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70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包括分线机架、分线架、驱动装置、纵向驱动机构和升降机构,该分线机架包括底座、支撑平台及竖板和支撑板;该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和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与电机轴端相连,该传动组件具有转轴,该转轴可转动式安装于底座上;该纵向驱动机构包括有彼此配合的竖梁、八字摆杆、导向架、横向移动杆、第一连接杆、第一摆杆、第一滚轮和第一凸轮;该升降机构包括彼此配合的导向座、竖直导杆、横向驱动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摆杆、第二滚轮和第二凸轮;该分线架安装于横向驱动杆前端。藉此,通过采用由凸轮机构及其它配合杆件构成驱动线架纵向移动和升降的机构,使线束各线分线更彻底,提高线材压端效率和质量。
【专利说明】
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线端子组装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排线为连接线的一种,其由多根细线材粘合在一起,目前,排线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数码设备的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中,排线的至少一端压合有端子,以用于排线与排线连接件之间的连接,这样既方便电子设备的装配,又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内部线路板或电子设备之间信号传输、连接的可靠性。现有排线在压端子之前需要将排线一根一根分开,然后再与端子铆合,传统的做法是采用一个分线架由上向下竖直移动将各线分隔开,但是由于该分线架只有一个上下移动的动作,导致不能将排线各分线捋直,致使端子与排线铆合时,容易出现误差,影响铆线效率和铆线质量。因此,应对现有分线设备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其通过采用由凸轮机构及其它配合杆件构成驱动线架纵向移动和升降的机构,该机构在线架对线束进行逐一分线时,会自动将每根线向后捋直,使线束各线分线更彻底,减少了分线错误率,提高线材压端效率和质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其包括有分线机架、分线架、驱动装置、驱动分线架纵向移动的纵向驱动机构和驱动分线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其中,
[0006]该分线机架包括有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支撑平台以及设置于支撑平台上的竖板,并于该竖板上设置有支撑板;
[0007 ]该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和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与电机轴端相连,该传动组件具有一转轴,该转轴可转动式安装于底座上;
[0008]该纵向驱动机构包括有竖梁、八字摆杆、导向架、横向移动杆、第一连接杆、第一摆杆、第一滚轮和第一凸轮,该竖梁安装于支撑平台上,该八字摆杆具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一端固连枢接于竖梁上;该导向架安装于上述竖板上,其具有供横向移动杆移动的通道;该横向移动杆可横向移动式穿过通道,其前端与第一支杆顶部枢接;该第一连接杆上端竖直连接于第二支杆顶端;该第一摆杆一端枢接于底座上,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下端铰接;该第一滚轮安装于第一摆杆侧壁上;该第一凸轮安装于上述转轴上,第一凸轮边缘与第一滚轮滚动接触;
[0009]该升降机构包括有导向座、竖直导杆、横向驱动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摆杆、第二滚轮和第二凸轮,该导向座安装于上述支撑板上,该竖直导杆可竖向滑动式安装于导向座上,于该竖直导杆顶端横向设置有横向滑槽;该横向驱动杆可横向滑动式安装于横向滑槽中;该第二连接杆上端与竖直导杆下端铰接;该第二摆杆一端枢接于底座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下端枢接;该第二滚轮安装于第二摆杆侧壁上;该第二凸轮安装于上述转轴上,第二凸轮边缘与第二滚轮滚动接触;
[0010]该分线架安装于横向驱动杆前端,其呈跟线束每根线匹配的叉状。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纵向驱动机构之横向移动杆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竖向滑槽,于八字摆杆之第一支杆上端和横向驱动杆后端分别设置有一枢接柱,该枢接柱可上下滑动式位于竖向滑槽中。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一供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并于上述八字摆杆之第二支杆下表面设置有与该通孔边缘吻合以减少摆动阻碍的缺口。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间隔安装于转轴上,并于转轴一端设置有配重块。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驱动杆前端朝向一侧垂直安装有一L形支架,上述分线架安装于该L形支架端部。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板,上述转轴可转动式安装于该两支板之间。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前后分别设置有一固定座,上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一端分别枢接于固定座上。
