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及卡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677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连接器及卡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卡连接器及卡连接器组件,尤其是包括层叠或并排之第 一卡连接器及第二卡连接器之卡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已^口由 PCMCIA (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所制定之PC电子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才几的可携式 电子装置或其它电子产品上,以作为扩充功能或提供连接其它外围装置的接 口 。而基于各种电子产品轻薄化的设计趋势,并考虑电子卡携带上的方便性, PCMCIA于2003年秋季制定了一种比既有PC电子卡规格较轻、较薄,且 更易于携带,同时能够符合热拔插之Express Card规格的电子卡,并订出外 观概呈L形而最大宽度为54mm(Express Card/54),以及外观概呈矩形而宽 度为34mm(fixpressCard/34)两种规格的电子卡。因此,对应电子产品上即必 须设置有供此种Express Card规格的电子卡插接的电子卡连接器。
常见的Express card连接器请参中国台湾专利第1234905号,其揭示了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L形屏蔽壳体、绝缘座体、收容在绝缘座体内的导 电端子及退卡机构。惟,由于该等绝缘座体与退卡机构的基座均为独立组件, 须独立设计并开模,并须分别组装/拆卸于遮蔽壳体的两侧,增加了制程的 麻烦及安装过程的难度,致使成本增加,不符合电子卡连接器轻薄短小并节 约成本的趋势。
,另外,美国专利公告第7,090,537号亦揭示一常见Express Card连接器,其 通过在L形内部空间内设置退卡机构以实现退卡的功能。惟,由于受限于 Express Card/54规格尺寸,设置于L形空间内的退卡机构将增加电子卡连接器 厚度,亦不符合电子卡连接器轻薄的发展趋势。再,美国专利公告第 7,101,222B2号揭示了双层层叠式卡连接器组件,其上下层卡连4妄器分别设置 退卡机构56、 42以实现退出不同卡的目的。然, 一方面,两卡连4妄器需分别组 装退卡机构,流程复杂;另一方面,需要针对每一卡连接器壳体设置相应接受退卡机构之组件,模具成型复杂且成本较高。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卡连接器及卡连接起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并能有效节约空间及 成本之卡连接器及卡连接器组件。本发明指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式或并排式卡连接器组件,其于一 卡连接器上设置有至少两退卡机构,以分别实现上下层叠或并排的两卡连接 器内的不同电子卡的退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连接器,用以收容不 同构形的两种电子卡,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包括一基部及位于一基部一 侧之一基座; 一金属壳体,大致呈矩形,并形成一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包 括一L形收容空间及一矩形收容空间; 一退卡机构,设置于基座上;所述 金属壳体遮蔽于本体上,基部位于L形收容空间内,基座位于矩形收容空 间内,基部及基座之总宽度沿与一卡插入方向之垂直方向上与金属壳体宽 度相等。一种卡连接器组件,用以容纳不同构形的电子卡,其包括一第一卡连 接器,该第一卡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收容于第一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 遮蔽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一金属壳体,第一金属壳体与第一本体形成一L形 收容空间及一矩形收容空间,第 一本体设置有第 一基部及位于一侧的第一 基座; 一第二卡连接器,设于第一卡连接器下方或一侧,包括第二本体、 若干第二端子、遮蔽于第二本体上的第二金属壳体,所述第二金属壳体与第二本体形成一第二收容空间;第一、第二退卡机构,彼此独立设置于第一基座上,以分别退出第一、二卡连接器内的不同电子卡,所述第一基座 位于矩形收容空间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卡连接器及卡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卡连接器通过将退卡机构设于L形收容空间的 一侧矩形收容空间内的 第一基座上,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省去了另外开模之麻烦,节约了成本。 另,本发明的层叠或并排的卡连接器组件在第一卡连接器上i殳置两彼此独 立的第一、二退卡机构,以实现对第一、二卡连接器内的不同电子卡分别退卡,有益于节约空间、组装及降低模具的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参照附图从下面优选实施例的描
