发生变化)的偏差(相位误 差)的相位误差检测单元。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对包含在再现信号811 中的标记和空白的组合(数据图案)进行检测,针对每个数据图案检 观'J相位误差。
4是根据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来生成误差信息 401的误差收敛单元4,该误差信息用于使与在DISC上的数据本来应 处的位置的偏差量反映在记录定时中,而最终收敛于最优值。误差收 敛单元4根据由控制单元51进行的控制,进行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 检测的相位误差的大小判断、相位误差的加法处理、以及大小判断后 的相位误差的等级分类等,并根据这些相位误差,生成与用于使误差 收敛的控制量相当的误差信息401。
该误差信息401表示再现信号与根据本来应有的信号(或者理想 的信号)得到的PIT的位置的偏差量的信息,例如,对图20所示那 样的针对每个标记和空白的组合(数据图案)求出相位误差而得到的 相位误差Matrix (矩阵)中得到的相位误差信息,根据规定的表或变 换式等使记录定时的偏移量变化。由控制单元51对该表或变换式等 的设定进行控制,以使控制量成为适合的控制量。
19另外,误差收敛单元4既可以根据图20所示的相位误差Matrix 中存储的单一的测定结果来生成误差信息401,也可以根据对依次存 储在相位误差Matrix中的值进行累计而得到的累计值来生成误差信 息401。另外,既可以针对相位误差Matrix中得到的所有数据图案制 作误差信息401,也可以针对特定的标记和空白的长度的关系的组合 中的每一个、或与标记和空白的长度的关系的组合无关地制作误差信 息401。这些设定都是由控制单元51控制的。
5是将误差收敛单元4的输出变换为记录定时的记录定时计算单 元。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根据从误差收敛单元4中输出的误差信息 401,计算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设定的校正参数值(校正量、校正方 向),而作为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输出给控制单元51。由控制单元 51进行设定,以使用于将误差信息401变换为校正参数值的函数成为 校正量、或校正方向最优的函数。
51是控制单元,进行该光盘装置中的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 的控制、由误差收敛单元4进行的记录定时的偏移量变更的控制、由 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进行的校正参数值的运算的控制、或针对记录定 时设定单元2的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的设定的控制等。
另外,在图1中,7表示记录有数据的记录媒体(DISC) , 71 表示将来自PC等HOST (主机)的数据变换为记录数据的数据编码 器,91表示对DISC 7记录信息、或者从DISC 7中再现信息的光学 拾取器(OPU) , 92表示使DISC7旋转的主轴电动机(SPM)。
图2以及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的动作 的图,是示出DISC7上的记录数据的状态的图。
图2是DISC 7的记录面的放大图,81是预先设置在DISC 7上 的用于使数据串依次跟随的导引即轨道。82是构成记录在轨道81上 的数据的PIT(凹坑),83是表示凹坑82的长度方向的标记,84是 表示夹在标记83中的间隔部分的空白。
图3是示出在DISC7上发生记录定时偏差的状态的示意图。在 图3(a)中,821是PIT 82的前缘部即前沿,822是PIT82的后缘部即后沿。另外,图3 (b)示出相对用实线表示的正规的记录位置, 发生了用虚线表示的记录定时偏差的状态,85示出具有正的符号的相 位误差。
接下来,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光盘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从数据编码器71向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发送了要记录的数据 时,由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生成记录定时信号201。此处,由于在第 一次的记录时在DISC 7中不存在应校正的记录数据,所以不输出记 录定时校正信号501、或者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成为没有意义的信 号,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根据控制单元51的控制,不利用该信息而 生成记录定时信号201。
在向OPU 91输出了记录定时信号201时,根据记录定时信号 201,从OPU 91对DISC 7射出激光脉冲,在DISC7上记录数据。 由OPU 91再现记录在DISC 7中的数据,向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发 送再现信号811。
在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中,检测出正规的PIT位置与再现信号 811的相位误差,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 的相位误差。在误差收敛单元4中,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 生成误差信息401,以使PIT的位置收敛于正规的位置。
向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输出由误差收敛单元4生成的误差信息 401,在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中,计算出为了校正相位误差而所需的 定时校正量,作为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而输出。
在控制单元51中,根据记录定时的校正量、或记录定时的校正 次数等,判断记录定时设定条件是否符合结束条件,在满足结束条件 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定时保存为最优值。
另一方面,在不满足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 设定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由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以与再现信号同 步的通道时钟为基准,生成被加上了从要记录的数据的基本位置的偏 差的记录定时信号201。然后,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直至 记录定时满足期望的必要条件为止,反复执行上述动作,导出最优的记录条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对记录标记本来应处 的物理位置(大小)与实际记录的标记的误差进行检测,将与该标记 形成偏差相当的信息反馈给记录定时设定单元,校正记录条件,并且 设定最优的记录条件,所以可以在与载置于光盘装置中的记录媒体对 应的最优的记录条件下记录数据,即使在媒体的质量中存在偏差的情 况、或出现新的媒体的情况下,也可以稳定且高质量地记录数据。
(实施方式2)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盘装置400的结构图。另外,在 图4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l的光盘装置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同 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图4中,72是控制再现、记录时的激光功率的激光功率控制 器(LPC) 。 LPC 72在当前的激光功率的上下一定的范围内,使记 录时的激光功率变化而记录数据,并参照此时得到的误差信息401、 或数据的错误率等值,将这些值成为最优或其附近的值时的功率判定 为适合的激光功率,从而进行激光功率的最优化。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
在从数据编码器71向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发送了记录数据时, 在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中,在规定的记录条件下,生成记录定时信号 201。此处,由于在第一次的记录时在DISC7中不存在应校正的记录 数据,所以如实施方式l所述,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的值不反映在 记录定时信号201中。
