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035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board to board connector),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插座(receptor)及插头(plug)嵌合时能进一步改善插合(click)感,且能使插头与插座间的结合力增大的板对板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板对板型连接器是用以连接多样的电路及印刷电路板。请参阅图1、图2所示,图1是现有习知的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斜视立体示意图,图2是现有习知板的对板型连接器的插座的嵌合动作状态示意图。这样的板对板型连接器,是由插座(receptor)及插头(plug)所构成,利用将插头插入插座而彼此连结以呈电性连接。
该插座及插头,是分别由插座绝缘体、插头绝缘体3、10,与导电体的插座连接器7,及插头连接器14所构成,插座连接器7与插头连接器14接触以呈通电的结构。
在插头绝缘体10上形成设有垂设的嵌合突起12,在插座绝缘体3上形成设有嵌入至插头绝缘体10的嵌合突起12的嵌合沟5。
在插头绝缘体10上设有插头连接器14。该插头连接器14具有露出插头绝缘体10的侧部的水平接触部16、从水平接触部16延伸并同时位于嵌合突起12的一侧外周面的边缘的嵌合部18,以及位于前述嵌合突起12的先端部并同时将其一部分膨突至外部的按压部19。
并且,在插座绝缘体3上设有插座连接器7。该插座连接器7具有露出于嵌合沟5的内侧部位的弯曲部9,以及由该弯曲部9延伸并同时露出插座绝缘体3的上部的突出部8。
因此,插头绝缘体10的嵌合突起12在嵌入插座绝缘体3的嵌合沟5的过程中,插座连接器7的弯曲部9是被压至插头连接器14的按压部19并同时弹性地往插座绝缘体3的内侧施力。其次,若嵌合突起12完全地插入嵌合沟5的内部时,利用插座连接器7的反弹力,弯曲部9会更往外方突出。以此方式,按压部19便接合至弯曲部9而阻止插头连接器14的脱离。
此时,插座连接器7的弯曲部9,以及接触至此的插头连接器14的按压部19分别为圆弧状,藉此,可使前述的嵌入过程更为容易。
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连接器的插合(click)感(完全嵌合的感觉)。亦即,若插头与插座完全嵌合的话,插头连接器14的嵌合部18与水平接触部16分别接触至插座连接器7的弯曲部9与突出部8,藉此成为电性连接。
此时,利用插座连接器7的弯曲部9的反弹力产生拘束力,以阻止插座与插头之间的脱离。
在像这样的板对板型连接器中,因为在连接器嵌合时无法由目视来确认,所以用以确认结合状态的插合(click)感便非常重要,若未能具备对应一定以上外力的拘束力,则插座与插头恐怕会分离。
并且,在现有习知的板对板型连接器中,因为是利用插座连接器7的弯曲部9的一方向反弹力,不仅对于结合力的提升有其限制,又只设在弯曲部9的一侧,对插合(click)感的改善也有其限制。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仍存在有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板对板连接器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插座与插头嵌合时,能够更进一步改善嵌合时的插合(click)感,且同时可以增大插座与插头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由一插座与一插头相互连接,每一该插座是由一插座绝缘体与导电体的一插座连接器所构成,每一该插头是由一插头绝缘体与导电体的一插头连接器所构成,利用该插座连接器与该插头连接器的相互接触,呈可通电状态,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插头绝缘体上所形成的嵌合突起的先端部的该插头连接器,其左右两侧具有往外部膨突状的按压部,并且位于该插座绝缘体上所形成的嵌合沟内的该插座连接器,具有沿着该嵌合沟的内侧面并由内侧面的两侧壁往各嵌合沟的内侧突出的第1弯曲部及第2弯曲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中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的按压部与该插座连接器的第1弯曲部及第2弯曲部,具有圆弧状。
前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中所述的按压部的外径,是比该第1弯曲部与该第2弯曲部的间隔还要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对板型连接器,由一插座与一插头相互连接,每一插座是由一插座绝缘体与导电体的一插座连接器所构成,每一插头是由一插头绝缘体与导电体的一插头连接器所构成,利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相互接触,呈可通电状态。其特征在于位于插头绝缘体上所形成的嵌合突起的先端部的插头连接器,其左右两侧具有往外部膨突状的按压部。并且位于插座绝缘体上所形成的嵌合沟内的插座连接器,具有沿着嵌合沟的内侧面并由内侧面的两侧壁往各嵌合沟的内侧突出的第1弯曲部及第2弯曲部。
