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831495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CMOS器件上的电容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CMOS器件上的MIM(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容、电阻等被动元件(Passive circuit element)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作技术中,这些器件通常采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工艺,利用掺杂单晶硅、掺杂多晶硅以及氧化膜或氮氧化膜等制成,比如电容PIP(Poly-Insulator-Poly,多晶硅-介质膜-多晶硅)电容。由于这些器件比较接近硅衬底,器件与衬底间的寄生电容使得器件的性能受到影响,尤其在RF(射频)CMOS电路中,随频率的上升,器件的性能下降很快。
MIM(Metal-Insulator-Metal)电容技术的开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该技术将电容制作在互连层,即后道工艺(backend process)中,既与集成电路工艺相兼容,又通过拉远被动器件与导电衬底间的距离,克服了寄生电容大、器件性能随频率增大而明显下降的弊端,使得该技术逐渐成为了RF集成电路中制作被动电容器件的主流。
然而,MIM的制作也存在一些缺陷,目前在MIM电容的制作中主要的挑战在于1.电容介质膜的淀积,如果淀积的介质膜膜质不好,将直接导致电容击穿电压过低,减低器件可靠性;2.电容上电极的刻蚀,刻蚀过程中过刻蚀工艺(刻蚀气体、时间等)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容的漏电性能,刻蚀停留点选择不当,则漏电流会很高;3.Via(连接孔)的刻蚀,由于在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之间插入了MIM电容,在有MIM的区域,连接孔被用于连接MIM上电极和第三金属层,无MIM的区域,连接孔被用于连接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而不同区域的连接孔均在同一刻蚀步骤中形成,因此,刻蚀时间和刻蚀用气体的选择很重要,时间太长太短都会使器件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为改变已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M1M电容的制作方法,使获得的电容单位面积电容值稳定,漏电流低,并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压的lfF/um2MIM电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所述CMOS器件包括第二金属层及第三金属层,其特征在于第二金属层作为MIM电容的下电极,且第二层金属上具有氮化硅层作为MIM电容的绝缘介质,氮化硅上淀积有氮化钛层作为MIM电容的上电极,第三金属层位于氮化钛层的上方,通孔连接第三层金属及上电极。
本发明的一种上述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第二金属层上淀积SiN薄膜做电容绝缘介质;接着在上述氮化硅上淀积TiN薄膜做为上电极;选择在上电极刻蚀终点检出之后过刻蚀,并在TiN被刻蚀掉一半时停止;最后在层间膜淀积及抛光之后选择刻蚀气体对连接孔的刻蚀,使在第二金属层上的连接孔停留在TiN阻挡层上,而在MIM上电极上的通孔停留在不超过上电极厚度三分之一处。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形成的MIM电容单位面积电容值稳定、漏电流低,且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压。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CMOS上的MIM电容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CMOS上的MIM电容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以显示CMOS上的连接孔(包括有MIM区域的通孔及没有MIM区域的连接孔)。
图4本发明CMOS上的MIM电容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与其它制造方法制造的不同MIM电容的I-V图(图中最下方为本发明MIM曲线,圆圈所包括曲线为其余方法制作MIM所得曲线)。
图6是本发明的MIM电容的漏电电流统计值列表(单位为安培)。
图7是本发明的MIM电容的单位面积电容统计值列表(单位为飞法拉第每平方微米)。
图8是本发明的MIM电容的击穿电压统计值列表(单位为伏特)。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CMOS器件上的MIM(Metal-Insulator-Metal,金属一绝缘体一金属)电容,所述CMOS器件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及第三金属层M3,在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加入绝缘介质及上电极形成MIM电容,第二金属层M2作为MIM电容的下电极,第二层金属上具有氮化硅层2(SiN)作为MIM电容的绝缘介质,上述氮化硅层2的厚度为600A,氮化硅上淀积有氮化钛层3(TiN)作为MIM电容的上电极,该氮化钛层的厚度为1500A,第三金属层M3位于氮化钛层3的上方,通过通孔4连接第三层金属M3及上电极3,且该通孔4停留在上电极3的上部,深度小于350A。在无MIM的区域,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层金属M3通过连接孔1互连。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氮化硅层2的厚度为580A,而氮化钛层3的厚度为1450A,其它条件不变,得到的MIM电容的性能也可满足要求。
在再一实施例中,上述氮化硅层2的厚度为620A,而氮化钛层3的厚度为1550A,其它条件不变,得到的MIM电容的性能也可满足要求。
如图4所示,为了得到如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其制造的程序如下,首先应当在第二金属层M2上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淀积厚度为600A的氮化硅层2,作为MIM电容的绝缘介质,而上述第二金属层M2则作为MIM的下电极;接着在上述氮化硅层2上淀积厚度为1500A的氮化钛层3,以该氮化钛层3作为MIM电容的上电极;接着对上述氮化钛层3进行干法刻蚀形成上电极,在整个MIM的制作工艺中,上电极的刻蚀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刻蚀停留点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MIM电容的电学性能,在刻蚀终点检出后过刻蚀30秒左右,保持在氮化硅层被刻蚀到一半左右时停止。在层间膜淀积并抛光后进行刻蚀形成连接孔,在有MIM的区域,通孔4连接第三金属层M3及上电极3,在没有MIM的区域,连接孔1(比通孔4深)使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相连。
