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069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指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线缆连接器。
现有的通用串行总线线缆连接器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85211134号案所揭露,其结构如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8包括绝缘本体80、上壳体82及下壳体84,其中上壳体82设有两扣钩86,下壳体84对应上壳体82的扣钩86位置处设有两扣孔88,组装时,先将绝缘本体80组设于下壳体84内,再将上壳体82与下壳体84通过扣钩86与扣孔88的卡扣作用而实现组固。但是,该绝缘本体80与上壳体82及下壳体84并未直接结合,其定位性较差,当线缆连接器8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时,绝缘本体80可能会受对接连接器顶推而从其预定位置上产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不仅具有牢固的嵌接结构从而使绝缘体与金属壳体结合强度较佳,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止电磁干扰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上遮蔽壳体、下遮蔽壳体和外壳体,其中上遮蔽壳体包括一上盖体及自上盖体前端缘延伸设置用来收容绝缘本体突出部的收容框,下遮蔽壳体与前述上遮蔽壳体组扣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前表面于突出部的周边位置处还进一步设有卡孔及至少一扣孔;上盖体与收容框之间通过至少一延伸片相连接,在该延伸片侧缘处向内进一步弯折有可嵌入前述主体部卡孔内的至少一扣持片;下遮蔽壳体的前端缘处相对于绝缘本体的扣孔处设置有至少一延伸片,延伸片向内进一步弯折有可嵌入前述主体部扣孔内的扣持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线缆连接器的上遮蔽壳体、下遮蔽壳体、绝缘本体间均采用互相勾嵌的嵌接结构连接,所以该线缆连接器不仅结合强度较佳,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止电磁干扰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容设于该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上遮蔽壳体30、下遮蔽壳体40及一包覆上遮蔽壳体30、下遮蔽壳体40的外壳体50。其中,绝缘本体10包括一约略呈方形的主体部11及一从主体部11的前表面113突伸而出的突出部12,该突出部12的下表面123设为一阶梯状,于主体部11及突出部12的阶梯状下表面上纵向凹设有四个贯穿主体部11的端子收容槽122。前表面113邻近于绝缘本体10上表面117处各设有一卡孔116。主体部11的前表面113上于突出部12两侧各设有一个凹槽114,而于突出部12下方设有一扣孔118。主体部11的侧表面111上于靠近主体部11的后表面(未标示)处各设有一卡块112。
上遮蔽壳体30包括一上盖体31及自上壳体31前端缘延伸而出,用来收容绝缘本体10的突出部12的收容框33,其中上盖体31约略呈“冂”形,其具有一顶壁34及一对侧壁32,由顶壁34的前端缘对应前述主体部11的卡孔116处向内弯折延伸有一延伸片35,通过用来连接该收容框33与上盖体31,该延伸片35两侧设有向内进一步弯折的扣持片352,用来嵌入主体部11的卡孔116内;于上盖体31的顶壁34上靠近延伸片35处设有一加强肋351,用来加强延伸片35固持绝缘本体10的固持力量。侧壁32的后端缘向外弯折有一延伸片327用来与下遮蔽壳体40扣合,于侧壁32的后部适当位置处各对称冲设有一向外凸伸的侧弹片325,且在其前部适当位置处各对称冲设有一扣孔321,扣孔321下方进一步设有一向内凸伸的卡持片323,而在顶壁34的表面上则向内冲设有一长方形顶弹片343。收容框33为一纵长方框形遮蔽壳体,其上表面上沿纵长方向冲制有相互平行的两长槽335,于两长槽335之间冲设有一凸块333,一对抵止片331分别设置于收容框33后侧壁的后端缘处,而可嵌入前述主体部11的凹槽114内而协助固持定位。
