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813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侦测功能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03年1月1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 2529408Y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一对开关端子及扣置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容置电子卡插入的容置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端延伸入容置空间内与电子卡配合的接触部及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所述开关端子包括固定端子及与之相配合的可动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左右布置于绝缘本体的一侧,当电子卡插入该电子卡连接器内时,可动端子被电子卡横向按压而与固定端子达成电性连接以实现侦测功能。然而,当上述结构的开关端子用于体积较小的电子卡连接器,如Trans-flash(TF)卡连接器内时,由于此种类型电子卡的空间有限,上述结构的可动端子在电子卡插入时的受力状况严苛,具有较大的变形量,容易产生降伏变形,降低了电子卡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电子卡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侦测功能且使用寿命较长的电子卡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插接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开关端子、退卡机构及与绝缘本体相配合的遮蔽壳体,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容置电子卡插入的容置槽,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入容置槽内可与电子卡电性连接的接触部,所述开关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与第一端子配合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导通部,第二端子设有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设有一可与第一导通部相配合的第二导通部,所述退卡机构包括一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滑块及与滑块相配合的弹性体,所述第二导通部位于第一导通部的下方,所述滑块设有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可与电子卡及弹性臂相抵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通过滑块的凸出部向上抵推第二端子的弹性臂,使第二端子的第二导通部与第一端子的第一导通部在电子卡连接器的高度方向上接触以达成侦测功能,如此设置,第二端子的受力状况平稳、不易产生变形降伏,提高了电子卡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开关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开关端子在电子卡插入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且未插入电子卡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插入电子卡后并去除遮蔽壳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7上用于插接电子卡8(如图6所示),其包括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模块2、退卡结构3、锁卡弹片4、开关端子5、覆盖于开关端子5上的绝缘膜9及扣置于绝缘本体1上的遮蔽壳体6。
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一对接部10及自对接部10底端向后延伸的连接部11,所述对接部10大致为封闭的框体状,其设有一容置槽101、位于容置槽101两侧的第一定位块102及一凹口103,所述容置槽101进一步延伸至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设有一上表面12、左侧面13、右侧面14及不连续的后端面15,所述上表面12靠近左侧面13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贯穿连接部11的纵长导引槽110;所述左、右侧面13、14对称设有开口131,141及若干第二定位块132、142;所述后端面15靠近左侧面13设有一向前延伸的第一定位柱151及位于第一定位柱151旁侧的定位孔152 ,所述后端面15靠近右侧面14的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槽153及第二固持槽154,所述连接部11的后端中部设有两间隔排列的第一、第二凸出块155、156,所述第一凸出块155设有一第一定位槽1551。
所述导电端子模块2包括绝缘块21及与绝缘块21一体成型的导电端子22,所述绝缘块21设有向下延伸的两侧壁211;所述导电端子22包括延伸入容置槽101内的接触部221及自绝缘块21的两侧壁211延伸出绝缘本体1外的焊接部222。
请参照图2所示,退卡机构3包括可在绝缘本体1上表面12上沿插卡或拔卡方向滑动的滑块31、与滑块31相抵靠的弹性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弹簧32)及控制滑块31插卡后定位的连杆33。其中,滑块31包括一主体部316及自主体部316前端向一侧一体延伸形成的“L”形凸出部315,所述主体部316包括位于上表面中部的心形槽311、位于后端用以与弹簧32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柱312、位于第二定位柱312前端的“U”形固持槽313及位于主体部316底面用以与导引槽110配合的凸块314,所述凸出部315包括用以与电子卡8配合的第一延伸部3151及垂直第一延伸部3151向后延伸的第二延伸部3152。所述连杆33大致呈长条状,包括一基体部331及由基体部331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的用以与绝缘本体1定位孔152相扣持的第一弯折部332及可在心形槽311内滑动的第二弯折部333。
所述锁卡弹片4包括“U”形的固定部41、自固定部41一端弯折的“V”形锁扣部42,其中,固定部41收容于滑块31的固持槽313内,锁扣部42延伸入容置槽101内用以扣持电子卡8。
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所述开关端子5包括第一端子51及可与第一端子51接触或断开的第二端子52,所述第一端子51包括大致呈“U”形的第一基部511、自第一基部511的一端垂直侧延伸的第一导通部512、自第一基部511另一端向下弯折的第一固持部513及垂直于第一固持部513向外延伸的第一焊接脚514;所述第二端子52包括一第二基部521、自第二基部521两侧向前延伸的弹性臂522及第二突部523;所述弹性臂522设有一向下突出的“V”形抵压部5221及位于抵压部5221末端的第二导通部5222,所述第二端子52还包括自第二突部523两侧向下延伸的扣持脚524、第二固持部525及垂直于第二固持部525的第二焊接脚526,所述第一、第二焊接脚514、526均延伸出绝缘本体1用以焊接于电路板7(如图6所示)。
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遮蔽壳体6是由金属片冲压、弯折而成,其包括一顶面61、自顶面61两侧中部向下弯折的卡持翼62及自顶面61两侧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焊接端63,所述顶面61设有一向下突出的抵压片611,所述卡持翼62设有第二配合孔621用以与第二定位块132、142相卡扣;所述焊接端63设有第一配合孔631用以与第一定位块102相卡扣,所述遮蔽壳体6还设有一定位片64用以与绝缘本体1的凹口103相配合。
请参照图6所示,所述电子卡8(本实施方式中为TF卡)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导电片81及位于一侧面的凹口82。