述中得以理解,该优选实施例仅作为非限定性示例给出,图中 图l是本发明卡连接器組件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卡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元件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卡连接器组件部分元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卡连接器组件第二卡连接器的分解元件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卡连接器组件第一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卡连接器组件收容的第一、第二电子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及图7所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为一种卡连接器组 件1,用以安装于一印刷电路板或其它电子组件以实现电子设备间的讯号互 连。卡连接器组件1包括第一卡连接器IO及与之层叠安装的第二卡连接器 20,第一""^连接器IO设有一第一收容空间14,用以收容至少一第一电子卡 a,第二卡连接器20设有一第二收容空间220,用以收容第二电子卡b。在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连接器10可收容符合Express Card规格的第一电子卡 a(即背景技术的Express Card/54)和Express Card/34(未图示),第二卡连接器 20可收容符合Smart Card规格的第二电子卡b,所述第一电子卡a传输的速 率大于第二电子卡b。
第一"^连接器10安装于第二卡连接器20顶部,并且彼此独立。换言之, 在另一实施例中,卡连接器组件1可设计成多层式,并分别收容不同规j各或 相同规格的若干电子卡。
请参图1至图4及图6所示,第一卡连接器10包括第一本体30、收容 在第一本体30内的若干第一端子4、遮蔽于第一本体30上的第一金属壳体 ll及用以分别将第一、二电子卡a、 b分别退出的第一退卡机构6及第二退 卡机构5。
第一金属壳体11,从一俯视角度观察,呈大致矩形,从一主^L角度观 察r呈大致U形。当然,所述"俯视"及"主视"仅为利于本发明的描述,而非对发明实质内容的限制。第一金属壳体11设有第一顶壁12、自第一顶壁12 弯折形成的成对第一侧壁13,及第一顶壁12和第一侧壁13围绕形成的第 一收容空间14。请参图2,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4分为可收容第一电子卡a 的L形收容空间140及一矩形收容空间141(参图2虚线所示),该矩形收容 空间141为Express Card/56插入第一金属壳体11后形成之缺口 。第一顶壁 12于邻近卡插入口(未标号)向第一收容空间14弯折形成有两与卡插入方向 呈一锐角角度的第一弹片15,用以抵接第一电子卡a上的金属片体c(参图 7)实现接地及固持功能;在第一弹片15沿卡插入方向后形成有延伸入第一 收容空间14内的第一凸片17,用以固持并引导第一电子卡a;在第一凸片 17之间形成有弯折入矩形收容空间141内的彼此间隔并与卡插入方向平行 的两第二弹片16。
第一本体30,从一俯视角度观察,大致呈倒L形,其包括第一基部31 及与第一基部31 —体成型并位于其一侧的第一基座33,沿与卡插入方向的 一垂直方向,第一基部31与第一基座33总宽度d与第一金属壳体11宽度e 大致相等。第一基部31包括主体部(未标号)、位于主体部一侧的支撑臂39、 自主体部延伸形成与支撑臂平行的舌片32,及延伸贯穿主体部及舌片32且 收容第一端子4的若干端子收容槽(未标号)。第一基座33大致呈矩形,在卡 插入方向较第一基部31长,其上设有彼此间隔平行排列的第一、第二滑槽 330、 331。第一、二滑槽330、 331—端设有第一、二凸块333、 335,另一 端设有第一、二凹孔334、 336。不同的是,第二滑槽331底部形成贯穿的 第一狭槽337,此狭槽337于卡插入方向较第二滑槽331短。第一滑槽330 与舌片32之间间隔形成有与第一滑槽330相通的滑道332。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本体还设有与第一基座33 —体成型的三角形导引部34,当Express Card/34自卡插入口插入时,其可藉三角形导引部34的斜边引导入第一收容 空间14,当第一电子卡a自卡插入口插入时,三角形导引部34的斜边不会 与其接合。在另一实施中,第一基部31与第一基座33亦可分别模具成型, 两者并排排列在第二卡连接器20上或一支撑件上,比如印刷电路板。
