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驱动器机芯读写头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4078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光盘驱动器机芯读写头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驱机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盘驱动器机的机芯读写头结构。



背景技术:

多媒体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文、图、声、象融于一体的信息传播媒体,而CD-ROM是目前主要的多媒体信息载体。CD-ROM的核心关键部件,则是光学PICK UP(以下简称“PU”)。

PU的功能是把存储在CD-ROM光盘上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PU内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光盘信号面上,利用激光在凹坑上的反射光强度,比在非凹坑上的反射光强度弱得多这一特性,再通过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区分凹坑和非凹坑及它们的转换沿。

为了准确读取光盘上的信息,PU必须随时调整PU内物镜与光盘间的距离,才能保证激光束的聚集点落在光盘的信号面上,即要求PU能够产生聚焦误差信号(Focus Error Single,简称“FE”);同时,PU还必须随时调整聚集光束,使它能够落在凹坑的轨迹中央,即要求PU能够产生跟踪误差信号(Tracking Error Single,简称“TE”)。

在机芯镜头中,镜头座子的移动大多都采用直杆式水平移动方案,然而,对于这种直杆式方案由于直杆滑动的惯性因素,无法非常精确地进行镜头位置的控制,这对于光盘的读写精度而言,有着较大的提高需求,同时,现有的结构不能有效地简化维护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更稳定,以及容易进行传送固定座拆卸维护的CD-ROM机芯驱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盘驱动器机芯读写头驱动结构,包括传送固定座、固定基板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的固定基板上,且固定基板中部设有容置空间,固定基板的容置空间一侧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导片,所述定位导片一端设有孔槽,容置空间相对的另一侧边缘设有一挡片及可拆卸的定位螺帽,所述定位螺帽与挡片之间形成一个与孔槽相对的空位;所述的传送固定座一侧设有传动齿条,传动齿条的相对一侧设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夹持于容置空间的边缘,一导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的传送固定座以及孔槽,另一端架设于空位中,将传送固定座嵌入于所述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电机齿轮,所述固定基板上固定有一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的传动齿条、电机齿轮相互啮合,由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的传送固定座沿导轴方向水平移动。

作为对上述光盘驱动器机芯读写头驱动结构的进一步描述,还设有转盘驱动马达和波珠转盘,所述的波珠转盘固定于转盘驱动马达转轴上,由所述转盘驱动马达带动转动,所述的波珠转盘包括转盘本体、滚珠以及缓冲弹簧,所述的转盘本体设有三个位于同一平面且互成相同夹角的缓冲通道,所述滚珠和缓冲弹簧位于缓冲通道内。

作为对上述光盘驱动器机芯读写头驱动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定位螺帽与固定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导轴的直径,固定基板对应导轴的两端处设有突起的止挡凸条,所述的导轴抵靠于止挡凸条之间。

作为对上述光盘驱动器机芯读写头驱动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传送固定座结构内设有一个内陷的透镜容置陷位,透镜容置陷位内设有半透镜和透镜支架,所述的半透镜固定与透镜支架上,透镜容置陷位一侧设有激光发射管,所述的激光发射管于半透镜之间形成45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传送固定座的一侧设计为一体化的带齿状的传动齿条,能够结合传动齿轮而与电机配合,进行传送固定座的精准、平稳传动,同时,传送固定座的该侧通有导轴,另一侧则夹持于基板上,在传动时,使整个传送固定座能够沿固定直线进行移动,移动过程更加保证其平稳度;在导轴一端采用拆卸式螺丝设计,能够在需要维护时方便解开,使传送固定座轻松脱出,再者,在导轴两端采用简单的凸条结构,即可与螺丝构成配合,使整个传送固定座稳定地定位于容置空间内部进行平移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结构图;

图3为波珠转盘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传送固定座的结构图;

图5为传送固定座另一视觉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盘驱动器机芯读写头驱动结构,包括传送固定座1、固定基板2以及驱动电机3,所述的驱动电机3固定于所述的固定基板上,且固定基板中部设有容置空间21,固定基板的容置空间一侧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导片22,所述定位导片一端设有孔槽,容置空间相对的另一侧边缘设有一挡片23及可拆卸的定位螺帽24,所述定位螺帽与挡片之间形成一个与孔槽相对的空位;所述的传送固定座1一侧设有传动齿条11,传动齿条相对的一侧设有引导块12,所述引导块夹持于容置空间的边缘,一导轴4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的传送固定座1以及孔槽,另一端架设于空位中,将传送固定座1嵌入于所述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的驱动电机3的转轴上固定有电机齿轮51,所述固定基板上固定有一传动齿轮52,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的传动齿条11、电机齿轮相互啮合,由驱动电机3带动所述的传送固定座1沿导轴方向水平移动。PCB板的底部连接有极限开关61和插座62,起到控制整个传送固定座1动作的作用,通过传送固定座1移到顶端时自动触发极限开关,可以自动停止继续向前移动。

作为对上述光盘驱动器机芯读写头驱动结构的进一步描述,还设有转盘驱动马达71和波珠转盘,所述的波珠转盘固定于转盘驱动马达转轴上,由所述转盘驱动马达带动转动,所述的波珠转盘包括转盘本体72、滚珠73以及缓冲弹簧74,所述的转盘本体设有三个位于同一平面且互成相同夹角的缓冲通道,所述滚珠和缓冲弹簧位于缓冲通道内。该波珠转盘能够在整个读写头读写过程中,适应性地与碟片内侧进行结合并且转动,其滚珠可有效地适应碟片放入时的卡合紧密度。

作为对上述光盘驱动器机芯读写头驱动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定位螺帽24与固定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导轴的直径,固定基板2对应导轴的两端处设有突起的止挡凸条25,所述的导轴抵靠于止挡凸条之间。

作为对上述光盘驱动器机芯读写头驱动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传送固定座1结构内设有一个内陷的透镜容置陷位,透镜容置陷位内设有半透镜13和透镜支架14,所述的半透镜固定于透镜支架上,透镜容置陷位一侧设有激光发射管15,所述的激光发射管于半透镜之间形成45度夹角。激光发射管可以发射出激光,进而作用在折射物上,进行信息的传递转换,其作用效果相当于激光头发射管发射出的激光束照射在光盘信号面上。

本实施例主要是配合PU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PU技术是通过激光头发出的激光,作用到光盘信号面上,利用激光在凹坑上的反射光强度,比在非凹坑上的反射光强度弱得多这一特性,再通过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区分凹坑和非凹坑及它们的转换沿。具体的信息转化情况:PU技术结构通过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经过衍射光栅衍射成三束光,三束光经过半透镜反射到物镜上,物镜将激光束聚焦在光盘的凹坑上,激光束再从光盘反射回来,沿入射光逆方向,通过物镜到达半透镜,这时的激光束透射过半透镜,到达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中取出数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

本结构中的工作原理:该CD-ROM驱动器部件结构是以固定基板为主要的构件,以驱动电机为原动力结构,通过其提供的动力带动整个传送固定座的运转,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传动齿轮的旋转,将转动作用传递给传送固定座的传动齿条,然后将水平的旋转作用力作用到导轴上,进而在传送固定座上进行位移调整,从而利用传送固定座内的半透镜进行信号转换,使得光盘中的信息得到播放显示,整个结构过程比较的简单。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