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834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气线路配电输送电力连接用的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外对“电磁兼容”这个以往被忽视的问题得到确认并被制订标准加以规范。原先作为传输电力所用的普通型电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特别是在变频回路因为不可避免存在高次谐波干扰,通过传输渠道(电缆)而干扰影响邻近配电线路电气系统,给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且自身不对外产生干扰的一种电力电缆,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缆,包括由三根导电线芯和至少一根接地线分别挤包绝缘层而形成成缆,成缆的外侧设有内护层,成缆和内护层间的空隙处放置填充物,内护层外设有屏蔽层,由铜带绕包或铜线编织组成,屏蔽层的外侧设有外护套。
为了更好的屏蔽内外间的电磁干扰,所述成缆包括三根接地线,并且三根导电线芯和三根接地线沿横截面均匀分布。
为了更好的屏蔽内外间的电磁干扰,所述成缆还包括一根零线,该零线设在成缆的中心位置。
所述屏蔽层内设有裸体铜线。
所述导电线芯的截面为圆形或瓦楞形。
所述屏蔽层、接地线和零线的总截面面积不小于电力电缆截面面积的50%。
当电力电缆的截面面积在10-100平方毫米之间时,导电线芯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瓦楞形,并去除三根接地线;当电力电缆的截面面积在50-240平方毫米之间时,可以去除零线。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缆在传输电能时不对外界产生干扰,同时抗外部干扰性能较佳,特别是使用在变频回路中能减少电机轴电流的影响,改善电机的起动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力电缆包括设在中心位置的一根零线7、三根导电线芯1和三根接地线3,它们分别挤包绝缘层2,相互绞合在一起而形成成缆,其中三根导电线芯1和三根接地线3沿横截面均匀分布。
成缆的外侧挤包内护层5,它可以采用内护套或绕包包带,内护层5和成缆间的空隙处设置填充物4。
内护层5的外侧设有屏蔽层6,由铜线外的铜带绕包或铜线编织组成,屏蔽层内设有裸体铜线8。
电力电缆的最外层为外护套9。
导电线芯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力电缆和实施例1中的电力电缆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电线芯1的截面形状为瓦楞形,并去除了三根接地线3,该结构适用于10-100平方毫米的电缆。
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力电缆和实施例1中的电力电缆的不同之处在于去除了零线7,该结构适用于50-240平方毫米的电缆。
本实用新型替代普通电缆使用在对电磁兼容有要求的场合,主要解决电缆内外干扰,特别适用于变频调速回路中输送电能的线路中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力电缆,包括导电线芯(1)、绝缘层(2)、屏蔽层(6)和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缆由三根导电线芯(1)和至少一根接地线(3)分别挤包绝缘层而形成成缆,成缆的外侧设有内护层(5),成缆和内护层(5)间的空隙处放置填充物(4),内护层(5)外设有屏蔽层(6),屏蔽层(6)的外侧设有外护套(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缆包括三根接地线(3),并且三根导电线芯(1)和三根接地线(3)沿横截面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缆还包括一根零线(7),该零线设在成缆的中心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6)由铜带绕包或铜线编织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6)内设有裸体铜线(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芯(1)的截面为圆形或瓦楞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6)、接地线(3)和零线(7)的总截面面积不小于电力电缆截面面积的50%。
专利摘要一种电力电缆,包括由三根导电线芯和至少一根接地线分别挤包绝缘层而形成成缆,成缆的外侧设有内护层,成缆和内护层间的空隙处放置填充物,内护层外设有屏蔽层,由铜带绕包或铜线编织组成,屏蔽层的外侧设有外护套。所述成缆包括三根接地线,并且三根导电线芯和三根接地线沿横截面均匀分布。所述成缆还包括一根零线,该零线设在成缆的中心位置。所述屏蔽层内设有裸体铜线。所述导电线芯的截面为圆形或瓦楞形。所述屏蔽层、接地线和零线的总截面面积不小于电力电缆截面面积的50%。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缆在传输电能时不对外界产生干扰,同时抗外部干扰性能较佳,特别是使用在变频回路中能减少电机轴电流的影响,改善电机的起动性能。
文档编号H01B9/00GK2678075SQ20042004266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7日
发明者吴川中 申请人:广东南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