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隔离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418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板隔离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体隔离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多层平行叠置电路板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将数块电路板以特定间距平行叠置于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装置)的底板(chassis)上,是众所周知的技术。其中所使用的组件,泛称为“电路板隔离连接器”或者“standoff”,除了间隔上下板体之外,也必须提供电路板的接地功能。而经过长期的发展,现有的隔离连接器,多半已达到不需其它辅助工具即能组装,也就是免工具(tool-less)拆装的功能;不过,就安装上的方便性、结构强度等,都还有改良的空间。
揭露于美国专利US5754412的隔离连接器,具有一可组装于下板体的本体(body)和一可旋转定位的栓柱(stud),其栓柱可插入并旋转而固定于本体内。此类的隔离连接器在组装作业上具有相当大的问题,由于其栓柱与本体的固定需要旋转的动作,因此作业员在长时间的手腕关节扭转情形下,容易造成职业伤害。
美国专利US6071131,则揭露一连接下板体的接地夹持件(groundingclip),以及一箝制组件(detent assembly)用以组接上板体并接合于接地夹持件。本例并不需用到旋转操作,但其设计相当复杂,且完成组接后,连接处突出于上板体而不够平整。另一个相似的例子,是美国专利US5833480。
再者,隔离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也是一重要课题。揭露于美国专利US6186800的隔离连接器,具有一连接片(tab)连接一板体,以及一接柱(mounting boss)结合板体与连接片,并容穿一螺丝提供锁固效果。其不仅使用了螺丝而增加组接作业繁琐程度,也因为连接片的设计过于单薄容易变形,失去了稳固支撑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可避免先前技术中,电路板隔离连接器的组接作业中具有旋转操作动作,造成作业员职业伤害;以及隔离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强度不足容易变形且连接处端面欠平整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点在于,包含一基座,包含一底板与一延伸片,该底板位于该基座底侧,而该延伸片自该基座顶侧突伸一高度后,弯折平行或者几乎平行于该基座顶面,且该延伸片顶端还包含二翼片,该翼片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滑动件,包含一平板部与延伸自该平板部底侧的二弯勾部;其中,该基座顶面上低于该延伸片顶端处套入一上板体,该滑动件的弯勾部由该延伸部的容置空间嵌入至该基座顶部内侧,并向该翼片末端方向推移,该翼片受该滑动件的弯勾部顶推而变形,并向外弯折至该上板体顶缘,且该滑动件的平板部与该弯勾部末端之间夹持该上板体与该等翼片。
上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点在于该基座在靠近该翼片末端处设有直立的一挡片。
上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点在于该滑动件的平板部顶面具有止滑纹路。
上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点在于该滑动件的弯勾部尾端顶缘具有一凹槽,且该基座顶部底缘靠近该翼片末端处具有一嵌入该凹槽而固定该滑动件的凸柱。
上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点在于该翼片成三角形,且该延伸片顶端周缘成一矩形。
上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点在于该容置空间靠近该翼片末端处逐渐缩小。
上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点在于该容置空间为一矩形空间与一三角形空间的组合。
上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点在于该基座还包含至少一弹片纵向设置于其侧边,该弹片底端具有外突的一斜块。
上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点在于该弹片与该底板间嵌入一下板体。
上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点在于该基座纵向开设至少一U形槽而形成该弹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线性移动的滑动件进行组装定位,大幅降低作业员职业伤害的可能性,同时还提供结合处端面的平整性,并以肋条结构强化基座,而提高多层板体平行叠置结合的结构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1;图4为图3的侧视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2;图6为图5的侧视剖视图;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100,是由基座200与滑动件300所构成。
