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300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磁带录音机这样的录放装置中的旋转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以其输带辊为代表的轴的支承构造。
在磁带录音机的外壳内部,设有使磁带行走的旋转驱动装置。该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有夹送输、将磁带夹入该夹送轮与输带辊之间并使之行走的输带辊和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该输带辊的动力传递系统,这些具有各功能的另件组装在一个共同的底盘上。
在输带辊的一端,安装着可与输带辊共同旋转的、接受电动机旋转力的飞轮。该输带辊可旋转地支承在底盘的轴承部上。在飞轮另一侧的该输带辊端部,压接着夹送轮。
在这种旋转驱动装置中,为了防止输带辊相对于底盘倾斜,希望将上述轴承部的长度加长。但是,最近,磁带录音机有薄形化的趋向,因此,也希望旋转驱动装置尽量要做得薄而小型化。
这样,底盘的厚度当然地受到较大制约,如果加长轴承部的长度,显然对装置整体的薄形化是不利的。于是,在已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办法,就是在上述底盘上安装支承板,该支承板支承飞轮侧的输带辊端部,这样,就在轴方向上分开二处支承该输带辊。
这种在两点处支承输带辊的情形中,输带辊上的飞轮位于底盘和支承板之间。这时,在飞轮和底盘轴承部之间,由于组装的关系,存在一些间隙。由于该间隙的存在,输带辊在轴向力方向上幌荡,因此可能产生噪音,对磁带的行走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已有技术中采用在支承板与飞轮之间夹装特殊压缩螺旋弹簧的办法,由该螺旋弹簧使飞轮抵住轴承部的端面,以此防止输带辊的幌荡。
但是,上述这种构造中,必须另装一个在轴向力方向推压输带辊与飞轮的特殊螺旋弹簧,所以,由于该螺旋弹簧,使得另件数量变多。
而且,在把输带辊组装到底盘上时,必须将螺旋弹簧装入飞轮与支承板之间的狭小空间内,特别是该螺旋弹簧体积小又易弹跳,所在在操作时需格外细心,组装该螺旋弹簧很费事。同时,另件数增加也导致造价增高。在这点上尚有待改进。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驱动装置,这种旋转驱动装置不需用特殊的螺旋弹簧就可以消除轴在推力方向的幌荡,不但减少另件数目而且往底盘上组装轴也简便易行,同时降低造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旋转驱动装置的特征是它包括有底盘,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底盘上的轴,与该轴可整体旋转的、由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而被旋转驱动的旋转体和安装在上述底盘上的、在与该底盘之间以夹着上述旋转体的状态将轴可旋转地支承着的支承另件,上述支承另件由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做成,对该支承另件本身付与在轴向力方向推压上述旋转体、使其抵住上述底盘的弹力。
本发明旋转驱动装置的另一特征是,其中所述的支承另件由固定在底盘上的固定部、轴支承部和弹性变形部构成,上述轴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支承部上,该轴支承部从与底盘相反侧与上述旋转体接触,弹性变形部连接在轴支承部与上述固定部之间,在自由状态下使该弹性变形部向着靠近上述底盘的方向挠曲。
按照上述的构造,在与旋转体成一体的轴已安装在底盘上的状态,将支承另件安装到该底盘上后,轴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另件上,同时旋转体受到轴向力方向的推压力。由于该推压力,使旋转体抵住底盘,因而消除了旋转体及轴至轴向力方向上的幌荡。
因为支承轴的支承另件具有在轴向力方向推压轴上的旋转体的弹簧功能,所以,就不需要象已有技术中那样另设特殊螺旋弹簧,同时也就省却了组装该螺旋弹簧这一麻烦工序。
按照上述的构造,在与旋转体成一体的轴已安装在底盘的状态下,将支承另件的固定部固到该底盘上后,轴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通过弹性变形部与该固定部相连的轴支承部上,同时,该轴支承部在与底盘相反侧与旋转体接触。这时,由于弹性变形部在开始时朝着靠近底盘的方向挠曲,所以,在轴支承部接触旋转体后,弹性变形部朝着消除挠曲的方向变形,由于该变形使弹性变形部产生要恢复到初始形状的弹力,该弹力作用到旋转体上,由于该弹力的存在,旋转体和轴都受到轴向力方向的推压,并抵住底盘,旋转体被夹在底盘与支承另件之间,所以可消除轴在轴向力方向上的幌荡。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图3A-A线断面图,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输带辊安装构造。
图2是表示自由状态下支承另件挠曲量的断面图。
图3是旋转驱动装置的背面图。
图4是旋转驱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从图4中的B线方向看的旋转驱动装置侧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支承另件与输带辊的安装部分的断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的支承另件与输带辊的安装部分的断面图。
