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99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屏蔽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蔽连接器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传输的屏蔽连接器装置,例如用于家庭游戏装置或个人计算机等的屏蔽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连接器装置被安装在设备中的连接板上,并插入外部连接器,使得实现电连接。因为所述连接器用于高速传输,连接器的外围一般被屏蔽。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10(1998)-64636中披露的一种电连接器是一个已知的例子。这种电连接器具有由模制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主体,和一个盖住所述主体的屏蔽罩(金属壳)。屏蔽罩通过接点(舌状物)在装置壳体主体的面板上接地。此外,所述所述面板还形成导向部件,即用于容纳匹配连接器的接合部件。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连接器装置被紧固在底板上,而不被紧固在面板上。结果,在匹配连接器被插入和除去时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发生歪曲的情况下,即在连接器相对于面板移动的情况下,在面板和电连接器之间发生位置偏移,因而担心不能平滑地插入和除去连接器。此外,在用于高速传输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中,通过接触匹配连接器接地的并且具有由标准规定的弹性的接地舌状物被形成在屏蔽罩上。
发明概述本发明便是根据上述情况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连接器装置,其中构成连接器接合部分的面板(前壳)的强度高,同时又满足按照标准规定的金属壳板的厚度的要求,并且其中不会发生在金属壳和前壳之间的位置偏移。
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装置是一种这样的连接器装置,其包括绝缘壳体,被形成在绝缘壳体中的阴连接器部分,被设置在阴连接器部分中的接点,被设置在阴连接器部分上的并被固定到所述绝缘壳体上的金属壳,以及由金属制成的被在外部安装在绝缘壳体前部的前壳,其中金属壳具有规定的板厚,并具有弹性地接触和阴连接器部分相连的匹配阳连接器的接地舌状物,并且所述前壳具有比金属壳的板厚较厚的板厚,并在和所述金属壳接触的状态下被紧固在所述绝缘壳体上。
此外,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装置可以被这样构成,使得由金属制成的后壳被从绝缘壳体的后部在外部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上,并且所述前壳和后壳相互之间机械地和电气地接合。
此外,所述前壳可以借助于卷边被紧固在绝缘壳体上。
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装置配备有被连附到绝缘壳体上的金属壳,以及由金属制成的并被在外部安装到绝缘壳体的前部上的前壳。此外,所述金属壳具有规定的板厚,并且具有弹性地接触和阴连接器相连的匹配阳连接器的接地舌状物,并且前壳的板厚大于金属壳的板厚,并且在和金属壳接触的状态下,前壳被紧固在绝缘壳体上。因而,可以提供一种这样的屏蔽连接器装置,其中构成连接器接合部分的前壳的强度高,同时具有充分满足标准规定的弹性要求的金属壳板的厚度,并且其中不会发生在金属壳和前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偏离。
此外,在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装置被这样构成,使得由金属制成的后壳被在外部从绝缘壳体的后部安装到绝缘壳体上,并且使前壳和后壳机械地和电气地相互接合的情况下,可以获得防止EMI(电磁干扰)的屏蔽连接器装置。