向LPC 72输出记录定时信号201,在LPC 72中进行了激光功 率的最优化之后,从LPC 72中输出激光驱动信号。根据该LPC 72 的输出,从OPU 91对DISC 7射出激光脉冲,在DISC 7上记录数据。
由OPU 91再现记录在DISC 7中的数据,向相位误差检测单元 3发送再现信号811。在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中,对正规的PIT位置 与再现信号811的相位误差进行检测。
在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中,对正规的PIT位置与再现信号811
22的相位误差进行检测,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 检测的相位误差。在误差收敛单元4中,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 控制,生成误差信息401,以使PIT的位置收敛于正规的位置。
向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输出由误差收敛单元4生成的误差信息 401,在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中,根据误差信息401计算出记录定时 校正信号501,并输出给控制单元51。
之后,如实施方式l所述,在控制单元51中,根据规定的收敛 条件,判断记录定时的设定条件是否符合结束条件,在不满足结束条 件的情况下,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由 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生成被加上了从要记录的数据的基本位置的偏差 的记录定时信号201。然后,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直至记 录定时满足期望的必要条件,反复执行上述动作,导出最优的记录条 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光盘装置,对记录标记本来应处 的物理位置(大小)与实际记录的标记的误差进行检测,将与该标记 形成的偏差相当的信息反馈给记录定时设定单元,校正记录条件,并 且设定最优的记录条件,所以可以以稳定的高质量记录数据。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2的光盘装置中,每当校正记录定时,使记 录数据时的激光功率根据从记录数据的正规位置的偏差等而变化为 最优值,所以可以同时进行激光功率的设定和记录定时的设定,可以 高精度地进行记录定时的设定。 (实施方式3)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盘装置500的结构图。另外,在 图5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的光盘装置相同的结构要素, 使用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图5中,73是生成用于将任意的图案数据记录在DISC7中的 数据图案的记录图案生成单元。由记录图案生成单元73生成的记录 数据的特定图案是为了高效地确认记录数据的质量而任意地生成的, 例如是为了得到记录条件的最优值而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结果的数据图案、或可以使记录中所需的区域变得最小的数据图案。对于该 图案可以考虑各种组合,可以设想依照数据的调制规则的所有数据图 案的组合都出现一次那样的图案、或所有标记与空白的长度的组合出 现一次或相同次数的图案等。
另夕卜,在本实施方式3中,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设置有LPC 72,但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记录定时信号201直接输入给光学 拾取器(OPU) 92。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
在从记录图案生成单元73向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发送了特定图 案的记录数据时,在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中,在规定的记录条件下生 成记录定时信号201。此处,由于在第一次的记录时在DISC7中不存 在应校正的记录数据,所以如实施方式1所述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 的值不反映在记录定时信号201中。
在由LPC 72进行了针对记录定时信号201的激光功率的最优化 之后,从OPU91对DISC7射出激光脉冲,在DISC7上记录数据。 由OPU 91再现记录在DISC 7中的数据,向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输 出再现信号811。
在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中,对正规的PIT位置与再现信号811 的相位误差进行检测,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 检测的相位误差。在误差收敛单元4中,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 控制,生成误差信息401,以使PIT的位置收敛于正规的位置。
向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输出由误差收敛单元4生成的误差信息 401,在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中,根据误差信息401计算出记录定时 校正信号501,并输出给控制单元51。
之后,如上述实施方式l所述,在控制单元51中,根据规定的 收敛条件,判断记录定时的设定条件是否符合结束条件,在不满足结 束条件的情况下,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 由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生成被加上了从要记录的数据的基本位置的偏 差的记录定时信号201。然后,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直至记录定时满足期望的条件,反复执行上述动作,导出最优的记录条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光盘装置,对记录标记本来应处 的物理位置(大小)与实际记录的标记的误差进行检测,将与该标记 形成的偏差相当的信息反馈给记录定时设定单元,校正记录条件,并 且设定最优的记录条件,所以可以以稳定的高质量记录数据。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3的光盘装置中,作为记录数据,记录相位 误差检测单元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记录于媒体中的数据正确地检测相 位偏差那样的高效的特定图案的数据,所以可以缩短记录定时设定中 所需的时间。
(实施方式4)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600的结构图。另夕卜,在 图6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3的光盘装置相同的结构要素,使 用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图6中,6是判别前沿以及后沿从基准位置的偏差的正、负极 性的相位误差极性检测单元。另外,本实施方式4中的误差收敛单元 4通过附加极性而处理从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中输出的相位误差。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相位误差的图,示出后沿的 相位偏差。
在图7中,85B示出由于相对用实线表示的正规的记录位置发生 用虚线表示的记录定时偏差而产生的具有负的符号的相位误差。另 外,86B示出由于相对用实线表示的正规的记录位置发生用虚线表示 的记录定时偏差而产生的具有正的符号的相位误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设置了 LPC 72,但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记录定时信号201直接输入给光学 拾取器(OPU)92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中,也可以 代替数据编码器71,而具备上述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记录图案生成单 元73。
