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341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尤指一种电连接器具有若干端子,以供一平面栅格阵列封装的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芯片模块(如中央处理器)的接点愈来愈多,供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连接器也朝愈来愈小的方向发展。这些电连接器一般包括有绝缘壳体及端子,端子所占用的空间也必须愈来愈小。为确保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能良好电连接,便产生电连接器及端子制造上的难题。
一种现有技术,为提供端子具较佳的弹性接触性能以获得理想的电性接触性能,如台湾专利申请号第91216624号的所述的端子,形成有一斜向延伸的弹性臂,以使该端子具有较佳的弹性接触性能。
上述现有技术为实现具较长的弹性接触部,设计呈斜向延伸的弹性臂。其端子料带的设计上先冲压形成若干具一钝角夹角而略成V形平行排列,而形成未成型的端子。然后再将端子的钝角转弯处弯折成斜向延伸的弹性臂。
然而现有技术的端子斜向延伸的角度必需因应绝缘壳体更改时,即需要更换另一副冲压模具,会增加许多制造成本。此外,在端子料带的两侧会浪费料带。
因此,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在实际应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利用端子弹性臂二次斜向弯折,不仅可以视不同的需要,斜向弯折形成不同角度以提供良好的弹性接触性能,且其接触部仍维持较大的接触面积。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供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相连接,该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壳体及若干端子。该绝缘壳体形成有若干贯穿的端子槽及若干限位槽,其限位槽各自形成于该端子槽内;该若干端子收容于相对应的该端子槽内,该端子各自具有一卡固于该限位槽内的本体、一弹性臂及一设于该本体底端的焊接部,其中该弹性臂由该本体向上延伸一竖直段,该竖直段朝该本体的一表面外部斜折形成一斜向段,该斜向段的自由端再斜折形成一朝上的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的该端子在由端子料带冲压成形时,该弹性臂的部份是直的,不需如现有技术预先弯折。比起现有技术,现有技术倘若端子斜向延伸的角度必需因应绝缘壳体更改时,即需要更换另一副冲压模具,会增加许多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则不需要更换冲压模具,该端子可以视不同的需要,利用两次斜向弯折形成不同角度并维持良好的弹性接触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比较现有技术,在端子料带的两侧也比较节省料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座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放大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座连接器再一角度的放大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端子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前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料带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以及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插座连接器100及一扣具300。该插座连接器100用以收容一芯片模块(未图标)以与电路板(未图标)相连接。该扣具300包括一压框301及一底框302,该插座连接器100设置于该底框302内,该压框301可掀开及可盖合地枢接于该底框302,以稳定地固定芯片模块于该插座连接器100内。
关于该扣具300的扣合方式有许多种,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提供一压杆500以压抵该压框301于该底框302上。其中该底框302的一侧枢接于该压框301,另一侧枢接该压杆500,当该压框301盖合于该底框302后,该压杆500向下压住该压框301的侧缘并卡扣于该底框302上。
请参阅图3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座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该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有一绝缘壳体10及若干端子20。该绝缘壳体10形成有若干贯穿的端子槽12、及若干限位槽122,其各形成于该端子槽12内。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槽122平行于该绝缘壳体10的侧边。
请参阅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端子的侧视图及前视图。该若干端子20各自收容于该端子槽12内,其各自包括有一本体22、一弹性臂24以及一焊接部26。该本体22各自卡固于该限位槽122内。为固定该端子20于该限位槽122内,其中该本体22的两侧各自形成至少一干涉部,其干涉固定于该限位槽122内。本实施例中,该本体22的两侧各形成一对上干涉部221及一对下干涉部222。
接着进一步描述该弹性臂24,首先定义该本体22相对的两表面为第一表面223及第二表面224。该弹性臂24具有一由该本体22向上延伸的竖直段242;该竖直段242朝该本体22的第一表面223外部斜折形成一斜向段244,其与该竖直段242呈一钝角。该斜向段244的自由端再斜折回来形成一朝上的接触部245,使该接触部245可以维持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抵接于该芯片模块底部的导电片(未图标)。
本实用新型中该弹性臂24未冲压前呈一直线,藉由该竖直段242的斜向弯折,形成与该竖直段242呈一夹角R的该斜向段244(请参阅图8)。
该端子20的该焊接部26设于该本体22的底端。本实施例中该焊接部26是朝向该第一表面223外部延伸。
请参阅图8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俯视图及仰视图。本实施例中,该端子20的该本体22的顶端向一侧凸出一可供安装定位用的定位凸块23。
另一面,为配合该端子20的结构,其中该绝缘壳体10于该端子槽12内各自凸出一定位平台14,该定位平台14各形成有一平坦的顶面142。其中该端子20的该定位凸块23安装定位后切齐于该定位平台14的顶面142。换言之,当该端子20向下组装于该端子槽12内时,只需将该端子20的该定位凸块23下推至该定位平台14,使之定位而不再下推。因此藉由该定位凸块23,本实用新型中该端子20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准确定位于该端子槽12内。
请参阅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料带的俯视图。由图标可得知,本实用新型的该端子20在由端子料带30冲压成形时,该弹性臂24的部份是直的,不需如现有技术预先弯折。比起现有技术,现有技术倘若端子斜向延伸的角度必需因应绝缘壳体更改时,即需要更换另一副冲压模具,会增加许多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则不需要更换冲压模具,该端子20可以视不同的需要,利用两次斜向弯折形成不同角度并维持良好的弹性接触性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比较现有技术,在端子料带的两侧也比较节省料带。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供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壳体,形成有若干贯穿的端子槽及若干限位槽,该限位槽各自形成于该端子槽内;及若干端子,收容于相对应的该端子槽内,该端子各自具有一卡固于该限位槽内的本体、一弹性臂及一设于该本体底端的焊接部,其中该弹性臂由该本体向上延伸一竖直段,该竖直段朝该本体的一表面外部斜折形成一斜向段,该斜向段的自由端再斜折形成一朝上的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限位槽平行于该绝缘壳体的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两侧各形成至少一干涉部,其干涉固定于该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两侧各形成一对上干涉部及一对下干涉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该本体的顶端向一侧凸出一定位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于该端子槽内各凸出一定位平台,其形成有一平坦的顶面,其中该端子的该定位凸块切齐于该定位平台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焊接部是朝本体的该表面外部延伸。
8.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一弹性臂,该弹性臂由该本体向上延伸一竖直段,该竖直段朝该本体的第一表面外部斜折形成一斜向段,该斜向段的自由端再斜折形成一朝上的接触部;及一焊接部,其设于该本体的底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两侧各形成至少一干涉部,其干涉固定于该限位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两侧各形成一对上干涉部及一对下干涉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该本体的顶端向一侧凸出一定位凸块。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斜向段与该竖直段呈一夹角。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焊接部是朝该本体第一表面外部延伸。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可以视不同的需要,斜向弯折其端子形成不同斜向延伸角度而提供良好的弹性接触性能。该电连接器供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相连接,且包括有一绝缘壳体及若干端子。该绝缘壳体形成有若干贯穿的端子槽及若干限位槽,其限位槽各自形成于该端子槽内;该若干端子收容于相对应的该端子槽内,该端子各自具有一卡固于该限位槽内的本体、一弹性臂及一设于该本体底端的焊接部,其中该弹性臂由该本体向上延伸一竖直段,该竖直段朝该本体的一表面外部斜折形成一斜向段,该斜向段的自由端再斜折形成一朝上的接触部。
文档编号H01R12/57GK2826744SQ20052011477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5日
发明者江圳祥 申请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