此外,在前壳借助于卷边被紧固到绝缘壳体上的情况下,前壳可以以足够的连接强度被紧固在绝缘壳体上。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示意地拆开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装置的平面图;图4是图1所示的装置的右侧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装置的左侧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装置的底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装置的后视图;图8是当从后面看时具有连接的接点的壳体的后视图;图9是图2所示的装置的沿线9-9的截面图;图10是图2所示的装置的沿线10-10的截面图;图11是图2所示的装置的沿线11-11的截面图;以及图12A,12B,12C是单独地表示金属壳的示意图,图12A是金属壳的平面图,12B是正视图,图12C是左侧视图,图12D是右侧视图。
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装置(以后简称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装置1的原理结构的示意的拆开的透视图。下面的说明将参照图1进行。此外,图1表示结构的外形,详细部件的形状不一定和后面将要说明的结构一致。此外,当在下面的说明中参考前后方向时,和匹配连接器连接的一侧被作为前侧,而相对侧被取为后侧。
装置1具有基本上呈矩形的绝缘壳体(以后简称为“壳体”)2,其具有阴连接器部分(以后简称为“连接器部分”)4和6,多个接点14和16,它们分别从壳体2的后部被安装在连接器部分4和6中,以及金属壳10和12,它们分别被固定到连接器部分4和6的前部。装置1还具有屏蔽板19,其被连附到壳体2的后部,使得所述屏蔽板被设置在相邻接点14,被固定到壳体2的前部的前壳体20,和从壳体2的后部被固定到壳体2上的后壳22之间。在前壳20中形成有相应于壳体2中的开口24和在金属壳12中的开口28的开口29,这样形成连接器部分6的配合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壳10和12分别由厚度为0.2mm和0.3mm的金属板制成。前壳20和后壳22分别由厚度为0.5mm和0.3mm的金属板经过冲压和歪曲制成。此外,接点14的的固定间距是0.8mm,接点16具有较大的固定间距。
继续参照图1进行说明,连接器部分4被这样构成,使得所述连接器部分4满足IEEE1394标准,并且连接器部分6被这样构成,使得其满足USB标准。接点14被这样设置,使得接点14的接触部分18在连接器部分4中形成一排。接点14被制成L形,接点14a和接点14b被交替地设置在一排中。
接点14b的接触部分18b的长度大于接点14a的接触部分18a,因而,接点14b的尖端部分40b位于接点14a的尖端部分40a的后方。此外,尖端部分40b被这样偏移,使得这些尖端部分40b和尖端部分40a对齐,即,沿着垂直于所述排的方向的前后方向对齐。屏蔽板19被设置在由于所述偏移而在尖端部分附近沿排方向形成的空间中。屏蔽板19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屏蔽表面42。所述屏蔽表面42被设置在位于尖端部分附近的空间中,所述空间由于尖端部分被偏移而沿排方向形成,屏蔽表面42阻止在相邻的接点14之间的串音。
此外,金属壳10具有C形的截面,并具有接地舌状物60,其被切割,并通过在上壁62的前端的两侧形成槽64而形成,并且以一定的倾斜向内弯曲。所述舌状物60和匹配阳连接器(未示出)接触,使得建立接地连接。所述金属壳10被插入并被固定在在连接器部分4的上部在壳体2中形成的切口66中。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壳10的前端和壳体2的前表面70基本上共平面。位于金属壳10的外部上的一个侧壁68被暴露在壳体2的外部。暴露的侧壁68和前壳20接触(后面说明)。
在连接器部分6中,在壳体2中形成有容纳匹配连接器(未示出)的上下开口24,接点16b被设置在上开口24中,接点16b被设置下开口24中。被固定到连接器部分6上的金属壳12具有面板26,其中在相应于开口24的位置形成有两个矩形开口28和从所述面板26作为整体部分向后延伸的4个接片30,32。接片30具有矩形的开口38;所述开口38中的一个和从壳体2的侧面凸出的矩形凸起36接合。此外,在图1中,在相对侧上的接片30被这样设置,使得所述接片30和在壳体2中的在相应于所述接片30的位置的槽65内的凸起(未示出)接合。借助于所述接合,金属壳12被紧固在壳体2上。在金属壳12中的开口28和壳体2中的开口24具有相同的形状,两个接地舌状物(以后简称为“舌状物”)71被形成在每个开口28的下边沿,使得这些舌状物的方位以一定斜度向内延伸,一个舌状物72(在图1中被挡柱了)以类似方式被形成在每个开口28的上边沿,使得所述舌状物部分的方位以一定斜度向内延伸。当连接匹配连接器时,这些舌状物71和72和匹配连接器的外壳(未示出)接触,从而建立接地连接。金属壳12由相对薄的金属板制成,使得舌状物部分71和72的弹性最佳。