接下来,使用图6以及图18,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光盘装置的动 作进行说明。图1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600的动作的图,在图18中,(a)是记录凹坑串,(b)是从再现信号中抽出的再现时钟,(c )是同步数据,(d )是模拟再现波形,(e )是模拟再现波形的二值化信号,(f)是才艮据再现时钟(b)生成的相位误差测定用的时钟。
在从数据编码器71向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发送了记录数据时,在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中,在规定的记录条件下,生成记录定时信号201。此处,由于在第一次的记录时在DISC7中不存在应校正的记录数据,所以如实施方式1所述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的值不反映在记录定时信号201中。
在由LPC 72进行了针对记录定时信号201的激光功率的最优化之后,从OPU91对DISC7射出激光脉沖,在DISC7上记录数据。由OPU 91再现记录在DISC 7中的数据,向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输出再现信号811。
在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中,对正规的PIT位置与再现信号811的相位误差进行检测。如图18 (e)所示,在凹坑的前沿中产生了相位误差的情况下,将再现时钟(b)的边缘作为基准位置,使用测定用时钟(f)来检测相位误差(定时抖动(Timing Jitter))。另外,在相位误差极性检测单元6中,判别前沿以及后沿中的PIT 82从基准位置的偏差的极性,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其结果。
在误差收敛单元4中,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根据带有正负的极性的相位误差,生成误差信息401,并输出给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在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中,根据误差信息401,生成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并输出给控制单元51。
之后,如实施方式l所述,在控制单元51中,根据规定的收敛条件,判断记录定时的设定条件是否符合结束条件,在不满足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由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生成被加上从要记录的数据的基本位置的偏差的记录定时信号201。然后,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直至记录定时满足期望的条件,反复执行上述动作,导出最优的记录条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对记录标记本来应处的物理位置(大小)与实际记录的标记的误差进行检测,将与该标记形成的偏差相当的信息反馈给记录定时设定单元,校正记录条件,并且设定最优的记录条件,所以可以以稳定的高质量记录数据。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4的光盘装置中,由于通过附加极性来处理相位误差,所以误差收敛单元中的相位误差的计算处理变得容易,可以缩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并且可以降低电路规模。(实施方式5)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光盘装置800的结构图。另外,在图8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4的光盘装置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图8中,62是振幅相位误差检测单元,在振幅相位误差检测单元62中,在前沿以及后沿各自中,作为从任意设定的基准位置的偏差,不作为时间轴方向(定时)上的偏差,而是作为振幅轴方向上的偏差而进行检测、换算,以检测相位误差。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中,将相位误差作为定时信息而进行了检测,但例如如数字再现方式的情况等那样,有时无法将相位误差作为定时信息而直接测定。振幅相位误差检测单元62在这样的情况下,代替定时信息而使用振幅信息来检测相位误差。
参照图19 (a),对由振幅相位误差检测单元62实现的振幅相位误差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19( a )中,根据夹着0基准电平814的两个采样数据A一812和采样数据B一813,求出这两个采样数据与0基准电平814交叉的点815。通过任意的函数来得到交叉的点815。通过将该交叉的点815从时钟的一个周期的中心离开多少作为指标,可以才艮据振幅相位误差得
到定时的相位误差。
另外,使用图19 (b),对与上述不同的振幅相位误差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在图19 ( b )中,采样数据C_816是通过控制成总是存在于与0基准电平814交叉的点上的方式采样的点。通过将该采样数据C一816从0基准电平814离开多少作为指标,可以设为与定时的相位误差量相当的指标。
另夕卜,在本实施方式5中,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设置了 LPC72,但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记录定时信号201直接输入给光学拾取器(OPU)92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的光盘装置中,也可以代替数据编码器71,而具备上述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记录图案生成单元73。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
在从数据编码器71向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发送了记录数据时,在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中,在规定的记录条件下,生成记录定时信号201。此处,由于在第一次的记录时在DISC7中不存在应校正的记录数据,所以如实施方式1所述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的值不反映在记录定时信号201中。
在由LPC 72进行了针对记录定时信号201的激光功率的最优化之后,从OPU91对DISC7射出激光脉沖,在DISC7上记录数据。由OPU 91再现记录在DISC 7中的数据,向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输出再现信号811。
在振幅相位误差检测单元62中,通过将再现信号811的振幅方
向的信息变换为时间轴方向的信息而检测相位误差。另外,在相位误差极性检测单元6中,判别前沿以及后沿中的PIT 82从基准位置的偏差的极性,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其结果。
在误差收敛单元4中,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根据带有正负的极性的相位误差,生成误差信息401,并输出给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在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中,根据误差信息401,生成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并输出给控制单元51。
之后,如实施方式l所述,在控制单元51中,根据规定的收敛条件,判断记录定时的设定条件是否符合结束条件,在不满足结束条