每一第一端子4包括延伸入端子收容槽并凸伸出舌片32外以便与第一 电子卡a对应接点电性连接的接触部40、凸伸出第一本体30外以便与印刷 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尾部43,及连接接触部40与尾部43的连接部41。第 一退卡机构6安装于第 一滑槽330内,为一 Push-Push型退卡机构。 该退卡才几构6包括在第一滑槽330内往返运动的第一滑块60、 一端固定于 第一凹孔334内,另一端可运动地安装于第一滑块60的第一心形槽63的第 一导杆61、 一端与第一凸块333固定,另一端抵接第一滑块60以提供第一 退卡机构6的往返回复力的第一弹簧62,及自第一滑块60侧向凸伸入滑道 332内的第 一推挡部64。当第一电子卡a或Express Card/34插入第一"^连接 器10内,其推压第一推挡部64以带动第一滑块60在第一滑槽330内运动, 藉此第一导杆61在第一心形槽63运动直至处于一锁扣位置,第一电子卡a 或Express Card/34固定于第一卡连接器10内。当需要退卡时,再次推压第 一推挡部64,使第一导杆61脱离锁扣位置,并藉第一弹簧62的弹性回复 力推压第一滑块60使第一电子卡a或Express Card/34退出第一-^连接器10。
第二退卡机构5与第 一退卡机构6大致相同,亦为一 Push-Push型退卡 机构。该退卡机构5安装于第二滑槽331内,包括在第二滑槽331内往返运 动的第二滑块50、 一端固定于第二凹孔336内,另一端可运动地安装于第 二滑块50的第二心形槽53的第二导杆51、 一端与第二凸块335固定,另 一端抵接第二滑块50以提供第二退卡机构5的往返回复力的第二弹簧52, 及自第二滑块50向下凸伸并超出第一狭槽337的第一推挡部54 (参图6所 示)。
简言之;第一、二退卡机构6、 5区别在于其第一、二推挡部64、 54 自第一、二滑块60、 50延伸的方向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两推挡部64、 54 呈垂直设置。
当然,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或第二推挡部64、 54可自第一或第 二滑块60、 50倾斜延伸,使得两者呈不同角度设置。
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二卡连接器IO、 20水平排列,而非层叠排列。 第一卡连接器IO,如第一实施例中所示,亦设置第一、第二退卡才几构6、 5。 不同的是,第一退卡机构6的第一推挡部64凸伸入滑道332,而第二退卡 机构5的第二推挡部54凸伸方向与第一推挡部64相反,并延伸入水平并排 排列的第二卡连接器20内以实现第二卡连接器20的退卡功能。
第一金属壳体11遮蔽于第一本体IO上,其L形收容空间140遮蔽于第 一基部31上并用以收容L形第一电子卡a,其矩形收容空间141遮蔽于第一基座33上。换言之,第一、二退卡机构6、 5设置在先前技术的L形金属 壳体的旁侧缺口内并藉第一金属壳体11遮蔽,节约空间并组装方〗更,且无 须多套模具以分别成型组件。另,组装后,第二弹片16位于第一、二导杆 61、 51上方,以防止其自第一、二心形槽63、 53中脱落。
请参图2、 3及图5所示,第二卡连接器20位于第一"^连接器IO下方, 包括第二本体22、安装于第二本体22上的第二端子组23,及遮蔽于第二本 体22上的第二金属壳体21。所述第一卡连接器10层叠于第二金属壳体21 上并藉其分隔第一收容空间14及第二收容空间220。
第二金属壳体21大致呈矩形,包括第二顶壁210、自第二顶壁210两 侧延伸形成的一对第二侧壁211,及藉第二顶壁210、第二侧壁211围绕形 成的第二收容空间220。第二顶壁210在与卡插入口相对一端形成有与第二 端子组23构形大致相当的开口 212,在开口 212—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器 10的第一狭槽337对应的第二狭槽213,所述第二推挡部54延伸超出第一 狭槽337、第二狭槽213后凸伸入第二收容空间220。
第二本体22亦大致呈矩形,其上设置有收容第二端子组23的凹口 221 , 所述第二端子组23内的若干第二端子24凸伸入第二收容空间220以与第二 电子卡b的接点电性连接,实现不同设备间讯号互连。
第二电子卡b的退卡原理与第一电子卡a相同,简言之,第二电子卡b 插入第二收容空间220时,其前端推压自第二狭槽213凸伸的第二推挡部 54,以带动第一卡连接器10内的第二退卡机构5的运行,实现退卡的功能。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第一卡连接器10通过将第一、二退卡机构6、 5 设于L形收容空间140的一侧矩形收容空间141内的第一基座33上,结构简单、 组装方便,省去了另外开模的麻烦,节约了成本。另,本发明的层叠或并排卡 连接器组件l在第一^i^连接器10上设置两彼此独立的第一、二退卡;f几构6、 5, 以实现对第一、二卡连接器IO、 20内的第一、二电子卡a、 b分别退卡,有益于 节约空间、组装及降低模具之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卡连接器,用以收容不同构形之两种电子卡,其包括一本体,包括一基部及位于一基部一侧之一基座;一金属壳体,大致呈矩形,并形成一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包括一L形收容空间及一矩形收容空间;一退卡机构,设置于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遮蔽于本体上,基部位于L形收容空间内,基座位于矩形收容空间内,基部及基座之总宽度沿与一卡插入方向之垂直方向上与金属壳体宽度相等。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基座上设有沿卡插 入方向延伸的滑槽,退卡机构设置于该滑槽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退卡机构包括在滑槽内 往返运动的滑块、用以提供弹性回复力的弹性组件、 一端在滑块的心形槽 内往返滑动的导杆及自滑块延伸的推挡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滑槽一侧设有与滑槽并 排且间隔的滑道,推挡部在此滑道沿卡插入方向可往返运动。