请参照图3至图7所示,组装时,首先将退卡机构3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表面12并靠近左侧面13的位置处(如图7所示),所述弹簧32的一端套接于第一定位柱151上、另一端套接于滑块31的第二定位柱312上;所述滑块31在弹簧32的作用下抵靠于对接部10;其次,将锁卡弹片4固持于滑块31上,其中锁卡弹片4的固定部41收容于滑块31的固持槽313内、所述锁扣部42延伸入容置槽101内用以与电子卡8的凹口82相配合;再次,将第二端子52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其中,所述第二端子52的第二固持部525收容于第二定位槽153内、所述扣持脚524固定于第二固持槽154内,所述弹性臂522延伸入容置槽101内;然后,将第一端子51安装于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端子51的第一固持部513收容于第一定位槽1551内,所述第一基部511抵靠于第二凸块156的上表面,此时,第一端子51的第一导通部512位于第二端子52第二导通部5222的上方且两者不接触,所述第一、第二端子51、52的焊接脚514、526均延伸出绝缘本体1外用以与电路板7电性连接;接下来将导电端子模块2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并将绝缘膜9覆盖于开关端子5上,所述绝缘块21的两侧壁211卡持于绝缘本体1两侧面13、14的开口131、141内,同时压住锁卡弹片4,所述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1延伸入容置槽101内,所述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2自绝缘块21的两侧壁211延伸出绝缘本体1用以与电路板7焊接,所述绝缘膜9为矩形结构,其可将开关端子5与遮蔽壳体6隔开;最后将遮蔽壳体6扣置于绝缘本体1上,所述焊接端63及卡持翼62的第一、第二配合孔631、621分别卡扣于第一定位块102及第二定位块132、142,所述定位片64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凹口103内,所述抵压片611向下压住连杆33的基体部331使之在上下方向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卡连接器100为TF卡连接器。
请参照图6、图7所示,使用时,将电子卡8插入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容置槽101内,所述电子卡8的前端抵推滑块31凸出部315的第一延伸部3151使第二延伸部3152向前运动,所述第二延伸部3152向上抵推第二端子52的抵压部5221,第二端子52的弹性臂522发生弹性变形,所述连杆33的第二弯折部333在心形槽311内滑动;当电子卡8完全插入电子卡连接器100内时,此时,第二延伸部3152位于第二导通部5222的下方,所述第二端子52第二导通部5222与第一端子51的第一导通部512接触,第一端子51与第二端子52导通以达成侦测功能,此时,所述第二弯折部333位于心形槽311的凹部(未标号)、所述锁卡弹片4的锁扣部42卡合于电子卡8的凹口82内,使电子卡8稳固插接于该电子卡连接器100内;同时,电子卡8的导电片81与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1达成电性连接。当进一步抵推电子卡8时,所述连杆33的第二弯折部333滑离心形槽311的凹部,所述弹簧32释放弹力实现退卡,所述第二延伸部3152从第二端子52第二导通部5222下方抽出,第二端子52的第二导通部5222与第一端子51断开。
诚然,所述开关端子5也可与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滑块31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延伸部3152,当电子卡8插入时,所述电子卡8抵压滑块31的第一延伸部3151并使之向后运动,所述第一延伸部3151抵压第二端子52的弹性臂522使之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第二端子52第二导通部5222与第一端子51的第一导通部512在电子卡连接器100的高度方向上接触以达成侦测功能,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通过滑块31向上抵推第二端子52弹性臂522的抵压部5221,使第二端子52的第二导通部5222与第一端子51的第一导通部512在高度方向上接触以达成侦测功能,如此设置,第二端子52的受力状况平稳、不易产生变形降伏,提高了电子卡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插接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开关端子、退卡机构及与绝缘本体相配合的遮蔽壳体,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容置电子卡插入的容置槽,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入容置槽内可与电子卡电性连接的接触部,所述开关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与第一端子配合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导通部,第二端子设有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设有一可与第一导通部相配合的第二导通部,所述退卡机构包括一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滑块及与滑块相配合的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通部位于第一导通部的下方,所述滑块设有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可与电子卡及弹性臂相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一主体部,所述凸出部是自主体部向一侧一体延伸而成,所述凸出部设有第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可与电子卡及弹性臂相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L”形结构,其包括第一延伸部及垂直于第一延伸部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可与电子卡相配合,所述第二延伸部可与弹性臂相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向下突出的“V”形抵压部,所述抵压部用以与凸出部相配合,所述第二导通部位于弹性臂的末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大致呈“U”形的第一基部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固持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基部抵靠于第二凸块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分别设有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第二焊接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设有一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与绝缘块一体成型制造,所述绝缘块与绝缘本体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还包括一连杆,所述滑块设有一心形槽,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于绝缘本体内、另一端可在心形槽内滑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设有一覆盖于开关端子上的绝缘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为TF卡连接器。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插接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一对开关端子、退卡机构及扣置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容置电子卡插入的容置槽;所述开关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导通部,第二端子设有一弹性臂,该弹性臂设有一位于第一导通部下方的第二导通部;所述退卡机构设有一滑块,当电子卡插入时,所述滑块抵推弹性臂使之向上运动,使第二导通部与第一导通部在高度方向上接触以达成侦测功能,如此设置,第二端子的受力状况平稳、不易产生变形降伏,提高了电子卡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917004SQ20062007349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9日
发明者余建飞, 雷茂林, 赵期俊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