28件的情况下,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由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生成被加上从要记录的数据的基本位置的偏差的记录定时信号201。然后,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直至记录定时满足期望的条件,反复执行上述动作,导出最优的记录条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5的光盘装置,对记录标记本来应处的物理位置(大小)与实际记录的标记的误差进行检测,将与该标记形成的偏差相当的信息反馈给记录定时设定单元,校正记录条件,并且设定最优的记录条件,所以可以以稳定的高质量记录数据。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5的光盘装置中,代替定时信息而使用振幅信息来检测相位误差,所以即使在如通过数字再现方式来进行处理的情况那样无法将相位误差作为定时信息而直接测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检测相位误差,而通过使用了该相位误差的反馈控制,进行记录定时的最优化。
(实施方式6)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光盘装置900的结构图。另外,在图9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5的光盘装置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图9中,63是将从OPU中输出的再现信号811变换为数字信号的A/D变换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6中,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相位误差极性检测单元6以及误差收敛单元4通过数字方式来进行各单元中的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6中,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设置了 LPC72,但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记录定时信号201直接输入给光学拾取器(OPU ) 92。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
在从数字编码器71向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发送了记录数据时,在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中,在规定的记录条件下,生成记录定时信号201。此处,由于在第一次的记录时在DISC7中不存在应校正的记录数据,所以如实施方式1所述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的值不反映在记录定时信号201中。
在由LPC 72进行了针对记录定时信号201的激光功率的最优化 之后,从OPU91对DISC7射出激光脉冲,在DISC7上记录数据。 由OPU 91再现记录在DISC 7中的数据,向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输 出再现信号811。
由OPU 91再现记录在DISC 7中的数据,生成再现信号811。 将作为模拟信号的再现信号811通过A/D变换器63变换为数字值, 将变换为数字值的再现信号输出给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以及相位误差 极性检测单元6。
在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中,根据例如跨越零交叉点的两点的采样 值,作为数字值对正规的PIT位置与再现信号811的相位误差进行检 测。另外,在相位误差极性检测单元6中,将前沿以及后沿中的PIT 82从基准位置的偏差处理为数字值,作为从一定的基准的偏差而判别 正、负的极性,并输出给误差收敛单元4。
在误差收敛单元4中,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根据带 有正负的极性的相位误差,通过数字处理,生成误差信息401,并输 出给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在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中,根据误差信息 401来生成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并输出给控制单元51。
之后,如实施方式l所述,在控制单元51中,根据规定的收敛 条件,判断记录定时的设定条件是否符合结束条件,在不满足结束条 件的情况下,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由 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生成被加上从要记录的数据的基本位置的偏差的 记录定时信号201。然后,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直至记录 定时满足期望的条件,反复执行上述动作,导出最优的记录条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6的光盘装置,对记录标记本来应处 的物理位置(大小)与实际记录的标记的误差进行检测,将与该标记 形成的偏差相当的信息反馈给记录定时设定单元,校正记录条件,并 且设定最优的记录条件,所以可以以稳定的高质量记录数据。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6的光盘装置中,由于通过数字方式进行相位误差的检测、以及相位校正量的运算处理,所以可以谋求运算的高 速化,可以缩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另外,由于不会如进行
模拟处理的情况那样需要生成相位误差测定用的时钟的PLL电路, 所以可以缩小电路规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也可以如图10所示,代 替数据编码器71,而具备上述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记录图案生成单元 73。由此,可以根据可以在短时间内正确地检测相位偏差那样的高效 的特定图案,通过数字方式来进行相位误差检测处理以及误差信息 401的制作处理,所以可以进一步缩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 (实施方式7)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光盘装置1100的结构图。另外, 在图11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6的光盘装置相同的结构要素, 使用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图11中,64是从再现信号811中检测标记与空白的组合即符 号间的间隔的符号间隔检测单元。
65是对从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中输出的相位误差信号根据符号 间隔或者根据相位误差量进行加权,并输出给误差收敛单元4的加权 单元。作为该加权的方法,例如有根据要记录的数据图案的出现概 率进行加权,以使所有图案均等地出现的方法;根据位于记录标记之 前的空白的长度来进行加权的方法;或者为了加快收敛时间,而根据 相位误差检测的结果来进行加权的方法。由控制单元51根据介质的 种类、倍速等,来切换这些加权的方法。
另夕卜,在本实施方式7中,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设置了 LPC 72,但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记录定时信号201直接输入给光学 拾取器(OPU)9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7的光盘装置中,也可以代 替数据编码器71,而具备上述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记录图案生成单元 73。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
在从数据编码器71向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发送了记录数据时,在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中,在规定的记录条件下,生成记录定时信号 201。此处,由于在第一次的记录时在DISC7中不存在应校正的记录 数据,所以如实施方式1所述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的值不反映在记 录定时信号201中。