图中,1-底盘,13-驱动源(电动机),21-轴(输带辊),26-旋转体(飞轮),37、51、61-支承另件,38a、38b-固定部,39-弹性变形部,40、53、63-轴支承部(轴承合金)。
以下,参照适合于携带型磁带录音机用的旋转驱动装置的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在图3至图5中,由标记1表示的底盘是用合成树脂整体成形的。如图4所示,底盘1呈小于盒式磁带2的矩形形状,盒式磁带2装在该底盘1的上面侧。
磁头支承板4可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在底盘1的上面。在磁头支承板4上安装着放音用的磁头5。用指尖推进与磁头支承板4整体形成的放音杆6,该磁头5就同磁头支承板4一起前进,与盒式磁带2内的磁带接触。
卷取筒支承9和供给筒支承10可旋转地支承在底盘1的上面。如图3所示,卷取筒支承9的旋转轴11贯穿底盘1,从该底盘1的下面侧伸出。在旋转轴11的伸出端部,固定着卷取滑轮12,该卷取滑轮12具有小径部12a和大径部12b。
在底盘1的与卷取筒支承9邻接的角部,形成电动机安装部1a。如图5所示,电动机安装部1a比底盘1的其它部分低,在该电动机安装部1a的上面,螺固着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13。
电动机13的驱动轴14贯穿电动机安装部1a从其下面伸出。在该驱动轴14的伸出端部,固定着驱动滑轮15。驱动滑轮15的直径小于卷取滑轮12的大径部12b,在驱动滑轮15与大径部12b之间,张设着第1传动带16。因此,驱动轴14的旋转以减速状态传递到卷取滑轮12上。
如图4所示,夹送轮20和作为轴的输带辊21互相邻接地配置在底盘1的上面。夹送轮20和输带辊21位于磁头5的前方(沿磁带行走方向)。夹送轮20可旋转地支承在滚臂22上。滚臂22通过枢轴23可旋转地枢支在底盘1上。因此,夹送轮20以枢轴23为支点,能在它与输带辊21之间挟送磁带的位置和脱离输带辊的待机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1所示,在上述输带辊21的一个端部,固定着作为旋转体的飞轮26。飞轮26由合成树脂制的滑轮部27和重叠在该滑轮部27上面的金属制的配重圆板29构成。该配重圆板29的中心有中心孔29a,通过将设于滑轮部27中心部位的轮毂28压入上述中心孔29a内,就使得配重圆板29和滑轮部27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在该轮毂28内,压入与其共同旋转的输带辊21,该输带辊21的一端从轮毂28的下面稍突出一些。
这样的输带辊21可旋转地支承在底盘1上。下面对该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底盘1具有整体的、壁厚大的轴承部31,输带辊21在轴转动方向可旋转地嵌合在该轴承部31内。输带辊21从底盘1的下面侧嵌入轴承部31内,通过该嵌合,飞轮26的轮毂28的上面与轴承部31的下面相接触。
输带辊21与飞轮26相反的端部从底盘1的上面伸出,上述夹送轮20可离合地压接在该伸出部分上。a输带辊21的外周,位于轴承部31的上方位置处,安装着止脱环33。止脱环面对着轴承部31,它与轴承部31的上面之间仅存很小的间隙。由于该止脱环33的存在,可以防止输带辊21向轴承部下方脱落。
如图3所示,在飞轮26的滑轮部27和上述卷取滑轮12的小径部12a之间,张设着第2传动带34滑轮部27的直径大于小径部12a,其结果是,上述驱动轴14的旋转经二级减速传递到输带辊21上。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底盘1的下面,安装着支承另件37,输带辊21的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该支承另件上。本实施例的支承另件37由可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材料做成。支承另件37具有一对固定部38a、38b、弹性变形部39和轴支承部40,一对固定部38a、38b位于支承另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弹性变形部39位于固定部38a、38b之间轴支承部40位于沿弹性变形部39长度方向的中央。固定部38a、38b与突设在底盘1下面的一对螺接支承座41a、41b重合,分别通过螺栓紧紧固定住。
弹性变形部39的厚度比固定部38a、38b薄,沿其厚度方向在一定范围内可弹性变形。轴支承部40的厚度比弹性变形部39厚。在该轴支承部40上设有贯通孔43,输带辊21的一端在轴转动方向可旋转地嵌合在该贯通孔43内。因此,输带辊由沿轴向分开的二处支承在底盘1上,故可防止输带辊相对于底盘1倾斜。
轴支承部40的上面与飞轮26的轮毂28的下面接触。
如图2所示,支承另件37的弹性变形部39,在自由状态时予先向着靠近底盘1的方向挠曲成弓形。这样,就对弹性变形部39施加了与其挠曲量h相应的弹力。该弹性变形部39的弹力将输带辊21向上方推压。
下面,说明将输带辊21往底盘上组装的顺序。
首先,通过压入使输带辊21与飞轮26成为一整体,在此状态下,将输带辊21从底盘1的下面侧插通轴承部31。再在伸出底盘1上面侧的输带辊21的外围,安装止脱环33。
然后,将支承另件37的贯通孔43嵌在输带辊21的下端部上,使支承部件37的两端的固定部38a、38b与底盘1的螺接支承座41a、41b重合,并通过螺栓42紧紧固定住。这时,连接在贯通孔43和固定部38a、38b之间的弹性变形部39因予先朝靠近底盘1的方向挠曲,所以,支承另件37一旦固定到底盘1上后,弹性变形部39就向着消除挠曲的方向弹性变形,这时,弹性变形部39产生要恢复到初始形a的力,该力通过飞轮26施加到输带辊21上。由于该力的存在,输带辊21受到向上的推压力。因此,飞轮26的输毂28的上面抵住轴承部31的下面,该轮毂28被夹在轴承部31与支承另件37之间,所以,输带辊21可以在轴方向上无幌荡地支承在底盘1上。