由于在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之间插入了MIM电容,所以做为连接孔1在连接的对象以及由此带来的连接孔1本身的高度上均发生了变化。连接孔1不再仅仅是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之间连接桥梁,在存在有MIM电容的区域,连接孔1则形成通孔4,用于连接上电极3和第三金属层M3,这两种情形下,连接孔1与通孔4的高度差可达近2000A,由于连接孔1与通孔4是在同一刻蚀工艺步骤中形成,因此连接孔刻蚀所用气体以及刻蚀时间的掌握非常重要,既要求有高的选择比(SiO2与TiN间),又要求选择适当的刻蚀时间,刻蚀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不利,过短可能造成连接孔与下层金属间的接触面积过小,使得互连电阻增大,过长一是有可能刻穿下层金属的阻挡层,直接刻到金属线上,影响互连的可靠性,二是过刻蚀会造成MIM电容上电极3被刻太深,从而降低电容性能。本方案以C4F8、Ar以及O2为刻蚀气体,通过考察刻蚀时间与通孔电阻之间的关系找出最佳刻蚀时间在155秒左右,在此条件下,在无MIM的区域,第二金属层M2上的连接孔1停留在第二金属层M2上的TiN阻挡层上,并且获得了低的连接孔电阻,在有MIM的区域,通孔4则停在MIM电容的上电极3上,且在MIM电容的上电极的过刻蚀深度小于400A,确保对MIM电容性能无大的影响。
在上述的制造过程中,不同的工艺过程优选下面不同的工艺参数,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其优选的工艺参数如下表


在对上电极的干法刻蚀中,其优选的工艺参数如下表,其中过刻蚀时间根据实际的SiN残膜厚度在20-30秒之间进行调整,控制残膜厚度为300A左右

在对连接孔及通孔的刻蚀工艺中,其优选的工艺参数如下表,其中刻蚀时间(下表中第二步)在2分35秒加减10秒的范围内均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由于采用以上方法,本发明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我们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具有较低的漏电电流,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不同方案制作的MIM电容的I-V曲线图,其中最下方线条表示的即为本方法所制作电容的I-V曲线(0-25V扫描),可以看出该条曲线在0-10V电压扫描区间内所对应的漏电流值最小。其余曲线分别代表不同的绝缘膜质和不同的MIM上电极过刻蚀时间(红色线条对应的过刻蚀时间为30秒)。图6为迄今为止4个LOT(每LOT装硅片25枚,每枚测面内26点)的MIM电容在所加电压为10V下的漏电电流统计值,由图可见,该漏电值稳定在10-11A左右。本发明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还具有稳定的电容值,图7为4LOT MIM电容的单位面积电容的统计值,可以看出该值稳定在0.9~1.1fF/um2之间(目标为1fF/um2),说明绝缘膜的淀积工艺稳定性以及均匀性都较好。另外,本发明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具有比较高的击穿电压,图8为4LOT MIM电容的击穿电压统计值,由图可见该值稳定在较高的30V电压左右。
综合上述,本发明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及其制造方法完成了发明人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具有单位面积的电容值稳定,并具有较好的漏电性能和较高的击穿电压的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CMOS器件上的MIM(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所述CMOS器件包括第二金属层及第三金属层,其特征在于第二金属层作为MIM电容的下电极,且第二层金属上具有氮化硅层作为MIM电容的绝缘介质,氮化硅上淀积有氮化钛层作为MIM电容的上电极,第三金属层位于氮化钛层的上方,通孔连接第三层金属及上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停止在上电极的上部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厚度为580A~620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厚度为1450A~1550A。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第二金属层上淀积SiN薄膜做电容绝缘介质;接着在上述氮化硅上淀积TiN薄膜做为上电极;选择在上电极刻蚀终点检出之后过刻蚀,并在SiN被刻蚀掉一半时停止;最后在层间膜淀积及抛光之后选择刻蚀气体对通孔的刻蚀,使在第二金属层上的连接孔停留在TiN阻挡层上,而在MIM上电极上的通孔停留在不超过上电极厚度三分之一处。
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气体为C4F8、Ar及O2。
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通孔的刻蚀时间为155秒。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电极的刻蚀采用干法刻蚀方式,其中过刻蚀时间根据实际的SiN残膜厚控制在20~30秒间调整,控制膜厚为250~350A。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MOS器件上的MIM电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第二金属层上淀积SiN介质膜是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关一种在CMOS器件后端工艺中在第二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间制作金属―绝缘体―金属(MIM)结构的电容及其制造方法,利用第二金属层做为电容下电极,SiN薄膜做为电容绝缘介质膜,再在SiN薄膜上淀积TiN薄膜做为电容的上电极,并利用通孔连接电容上电极和第三互连金属层,然后由第三互连金属层连接MIM电容和其它元件。上述工艺使得MIM电容单位面积的电容值稳定在1fF/um
文档编号H01L21/00GK1734763SQ20041005373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3日
发明者俞波, 吴泽宇 申请人: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