在由LPC 72进行了针对记录定时信号201的激光功率的最优化 之后,从OPU91对DISC7射出激光脉沖,在DISC7上记录数据。 由OPU 91再现记录在DISC 7中的数据,向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输 出再现信号811。
在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中,对正规的PIT位置与再现信号811 的相位误差进行检测,并输出给误差收敛单元4以及加权单元65。另 外,在符号间隔检测单元64中,检测符号间隔(具体而言是PIT与 PIT的间隔),并输出给加权单元65。
在加权单元65中,对相位误差信号,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 控制,通过与相位误差量、符号间隔对应的规定的加权方法进行加权, 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进行了加权后的相位误差信号。
在误差收敛单元4中,根据加权单元65的输出,生成误差信息 401,以使PIT的位置收敛于正规的位置,在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中, 计算出为了校正相位误差而所需的定时校正量。
之后,如实施方式l所述,在控制单元51中,根据规定的收敛 条件,判断记录定时的设定条件是否符合结束条件,在不满足结束条 件的情况下,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记录定时校正信号501,由 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生成被加上从要记录的数据的基本位置的偏差的 记录定时信号201。然后,根据由控制单元51实现的控制,直至记录 定时满足期望的条件,反复执行上述动作,导出最优的记录条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7的光盘装置,对记录标记本来应处 的物理位置(大小)与实际记录的标记的误差进行检测,将与该标记 形成的偏差相当的信息反馈给记录定时设定单元,校正记录条件,并 且设定最优的记录条件,所以可以以稳定的高质量记录数据。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7的光盘装置中,根据相位误差或所记录的数据图案,对检测的相位误差进行加权,根据进行了加权后的相位误 差来生成误差信息,决定记录定时的校正量,所以可以与从数据编码 器中输出的数据的图案无关地,在短时间内使相位误差量收敛于目标 值,可以缩短记录定时设定中所需的时间。
(实施方式8)
在本实施方式8中,叙述上述实施方式1至7的光盘装置中的最 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的具体例。
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以及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 施方式8的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在以下的第一 至第六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中,叙述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光 盘装置100中进行的处理,但在上述实施方式2至7的光盘装置中都 可以执行本实施方式8的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
首先,对第一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第一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100中,在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 了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时,误差收敛单元4判断相 位误差量比任意的一定值大还是小(步骤S1201)。
在相位误差量比一定的值大的情况下,大幅变更记录定时的偏移 量(步骤S1202),在小的情况下,设定成规定的值或另外设置的值, 将由此得到的误差信息401输出给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
控制单元51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由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 计算的校正参数(步骤S1203),将用于在新的条件下求出最优的条 件的数据记录在DISC7上(步骤S1204)。然后,由OPU91再现所 记录的数据(步骤S1205 ),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相位误差(步 骤S1206 ),
控制单元51判定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校正参数的设定次 数(试行次数)是否达到任意的规定次数(步骤S1207),在试行次 数达到了任意的规定次数的情况下结束测定,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保持 为最优记录条件(步骤S1208)。另一方面,在步骤S1207中,在判
33断为试行次数没有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再次返回到步骤S1201, 按照上述流程导出最优记录条件。
这样,在第一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中,在相位误差收敛 单元4中,根据相位误差量来变更记录定时的偏移量,并且根据试行 次数来导出最优记录条件,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执行最优记录条件的 搜索处理。
接下来,对第二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第二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100中,在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 了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时,误差收敛单元4对由相 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的全部进行加法运算(步骤 S1301 ),判断该加法运算后的相位误差量是0还是非0(步骤S1302 )。
在相位误差量是0的情况下,判断为得到最优记录条件并将此时 的记录条件保持为最优记录条件(步骤S1308),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相位误差量不是0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对记录 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由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计算的校正参数(步骤 S1303),将用于在新的条件下求出最优的条件的数据记录在DISC7 上(步骤S1304)。然后,由OPU91再现所记录的数据(步骤S1305), 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相位误差(步骤S1306)。
控制单元51判定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校正参数的设定次 数(试行次数)是否达到任意的规定次数(步骤S1307),在试行次 数达到了任意的规定次数的情况下结束测定,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保持 为最优记录条件(步骤S1308)。另一方面,在步骤S1307中,在判 断为试行次数没有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再次返回到步骤S1301, 按照上述流程导出最优记录条件。
这样,在第二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中,根据相位误差是 否变成零、以及试行次数来导出最优记录条件,所以可以高精度地搜 索最优记录条件。