基座200概呈一矩形柱体,其底部具有一面积较大的底板210;而基座200两对称侧边分别开设U形槽201、202而形成弹片220、230,弹片220、230底段外侧分别具有外突的斜块221、231。
基座200的顶侧设有一延伸片240,从基座200顶侧突伸一高度后,弯折而平行或几乎平行于基座200顶面,且延伸片240顶端周缘成一矩形或约略成一矩形;且延伸片240顶端具有二翼片241、242,翼片241、242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243,翼片241、242是成对称的三角形,而容置空间243则因应翼片241、242的形状,而形成一矩形空间与一三角形空间的组合,且容置空间243越靠近翼片241、242末端处越逐渐缩小。另外,有一挡片250直立设置于基座200顶面靠近翼片241、242末端处;而在基座200顶部底缘靠近翼片241、242末端处具有凸柱203、204。
滑动件300成π字形,包含一平板部310与延伸自平板部310底侧的二弯勾部320、330。平板部310顶面具有平行的多个凹痕311作为止滑纹路;弯勾部320、330尾端向外弯折形成勾状,其尾端顶缘具有一凹槽321、331,且弯勾部320、330底缘具有斜面,以便于嵌入延伸片240的容置空间243。
请参阅图3、图4,基座200可供由其上方依序套入一下板体410与一上板体420。下板体410是顺着基座200周缘下滑,因为弹片220(230)具有弹性可稍向内缩,使下板体410可滑到底板210顶缘,又因弹片220(230)末端具有外突的斜块221(231),故下板体410可嵌固于弹片220、230底端(斜块221、231底端)与底板210之间。
上板体420套入于基座200顶面上低于延伸片240顶端处,滑动件300的弯勾部320、330可由延伸部240的容置空间243嵌入,并使其尾端勾扣于基座200顶部内侧。
请参阅图5、图6,当滑动件300向翼片241、242末端方向推移时,翼片241、242受滑动件300的弯勾部320、330顶推而变形,并向外弯折至上板体410顶缘;此时,滑动件300的平板部310与弯勾部320(330)末端之间,夹持着上板体420与翼片241(242)。
最后,当滑动件300移动至挡片250处时,基座200顶部底缘的凸柱203、204将嵌入于滑动件300弯勾部320、330的凹槽321、331,而固定滑动件300;如此,即完成对上板体420的固定。
与先前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滑动件成线性移动,因此没有造成作业员职业伤害的疑虑,且底座的底面与滑动件顶面无额外的突出物,提供较佳的平整性,同时,也是以极简结构达到上述效果。
必须补充的是,虽然本例的翼片是相互对称的三角形,但实务上即使不对称或非三角形(例如梯形)也具有相同效果。另外,本例中的延伸片顶端周缘虽约略成一矩形,但实务上只要上板体的透孔形状相对改变,即使延伸片顶端周缘成其它形状也可。再者,挡片的设置并非绝对必要,本实用新型不予以限定。
而关于结构上的强化,可在基座上设置多个肋条以增加结构强度,如图7所示。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座,包含一底板与一延伸片,该底板位于该基座底侧,而该延伸片自该基座顶侧突伸一高度后,弯折而平行于该基座顶面,且该延伸片顶端还包含二翼片,该翼片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滑动件,包含一平板部与延伸自该平板部底侧的二弯勾部;其中,该基座顶面上低于该延伸片顶端处套入有一上板体,该滑动件的弯勾部由该延伸部的容置空间嵌入至该基座顶部内侧,并可向该翼片末端方向移动,该翼片受该滑动件的弯勾部顶推形成一变形并向外弯折至该上板体顶缘,且该滑动件的平板部与该弯勾部末端之间夹持该上板体与该翼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在靠近该翼片末端处设有直立的一挡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的平板部顶面具有止滑纹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的弯勾部尾端顶缘具有一凹槽,且该基座顶部底缘靠近该翼片末端处具有一嵌入该凹槽而固定该滑动件的凸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翼片成三角形,且该延伸片顶端周缘成一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靠近该翼片末端处逐渐缩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为一矩形空间与一三角形空间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含至少一弹片纵向设置于其侧边,该弹片底端具有外突的一斜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片与该底板间嵌入一下板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纵向开设至少一U形槽而形成该弹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板隔离连接器,包含基座与滑动件,其利用一基座作为两板体间的支撑,通过其弹片与底板固定一块下板体,并以滑动件顶推基座顶面的延伸片使其变形,而固定一块上板体,如此得以简单结构提供线性施力的操作方式,克服先前技术造成作业员手部扭转伤害的问题,并以特殊结构设计,实现结合处外观平整与高结构强度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R12/00GK2686120SQ200420001058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3日
发明者杨子毅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