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1260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包括接触件和壳体。接触件具有被固定部、接触部、弹簧部以及被保持部。弹簧部支撑接触部。被保持部位于被固定部和支持部之间。壳体具有侧壁部和底部。侧壁部位于弹簧部在预定方向上的外侧并保持被保持部。底部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竖直方向上位于弹簧部的下面。壳体具有位于弹簧部的下表面和底部之间的间隙。当沿竖直方向从下面看连接器时和当沿预定方向从外侧看连接器时,除了被保持部之外底部和侧壁部隐藏接触件。
【专利说明】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配置成被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在JP-A2004-55463中公开的连接器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和通过壳体保持的接触件。接触件从上面被压入配合到壳体中。
[0003]如图2所示,在W02008/139554中公开的连接器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和通过壳体保持的接触件。壳体由两个构件形成。每个接触件经由嵌件注塑被部分地嵌入到壳体的一个构件内。
[0004]对于JP-A2004-55463中的连接器,要求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当接触件被压入配合到壳体中时接触件的被固定部通过的区域。相应地,当从外侧看壳体的外表面时接触件是可见的。因此,接触件可能被暴露于通过壳体的外表面的湿气或气体。接触件因此可能生锈。
[0005]W02008/139554中的连接器具有在其底部处开口的孔。该孔位于接触件下面的右侦U。相应地,接触件可以被暴露于通过壳体的底部的湿气或气体。接触件因此可能生锈。而且,当连接器连接至电路板时接触件可能被散溅的熔焊或焊料污染。

【发明内容】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配置成(尤其是在匹配状态下)被较少地暴露、并且被较少地污染的接触件。
[0007]本发明的一方面(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配置成被安装在电路板上。连接器包括接触件和壳体。接触件具有被固定部、接触部、弹簧部以及被保持部。被固定部配置成被固定至电路板。弹簧部支撑接触部。被保持部位于被固定部和支撑部之间。壳体具有侧壁部和底部。侧壁部在预定方向上位于弹簧部外侧并且保持被保持部。底部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竖直方向上位于弹簧部的下面。壳体具有在弹簧部的下表面和底部之间的间隙。沿竖直方向从下面看连接器时以及沿预定方向从外侧看连接器时,除了被保持部之外底部和侧壁部隐藏的接触件。
[0008]通过研究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通过参考附图可以获得对本发明的目标的认识和对其结构的更全面的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显示一种现有连接器的剖视图;
[0010]图2是显示另一种现有连接器的剖视图;
[0011]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透视图;
[0012]图4是显示图3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13]图5是显示图3的连接器的局部侧视图;[0014]图6是显示图3的连接器的局部仰视图;
[0015]图7是说明图3的连接器的制造过程的局部剖面透视图;
[0016]图8是说明图3的连接器的制造过程的另一局部剖面透视图;
[0017]图9是与图4类似的示出弹簧部最大程度地弹性变形的剖视图。
[0018]虽然本发明容许各种修改和替换或备选的形式,但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通过附图中的示例示出并将在此详细地描述。然而应该理解,附图以及对其的详细描述不是为了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特定的形式,而是相反的,意图在于覆盖落入本发明的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全部修改例、等价例以及替换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附图3至6,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配置成被安装至电路板(未示出)上使用。连接器10包括多个接触件20和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壳体50,每个接触件由导电材料制成。连接器10可以还包括例如加强构件的金属构件,外壳或压紧夹具(hold-down)。
[0020]如图3、5和6所示,接触件20被分为两组。两组中的每一组的接触件20沿Y方向(节距方向)布置。这两组中的一组的接触件20与这两组的另一组的接触件20在X方向上(预定方向)分别背对背布置。如图4所示,这两组的一组的接触件20和这两组的另一组的接触件20在X方向上相对于壳体50的中间对称地布置。