并且,在前述的板对板型连接器中,插头连接器的按压部与插座连接器的第1弯曲部及第2弯曲部,可具有圆弧状。
进一步的,在前述的板对板型连接器中,按压部的外径,较佳的是比第1弯曲部与第2弯曲部的间隔还要大。
经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当其插座与插头嵌合时,可改善接合感,并可增大插座与插之间的结合力。位于插头绝缘体上所形成的嵌合突起的先端部的插头连接器部分,其左右两侧具有往外膨突的形状,以形成按压部。位于插座绝缘体上所形成的嵌合沟内的插座连接器部分,其沿着嵌合沟的内侧面而延伸,并由内侧面的左右两侧往各嵌合沟的内侧突出,以形成第1弯曲部及第2弯曲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如以上那样,依照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插头的两侧面皆具有反弹力,藉此,可具有稳定的拘束力,并可增加插头与插座之间的结合力。更进一步的,利用插座连接器的双重突起结构,能够在嵌合时提升插合(click)感。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板对板连接器,在插座与插头嵌合时,能够更进一步改善嵌合时的插合(click)感,且同时可增大插座与插头之间的结合力。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现有习知的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斜视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习知板的对板型连接器的插座的嵌合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斜视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插座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插头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插座与插头的嵌合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现有习知的连接器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性能示意图。
30插座绝缘体32嵌合沟34插座连接器36第1弯曲部38第2弯曲部 50插座绝缘体52嵌合突起 54插头连接器59按压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板对板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图7所示,图3是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斜视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插座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插头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的插座与插头的嵌合动作状态示意图,图7是现有习知的连接器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性能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是由插座与插头构成,插座绝缘体30上所形成的嵌合沟32内,是被嵌入插头绝缘体50上所形成的嵌合突起52,并藉此相互嵌合。
像这样,当插座与插头嵌合的话,设置于各绝缘体30、50上的插座连接器34与插头连接器54是相互接触,并藉此成为可通电状态。
其次,各绝缘体30、50上所设置的插座连接器34与插头连接器54的结构详如以下所述。
首先,请参阅图4所示,设于插座绝缘体30上的插座连接器34,是在其一部分露出于插座绝缘体30的侧部的状态下,往插座绝缘体30的内侧延伸,并同时具备有露出于插座绝缘体30的上部的突出部35。从突出部35延伸的插座连接器34,接着是沿着插座绝缘体30上所形成的嵌合沟32的内侧面而延伸设置。
特别是,位于嵌合沟32内的插座连接器34,是沿着嵌合沟32内的侧面而延伸,并从内侧面的左右两则朝各嵌合沟32的内侧中央突出,以形成第1弯曲部36及第2弯曲部38。
此时,该第1弯曲部36及第2弯曲部38,较佳的是具有圆弧形。
