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341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防止绝缘本体发生滑移及有助于加强遮蔽壳体强度的电连接器插座。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作为电子系统与另一电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在电子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通常使用的电连接器插座在长期使用后,由于电连接器插头的频繁插拔容易导致电连接器插座上的绝缘本体松动,损坏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另外其外表的遮蔽壳体也容易被插头撑开变形。
如中国专利ZL 98105566.4揭露的电连接器插座的绝缘壳体底面后方设有两个向下突伸的定位件,但是这两个定位件只能用于定位绝缘壳体,防止绝缘壳体在插头插拔时前后滑移,而不具有加强遮蔽壳体强度的效果。
另外如中国专利ZL 01264924.4揭露的电连接器插座的遮蔽壳体在接合处设有两个向下弯折延伸的固持脚,该两固持脚可以插设到一电路板上,加强遮蔽壳体的强度防止其发生变形及滑移,但是却不具有防止该电连接器插座的绝缘本体在插头插拔时发生前后滑移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金属遮蔽壳体上增设两固持脚也较为费工费料,需要设计较为复杂的金属加工模具进行加工,在加工时也需要增加一道工序对固持脚进行弯折。
上述现有电连接器插座,在结构设计上所存在的诸多缺失,而在应用时产生麻烦与不便,实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绝缘本体发生滑移及有助于加强遮蔽壳体强度的电连接器插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其包括一遮蔽壳体、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该遮蔽壳体是由一块金属板冲压弯折后再卡接而成的,其包括一上顶面、一下底面及两侧壁;该绝缘本体容纳装设在该遮蔽壳体包围形成的腔体内,其包括一前端面、一后端面、两侧壁、一顶端面及一底端面,该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底部向前突伸出三突片,这些突片承托在该遮蔽壳体下底面的下方,其中央的突片底部还向下突伸出一固持柱,该固持柱可以与一电路板上相对应的通孔相配合,防止该绝缘本体发生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电连接器插座是在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底部向前突伸出三突片,这些突片可以承托在该遮蔽壳体的下方增强该遮蔽壳体的强度防止其发生变形,其中央的突片底部还向下突伸出一固持柱,该固持柱可以与一电路板上相对应的通孔相配合,防止该绝缘本体发生滑移损坏焊接在电路板上的导电端子。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塑胶制成的绝缘本体上增设固持柱,仅需要在注塑模具上加设一通孔即可,其实施方便,成本较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组合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组合状态的后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组合状态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及其匹配的电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用作显示接口的电连接器插座100,其内部能够插接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电连接器插头800。
该电连接器插座100包括一遮蔽壳体1、一绝缘本体3及若干导电端子5。
该遮蔽壳体1是由一块金属板一体冲压弯折卡合而成,其包括一左侧壁12、一右侧壁14、一上顶面16、一下底面18及一后遮蔽板20。该遮蔽壳体1的两端弯折后在该下底面18处卡接在一起形成一卡接部182,并包围形成一中空的腔体。
该左侧壁12与上顶面16和下底面18在前开口处的过渡连接处是两个圆弧过渡面122,该右侧壁14与上顶面16和下底面18在前开口处的过渡连接处也是两个圆弧过渡面142,本实施例中圆弧过渡面122内壁的折弯半径是1.4mm,而圆弧过渡面142内壁的折弯半径是0.3mm。其中左侧壁12与上顶面16之间的圆弧过渡面122及与其处于相对位置的右侧壁14与下底面18之间的圆弧过渡面142构成一组圆弧过渡面122、142;而位于左侧壁12与下底面18之间的圆弧过渡面122及与其处于相对位置的右侧壁14与上顶面16之间的圆弧过渡面142构成另一组圆弧过渡面122、142。这两组相对的圆弧过渡面122、142内壁的折弯半径不相同,因而其形状是不对称的。