[0021]如图4所示,每个接触件20具有配置成被固定至电路板(未示出)的被固定部22、通过壳体50保持的被保持部24、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部以及通过弹簧部26支撑的接触部30。在连接器10与匹配连接器(未示出)匹配的匹配状态下,接触部30连接至匹配连接器(未示出)的接触件。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部30通过弹簧部26的端部支撑。接触部30在X方向上向外突出。由于弹簧部26的弹性,因此配置的接触部30是可移动的。弹簧部26设置有突出部32。根据本实施例的突出部32在X方向上向内突出。突出部32在X方向上面对接触部30。
[0022]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件20的被固定部22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短线形状。被保持部24具有L状形状。被保持部24从被固定部22在X方向上的内端部朝向接触件20在Z方向(竖直方向)上的正Z侧延伸(B卩,向上延伸)。弹簧部26具有朝向其正Z侧开口(即,向上开口)的U状形状或C状形状。相应地,弹簧部26具有两个端部。弹簧部26从被保持部24在X方向上的内端部朝向接触件20的在Z方向上的负Z侧延伸(S卩,向下延伸)。突出部32设置在弹簧部26的更靠近被保持部24的一端处。接触部30设置在弹簧部26的另一端部(即,自由端)处。
[0023]如图3和4所不,根据本实施例的壳体50包括第一构件60和第二构件70。第一构件60具有两个侧壁部62、底部64以及两个端部66。侧壁部62的每一个沿Y方向延伸。底部64在X方向上将一个侧壁部62的负Z侧端(即下端)与另一侧壁部62的负Z侧端相互连接。每个端部66将一个侧壁部62的端部与另一个侧壁部62的端部彼此连接。两个侧壁部62和两个端部66形成框架本体。第二构件70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块状形状。第二构件70能够部分地容纳每个接触件20。根据本实施例,第二构件70在形成第一构件60之后被放入第一构件60内。
[0024]如图3和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件20的每一个经由嵌件注塑部分地嵌入在壳体50的第一构件60内。具体地,被保持部24经由嵌件注塑被侧壁部62保持。被保持部24因此被保持使得弹簧部26在X方向上位于侧壁部62的内部。换句话说,侧壁部62在X方向上位于弹簧部26的外侧。弹簧部26在Z方向上位于底部64的正Z侧之上(即上侧)。换句话说,底部64在Z方向上位于弹簧部26的负Z侧之下(即下侧)。根据本实施例的被固定部22在X方向上从侧壁部62向外突出。突出部32没有被侧壁部62覆盖并且在从其正Z侧(即从上面)看时是可见的。相应地,突出部32能够在Z方向上从其正Z侧(SP,从上面)被按压。
[0025]如图5所示,当在X方向上从外侧看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时,壳体50的第一构件60的侧壁部62隐藏接触件20的大部分,使得仅能够看见接触件20的被固定部22。换句话说,当沿X方向从外侧看连接器10时,侧壁部62隐藏除了被固定部22之外的接触件20。
[0026]如图6所示,底部64由单个构件(即第一构件60)的一部分形成。底部64没有设置分别与接触件20对应的孔。因此,当在Z方向上从连接器的负Z侧(即从下面)看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时,壳体50的第一构件60的底部64隐藏接触件20的大部分,使得仅能够看见接触件20的被固定部22。换句话说,当沿Z方向从连接器10的负Z侧(即从下面)看连接器10时,底部64隐藏除了被固定部22以外的接触件20。
[0027]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沿Z方向从接触件的负Z侧(即,从下面)看连接器10或沿X方向从外侧看连接器10时,仅接触件20的被固定部22是可见的。因此,仅接触件20的被固定部22暴露至壳体50之外,尤其是在匹配状态下。根据本实施例,接触件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0028]最佳地,如图4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的非匹配状态下,壳体50具有位于弹簧部26的下表面28和壳体的第一构件60的底部64之间的间隙100。因此,弹簧部26在间隙100内部是可以弹性变形的,或显示弹性的。而且,用于弹簧部26的弹性变形的间隙100设置在弹簧部26的负Z侧(即弹簧部之下),使得接触件20在X方向上不需要具有大的尺寸。根据本实施例,连接器10在X方向上可以具有减小的尺寸。
[0029]如果接触件20经由嵌件注塑被壳体50正常地保持,则难以在通过底部64隐藏接触件20的大部分的同时在弹簧部26和底部64之间提供间隙100。根据现有的嵌件注塑,需要形成穿透壳体50的底部64的孔或开口以便在接触件20的弹簧部26的作用下提供用于弹簧部26的弹性变形的空间。换句话说,如果接触件20经由现有的嵌件注塑被嵌入在壳体50中,那么,除非底部64形成孔,否则接触件20的弹簧部26被埋入在底部64中。因而弹簧部26就不能表现出弹性。
