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260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尤指一种电池盒的盒壁内面的接极孔周缘突设一突缘,以便与接极端子铆合时,使其接触端高于与电线的连接部,而不致产生短路。
因此,容置乾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的装置,例如电池盒即应运而生,如

图1所示,是现有的电池盒与接极端子结合的示意图,其中,电池盒10的盒壁101对应电池正极方向开具一接极孔102,而接极端子(端铆钉)20的中空钉柱201通过接极孔102并经由铆合,使其位于接极孔102内缘形成一接触端202,以便与电池的正极接触,以形成电流的导通,唯为使电流得以输出,是以该接触端202一侧设有一连接部203,其是与一电线204以夹合或焊接方式连结。如图1所示,由于该连接部203是在接触端202的同一平面上夹固电线204,因此,在现有电池正极的导电柱逐渐缩短化,以增加柱形体长度及蓄电容量的情况下,该金属连接部203常会触碰到电池外壳(负极),而形成短路现象。
因此,如图2所示,相关业者为改善上述缺失,在电池盒30的盒壁301对应电池正极方向的接极孔302外侧置有一连通的凹槽303,其内则套入一导电片40及一垫片50,并由一接极端子(铆钉)60穿越并铆合,使盒壁301内仅具接触端601的突起,而导电片40侧向延伸的连接部401与电线402的衔接端则由一绝缘套403所封闭。此种实施方式因接极端子60为实心体而难以利用治具定位,而无法以自动化机器量产外,该连接部401因设于电池盒30外部,而容易折断。特别是,以绝缘套403包覆连接部401与电线402的衔接端,更增加产品的生产与制造的困难,因此,并非一良好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本着多年来从事电池盒及导电端子设计与产销的经验,期能克服前述电池盒极性接触的诸多缺失,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
所述的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其中该突缘对应电线走线方向设有一斜削部,以供该连接部贴合。
所述的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其中该突缘是为圆形。
所述的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其中该接极端子的钉柱是为中空。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如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7的盒壁71对应电池正极位置开具一接极孔72,以便供一接极端子8的中空钉柱81穿越与铆接,但这是现有技术,在此不拟赘述。而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特点在于,该接极孔72内面周缘突设一尺寸等于或小于接极端子8的接触端81的突缘73,其造形以圆形为佳,且厚度略大于电线84直径为较佳,并与盒壁71具有一高度落差。而接极端子8的接触端82侧向延伸一段连接部83是与电线84端部以夹固或焊接方式结合。
请再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首先将接极端子8套入接极孔72,而令接触端82与突缘73贴合,然后将伸出接极孔72的钉柱81经铆合工序,而铆接固定于盒壁31之外。此时,接触端82侧向的连接部83则因冲压步骤而变形,并斜向容置于突缘73与盒壁71的落差之间,以致电线84可沿着盒壁71伸出电池盒7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突缘73对应电线84走线方向可形成一斜削部73,此举可令连接部83贴合于其表面上,以形成更佳的定位关系。因此,当电池正极的导电柱与接触端82形成接触时,其外壳(负极)则不致触碰到连接部83,可避免短路的发生。
因此,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电池盒的盒壁上仅需突设一突缘,使其与盒壁形成一高度落差,即可容置接极端子的连接部,使其不致触碰到电池外壳,且该落差尚可提供电线走线的空间。此外,该突缘可依电线走线方向设一斜削部供连接部的贴合,使其不致因铆合作业而断裂,诚为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其是在电池盒的盒壁对应电池正极位置开具一接极孔,其特征在于,该接极孔内面周缘突设一尺寸等于或小于接极端子的接触端的突缘,该突缘厚度略大于该接极端子侧向延伸的连接部所结合的电线直径,并与盒壁形成一高度落差;藉接极端子铆合于接极孔,其连接部经弯折而位于该落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突缘对应电线走线方向设有一斜削部,以供该连接部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突缘是为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极端子的钉柱是为中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极性突缘的电池盒,其是在电池盒的盒壁对应电池正极位置开具一接极孔;该接极孔内面周缘突设一尺寸等于或小于接极端子的接触端的突缘,该突缘厚度略大于该接极端子侧向延伸的连接部所结合的电线直径,并与盒壁形成一高度落差;藉接极端子铆合于接极孔,其连接部经弯折而位于该落差之间,当电池正极的导电柱与接触端接触时,其外壳不致触碰到该连接部。
文档编号H01M2/10GK2603526SQ0323854
公开日2004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7日
发明者黄大伦 申请人:黄大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