接下来,对第三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第三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100中,在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 了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时,误差收敛单元4对由相 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所有相位误差进行加法运算(步骤S1401), 判断该加法运算后的相位误差量比规定的值大还是小(步骤S1402 )。
在相位误差量比规定的值大的情况下,大幅变更记录定时的偏移 量(步骤S1403),在小的情况下,设定成规定的值或另外设置的值, 将由此得到的误差信息401输出给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
控制单元51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由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 计算的校正参数(步骤S1404),将用于在新的条件下求出最优的条 件的数据记录在DISC7上(步骤S1405)。然后,由OPU91再现所 记录的数据(步骤S1406 ),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相位误差(步 骤S1407 )。
控制单元51判定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校正参数的设定次 数(试行次数)是否达到任意的规定次数(步骤S1408),在试行次 数达到了任意的规定次数的情况下结束测定,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保持 为最优记录条件(步骤S1409)。另一方面,在步骤S1408中,判断 为试行次数没有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再次返回到步骤S1401,按 照上述流程导出最优记录条件。
这样,在第三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中,在相位误差收敛 单元4中,对针对各数据图案检测的所有相位误差进行加法运算,根 据该加法运算后的相位误差量来变更记录定时的偏移量,并且根据试 行次数来导出最优记录条件,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高精度地搜索最优 记录条件。
接下来,对第四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图15是示出笫四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100中,在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 了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时,误差收敛单元4针对各 数据图案的组合中的每一个,对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进行加法运算(步骤S1501),针对各数据图案中的每一个判断相 位误差量比任意的一定的值大还是小(步骤S1502)。
在步骤S1502中,在判断为针对所有数据图案的组合的相位误差 量比一定的值小的情况下,判断为得到了最优条件,将此时的记录条 件保持为最优记录条件(步骤S1508),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02中,在判断为针对特定的数据图案的相 位误差量比一定的值大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 设定针对该数据图案计算的校正参数(步骤S1503),将用于在新的 条件下求出最优的条件的数据记录在DISC 7上(步骤S1504)。此 时,不对判断为记录条件完成(相位误差量比一定的值小)的数据图 案的组合进行新的记录定时的相位偏移。另外,在完成了一次校正的 数据图案的组合的相位误差量从结束条件偏离时,还可以重新进行相 位偏移,搜索最优条件。
之后,由OPU91再现所记录的数据(步骤S1505),由相位误 差检测单元3检测相位误差(步骤S1506)。
控制单元51判定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校正参数的设定次 数(试行次数)是否达到任意的规定次数(步骤S1507),在试行次 数达到了任意的规定次数的情况下结束测定,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保持 为最优记录条件(步骤S1508)。另一方面,在步骤S1507中,在判 断为试行次数没有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再次返回到步骤S1501, 按照上述流程导出最优记录条件。
这样,在第四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中,针对各数据图案 求出最优记录条件,按照记录条件收敛的顺序停止记录定时的校正, 所以可以更高精度地设定记录条件。
接下来,对第五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图16是示出第五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100中,在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 了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时,在误差收敛单元4中, 针对各数据图案的组合中的每一个,对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进行加法运算(步骤S1601),针对各数据图案中的每一个 判断相位误差量比任意的一定的值大还是小(步骤S1602)。
对于相位误差量比一定的值大的数据图案,大幅变更记录定时的 偏移量(步骤S1603),对于小的数据图案,设定为规定的值或另外 设置的值,将由此得到的误差信息401输出给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
控制单元51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由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 计算的校正参数(步骤S1604),将用于在新的条件下求出最优的条 件的数据记录在DISC7上(步骤S1605)。然后,由OPU91再现所 记录的数据之后(步骤S1606),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相位误 差(步骤S1607)。
控制单元51判断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各数据图案的相 位误差量是否分别进入任意的规定的范围内(步骤S1608)。在步骤 S1608的判断结果,所有组合进入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结束最优 条件的搜索(步骤S1609)。另一方面,在没有进入规定的范围内的 情况下,判断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校正参数的设定次数(试行 次数)是否达到任意的规定次数(步骤S1609),在试行次数达到了 任意的规定次数的情况下,结束测定,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保持为最优 记录条件(步骤S1610)。
另一方面,在没有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601, 直至达到接下来的条件,继续最优条件的搜索。此时,不对判断为记 录条件完成的数据图案进行新的记录定时的相位偏移,依次按照记录 条件收敛的顺序停止校正,按照上述步骤导出最优记录条件。
另外,作为上述步骤S1608的处理,可以针对每个数据图案的组 合设置多个阶段,并针对该各阶段中的每一个根据发生相位误差的频 度、连续次数等来决定搜索的收敛条件。例如,针对所有数据图案的 组合的相位误差中的每一个,设置成为基准的任意的值A、 B或另一 个以上的值n ( A<B<...<n),在针对某数据图案得到A以下的相位 误差的情况下,将该记录条件保持为最终值,该数据图案的记录条件 在此后不偏移,在最终所有相位误差都成为值A以下的情况下,将其设为最终记录条件。或者,在某数据图案的相位误差收敛于值A以上 且B以下的条件,且所有组合的相位误差的总和收敛于规定的基准以 下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依次按照记录条 件收敛的顺序停止校正。此时,在检测次数(试行次数)达到了任意 的规定次数的情况下结束测定,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保持为最优记录条 件。在没有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再次按照该步骤导出最优记录条 件。