然后,请参阅图5所示,设置于插头绝缘体50的插头连接器54具备有在插座绝缘体50的侧部露出一部分的水平接触部56、由该水平接触部56往垂直下方延伸的垂直接触部57,以及覆盖嵌合突起52的下段而延伸的按压部59。因此,从水平接触部56延伸的插头连接器54是经过插头绝缘体50的内侧往垂直接触部57延伸之后,再由按压部59沿着插头绝缘体50上所形成的嵌合突起52的外侧面而延伸设置。
特别是,位于嵌合突起52的先端部的插头连接器部分是呈圆状,同时其左右两侧具有往外膨突的形状,以形成按压部59。
像上述这样的插头连接器54的按压部59的外径,较佳的是,比插座连接器34的第1弯曲部36与第2弯曲部38之间的间隔还要大。
现将本发明的动作原理详细说明如下。
如前述那样,本发明的板对板型连接器,其插座连接器34是围着插座绝缘体30的嵌合沟32的内面部而配设,且在其左右侧分别形成第1弯曲部36及第2弯曲部38,插头连接器54是沿着插头绝缘体50的嵌合突起52的外周面而设,且其先端部的左右两侧具有往外部膨突的形状以形成按压部59。
在像这样的构成状态中,请参阅图6所示,若把插头的嵌合突起52嵌入插座绝缘体30的嵌合沟32的话,插座连接器34的第1弯曲部36及第2弯曲部38是由插头连接器54的按压部59的弹力被往外方弹性地压出。
此时,插头连接器54的按压部59与插座连接器34的第1弯曲部36及第2弯曲部38是呈圆弧状,所以能够很容易地进行一连串的嵌入过程。
然后,当插头绝缘体50的嵌合突起52完全地被插入时,插座连接器34的第1弯曲部36及第2弯曲部38,是由自体的反弹力往内方突出,同时通过按压部59接合至嵌合突起52的两面,以阻止插座与插头间的脱离。
像这样,本发明的嵌合突起52的两面皆具有反弹力,藉此,不仅可以具有稳定的拘束力,也能利用第1弯曲部36及第2弯曲部38的双重突起结构,改善插头与插座嵌合时的插合(click)感。
请参阅图7所示,是现有习知的连接器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性能比较图。在此图形中,横轴表示插座与插头的嵌合程度,“0”表示插座与插头为完全分离的状态,“1”表示插座与插头为完全嵌合的状态。并且,纵轴表示连接器的力量。在嵌合初期,插头连接器的按压部与插座连接器的弯曲部的接触部分的连接器的力量在上升的同时,会产生插合(click)感。
参照此插合(click)感,本发明的连接器与现有习知的利用一方向的反弹力的连接器相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插头与插座嵌合时,其插合(click)感上升了2.5倍~3.5倍,且其力量上升了1.5~2.5倍。
另一方面,在本说明书中虽然例举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业者仍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揭露的本发明范畴及思想的情况下,明显地可以获得各式各样的变化及修正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由一插座与一插头相互连接,每一该插座是由一插座绝缘体与导电体的一插座连接器所构成,每一该插头是由一插头绝缘体与导电体的一插头连接器所构成,利用该插座连接器与该插头连接器的相互接触,呈可通电状态,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插头绝缘体上所形成的嵌合突起的先端部的该插头连接器,其左右两侧具有往外部膨突状的按压部,并且位于该插座绝缘体上所形成的嵌合沟内的该插座连接器,具有沿着该嵌合沟的内侧面并由内侧面的两侧壁往各嵌合沟的内侧突出的第1弯曲部及第2弯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的按压部与该插座连接器的第1弯曲部及第2弯曲部,具有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按压部的外径,是比该第1弯曲部与该第2弯曲部的间隔还要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由一插座与一插头相互连接,每一插座由一插座绝缘体与导电体的一插座连接器构成,每一插头由一插头绝缘体与导电体的插头连接器构成,利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互接触呈通电状态,位于插头绝缘体上形成嵌合突起的先端部的插头连接器,其左右两侧具有往外部膨突状的按压部,并且位于插座绝缘体上形成的嵌合沟内的插座连接器,具有沿嵌合沟内侧面并由内侧面的两侧壁往各嵌合沟的内侧突出的第1弯曲部及第2弯曲部。本发明的插头的两侧面皆具反弹力,藉此可具有稳定的拘束力,并可增加插头与插座间的结合力。更进一步的,利用插座连接器的双重突起结构,能够在嵌合时提升插合(click)感,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文档编号H01R13/24GK1525602SQ200410039258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1日
发明者元容熙, 金廷浩 申请人:Lg电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