当前壳20被从外部安装到壳体2上时,所述前壳20和金属壳12接触,因而在两个壳之间实现电连接。所述电连接可以通过金属壳12的前表面和前壳20的内表面接触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在金属壳12的上接片32上提供凸起46与/或切口和抬高的舌状物44,从而和前壳20可靠地接触来实现。其细节将在后面说明。
下面参照图2到图7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装置1。图2是装置1的正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装置1的平面图,图5,图6和图7分别是右侧视图、左侧视图、底视图和后视图。
由图2可清楚地看出,在相应于连接器部分4的位置提供基本上是矩形的匹配部分50从前壳20的主平面凸出。在接合部分50内形成和匹配连接器匹配的52、在开口52内部可以看到在连接器部分4内部的水平延伸的平板部分54和在所述平板部分54上提供的接点14。此外,在接合部分50的下方,在主表面48上形成向后延伸的被切割和被抬高的舌部56。所述舌部56被压配合在壳体2的槽58中,并用于沿图2中的垂直和左右方向固定前壳20。此外,舌部56阻止在接合部分50和壳体2之间由通过接合部分50的匹配连接器的扳紧而引起的位置偏移(图9)。这是因为由于连接器部分4的接合部分50由和壳体2分离的前壳20构成而需要精确的定位。
如图2所示,提供沿每个开口24的宽度方向即图2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平板部分74,使其在连接器部分6的每个开口24内部向前凸出。可以清楚地看出,上述的接点16(16a,16b)被设置在所述平板部分74的上表面上。此外,其中清楚地示出了提供舌部72从每个开口24的上下边沿稍微深入每个开口24的内部。在前壳20的主表面48内形成有细长的槽76和在主表面48的下部的基本上跨过主表面48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开槽的卷边48。槽76和卷边78用于通过和壳体2的前表面70中形成的相应的槽(未示出)接合使前壳20相对于壳体2固定。
如图3到图6所示,前壳20具有上壁78和侧壁80,82。这些壁78到82被固定在壳体2的前部的外侧上,并且这些壁78到82的的一部分通过局部卷边被固定到壳体2上。这些卷边的状态将在下面参照图3到图6说明。在从上壁78的中心稍微向一侧偏移的位置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小部分92。在所述小部分92的两侧形成有切口84和86,使得所述小部分92可以弯曲。用类似方式,在侧壁80由切口86,86形成小部分94,并且在侧壁82用类似方式形成小部分96。此外,提供小部分98从前壳20的下端100凸出。
在这些小部分92到98的基本上中心的位置,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90。在相应于小部分92到98的各个位置,在壳体2的前表面内形成槽102到108,并且各个小部分92到98利用卷边固定,使得所述小部分可以相对于这些槽102到108弯曲。在壳体2的相应于这些槽90的位置,形成在小部分92到98中形成的槽90接合的长度的脊部110。因而,前壳20的紧固和定位被精确的实现。在前壳20被紧固在壳体2上之后,在壳体2的外壁和前壳20的上壁78以及侧壁80和82之间留有刚好能够容纳后壳22的间隙。
如上所述,前壳20的板厚是0.5mm,使得前壳具有足够的强度。因而,在卷边之后,将牢固地保持前壳20的弯曲状态而不松开。如果舌状物利用前壳20构成代替使用上述的金属壳12的舌状物72,则不可能响应匹配连接器的插入和除去而产生合适的弹性变形,使得不可能插入阳连接器并实现电连接,这是因为具有板厚达0.5mm的舌部的柔性或者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弹性。因而,有理由使金属壳12和前壳20作为单独的部分构成。虽然前壳20和金属壳12作为单独的部件,它们被分别紧固到壳体2上,因而,在前壳20和金属壳12之间没有相对的位置偏移。此外,不一定借助于卷边把前壳20固定到壳体2上,例如,也可以通过锁定连接进行固定。
此外,如上所述,上述的金属壳10的暴露的侧壁接触前壳20的侧壁82的内表面,因而当装上前壳20时和其实现电连接。虽然细节将在后面说明,所述前壳20也和后壳22电气相连,因而形成盖住壳体2的平板壳21。结果,除去防止串音之外,连接器部分4还可以保护防止EMI。
如图3到图5所示,在前壳20的上壁78和侧壁80,82中形成有略向前后延伸的小的矩形接合孔112,在每个壁内形成有两个所述接合孔112。如后所述,所述接合孔112用于和后壳22实现机械连接。