这样,在第五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中,针对各数据图案 求出最优记录条件,在误差收敛单元4中,根据相位误差量来变更偏 移量,并根据检测的相位误差以及试行次数来导出最优记录条件,所 以可以缩短最优记录条件搜索的所需时间,并且可以提高其精度。
接下来,对第六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图17是示出第六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100中,在向误差收敛单元4输出 了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时,在误差收敛单元4中, 对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所有相位误差进行加法运算(步骤 S1701),判断该加法运算后的相位误差量比任意的一定的值大还是 小(步骤S1702 )。
在相位误差量比一定的值大的情况下,大幅变更记录定时的偏移 量(步骤S1703),在小的情况下,设定为规定的值或另外设置的值, 将由此得到的误差信息401输出给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
控制单元51对记录定时设定单元2设定由记录定时计算单元5 计算的校正参数(步骤S1704),将用于在新的条件下求出最优的条 件的数据记录在DISC7上(步骤S1705)。然后,由OPU91再现所 记录的数据之后(步骤S1706 ),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相位误 差(步骤S1707)。
控制单元51判断由相位误差检测单元3检测的相位误差量是否 进入任意的规定的范围内(步骤S1708),在进入规定的范围内的情 况下结束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步骤S1710),在没有进入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检测次数(试行次数)是否达到任意的规定次数
(步骤S1709)。在步骤S1709的判断的结果是试行次数达到了任意 的规定次数的情况下,结束测定,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保持为最优记录 条件(步骤S1710)。
另一方面,在没有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701,直 至达到接下来的条件为止继续搜索最优条件,在记录条件收敛的情况 下停止搜索。
这样,在第六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中,在误差收敛单元 4中,根据相位误差量来变更偏移量,并根据检测的相位误差以及试 行次数来导出最优记录条件,所以可以缩短最优记录条件搜索的所需 时间,并且可以提高其精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8的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处理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7的光盘装置中,对记录标记本来应处的物理位 置(大小)与实际记录的标记的误差进行检测,将与该标记形成的偏 差相当的信息反馈给记录定时设定单元,校正记录条件,并且设定最 优的记录条件,所以可以以稳定的高质量记录数据。
此时,将检测的相位误差量与规定的值进行比较,在比规定的值 大的情况下,增加记录定时的偏移量,增加记录定时的校正量,所以 可以通过一次校正,从记录定时偏差的状态接近期望的记录定时,作 为结果,可以缩短最优记录条件的搜索中所需的时间。
另外,在针对所有数据图案中的每一个进行记录定时的校正的情 况下,可以进行高精度的校正,另一方面,在使用对数据图案的相位 误差量的全部进行加法运算而得到的相加值来进行校正的情况下,由 于可以省略针对每个数据图案进行运算的工序,所以可以缩短最优值 搜索中所需的时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l据本发明的光盘,可以在与载置于光盘装置中的记录媒体对应 的最优的记录条件下记录数据,在可以稳定且高质量地记录数据的方 面中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光学拾取器,在盘上记录数据或者再现记录在盘上的数据;数据编码器,对要记录的数据进行调制,从而变换为规定的数据形式;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对调制的数据设定记录到盘上的定时;相位误差检测单元,对构成记录在盘上的数据的标记和空白与本来应处的位置的误差量进行测定;误差收敛单元,根据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计算表示标记部的最优的位置信息的误差信息;记录定时计算单元,根据从上述误差收敛单元中输出的上述误差信息,计算对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设定的记录定时的校正值;以及控制单元,根据规定的收敛条件,将上述记录定时计算单元的输出反馈给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对数据的记录条件进行最优化。
2. —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光学拾取器,在盘上记录数据或者再现记录在盘上的数据;记录图案生成单元,生成以记录条件的设定为目的的任意的记录图案;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对从上述记录图案生成单元中输出的记录信 号,设定记录到盘上的定时;相位误差检测单元,对构成记录在盘上的数据的标记和空白与本 来应处的位置的误差量进行测定;误差收敛单元,根据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计 算表示标记部的最优的位置信息的误差信息;记录定时计算单元,根据从上述误差收敛单元中输出的上述误差 信息,计算对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设定的记录定时的校正值;以及控制单元,根据规定的收敛条件,将上述记录定时计算单元的输 出反馈给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对数据的记录条件进行最优化。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迷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激光输出控制单元,对由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设定的记录定时的激光输出进行控制,以使盘上的标记的记录位置成为最优 值。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相位误差极性检测单元,对标记部的前侧的边缘和标记部的后侧的边缘各自的时间偏差的极性进行测定,上述误差收敛单元根据带有极性的误差量来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振幅相位误差检测单元,对与标记部的前侧的边缘和标记部的后侧的边缘各自的时间偏差相当的、再现信号的振幅方向的相位 信息进行测定,上述误差收敛单元根据上述再现信号的振幅方向的相位信息来 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AD变换单元,将从上述盘中再现的再现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值,通过数字方式,进行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上述相位误差极性 检测单元以及上述误差收敛单元中的处理。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迷记录图案生成单元制作并输出能够高效地进行记录定时的设定的记录图案。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针对要记录在盘中的信号的标记和空白的每个组合,检测相位误差,上迷误差收敛单元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标记和 空白的所有组合,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针对要记录在盘中的信号的标记和空白的每个组合,检测相位误差,上述误差收敛单元针对要记录在盘中的调制后的信号的标记和空白的所有组合中的特定的组合,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误差收敛单元在前侧的边缘的相位误差成为正的情况下,在标记形成定时被延迟的方向上设定用于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中控制标记的前端的参数,在前侧的边缘的相位误差成为负的情况下,在标记形成定时提前的方向上设定用于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中控制标记的后端的参数。
