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826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电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叠片式薄膜电容器叠片层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薄膜电容器是电容器的一种,由于其体积小容量大,具有着较为广泛的用途,可以形成不同的系列产品,如高比能储能电容器、抗电磁干扰电容器、抗辐射电容器、安全膜电容器、长寿命电容器、高可靠电容器、高压全膜电容器等。薄膜电容器从加工方式上可以分为卷绕式和叠片式二种,而随着电子整机更新换代周期的不断缩短,以及轻薄短小和数字化要求的提高,采用可以制造出体积极小、容量极高的叠片式薄膜电容器来逐步替代卷绕式薄膜电容器已成大势所趋。如

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叠片式薄膜电容器它主要包括有叠片层,叠片层是由一定数量的铝金属层1′和介质层2′交错层叠而构成,一片的铝金属层1′和一片的介质层2′相叠合构成了一基本单元叠片,基本单元叠片中,铝金属层1′在与介质层2′的相叠合的其中一端边缘设有留边12′,两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12′分处叠片层的两端,若干的基本单元叠片错边相叠构成了叠片层,其错边口11′设在留边12′的外面,电容器在制作电极时,是通过对叠片层两端喷金,使相间隔的基本单元叠片的铝金属层1′之间相连接。该种结构一方面是由于采用了错边相叠,其叠片层的两端部会由于有错边口11′的存在,而导致叠片边缘倒伏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制作电极时的喷金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其留边是设在叠片层的两端部,在电容器所要求的尺寸大小已被固定的情况下,叠片层两端的留边之间的距离也即被确定,从而使电容器在尺寸大小已被固定的情况下无法制作出具有不同容量大小的规格型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既可以克服由于错边而导致的芯子端面倒伏的现象,从而改善喷金效果,又可以在电容器尺寸要求被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变化留边的位置而改变电容器的容量大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它包括有叠片层,叠片层是由一定数量的铝金属层和介质层交错层叠而构成,一片的铝金属层和一片的介质层相叠合构成了一基本单元叠片,基本单元叠片中,铝金属层在与介质层的相叠合的非边缘处设有一处的留边,两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分处叠片层的两侧,若干的基本单元叠片对齐相叠构成了叠片层,在每一介质层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有相同形状或不相同形状的斜切角。
所述的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对称分处叠片层的两侧。
所述的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非对称分处叠片层的两侧。
所述留边的位置变化可以改变电容器容量的大小。
所述的斜切角为完全斜切角,切角线由介质层的顶端边缘向下斜切至底端,或由介质层的底端边缘向上斜切至顶端。
所述的斜切角为部分斜切角,切角线由介质层的侧端向下斜切至底端,或由介质层的侧端向上斜切至顶端。
所述的切角线为直线。
所述的切角线为弧线。
所述的切角线为曲线。
所述的切角线为波纹线。
制作时,在叠片层的两端喷金形成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喷金时,由于在每一介质层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有相同形状或不相同形状的斜切角,该斜切角可以使电极与铝金属层形成良好的电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在每一介质层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有相同形状或不相同形状的斜切角,且斜切角可以为完全斜切角或部分斜切角,切角线由介质层的顶端边缘向下斜切至底端,或由介质层的底端边缘向上斜切至顶端,或由介质层的侧端向下斜切至底端,或由介质层的侧端向上斜切至顶端,充分利用了叠片层两端中介质层所构成的斜切角,可以实现电极与铝金属层之间的良好电接触,避免了由于错边而导致的芯子端面倒伏的现象,改善了喷金效果;由于铝金属层的留边设在与介质层相叠合的非边缘处,且两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对称或非对称分处叠片层的两侧,一方面可以使得若干的基本单元叠片对齐相叠而构成叠片层,避免了错边时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变化留边的位置而达到改变电容器容量的大小,使得在电容器尺寸要求固定的情况下,电容器的容量大小可以进行调节设定,增加了同样大小尺寸下电容器的型号规格。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现有技术薄膜电容器叠片层的构造图;图2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叠片层的构造图;图3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叠片层的构造图;
图4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叠片层的构造图;图5是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叠片层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它包括有叠片层,叠片层是由一定数量的铝金属层1和介质层2交错层叠而构成,一片的铝金属层1和一片的介质层2相叠合构成了一基本单元叠片,基本单元叠片中,铝金属层1在与介质层2的相叠合的非边缘处设有一处的留边12,留边12靠近铝金属层1的中部设置,两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12对称分处叠片层的两侧,若干的基本单元叠片对齐相叠构成了叠片层,在每一介质层2的第一端部设有斜切角21,第二端部设有斜切角22,斜切角21的切角线由介质层2的左侧顶端边缘向下斜切至底端,斜切角21的切角线为直线;斜切角22的切角线由基介质层2的右侧顶端边缘向下斜切至底端,斜切角22的切角线为直线。
