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号连接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954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讯号连接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讯号连接器构造,应用于以同轴缆线作为电讯号传递载体的有线通讯系统中,用以接续电讯号,特别是指一种可以辨别讯号端子是否正确的组装的构造,以避免产出不合格品。
目前有线电视系统或宽频网络系统都是利用同轴缆线作为讯号传输的载体,而构成有线的通讯方式,其中在构成有线电视系统或宽频网络系统时,一对一、一对多的结构需求,都必须要利用各种不同的讯号连接器来完成讯号的传递或分路;如

图1所示,图中所示的为一种讯号分歧器40,讯号分歧器40是将有线通讯系统的主讯号,分路成多个子讯号,其大致上包括了一主讯号输入部41、主讯号输出部42、数个次讯号输出部43;其中由有线通讯系统服务站讯号伺服器连接一主讯号同轴缆线,于分路设置时,主讯号同轴缆线连接一讯号分歧器40的主讯号输入部41,经由讯号分歧器处理电讯号(如滤波、放大)再传输至各个次讯号输出部43,以分歧出多个分路,并且主讯号输出部42再连接一主讯号同轴缆线,将电讯号传递至下游,如此即构成有线通讯区域网络。
请再参阅图2和图3所示,讯号分歧器40上数个次讯号输出部43即为一讯号连接器,其依序是由外壳431、防水套432、绝缘套433、讯号端子434及止挡环435所组成;其中外壳431为金属材质制成一中空贯穿的圆柱体,一端设置于讯号分歧器40上,而在外壳431的外缘成形有螺纹,以供同轴缆线的接头螺接啮合;防水套432是由橡胶等挠性材质制成一中空贯穿的圆柱体,其外径约略等于外壳431的内径,恰可塞入于外壳431内,防水套432用以使水气无法由外壳431的接缝处渗入于外壳431内;讯号端子434为由片状金属所制成,一端供同轴缆线讯号连接,另一端用以与讯号分歧器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其中讯号端子434中央处包覆有一以绝缘材质制成的绝缘套433,绝缘套433的外径约略等于防水套432的内径,讯号端子434输入端431插入于防水套432内,再由绝缘套433迫紧于防水套432而固定于外壳431内,最后在外壳431的末端再塞入止挡套435,止挡套435固定于外壳431并夹固住讯号端子434,以防止讯号端子434由外壳431掉出。
在实际生产一讯号连接器的过程是1、将一金属板材冲制成讯号端子;2、将讯号端子装设于绝缘套上;3、于绝缘套上装设防水套;4、将讯号端子、绝缘套、防水套一并的冲压于外壳内。
5、将止挡套由外壳末端塞入,固定于外壳并夹固住讯号端子,完成组装作业。
参阅图3所示,其中讯号端子一端为供同轴缆线插置电性连接的输入端,另一端为予讯号分歧器内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输出端,因此在组装于壳体内时有其一定的方向性,若方向错误将使得讯号连接器无法使用而变成不合格品,由于讯号端子此一元件体积不大,无法采用自动化生产机器来辨别组装,因此实际的生产线上是用人力来组装,若组装人员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组装方向错误,而导致不合格品的产出,当于生产完成后续的质量管理作业发现时,势必得重新拆解,造成工时的耗费。
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讯号连接器中的止挡环435为一类似凸字型的圆柱体,中央具有轴向贯穿的套孔4351,其中最外缘直接恰为外壳431的内径,以迫紧于外壳431内壁面上,而套孔4351的内径恰等于讯号端子434中段的外径,以穿套夹固住讯号端子434,然而由于止挡环435是利用套孔4351夹固住讯号端子中段处,因此无论讯号端子组装的方向正确或错误,止挡环435都能够夹固住讯号端子434,并无法使作业人员察觉出错误,所以公知的止挡环435仅为固定于外壳431并夹固住讯号端子434,以防止讯号端子434由外壳431掉出的目的,然而止挡环是为完成讯号连接器组装作业的最后一步骤,因此若欲解决作业人员讯号端子方向组装错误的问题,可以由止挡环此一元件上作研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外壳、防水套、绝缘套、讯号端子和止挡环所组成的讯号连接器,它具有辨别讯号端子是否正确地组装在连接器中的特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一外壳,它为一中空贯穿的圆柱体,它与同轴缆线结合;一防水套,它为一中空贯穿的圆柱体,具有挠性,恰可置于该外壳内;一绝缘套,它设置于该外壳内;一讯号端子,它为一金属导体,设置于该绝缘套内,一端形成一中空且具弹性的输入端,另一端形成一输出端;以及一止挡环,该止挡环恰可塞入于该外壳内,且该止挡环中央具有一轴向贯穿且由上向下渐缩的套孔,该套孔恰可夹持于该讯号端子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它通过改变止挡环的结合手段,来辨别讯号端子是否正确的组装于连接器中,若止挡环无法结合固定于讯号端子上,即表示讯号端子组装的方向错误,在组装过程中即可发现错误,避免了不合格品的产生。