[00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采用由凸轮机构及其它配合杆件构成驱动线架纵向移动和升降的机构,该机构在线架对线束进行逐一分线时,会自动将每根线向后捋直,使线束各线分线更彻底,相对于传统采用直上直下的分线方式,该机构减少了分线错误率,从而,为后续线束铆接端子打下良好基础,提尚线材压端效率和质量。
[00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分线驱动机构整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驱动机构主体部分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驱动机构主体部分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分线架运行轨迹示意图。
[0023]附图标识说明:
[0024]10、分线机架11、底座
[0025]12、支撑平台13、竖板
[0026]14、支板15、固定座
[0027]16、支撑板161、通孔
[0028]20、分线架30、驱动装置
[0029]31、电机32、传动组件
[0030]321、转轴322、配重块
[0031]40、纵向驱动机构41、竖梁
[0032]42、八字摆杆421、第一支杆
[0033]4211、枢接柱422、第二支杆
[0034]4221、缺口43、导向架
[0035]431、通道44、横向移动机构
[0036]441、竖向滑槽45、第一连接杆
[0037]46、第一摆杆47、第一滚轮
[0038]48、第一凸轮50、升降机构
[0039]51、导向座52、竖直导杆
[0040]521、横向滑槽53、横向驱动杆
[0041]531、L形支架532、枢接柱
[0042]54、第二连接杆55、第二摆杆
[0043]56、第二滚轮57、第二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4]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包括有分线机架10、分线架20、驱动装置30、驱动分线架20纵向移动的纵向驱动机构40和驱动分线架20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50,其中:
[0045]该分线机架10包括有底座11、安装于底座11上的支撑平台12以及设置于支撑平台12上的竖板13,该底座1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板14,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固定座15;该竖板13上设置有一支撑板16;
[0046]该驱动装置30包括有电机31和传动组件32,该传动组件32与电机31轴端相连,该传动组件32具有一转轴321,该转轴321可转动式安装于底座上两支板14之间。
[0047]该纵向驱动机构30包括有竖梁41、八字摆杆42、导向架43、横向移动杆44、第一连接杆45、第一摆杆46、第一滚轮47和第一凸轮48,该竖梁41安装于支撑平台12上,该八字摆杆42具有第一支杆421和第二支杆422,该第一支杆421和第二支杆422—端固连枢接于竖梁41上;该导向架43安装于上述竖板13上,其具有供横向移动杆44移动的通道431;该横向移动杆44可横向移动式穿过通道431,其前端与第一支杆421顶部枢接;该第一连接杆45上端竖直连接于第二支杆422顶端;该第一摆杆46—端枢接于底座11之一固定座15上,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45下端铰接;该第一滚轮47安装于第一摆杆46侧壁上;该第一凸轮48安装于上述转轴321上,第一凸轮48边缘与第一滚轮47滚动接触;
[0048]该升降机构50包括有导向座51、竖直导杆52、横向驱动杆53、第二连接杆54、第二摆杆55、第二滚轮56和第二凸轮57,该导向座51安装于上述支撑板16上,该竖直导杆52可竖向滑动式安装于导向座51上,于该竖直导杆52顶端横向设置有横向滑槽521 ;该横向驱动杆53可横向滑动式安装于横向滑槽521中,并于横向驱动杆53前端朝向一侧垂直安装有一L形支架531,上述分线架20安装于该L形支架531端部,该分线架20呈跟线束每根线匹配的叉状;该第二连接杆54上端与竖直导杆52下端铰接;该第二摆杆55—端枢接于底座11之另一固定座15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4下端枢接;该第二滚轮56安装于第二摆杆55侧壁上;该第二凸轮57安装于上述转轴321上,第二凸轮57边缘与第二滚轮56滚动接触;
[0049]此外,于横向移动杆44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竖向滑槽441,于八字摆杆42之第一支杆421上端和横向驱动杆53后端分别设置有一枢接柱4211,该枢接柱4211可上下滑动式位于竖向滑槽441中,该竖向滑槽441和枢接柱4211的配合主要用于提供对八字摆杆42之第一支杆421向后侧做弧线转动时以及竖直导杆52升降时的缓冲;并于支撑板16上开设有一供第一连接杆45穿过的通孔161,并于上述八字摆杆42之第二支杆422下表面设置有与该通孔161边缘吻合以减少摆动阻碍的缺口 4221;第一凸轮48和第二凸轮57间隔安装于转轴321上,并于转轴321—端设置有配重块322。