制作时,在叠片层的两端喷金形成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喷金时,由于在每一介质层2的第一端部设有斜切角21和第二端部设有斜切角22,该斜切角21、22可以使电极与铝金属层1形成良好的电接触。
由于采用了在每一基介质层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有斜切角21、斜切角22,可以充分利用叠片层两端中介质层2所构成的斜切角21、斜切角22实现电极与铝金属层1之间的良好电接触,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电容器的错边而导致的芯子端面倒伏的现象,改善了喷金效果;由于铝金属层1的留边12设在与介质层2相叠合的非边缘处,且两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12对称分处叠片层的两侧,一方面可以使得若干的基本单元叠片对齐相叠而构成叠片层,避免了错边时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变化留边12的位置而达到改变电容器容量的大小,使得在电容器尺寸要求固定的情况下,电容器的容量大小可以进行调节设定,增加了同样大小尺寸下电容器的型号规格。
实施例二,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本单元叠片中,铝金属层1在与介质层2的相叠合的非边缘处设有一处的留边12,留边12靠近铝金属层1的边缘设置,两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12对称分处叠片层的两侧,这样由于改变了留边12的位置,本实施例留边的位置使得两侧留边之间的距离比实施例一要长,而在电容器尺寸要求固定的情况下,其电容器容量的大小要比实施例一的电容器容量要大,这样就可以通过变化留边12的位置而达到改变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在电容器尺寸要求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了同样大小尺寸下电容器的型号规格。
实施例三,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一介质层2的第一端部设有斜切角23,第二端部设有斜切角24,斜切角23的切角线由介质层2的左侧顶端边缘向下斜切至底端,斜切角23的切角线为弧线;斜切角24的切角线由介质层2的右侧顶端边缘向下斜切至底端,斜切角24的切角线为弧线。
实施例四,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一介质层2的第一端部设有斜切角25,第二端部设有斜切角26,斜切角25的切角线由介质层2的左侧端中部向下斜切至底端,斜切角25的切角线为直线;斜切角26的切角线由介质层2的右侧端中部向下斜切至底端,斜切角26的切角线为直线。
权利要求1.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它包括有叠片层,叠片层是由一定数量的铝金属层和介质层交错层叠而构成,一片的铝金属层和一片的介质层相叠合构成了一基本单元叠片,其特征在于基本单元叠片中,铝金属层在与介质层的相叠合的非边缘处设有一处的留边,两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分处叠片层的两侧,若干的基本单元叠片对齐相叠构成了叠片层,在每一介质层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有相同形状或不相同形状的斜切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对称分处叠片层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非对称分处叠片层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留边的位置变化可以改变电容器容量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切角为完全斜切角,切角线由介质层的顶端边缘向下斜切至底端,或由介质层的底端边缘向上斜切至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切角为部分斜切角,切角线由介质层的侧端向下斜切至底端,或由介质层的侧端向上斜切至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角线为直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角线为弧线。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角线为曲线。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角线为波纹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错边薄膜电容器,它包括有叠片层,叠片层是由一定数量的铝金属层和介质层交错层叠而构成,一片的铝金属层和一片的介质层相叠合构成了一基本单元叠片,基本单元叠片中,铝金属层在与介质层的相叠合的非边缘处设有一处的留边,两相邻基本单元叠片叠合后的留边分处叠片层的两侧,若干的基本单元叠片对齐相叠构成了叠片层,在每一介质层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有相同形状或不相同形状的斜切角。该结构充分利用了叠片层中介质层的斜切角,可以实现电极与铝金属层之间的良好电接触,避免了由于错边而导致的芯子端面倒伏的现象,改善了喷金效果;在电容器尺寸要求固定的情况下,只需变化留边的位置即可改变电容器的容量大小。
文档编号H01G4/30GK2706846SQ20042004017
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5日
发明者林晋涛, 陈文耀, 徐华 申请人: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