下面参照图3到图7说明后壳22。和前壳20类似,后壳22具有主表面113(图7)以及上壁114和从主表面113向前延伸的侧壁116和118。在上壁114和侧壁116与118上,在当后壳22被固定到壳体2上时相应于上述的接合孔112的位置形成有略小于所述接合孔112的锁定臂120。所述锁定臂通过切割和抬高而被形成,使得这些臂向后倾斜向上延伸。因而,后壳22的各个壁被置于前壳20的相应的内部时,锁定臂120和接合孔112接合,使得后壳22被紧固到前壳20上。此外,利用压花提供凸起部分122,其位于前壳20的侧壁80和82的后端,从后壳22的侧壁116和118凸出。利用这些凸起部分122,还可以使后壳22被牢固地固定。由于前壳20和后壳22的机械接合,并且所述两个壳还电气相连,形成盖住壳体2的整个的平板壳21。
在侧壁116和118上形成脊部128,所述脊部向内凸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当后壳22被固定到壳体2上时,所述脊部通过沿壳体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相应的导向槽(未示出)的内部滑动,因而用于确保后壳22被顺利地固定到壳体2上。
接触杆130接触其中安装有装置1的装置的壳体本体(未示出),从而建立接地连接,所述接触杆被切割并被从后壳22的上壁14抬高,使得这些接触杆向后以一定斜度延伸。提供固定脚132,其从后壳22的侧壁116和118的下边沿伸出,其中提供两个固定脚从每个侧壁伸出。固定脚132被弯曲成向外弯的浅V形,并通过插入连接板(未示出)的相应的孔中被固定。如图5所示,位于被设置在前侧上的固定脚132的正上方的后壳22的一部分被具有大的厚度的前壳20支撑着。因而,固定脚132不容易松开到达外面,使得可以保持和要插入固定脚的板中的孔的对准。
由图3可清楚地看出,在后壳22的上壁144中在相应于在壳体2的上壁3中形成的方孔136的位置形成开口138。装置的一部分(未示出)和所述方孔136(开口138)接合,并支撑着装置1,使得在匹配连接器被插入和除去时,没有过大的应力施加于板连接部分即装置1的尖端焊接部分(未示出)上。
由图7可清楚地看出,利用在相应于上述的连接器部分4的屏蔽板19的位置的开口142形成的接触杆140被这样形成,使得所述接触杆140在后壳22的主表面113中水平地向内朝向侧壁118延伸(即朝向前方)。所述接触杆140和屏蔽板19的后端实现弹性接触,并和屏蔽板19电气相连。结果,屏蔽板19和盖住壳体2的平板壳21形成一个整体单元,使得连接器部分4也受到保护防止EMI。
下面参照图8和图9说明在屏蔽板19和接点14之间的位置关系。图8是从后面看时连附有接点14和16的壳体2的后视图。图9是沿图2中的线9-9取的装置1的截面图。由图8可清楚地看出,在连接器部分4的后侧上的接点14b的尖端部分40b在弯曲部分15的附近向着前侧上的接点14a的尖端部分40a(图9)偏移,使得尖端部分40b在尖端部分40a的后面排成一排。结果,沿着排列的方向,即沿着图8的左右方向,在尖端部分40b之间的空间和在尖端部分40a之间的空间是相同的,并且沿着左右方向的间距P是接触部分18的间距的两倍。因而,屏蔽板19可被插入由于所述偏移而获得的接触部分40b之间的空间中。由图9可清楚地看出,接点14b的接触部分18b的长度大于接点14a的接触部分18a的长度。此外,可以清楚地看出,屏蔽板19的屏蔽表面42被设置在接点14的接点部分40之间。
关于屏蔽板19的形状,如图9所示,利用冲压与一个金属板整体地制成基本上呈矩形的平板状的屏蔽表面42和从所述屏蔽表面42的后侧上下延伸的各个延伸部分146和148。延伸部分146被这样形成,使得所述延伸部分146的长度大于延伸部分148的长度。接片150沿着和屏蔽表面42相同的方向被形成在延伸部分146的基本上是中心的位置。同时,用于板连接的并从延伸部分148的下端向下延伸的尖端152被形成在延伸部分148上。此外,和接片150类似的接片154被形成在屏蔽表面42的尖端。当屏蔽板19从壳体2的后部面向前被连接时,接片150和壳体2的内壁156接合,并且接片154被压紧配合在壳体2的有槽部分158中,使得屏蔽表面42的前端的下部位于壳体2的台阶部分160上。结果,屏蔽板19被紧固到壳体2上,使得屏蔽表面42局部地屏蔽尖端部分40a,40b。需要垂直于屏蔽表面42的接触表面162在屏蔽板19的后部形成L形,使得所述接触表面162从屏蔽板19的基本上中心的位置(相对于高度方向)向屏蔽板19的上端部延伸。所述接触表面162接触上述的后壳22的接触部分140,使得所述接触表面162和后壳22电气相连。此外,在图9中清楚地示出了金属壳10的舌部60和前壳20的舌部56。