该左侧壁12和右侧壁14各向下突伸出两个固持脚132、134,及向后延伸出一扣片136。该两侧的固持脚132、134用于插接到其下的一电路板(图未示)上对应的插孔(图未示)中从而将该遮蔽壳体1固定。该后遮蔽板20从该上顶面16的后端缘延伸而出。组装时将该后遮蔽板20向下弯折,使该左侧壁12、右侧壁14、上顶面16、下底面18及后遮蔽板20包围形成一个腔体(未标号)。其中该后遮蔽板20与上顶面16的弯折过渡处设有两凹槽202从而方便进行弯折。该后遮蔽板20的左右两侧的下端缘各设有一个延伸脚204,从而使该后遮蔽板20形成一呈[形的下端缘。这种[形的下端缘可以尽可能地增加遮蔽壳体1的屏蔽面积,降低导电端子5在进行信号的高速传输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外泄。另外当这些导电端子5未能很好地焊接到电路板上时,焊枪也可以从该[形的下端缘伸入,对未能很好地焊接到电路板上的导电端子5重新进行加工。
该绝缘本体3可容纳装设在该遮蔽壳体1形成的腔体内,其包括一前端面32、一后端面34、两侧壁36、一顶端面38及一底端面40。该前端面32的中央向前突伸出一舌板322,该舌板322包括有上下相对的一上表面3222和一下表面3224。该上表面3222和下表面3224上凹设有若干个端子通道3226。该舌板322的两侧各向下垂直弯折延伸出一个挡止壁3228,从而形成一呈[形的构造。
该绝缘本体3前端面32底部向前突伸出三个突片324,其中央的突片324的底部还向下突伸出一固持柱3242。该突片324在该固持柱3242的支撑下,承托在该遮蔽壳体1下底面18的卡接部182下方从而防止该遮蔽壳体1发生变形。该后端面34上对应该上表面3222和下表面3224的端子通道3226开设有若干个竖直的卡槽342。该绝缘本体3在其顶端面38、后端面34与左右两侧壁36的交接处各设有一个卡块344,该两卡块344分别卡设在该遮蔽壳体1的扣片136、左右侧壁(12、14)及后遮蔽板20之间,从而将该绝缘本体3定位固定到该遮蔽壳体1上。
每一导电端子5包括一本体部52,该本体部52的一端继续弯折延伸出一对接部54,该本体部52的另一端继续弯折延伸出一焊接部56。这些导电端子5的对接部54依次插设并卡固在该舌板322的上表面3222的端子通道3226和下表面3224的端子通道3226内。该本体部52装入该绝缘本体3后端面34的卡槽342中,使这些导电端子5一一隔开。这些焊接部56水平延伸而出焊接到电路板上。
在组装时,先将这些导电端子5对应插设在该舌板322的上表面3222的端子通道3226和下表面3224的端子通道3226中,并使其本体部52分别装设在各自对应的卡槽342中,然后将该绝缘本体3从该遮蔽壳体1的后开口处插入到该遮蔽壳体1中,使舌板322伸入到该遮蔽壳体1的腔体内,而该突片324贴接在遮蔽壳体1下底面18的下方,然后将该后遮蔽板20和扣片136弯折封住该绝缘本体3的后端面34,从而将该绝缘本体3固设到该遮蔽壳体1上,即可完成该电连接器插座100的组装。
该电连接器插头800包括一遮蔽壳体810、一个容纳装设在该遮蔽壳体810内的绝缘本体830、若干插设在绝缘本体830上的导电端子850及一个包覆在该遮蔽壳体810后端的绝缘壳体870,该遮蔽壳体810是由一块金属板冲压弯折而成的,其包括一左侧壁812、一右侧壁814、一上顶面816及一下底面818,该左侧壁812与上顶面816和下底面818的前开口的过渡连接处是两个圆弧过渡面822,该右侧壁814与上顶面816和下底面818的前开口的过渡连接处也是两个圆弧过渡面842,本实施例遮蔽壳体810的圆弧过渡面822外壁的折弯半径是1.4mm,而圆弧过渡面842外壁的折弯半径是0.3mm。该绝缘本体830中部设有一凹槽832;这些导电端子850装设在该绝缘本体830凹槽832的上下两侧,该凹槽832的两侧各向下突设出一插槽834,从而形成一呈[形的构造。
因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100的左侧壁12、右侧壁14与上顶面16和下底面18的连接处的两组相对的圆弧过渡面(122、142)内壁的折弯半径不相同,其形状不对称。所以误操作将该电连接器插头800上下翻转180度过来后插入该电连接器插座100时,由于该电连接器插头800上的圆弧过渡面822外壁无法与电连接器插座100的圆弧过渡面142内壁相配合,而圆弧过渡面842外壁也无法与电连接器插座100的圆弧过渡面122内壁相配合,所以将难以插入到电连接器插座100中。防止了因误操作将该电连接器插头800上下翻转过来后插入该电连接器插座100,从而构成第一重防误插结构。