[0050]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首先,第一凸轮48和第二凸轮57形状设计不同,并且第一凸轮48和第二凸轮57安装于转轴321上的位置及角度不同,电机31带动传动组件32使转轴321转动,由于第一凸轮48和第一滚轮47接触点跟第二凸轮57与第二滚轮56接触点不同,转轴321转动时,第二凸轮57先压向第二滚轮56,使第二摆杆55与第二连接杆54铰接一端向下移动,带动横向驱动杆53下移,分线架20向下插住最右侧线;同时,第一凸轮48转动,第一连接杆45上升,八字摆杆42向后转动,横向移动杆44向后移动,拉动横向驱动杆53向后移动,分线架20随之后移,将所插线向后捋直;随着线束的依次向左移动,分线架将线束各线逐一分开,捋直,依次循环。
[005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采用由凸轮机构及其它配合杆件构成驱动线架纵向移动和升降的机构,该机构在线架对线束进行逐一分线时,会自动将每根线向后捋直,使线束各线分线更彻底,相对于传统采用直上直下的分线方式,该机构减少了分线错误率,从而,为后续线束柳接端子打下良好基础,提尚线材压端效率和质量。
[00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线机架、分线架、驱动装置、驱动分线架纵向移动的纵向驱动机构和驱动分线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其中, 该分线机架包括有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支撑平台以及设置于支撑平台上的竖板,并于该竖板上设置有支撑板; 该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和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与电机轴端相连,该传动组件具有一转轴,该转轴可转动式安装于底座上; 该纵向驱动机构包括有竖梁、八字摆杆、导向架、横向移动杆、第一连接杆、第一摆杆、第一滚轮和第一凸轮,该竖梁安装于支撑平台上,该八字摆杆具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一端固连枢接于竖梁上;该导向架安装于上述竖板上,其具有供横向移动杆移动的通道;该横向移动杆可横向移动式穿过通道,其前端与第一支杆顶部枢接;该第一连接杆上端竖直连接于第二支杆顶端;该第一摆杆一端枢接于底座上,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下端铰接;该第一滚轮安装于第一摆杆侧壁上;该第一凸轮安装于上述转轴上,第一凸轮边缘与第一滚轮滚动接触; 该升降机构包括有导向座、竖直导杆、横向驱动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摆杆、第二滚轮和第二凸轮,该导向座安装于上述支撑板上,该竖直导杆可竖向滑动式安装于导向座上,于该竖直导杆顶端横向设置有横向滑槽;该横向驱动杆可横向滑动式安装于横向滑槽中;该第二连接杆上端与竖直导杆下端铰接;该第二摆杆一端枢接于底座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下端枢接;该第二滚轮安装于第二摆杆侧壁上;该第二凸轮安装于上述转轴上,第二凸轮边缘与第二滚轮滚动接触; 该分线架安装于横向驱动杆前端,其呈跟线束每根线匹配的叉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驱动机构之横向移动杆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竖向滑槽,于八字摆杆之第一支杆上端和横向驱动杆后端分别设置有一枢接柱,该枢接柱可上下滑动式位于竖向滑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一供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并于上述八字摆杆之第二支杆下表面设置有与该通孔边缘吻合以减少摆动阻碍的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间隔安装于转轴上,并于转轴一端设置有配重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驱动杆前端朝向一侧垂直安装有一 L形支架,上述分线架安装于该L形支架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板,上述转轴可转动式安装于该两支板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用分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前后分别设置有一固定座,上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一端分别枢接于固定座上。
【文档编号】H01R43/28GK205724344SQ201620364411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陈升, 杜昌发, 林应听
【申请人】东莞市超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