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492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安装在车体上的天线装置,其中天线主体以可转动方式设置。
背景技术
图5示出一例日本特开2003-32015号公报中披露的这种天线装置。
与天线元件12的近端电连接的一单个片状的第一馈电片14设置于一转动式天线主体10的近端部。该第一馈电片14具导电性和弹性。一单个片状的第二馈电片18设置于一基座组件16中。该第二馈电片18具有导电性。从该第二馈电片18上突出的端子部18a以一适当的方式与该基座组件16中设置的一电路板20电连接。
使得一轴22贯穿通过该第一和第二馈电片14和18,使两者处于彼此对置的状态,由此第一馈电片14可相对于第二馈电片18转动。一螺旋弹簧24被插入该轴22,使得第一馈电片14与第二馈电片18保持弹性接触。第一和第二馈电片14和18的弹性接触面分别形成有一凹部和一凸部,两者可赋予一装配关系,并且由此构成一定位机构。
上述结构中,天线元件12的近端和电路板20两者之间通过第一和第二馈电片14和18建立导电性。由于第一和第二馈电片14和18的凹部和凸部可赋予一装配关系或者彼此分开,所以天线主体10可以相对于基座组件16转动,并且由该基座组件16保持一规定姿态不变。
但需要该螺旋弹簧24来保持第一和第二馈电片14和18两者的弹性接触,因而部件数目增加。另外,需要在螺旋弹簧24压缩的状态下进行装配工作,使得装配工作复杂。而且,靠单一的一对面在第一和第二馈电片14和18两者之间建立弹性接触和导电性,因而电连接的稳定性并非总是令人满意的。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部件数目少并提供稳定电连接的车用天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基座组件,适合于安装在车体上;棒状的天线主体,该天线主体的近端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该基座组件上,该天线主体其中包括天线元件;第一导电组件,设置于该基座组件中,并且包括一具有弹性的第一括号形状部;以及第二导电组件,与该天线元件电连接,并且包括一第二括号形状部,该第二导电组件以可转动方式与该第一导电组件配合,同时该第二括号形状部的各相反外表面形成为与该第一括号形状部的各对置内表面弹性接触。
利用这种构成,第一括号形状部的各对置内表面利用其本身的弹性,形成为与第二括号形状部的各相反外表面弹性接触,该第二括号形状部与天线元件电连接。由于不需要与常规结构的螺旋弹簧相对应的部件,因而部件个数减少,装配工作也变得更为容易。而且,第一导电组件形成为与该第二导电组件弹性接触,通过两组对置面来建立起电连接,因此电连接变得更为稳定。
该天线装置还可以包括贯通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的轴,从而该第二导电组件可绕该轴转动。本例中,允许该第二导电组件转动的这种结构可变得更为简单。
第一括号形状部的各对置内表面和第二括号形状部的各相反外表面这两者其中一方形成有凸部,而另一方则形成有一适合与该凸部彼此配合来构成一定位机构的凹部。
本例中,该天线主体能够相对于第一导电组件转动,并且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下仍保持一规定姿态。
其中,凸部和凹部所具有的尺寸使得该凸部部分进入该凹部相配合。
本例中,第一导电组件的弹性集中于各凹部和各凸部上,从而各凸部形成为以较大的弹性与各凹部接触。因而建立起可靠的电连接。
在第一括号形状部的各对置内表面可形成有凹部、而第二括号形状部的各相反外表面可形成有凸部的场合,该第一括号形状部的各对置内表面可形成有一将该凹部与各对置内表面其中一个相关联的对置内表面的边缘连通的凹槽。
本例中,第二导电组件的各凸部可以很容易利用各凹槽分别引导到其进入各凹部相配合这种位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通过参照下列附图对优选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变得更为清楚。其中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剖视图;图2A是沿图1中II-II线的剖视图,示出该天线装置中的一转动式天线主体保持在规定角度下的状态;图2B是沿图1中II-II剖面线的剖视图,示出该转动式天线主体保持在另一规定角度下的状态;图3A是图1中天线装置的基座片的俯视图;图3B是该基座片的侧视图;图3C是沿图3A中IIIC-IIIC剖面线的剖视图;图3D是沿图3A中IIID-IIID剖面线的剖视图;图4A是图1中天线装置的转动片的俯视图;图4B是该转动片的侧视图;图4C是沿图4A中IVC-IVC剖面线的剖视图;以及图5是一常规天线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
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天线元件30的近端旋进一导电的嵌入配件32中。一括号形状的转动片34通过使其开口向下压紧与该嵌入配件32固定,由此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导电性。所形成的树脂模36其中嵌入有该嵌入配件32和该转动片34。该括号形状的转动片34的两侧壁外露并且充当树脂模36的外壁。该树脂模36的一部分和天线元件30覆盖有一由绝缘树脂制成的罩盖38,由此形成一转动式天线主体40。
如图4中细节所示,转动片34如下形成。通过对一导电金属片加工来形成一括号形状的部件。通过该括号形状部件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有用于轴插入的各通孔34a,各凸部34b分别相对于上述两个侧壁朝外突出。通过该括号形状部的连接壁形成有一用来与嵌入配件32固定的压紧通孔34c。
基座组件44是其中嵌入有一基座片42由绝缘树脂模制形成的。如图3中细节所示,通过对一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不锈钢金属片等加工为所具有的横剖面呈括号形状来形成该基座片42。通过该括号形状部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有用于轴插入的各通孔42a,以各个通孔42a为圆心的圆周上形成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3个)孔42b(或者为凹部)。该括号形状部的两个侧壁其中每一个的内表面形成有一凹槽42c,该凹槽42c将外围周边与42b孔其中一个连通。有一端子部42d从该括号形状部的连接壁上突出。端子部42d设置于基座组件44中,从而正好突出到如图1所示基座组件44中设置的一电路板46的接受位置中。