该舌板322的两侧各向下垂直弯折延伸出一个挡止壁3228,该挡止壁3228可以与电连接器插头800上相对应的插槽834相配合,从而构成第二重防误插结构;即使在不慎将该电连接器插头800翻转插入到电连接器插座100时由于用力过大,撑开遮蔽壳体1使第一重防误插结构失效,但由于第二重防误插结构的存在,使得该电连接器插头800无法进一步插入,有效地防止了误插的发生;另外如果不慎将外观尺寸较小的其它同类型电连接器插头(图未示)误插入该电连接器插座100时,由于有挡止壁3228的阻挡也不能继续插入,有效地防止了误插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座100是在绝缘本体3的前端面32底部向前突伸出三突片324,这些突片324可以承托在该遮蔽壳体1的卡接部182下方增强该遮蔽壳体1的强度防止其发生变形,其中央的突片324底部还向下突伸出一固持柱3242,该固持柱3242可以与电路板(图未示)上相对应的通孔相配合,防止该绝缘本体3在电连接器插头800的推压下发生滑移,损坏焊接在电路板上的导电端子5。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座100是在塑胶制成的绝缘本体3上增设固持柱3242,仅需要在注塑模具(图未示)上加设一通孔即可,而且该固持柱3242可以与该绝缘本体3一体注塑成型,不需要增加工序,其实施方便,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之一而已,不能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说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三块突片324改为仅采用一块处于中央的突片324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其包括一遮蔽壳体、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该遮蔽壳体是由一块金属板冲压弯折后再卡接而成的,其包括一上顶面、一下底面及两侧壁;该绝缘本体容纳装设在该遮蔽壳体包围形成的腔体内,其包括一前端面、一后端面、两侧壁、一顶端面及一底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底部向前突伸出一突片,该突片承托在该遮蔽壳体下底面的下方,该突片底部还向下突伸出一固持柱,该固持柱可以与一电路板上相对应的通孔相配合,防止该绝缘本体发生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蔽壳体是在下底面处卡接在一起形成一卡接部,该突片是承托在该遮蔽壳体下底面的卡接部下方防止其发生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蔽壳体的两侧壁与上顶面及下底面包围形成的前开口处至少有一组相对的过渡连接处的形状是不对称的,使与该电连接器插座相对应的另一电连接器插头仅能从某一特定方向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蔽壳体的两侧壁各向下突伸出两固持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蔽壳体上顶面的后端缘还向下弯折出一后遮蔽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在上述的突片两侧还各设有一突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本体的前端面中央向前突伸出一舌板,该舌板表面上凹设有多个端子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舌板的两侧各垂直同向弯折延伸出一个挡止壁,从而形成一呈[形的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装设在舌板的端子通道中的对接部以及一焊接部。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其包括一遮蔽壳体、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该遮蔽壳体是由一块金属板冲压弯折后再卡接而成的,其包括一上顶面、一下底面及两侧壁;该绝缘本体容纳装设在该遮蔽壳体包围形成的腔体内,其包括一前端面、一后端面、两侧壁、一顶端面及一底端面,该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底部向前突伸出三突片,这些突片承托在该遮蔽壳体下底面的下方,其中央的突片底部还向下突伸出一固持柱,该固持柱可以与一电路板上相对应的通孔相配合,防止该绝缘本体发生滑移。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电连接器插座的绝缘本体上设有突片及固持柱,可以防止绝缘本体发生滑移损坏导电端子,并有助于加强遮蔽壳体的强度。
文档编号H01R13/46GK2826753SQ20052011477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5日
发明者张学海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