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084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安全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环保性能,所以锂离子电池越来越频繁的为人们所利用。电池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常的锂离子电池是由若干个依次叠加的电池单体组成电池芯,然后在电池芯的外面包裹上包装膜,并向电池芯内注入电解液,抽空、密封后形成电池。在此电池外部包装一绝缘外壳,并将电池粘在外壳的内表面上,这样才得到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但是由于短路、高温、刺穿、腐蚀都会造成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分解,从而产生气体,或者电池密封不良、被腐蚀穿透而使外部气体进入电池,这种现象叫“鼓气”,见图1所示A处,这些气体会使包装铝膜向外鼓起,当鼓气现象达到一定程度,电池很容易发生爆炸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安全锂离子电池,其在发生鼓气情况时不会引起冒烟、燃烧甚至爆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它包括电池、包装壳,电池包括电池芯和包裹电池芯的包装膜,于包装壳的内壁、包装膜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具有一定电阻的导电片,并且两个导电片分别与电池的正负电极导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电池发生鼓气现象时,包装膜向外膨胀,使包装膜上的导电片与包装壳内壁上的导电片接触,则整个电池短路,电池能量被瞬时消耗掉,电池报废了,但并不会引起冒烟、燃烧甚至爆炸,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鼓气现象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切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发生鼓气现象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切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切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在发生鼓气现象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2~6,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1、包装壳2,电池1包括电池芯10和包裹电池芯10的包装膜3,于包装壳2的内壁、包装膜3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具有一定电阻的导电片4,并且两个导电片4分别与电池1的正负电极11、12导接,该导电片4的电阻值如果过大,则短路效果不好,很可能在电池未消耗掉足够的能量时电池已经燃烧或者冒烟;如果电阻值过小,在电池短路时,能量的迅速消耗很容易使电极的极耳烧断,能量不能继续消耗而使电池燃烧或者冒烟,具体的电阻值依不同的电池而定。
包装膜3一般采用包裹有绝缘材料的铝萡,所以在包装膜3的外表面设置与正电极(或负电极)导接的导电片4不会引起短路。包装壳2与电池1是有一定的缝隙的,而且电池1是粘在包装壳2上的,所以不用担心在包装壳2的内壁上设置导电片4会与电池1外表面的导电片4相接触。
当发生鼓气现象时,包装膜3向外膨胀,由于电池1与包装壳的缝隙非常小,包装膜3外表面的导电片4与包装壳2内壁上的导电片4很容易接触,而两个导电片4分别与电池1的正、负电极导接,则鼓气现象达到一定程度,见图3所示,包装膜3外表面的导电片4与包装壳2内壁上的导电片4接触(图中B处),电池1自短路,电池能量瞬时被消耗掉,电池报废,这样就不至于引起冒烟、燃烧甚至爆炸了。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系数。
见附图4,两相对应的导电片4可只设在一个面上,这样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见附图5,靠近包装膜3一面的导电片4并非完全与包装膜3相连,而是它上面有一细微弯曲部,该弯曲部具有弹性,且与包装膜3相抵触,两导电片4之间设有绝缘体,且在弯曲部位置处不设绝缘体。见附图6,当发生鼓气时,包装膜3向外膨胀,将靠近包装膜3一侧的导电片4上的弯曲部向上顶起,与包装壳2内壁上的导电片4接触(图中C处),电池1自短路,电池能量瞬时被消耗掉,电池报废,也起到了保护电池、提高电池安全系数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顺利解决电池中常见的因鼓气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稳定实用。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1)、包装壳(2),电池(1)包括电池芯(10)和包裹电池芯(10)的包装膜(3),其特征在于于包装壳(2)的内壁、包装膜(3)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具有一定电阻的导电片(4),并且两个导电片(4)分别与电池(1)的正负电极(11、12)导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安全锂离子电池。其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电池、包装壳,电池包括电池芯和包裹电池芯的包装膜,于包装壳的内壁、包装膜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具有一定电阻的导电片,并且两个导电片分别与电池的正负电极导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电池发生鼓气现象时,包装膜向外膨胀,使包装膜上的导电片与包装壳内壁上的导电片接触,则整个电池短路,电池能量被瞬时消耗掉,电池报废了,但并不会引起冒烟、燃烧甚至爆炸,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安全。
文档编号H01M10/40GK2727978SQ20042008377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8日
发明者吴凯, 李天吻, 曾毓群 申请人: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