该转动式天线主体40中的转动片34嵌入到基座组件44的基座片42的该括号形状部,用于轴插入的通孔34a和42a彼此对准,并有一轴48插入通过上述通孔34a和42a。因而,使得转动式天线主体40可相对于基座组件44转动。此外,设置一壳体50用来罩住基座44组件。该壳体50适当地约束轴48,使得轴48不松动脱离。不用说,转动片34的各凸部34b定位于这样的位置从而能够与基座片42的一对孔42b对置,并且进入该对孔42b中相配合。
利用上述构成,若试图以大于一规定水平的作用力使转动式天线主体40转动的话,如图2B所示,基座片42的括号形状部其开口尺寸因为其弹性形变而变大,转动片34的凸部34b便脱离基座片42的各孔42b。该转动式天线主体40便被赋予可转动性。
当转动片34的凸部34b处于这样的位置从而与基座片42的该对孔42b对置时,基座片42的括号形状部的开口尺寸便因为其弹性形变而变小,由此凸部34b进入(装配)到各相应孔42b中。如图2A所示,只要用以使该转动式天线主体转动的作用力在所规定水平以下,该转动式天线主体40便固定(即其姿态保持不变)。
按照此方式,各凸部34b和各孔42b起到一定位机构的作用。若各孔42b和各凸部34b的尺寸设定为各凸部34b无法完全进入到各孔42b内(即凸部34b的进入到中途为止并在此状态下便完成配合)的话,基座片42的弹性便集中于该配合部分,转动片34可以形成为利用较大的弹性与基座片42接触。由此建立起可靠的电连接。
由于转动片34以这样一种方式加装到基座片42上,即各凸部34b通过凹槽42c到达各孔42b,可在加装转动片34时避免使基座片42的括号形状部的开口部分过度弹性形变。
本实施例中,各孔42b和各凸部34b的尺寸设定为各凸部34b无法完全进入到各孔42b内(即凸部34b的进入到中途为止并在此状态下便完成配合)。但各凸部34b也可以完全进入到各孔42b内,这种情况下,基座片42的两个内表面形成为与转动片34的相应侧面弹性接触。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轴48贯通基座片42和转动片34来实现该可转动结构。但也可以从两侧插入充当轴的螺丝等。作为替代,基座片42和转动片34可以形成有能够与轴等效工作的圆形凹部和凸部(后者可进入到前者相配合),来取代用于轴插入的各通孔42a和34a。
本实施例中,基座片42的各孔42b和转动片34的凸部34b构成定位机构。但基座片42可以形成有凸部,而转动片34则可以形成有孔(或者凹部)。作为替代,定位机构不是必须设置在基座片42和转动片34两者的弹性接触面中。举例来说,可以按这样一种方式来实现一定位机构,即被弹簧促进的球体配置在与转动式天线主体40的树脂模36中形成的凹部实现弹性接触中,以便各球体可进入该凹部与其配合或者与其分离。将会理解,该定位机构可以具有任何结构。该转动式天线主体40通过定位机构所保持的姿态可进行适当的设置,如水平姿态和仰角为60度和90度的姿态。
尽管是参考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图示和说明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这里的示范会清楚种种变化和修改。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那样,这种变化和修改显然视为属于本发明的实质、范围、以及意图。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组件,适合于安装在一车体上;棒状的天线主体,该天线主体的近端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该基座组件上,该天线主体包括天线元件;第一导电组件,设置于该基座组件中,并且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一括号形状部;以及第二导电组件,与该天线元件电连接,并且包括第二括号形状部,该第二导电组件以可转动方式与该第一导电组件配合,同时该第二括号形状部的相反外表面与该第一括号形状部的对置内表面弹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通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的轴,从而该第二导电组件可绕该轴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括号形状部的每一个对置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括号形状部的每一个相反外表面其中一方形成有凸部,而另一方形成有适合相互配合来构成一定位机构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所具有的尺寸使得该凸部部分地配合到该凹部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括号形状部的各对置内表面形成有所述凹部,而所述第二括号形状部的各相反外表面形成有所述凸部;和该第一括号形状部的各对置内表面形成有将该凹部与关联的一个对置内表面的边缘连通的凹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一基座组件适合于安装在车体上。一棒状的天线主体的近端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该基座组件上。该天线主体其中包括一天线元件。一第一导电组件设置于该基座组件中,并且设置有一具有弹性的第一括号形状部。一第二导电组件与该天线元件电连接,并且设置有一第二括号形状部。该第二导电组件以可转动方式与该第一导电组件配合,同时该第二括号形状部的每一个相反外表面形成为与该第一括号形状部的各对置内表面弹性接触。
文档编号H01Q9/30GK1755980SQ20051010769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日
发明者牛来龙男, 大野贞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