11.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误差收敛单元在后侧的边缘的相位误差成为正的情况下,在标记形成定时被延迟的方向上设定用于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中控制标记的后端的参数,在后侧的边缘的相位误差成为负的情况下,在标记形成定时提前的方向上设定用于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中控制标记的前端的参数。
12.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误差收敛单元在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比任意的设定的条件大的情况下,使记录定时大幅偏移而计算上述误差信息,在比上述条件小的情况下,使上述记录定时小幅偏移而计算上述误差信息,上述控制部根据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来调整由上述误差收敛单元实现的记录定时的偏移变化量。
1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符号间隔检测单元,从自上述盘中读出的再现信号中检测标记间隔;以及符号间隔加权单元,根据由上述符号间隔检测单元检测的标记间隔,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进行加权,上述误差收敛单元根据进行加权后的误差量,计算上述误差信息。
1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的误差量收敛于0、或收敛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而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1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的误差量的总和收敛于0、或收敛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而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迷控制单元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的误差量不收敛于0、或收敛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在由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实现的记录定时的校正次数达到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而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1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的误差量设置基准,在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的误差量分别满足上迷基准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而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1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的误差量设置基准,对于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误差量满足上述基准的标记/空白的组合,其记录条件在以后不偏移,在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的误差量收敛于上述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且此时的相位误差的总和成为任意的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将此时的记录条件作为最优记录条件而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1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针对由上述相位误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的误差量,设置满足(A<B<...<n)的关系的任意的值A、 B或其以上的基准,在针对某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的误差量满足对该组合设置的基准的情况下,将该记录条件作为针对该组合的最优记录条件,在针对某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的误差量超过对该组合设置的基准的情况下,在上述得到的误差量满足该基准的下一个大的基准、且所有组合的误差量的总和收敛于规定的值以下的情况下,将该记录条件作为关于该组合的最优记录条件,得到了最优记录条件的组合的记录条件在以后不偏移,在最终针对所有标记/空白的组合得到了最优记录条件的情况下,完成记录条件设定。
20. —种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数据输出步骤,输出要记录到光盘上的数据;记录定时设定步骤,对上述输出的记录数据,设定记录到盘上的定时;数据记录步骤,将上述记录数据记录到盘上;相位误差检测步骤,对构成记录在盘上的数据的标记和空白与本来应处的位置的误差量进行测定;误差收敛步骤,根据通过上述相位误差检测步骤检测的误差量,计算表示标记部的最优的位置信息的误差信息;记录定时计算步骤,根据从上述误差收敛步骤中输出的上述误差信息,计算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步骤中设定的记录定时的校正值;以及控制步骤,根据在上述相位误差检测步骤中检测的误差量判断记录定时是否最优,在记录定时不是最优的情况下,使通过上述记录定时计算步骤计算的校正值反映于在上述记录定时设定步骤中设定的记录定时中而对盘进行记录,最终检测最优的记录条件。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记录数据输出步骤中生成的数据是以记录条件的设定为目的的任意的记录图案,能够高效地进行记录定时的设定。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误差收敛步骤中,在上述相位误差检测步骤中检测的误差量比任意的设定的条件大的情况下,使记录定时大幅偏移而计算上述 误差信息,在比上述条件小的情况下,使上述记录定时小幅偏移而计 算上述误差信息,在上述控制步骤中,根据在上述相位误差检测步骤中检测的误差 量,来调整上述误差收敛步骤中的记录定时的偏移变化量。
23.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符号间隔检测步骤,从自上述盘中读出的再现信号中检测标记间 隔;以及符号间隔加权步骤,根据在上述符号间隔检测步骤中检测的标记 间隔,对在上述相位误差检测步骤中检测的误差量进行加权,在上述误差收敛步骤中,根据进行加权后的误差量,计算上述误 差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地决定向光盘的最优记录条件的光盘装置以及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具备光学拾取器,在盘上记录数据;数据编码器,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调制;记录定时设定单元,设定将数据记录在盘上的定时;相位误差检测单元,对记录在盘上的标记与本来应处的位置的误差量进行测定;误差收敛单元,计算表示标记部的最优的位置信息的误差信息;记录定时计算单元,根据上述误差信息,计算对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设定的记录定时的校正值;以及控制单元,将上述记录定时计算单元的输出反馈给上述记录定时设定单元,对记录定时进行最优化。
文档编号G11B7/125GK101681631SQ200880016699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
发明者井村正春, 相田和俊, 高桥利彦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