下面参照图10说明连接器部分6的内部结构。图10是图2所示的装置1的沿线10-10取的截面图。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上述的平板部分74作为壳体2的整体部分伸入连接器部分6的上下开口24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接点容纳槽164被形成在各个平板部分74中。L形的接点16的接触部分17被容纳在接点容纳槽164中。在这种情况下,接触部分17的尖端被锚固在容纳槽164的内壁168上,使得接触部分17被保持在接触部分17被迫向上的状态。因而,接触部分17可以被提供使得通过插入和除去匹配连接器弹性地上下弯曲。此外,可以清楚地看出,金属壳12的舌部72在开口24内部倾斜地面向内设置。在金属壳12的下端上的接片170被插入壳体2的槽172中,使得金属壳12被固定。此外,如图所示,前壳20和金属壳12彼此重叠和接触。
下面参照图11说明前壳20的卷边。图11是图2所示的装置1的沿线11-11取的截面图。图中清楚地表示这样的状态,其中前壳20的上下小部分92和98在壳体2的槽102和108内被分别弯曲和卷边。其它的小部分94和96按照类似的状态被卷边,不过,省略了一个截面图。
下面说明尖端保持部分。尖端保持部分180(图8和图9)在壳体2的下部作为壳体2的底壁184的整体部分被形成,并保持接点14的尖端部分40。此外,尖端保持部分182(图8和图10)保持接点16的尖端部分41。这些尖端保持部分180和182在相应于底板的通孔位置保持着尖端部分40和41,并具有向后开的保持槽186。尖端部分40和41借助于这些尖端保持部分180和182在相应于底板的通孔(未示出)的位置对齐。
此外,屏蔽板保持部分188被形成在连接器部分4中的两个保持槽186之间。所述屏蔽板保持部分188具有以和保持槽186相同的方式向后开的保持槽190(图8)。从上述的屏蔽板19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分148被容纳在所述保持槽190内,使得作为延伸部分148的继续的向下延伸的尖端152被固定。因为在相邻接点个4的尖端部分40a,40b之间的间隙由于尖端部分40b的偏移而扩展到0.8-1.6mm,屏蔽板19可以被合适地设置而不接触相邻的接点14,从而防止串音。
下面参照图12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金属壳12的细节。图12只表示金属壳12,图12A-12D分别是金属壳12的平面图、正视图、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在位于顶部的接片32上形成的凸起46具有利用冲压而形成的矩形形状。借助于凸起46的尖端和前壳20实现可靠接触。此外,舌部44在开口45内部面向前上方被形成。舌部44被这样设置,使得所述舌部44和前壳20实现弹性接触。在面板26的每个开口28的内部的上侧上形成的一个舌部72被设置在两个舌部71之间的中点,所述两个舌部71被形成在每个开口28内部的下侧上的彼此离开的位置。此外,如图所示,在侧部上形成的并构成壳体2的外部的一部分的一个接片30上,形成一个开口38,同时在构成壳体2的内部的一部分的其它接片30’上形成两个开口38。因而,在壳体2的内部上的两个位置实现紧固。
权利要求
1.一种屏蔽连接器装置,其包括绝缘壳体;被形成在所述绝缘壳体中的阴连接器部分;被设置在所述阴连接器部分中的接点;被设置在所述阴连接器部分上的并被固定到所述绝缘壳体上的金属壳;以及由金属制成的被在外部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前部的前壳;其中所述金属壳具有规定的板厚,并具有弹性地接触和所述阴连接器部分相连的匹配阳连接器的接地舌状物,并且所述前壳具有比所述金属壳的板厚较厚的板厚,并在和所述金属壳接触的状态下被紧固在所述绝缘壳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连接器装置,其中由金属制成的后壳被从所述绝缘壳体的后部在外部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上,并且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互之间机械地和电气地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前壳借助于卷边被紧固在所述绝缘壳体上。
全文摘要
在绝缘壳体2中形成具有开口24的阴连接器部分6。由相对薄的金属板制成的金属壳12被连附在阴连接器部分6的前部。具有规定的弹性的接地舌状物被形成在金属壳12的开口28中。此外,前壳20被连附在壳体2上,并借助于卷边被紧固在壳体2上。在前壳20中形成相应于开口24和28的开口29,这样,形成连接器部分6的接合部分。因为金属壳12和前壳20两者被紧固到壳体2上,所以不必担心在两个外壳12和20之间发生位置偏移。
文档编号H01R27/02GK1385928SQ0210772
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31日
发明者星野博一, 辻淳也, 二木卓, 鹰木健 申请人: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