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0966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电子消费品和一些专业的电子设备组逐步向小型化和便携化发展,并且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对电池的能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就是一种具备较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其广泛的应用于各类便携电子设备中。通常的锂离子电池的电池芯是由若干个双面带有膜片的阴极极片、双面带有膜片的阳极极片、单一的隔离膜,依次叠加形成,电池内部加有电解质。其中阴极极片中集流体采用铝箔制作,阳极极片中的集流体采用铜箔制作,膜片是一种含有活性物质的膜,隔离膜是采用单一的复合有粘合剂带有微孔的薄膜,或者隔离膜采用不带有粘合剂的而有微孔的薄膜。然后将所有的阴极极片的各个极耳与一金属电极片焊接形成电池的阴极电极,阳极极片的各个极耳与另一金属电极片焊接形成电池的阳极,这样形成电池芯,最后在电池芯的外面包裹上包装薄膜,并向其内注入电解液,抽空、密封后包裹外壳形成电池。但是,目前采用上述带有粘合剂的隔离膜制成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在隔离膜上复合有粘合剂,在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之间形成粘合界面,使电池含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同时由于使用粘合界面,使阳极极片和阴极极片粘合,阴阳极片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增加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但是也正因为隔离膜上有粘合剂,从而导致隔离膜的电导率降低、孔隙率变小,使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影响了整个电池的性能。如果采用上述单一的不带有粘合剂的隔离膜,由于该隔离膜的电导率和孔隙率均未受到影响,因此做成的电池的循环寿命好,但是,由于该隔离膜未带有粘合剂,因此在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之间形成的是紧密结合的接触界面,而不是粘合界面,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的位置相对不固定,非常容易错位,导致电池出现安全问题,同时因为没有粘合界面,电池的机械强度差,电池发软,影响电池的使用。因此无论选择任何一种隔离膜,都无法同时满足电池循环性能和机械强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目前产品之不足,提供一种同时满足电池循环性能和机械强度的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电池芯包括若干的阴极极片、阳极极片、第一隔离膜以及含有粘合剂处理层的第二隔离膜,其中,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依次交替叠加,且第一隔离膜和第二隔离膜分别位于不同的阴极极片与阳极极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是因为带有粘合剂的第二隔离膜能够在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之间形成粘合界面,加强电池芯的机械强度,而不带有粘合剂的第一隔离膜在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之间形成接触界面,由于第一隔离膜的电导率和孔隙率没有受到损害,故此形成的接触界面在电解液的环境中具有很好的离子导电性能。通过上述两种隔离膜形成的嵌套(均匀交错)或包含(非均匀交错)的方式,将粘合界面和接触界面交错的分布在电池芯的内部,能够同时满足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机械强度的要求。当然,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的要求,也可以通过调整粘合界面和接触界面的比例,来满足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机械强度的不同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带有粘合剂的第二隔离膜6和不带有粘合剂的第一隔离膜5将双面阴极极片2、双面阳极极片3、单面阳极极片4(或单面阴极极片)通过相互嵌套的折叠方式,均匀的叠成电池芯10。即由带有粘合剂的第二隔离膜6形成的粘合界面61和由不带有粘合剂的第一隔离膜5形成的接触界面51依次互相交错叠加。其中为了操作方便,第一隔离膜5为一连续的隔离膜片,使用时将其往复折叠。当然,反之也可,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离膜6为一连续的隔离膜片。
见附图3,本实施例中,由带有粘合剂的隔离膜6形成的粘合界面61和由不带有粘合剂的隔离膜5形成的接触界面51互相成交错叠加形成,即粘合界面61和接触界面51不是依次均匀分布,例如两个向邻的粘合界面61之间可以是包含两个接触界面51,也可以两个向邻的粘合界面61之间无接触界面51。
当然粘合界面61和接触界面51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叠加,有规律的分布在电池芯10中。
另外,上述第一隔离膜5的表面也可含有粘合剂处理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将两种不同的界面根据不同的需求,按照一定规律分布在电池芯中,以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型申请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芯(10)包括若干的阴极极片、阳极极片、第一隔离膜(5)以及含有粘合剂处理层的第二隔离膜(6),其中,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依次交替叠加,且第一隔离膜(5)和第二隔离膜(6)分别位于不同的阴极极片与阳极极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电池芯(10)上、下端的表层阴极极片或阳极极片为单面阴极极片或单面阳极极片(4),其他的阴极极片与阳极极片为双面阴极极片(2)和双面阳极极片(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隔离膜(5)与其上、下两端阴极极片、阳极极片之间形成接触界面(51);第二隔离膜(6)与其上、下两端的阴极极片、阳极极片之间形成粘合界面(61),两种隔离膜形成的接触界面(51)和粘合界面(61)交错分布在电池芯(10)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界面(51)与粘合界面(61)以均匀的交错方式叠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离膜(5)表面含有粘合剂处理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之电池芯的叠片结构,电池包括电池芯和包裹电池芯的包装薄膜,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芯由若干个阴极电极片、阳极电极片和两种不同的隔离膜,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而形成。由于使用了两种不同的隔离膜,所以在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之间形成效果不同导电界面,从而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和电芯的机械强度。并且,可以通过调整两种界面的比例,找到电池机械强度和循环性能的平衡点。
文档编号H01M10/40GK2842758SQ20052006420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9日
发明者王岳利 申请人: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