图1为公知的讯号分歧器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公知的讯号连接器构造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公知的讯号连接器中止挡环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止挡环的构造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讯号连接器结构,是用以接续传递讯号,譬如应用在有线电视系统或宽频网络系统等有线通讯系统中,利用同轴缆线作为讯号传递的载体,而讯号连接器作为同轴缆线的串联或一对多分路的连接。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讯号连接器构造,它是可设置于一讯号分歧器40(如图1所示)上,作为讯号分歧器的次讯号输出部。讯号连接器10是由外壳11、防水套12、绝缘套13、讯号端子14及止挡环15所组成;外壳11是以金属材质制成为一中空贯穿的圆柱体并直接成形于讯号分歧器40上,于外壳11的外缘成形有螺纹111,以供同轴缆线的接头(图中未示)螺接啮合。
防水套12是以橡胶等挠性材质制成一中空贯穿的圆柱体,其恰可置于外壳11内,以防止水气渗入于外壳11内。
讯号端子14是由一片状的金属冲制并弯折而成,形成有中段部141、输入端142及输出端143,中段部141外径较输入端142及输出端143的外径大,其中输入端142中空且具有弹性并形成有渐缩的弹性部1421,使输入端142可供同轴缆线的轴心(图中未示)插置并构成电性连接,同时借由弹性部1421的弹性而可稳固地夹固同轴缆线的轴心,而输出端143则可直接或利用导线(图中未示)与电路板(图中未示)电性连接。
止挡环15为一类似凸字型的圆柱体,如图6所示,形成第一段151及第二侧面152,第一段151的外径要小于外壳11的内径,第二段152的外径要恰等于外壳11的内径,而于止挡环15中央具有轴向贯穿的套孔153,二端形成有上开口1531及下开口1532,其中上开口1531内径要较底端的下开口1532内径大,且较讯号端子14中段部141外径小,以形成由上往下渐缩而类似喇叭状,另外下开口1532的内径恰等于讯号端子14输出端143的外径,而大于讯号端子14输入端142的弹性部1421的外径。
如图7所示,在组装一讯号连接器10时,是先将防水套12先置于外壳11内,并将讯号端子14中段部141顶端套上绝缘套13,再将讯号端子14连同绝缘套13一并的置入于外壳11内,最后将止挡环15由讯号端子14输出端143套入,止挡环15的上开口1531抵靠于讯号端子14的中段部141,而止挡环15的第二段152恰塞入于外壳11内,将止挡环15固定于外壳11内,而套孔153近下开口1532的内壁面则恰可夹住讯号端子14的输出端143,组装完成一讯号连接器10。
由于讯号端子14的输入端142具有渐缩的弹性部1421,因此若讯号端子14的组装方向错误(即输入端与输出端相反),则止挡环15的下开口1532并无法夹固住讯号端子14输入端142的弹性部1421,作业人员将可即时发现讯号端子14的组装方向错误,而立即更正,以避免产出不合格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讯号连接器构造,通过改变止挡环的结合手段,来辨别讯号端子组装方向是否正确,以避免产出不合格品。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讯号连接器构造,提供同轴缆线的讯号接续传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外壳,它为一中空贯穿的圆柱体,它与同轴缆线结合;一防水套,它为一中空贯穿的圆柱体,具挠性,恰可置于该外壳内;一绝缘套,设置于该外壳内;一讯号端子,它为一金属导体,设置于该绝缘套内,一端形成一中空且具弹性的输入端,另一端形成一输出端;以及一止挡环,该止挡环恰可塞入于该外壳内,且该止挡环中内具有一轴向贯穿且由上向下渐缩的套孔,该套孔恰可夹持于该讯号端子的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讯号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其外缘设有螺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讯号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讯号端子,其输入端及输出端间具有一中段部,该中段部的外径大于该输入端及该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讯号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讯号端子,其输入端具有一渐缩的弹性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讯号连接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孔,它形成有一顶端的上开口及底端的下开口,该上开口的外径小于该讯号端子中段部的外径,该下开口的外径恰等于该讯号端子输出端的外径,且大于该讯号端子输入端的弹性部的外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讯号连接器构造,它由外壳、绝缘套、讯号端子及止挡环所组成,它为一种用以防止生产组装作业上发生组装错误的讯号连接器构造。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止挡环的结合手段,来辨别讯号端子是否正确的组装于连接器中,若止挡环无法结合固定于讯号端子上,即表示讯号端子组装的方向错误,在组装作业的过程中即可发现错误,以避免产出不合格品。
文档编号H01R24/02GK2440275SQ0025467
公开日2001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2日
发明者陆善濬 申请人:利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