[0030]不像现有的嵌件注塑,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经由嵌件注塑形成第一构件60期间,对弹簧部26施加压力,该压力将弹簧部26保持在弹性变形状态下,从而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间隙100。
[0031]具体地,如图7所示,通过上模90和下模95保持具有载体80的接触件20。然后,树脂被灌注进入由上模90和下模95形成的腔97中,从而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壳体50的第一构件60。在形成第一构件60期间,每个接触件20的被固定部22被夹在上模90和下模95之间,并且突出部32被使得与上模90接触。换句话说,上模90和下模95支撑接触件20的三个部分,S卩,被固定部22的正Z侧表面(即上表面)、被固定部22的负Z侧表面(SP下表面)以及突出部32。因此接触件20被支撑为使得可以防止接触件20在XZ平面内转动。
[0032]根据本实施例,当接触件20处于前述的被支撑状态时,上模90被压抵并施加载荷至弹簧部26的自由端或接触部30。负载将接触部30从未匹配状态下的初始位置(见图3和8)沿负Z方向移动。换句话说,接触件20的弹簧部26在嵌件注塑期间被弹性变形。如图8所示,当上模90和下模95在嵌件注塑之后分开时,弹簧部26的弹性将弹簧部26返回至未匹配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因此,在壳体50的第一构件60的底部64和弹簧部26的下表面28之间形成间隙100。
[0033]随后,如图8所示,从接触件20切除载体80。然后,将第二构件70装入第一构件60中使得形成如图3所示的连接器10。
[0034]最佳如图4所示,如上述那样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间隙100使得底部64具有通过部分地压印弹簧部26的形状形成的形状。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底部64具有这样的形状,该形状允许如果弹簧部26朝向接触件20的负Z侧最大程度地弹性变形(即向下变形),也就是说,如果弹簧部26从连接器10与匹配连接器(未示出)匹配状态下的形状被进一步弹性变形,那么弹簧部26的下表面28和底部64没有任何间隙地彼此接触。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即使经由嵌件注塑通过壳体50的第一构件60保持接触件20,也在弹簧部26和底部64之间形成用于弹簧部26的弹性变形的间隙100。
[0035]根据前述的实施例,被固定部22沿X方向从壳体50的侧壁部62向外突出。然而,被固定部22可以以不同方式形成。例如,如果在嵌件注塑期间不是被固定部22而是载体80的一部被置于上模90和下模95之间,那么被固定部22可能没有沿X方向从壳体50的侧壁部62向外突出。
[0036]虽然已经描述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至IJ,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其它的以及进一步的修改,并且意图请求全部这些实施例落入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配置成被安装在电路板上,所述连接器包括: 接触件,具有被固定部、接触部、弹簧部以及被保持部,被固定部配置成被固定至电路板,弹簧部支撑接触部,被保持部位于被固定部和支撑部之间;和 壳体,具有侧壁部和底部,侧壁部在预定方向上位于弹簧部外侧并且保持被保持部,底部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竖直方向上位于弹簧部的下面,壳体具有在弹簧部的下表面和底部之间的间隙,沿竖直方向从下面看连接器时以及沿预定方向从外侧看连接器时,除了被保持部之外底部和侧壁部隐藏接触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被保持部经由嵌件注塑被侧壁部保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底部具有如果弹簧部被最大地向下弹性变形则允许弹簧部的下表面和底部在没有任何间隙的情况下彼此接触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被固定部在预定方向上从侧壁部向外突出;和 弹簧部具有布置成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从上面被按压的突出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被固定部在预定方向上延伸; 被保持部具有L形形状并从被固定部在预定方向上的内端部在竖直方向上向上延伸;和 弹簧部具有U形形状并从被保持部的在预定方向上的内端部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延伸。
【文档编号】H01R13/46GK103972705SQ201310624605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西村贵行, 本岛让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航空电子(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