下遮蔽壳体40包括一下盖体41及一用来夹持定位线缆的弧形延伸片45,其中下盖体41约略呈“凵”形,其设有一对侧壁44及一底壁42,侧壁44上对应上遮蔽壳体30的侧弹片325处设有一扣孔440,用来使二者相互扣合,侧壁44于其侧边壁处各向内弯折成与侧壁44成直角的挡片442,用来抵止于绝缘本体10的主体部11的前表面113,底壁42于其底壁端缘对应绝缘本体10的主体部11上的扣孔118处,先向上弯折约略90度后得一延伸片421,延伸片421再向内部进一步弯折约略90度后得一扣持片423,用来嵌入主体部11上的扣孔118内而稳固定位。
导电端子20先从主体部11后方插置于突出部12的端子收容槽122内,再将主体部11插置于上遮蔽壳体30内,同时使突出部12容设于收容框33内,通过主体部11的卡块112与扣孔321卡合,延伸片35的扣持片352嵌入主体部11的卡孔116内,抵止片331容置于凹槽114内,卡持片323则顶住主体部11,再,下遮蔽壳体40与上遮蔽壳体30相扣接,并保证上遮蔽壳体30的侧弹片325与下遮蔽壳体40的扣孔440扣合,上遮蔽壳体30的延伸片327卡接在下盖体41的侧壁44上,挡片442则抵止于绝缘本体10的主体部11的前表面113上,延伸片421嵌入绝缘本体10的主体部11上的扣孔118内,最后,上遮蔽壳体30及下遮蔽壳体40外部一体注塑成型一外壳体50,并使绝缘本体10的突出部12从外壳体50一端伸出,用来与其它电连接器对接,其最终的外型如图3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上遮蔽壳体、下遮蔽壳体和包覆于上遮蔽壳体及下遮蔽壳体外的外壳体,其中上遮蔽壳体包括一上盖体及自上盖体前端缘延伸设置用来收容绝缘本体突出部的收容框,下遮蔽壳体与前述上遮蔽壳体组扣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前表面于突出部的周边位置处还进一步设有卡孔及至少一扣孔;上盖体与收容框之间通过至少一延伸片相连接,在该延伸片侧缘处向内进一步弯折有可嵌入前述主体部卡孔内的至少一扣持片;下遮蔽壳体的前端缘处相对于绝缘本体的扣孔处设置有至少一延伸片,延伸片向内进一步弯折有可嵌入前述主体部扣孔内的扣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具有侧表面,并于侧表面靠近主体部的后表面处设有一卡块,上遮蔽壳体的上盖体对应卡块位置则设有一扣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的前表面于突出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凹槽,上遮蔽壳体的收容框对应凹槽位置各设有一用来嵌入凹槽内的抵止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下遮蔽壳体的下盖体的侧壁对应上盖体的抵止片位置各设有一挡片,该挡片抵接在抵止片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的前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遮蔽壳体的上盖体的侧壁于后端缘处向外弯折有一用来与下遮蔽壳体扣合的延伸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遮蔽壳体的上盖体的侧壁于适当位置处设有至少一向内凸伸的用来抵止绝缘本体的卡持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遮蔽壳体的上盖体的顶壁上靠近延伸片处设有一加强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遮蔽壳体的收容框的上表面上沿纵长方向冲制有相互平行的两长槽,于两长槽之间冲设有一凸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遮蔽壳体的上盖体的上表面于适当位置冲设有至少一向内弯折用来抵压绝缘本体的顶弹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遮蔽壳体的上盖体的侧壁上于适当位置处冲设有至少一向外凸伸的侧弹片,而下遮蔽壳体的下盖体对应该上盖体的侧弹片位置处设有相同数量用来使二者相互扣接的扣孔。
专利摘要一种通用串行总线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上遮蔽壳体、下遮蔽壳体及外壳体,其中上遮蔽壳体、下遮蔽壳体、绝缘本体之间均采用互相勾嵌的嵌接结构连接,所以该线缆连接器不仅结合强度较佳,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止电磁干扰性能。
文档编号H01R24/58GK2415510SQ00216368
公开日2001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31日
发明者黄楠宗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