5. 如权利要求2至4所述任何一^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卡连接器还设 置一第二退卡机构,所述第二退卡机构亦设置于基座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退卡机构及第二退卡机 构皆为Push-Push型退卡机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基座设置有位于滑槽 之一侧且沿卡插入方向并排排列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退卡机构收容于第 二滑槽内。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退卡机构亦包括 有在第二滑槽内往返运动的第二滑块、用以提供弹性回复力的第二弹性组件、 一端在第二滑块的第二心形槽内往返滑动的第二导杆及自第二滑块延 伸之第二推挡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滑槽贯穿形成有一 狭槽,第二推挡部延伸超出狭槽,推挡部与第二推挡部呈垂直设置。
10. —种卡连接器组件,用以容纳不同构形的电子卡,其包括一第一卡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收容于第一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遮蔽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一金属壳体,第一金属壳体与第一本体形成一L形 收容空间及一矩形收容空间,第 一本体设置有第 一基部及位于一侧的第一 基座;及一第二卡连接器,与第一卡连接器层叠或并排,包括第二本体、若干 第二端子、遮蔽于第二本体上的第二金属壳体,所述第二金属壳体与第二 本体形成一第二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卡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彼此独立设置于第一基座上的第 一、第二退卡机构,以分别退出第一、二卡连接器内的不同电子卡,所述 第 一基座位于矩形收容空间内。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基部位于L 形收容空间内,第 一基部及第 一基座之总宽度沿与卡插入方向的垂直方向 与第一金属壳体宽度相等。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退卡机构 设置有用以推挡收容在第一卡连接器内的电子卡的第一推挡部,第二退卡 机构设置有用以推挡收容在第二卡连接器内的电子卡的第二推挡部,所述 第二推挡部的 一端部收容在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第 一推挡部与第二推挡部延伸的方向不同。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基座设置 有彼此平行的第一、第二滑槽,第一、二退卡机构收容在第一、二滑槽内, 第二滑槽及第二金属壳体形成有狭槽,第二推挡部贯穿狭槽延伸入第二收容空间内。
14. 如权利要求10至13所述的任何一^^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 一、第二退卡机构为Push-Push型退卡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连接器,用以收容不同构形之两种电子卡,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包括一基部及位于一基部一侧之一基座;一金属壳体,大致呈矩形,并形成一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包括一L形收容空间及一矩形收容空间;一退卡机构,设置于基座上;所述金属壳体遮蔽于本体上,基部位于L形收容空间内,基座位于矩形收容空间内,基部及基座之总宽度沿与一卡插入方向之垂直方向上与金属壳体宽度相等。本发明卡连接器通过将退卡机构设于L形收容空间之一侧矩形收容空间内之第一基座上,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文档编号H01R12/16GK101304129SQ20071002217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7日
发明者丁建仁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