按照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输带辊21在已安装在底盘1的轴承部31上的状态下,即使在该轴承部31的下面与飞轮26的轮毂28的上面之间产生一些间隙,在将支承另件37固定到底盘1上时,输带辊21被该支承另件37的弹力往轴方向推压。
因此,不需要象已有技术那样单另设特殊螺旋弹簧,不设弹簧也就减少了另件数目。
而且,根据上述构造,支承另件37在支承输带辊21的同时,还具有通过飞轮26将输带辊21往轴向力方向推压的功能,所以,只要通过将该支承另件37螺固在底盘1上,就能消除输带辊的幌荡,省动了组装小螺旋弹簧这一麻烦工序。
因此,由于不需要上述的螺旋弹簧,从而可降低造价,使整个装置的价格更加低廉。
此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第1实施例,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在第2实施例中,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地方主要是支承另件51是由可弹性变形的金属板材做成的。如图6所示,在支承另件51上,向底盘1侧突出的短圆筒部52是由深冲加工形成的。在该短圆筒部52内,有作为轴支承部的轴承合金53,输带辊21的一端部可旋转地嵌合在该轴承合金53内。
另外,在支承另件51的两端,连接有固定到底盘1上的固定部,这在图6中未予表示。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
在第3实施例中,支承另件61是由不锈钢制的板簧构成的。在该支承另件61的中央部开有圆形孔62,上端外周有凸缘部63a的轴承合金63从上方嵌入该圆形孔62内。输带辊21的一端部可旋转地嵌合在该轴承合金63内。
同样,在该第3实施例中,在支承另件61的两端,也连接有固定到底盘1上的固定部(图7中未示)。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是将支承另件的两端都固定到底盘1上,也可以只将支承另件的一端固定到底盘上,做成所谓悬臂式的。
又,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是予先使支承另件的弹性变形部向底盘1侧挠曲,本发明不仅限于这种办法,例如也可以将该弹性变形部形成笔直的形状,将支承另件固定到底盘上时,利用飞轮使弹性变形部朝着与底盘相反侧方向挠曲,来对输带辊施加轴向力方向的推压力。
再者,在本发明的旋转驱动装置中,由电动机旋转驱动的轴并不限定于磁带录音机的输带辊,例如也可以是磁带录象机的旋转辊。
根据上述的构造,因为支承轴端部的支承另件具有在轴向力方向推压该轴的弹簧功能,所以,无需另采用已有技术中的特殊螺旋弹簧,就可以消除轴在轴向力方向上的幌荡,从而消减了另件数目。同时,省却了组装小螺旋弹簧这一麻烦的作业,可减少工序。因此,由于免除了上述的螺旋弹簧,可降低造价,使整个装置的价格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盘(1)、贯穿该底盘(1)并可旋转地支承在底盘(1)上的轴(21)、与该轴可共同旋转的由驱动源(13)的动力传递而被驱动旋转的旋转体(26)和支承另件(37),该支承另件(37)安装在上述底盘(1)上,在上述旋转体夹在底盘(1)与支承另件(37)之间的状态下,上述轴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另件(37)上,上述的支承另件由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做成,对该支承另件本身赋与在轴向力方向推压上述旋转体、使其抵住上述底盘的弹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另件具有固定到底盘上的固定部(38a)、(38b)、轴支承部(40)和弹性变形部(39),上述轴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支承部(40)上,同时轴支承部(40)从与底盘相反的一侧与上述旋转体接触,弹性变形部(39)连接在轴支承部和上述固定部之间,弹性变形部在自由状态下呈向着靠近上述底盘的方向挠曲的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需使用特殊的弹簧即可消除轴在轴向力方向的晃荡,不但降低零件数目、轴往底盘上的组装工序也简便易行、降低造价的旋转驱动装置。本发明的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有底盘、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底盘上的输带辊、可与输带辊共同旋转的由电动机的动力传递被旋转驱动的飞轮和支承零件,该支承零件安装在上述底盘上,在飞轮夹在底盘与该支承零件之间的状态下,输带辊可旋转地支承在该支承零件上。支承零件由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做成。
文档编号G11B15/28GK1092546SQ9310825
公开日1994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7日
发明者城户国男, 大岛敬三 申请人: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