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697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电子卡连接器。背景技术
闪存自问世以来便因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可扩充性高、高存储密度等迷 人特性而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于闪存有以上诸多功能与特性,便有相关
业者利用闪存而发展出各类型电子卡,如SD卡、MS卡、CF卡、XD卡等规格 的电子卡。现许多数字消费型产品,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相才几及 PDA等,已对此类电子卡具有越来越强的依赖性。再者,由于目前半导体技术 曰益精进,闪存的储存密度与传输速度更是有突飞猛进的成长,使得电子卡将 会被用于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以及车用电子类等产品中,通过此来直 接取代硬式磁盘等传统储存媒体。由于电子卡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对应使用的 卡连接器也随需求增加,因此,有业者设计出一种可同时插接两个或两个以上 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
与此相关的技术可参阅美国专利公开第2006/0141857 Al号专利,其揭示 了一种将不同电子卡连接器堆叠形成的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 器、第二连接器及转接机构,其中第一连接器用于收容第一电子卡即EXPRESS CARD,第二连接器用于收容第二电子卡即CARDBUS。前述第一连接器包括有导 引第一电子卡插入的导引机构及用于支撑收容于第一连接器内的EXPRESS CARD的支撑铁片,该导引机构包括一三角形塑胶板体,其直接安置于前述支 撑铁片上且与支撑铁片之间无扣持装置。
然而,由于前述三角形板体直接安置于支撑铁片上且与支撑铁片之间无扣 持装置,会产生因导引机构的三角形塑料板体的翘曲变形、下铁片的平面度、 或组装公差的影响,造成支撑铁片与导引机构的间存有较大间隙。因此,当第 一电子卡插入第 一连接器的收容空间内时,因导引机构及支撑铁片间存有较大 间隙导致支撑铁片与导引机构未能平贴,进而干涉第一电子卡的插入。且第一 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仅通过螺栓穿过其后端的螺孔而将二者堆叠设置,导致三 角形板体与支撑铁片间极易产生位置偏离,难以保证二者稳定固持。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电子卡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该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导引板及 导引片,二者配合固定可进一步稳定该电子卡连接器的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 第 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 一导电端子及逸霞于 绝缘本体上的第一遮蔽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堆叠设置,其包括
第二遮蔽壳体、安设于第二遮蔽壳体下方的底板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绝 缘本体与第二遮蔽壳体配合形成可导引电子卡插入的导引部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 端子、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下方的支撑板,所述绝 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片,若千导电端子收容于该舌片 内,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共同形成供电子卡插拔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与 支撑板结合形成导引电子卡插入的导引部件,该导引部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如下功效其通过第一连接器 的导引板与第二遮蔽壳体所设的导引片配合固定,形成一可导引电子卡插入的 导引部件,且可使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稳定堆叠,防止导引板塑料翘曲变 形或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发生位置偏移,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图1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绝缘本体、第二遮蔽壳体及底板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绝缘本体、第二遮蔽壳体及底板的另一方向图。
图5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绝缘本体、第二遮蔽壳体及底板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l至图5详细介绍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 式。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100设有分别用于收容两种不同电子卡的第一连接器 1及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2、遮覆于绝缘本体12 上的第一遮蔽壳体ll,以及贯穿绝缘本体12第一导电端子13,所述绝缘本体12与第一遮蔽壳体11界定了第一收容空间10。第二连接器2设置于第一连接
器1的下方,且二者以堆叠方式设置,该第二连接器2包括一端子模块26、 固定于端子模块26内的第二导电端子23、与端子模块26配合固定的第二遮 蔽壳体21、以及一底板24,该底板24与第二遮蔽壳体21界定成第二收容空 间20。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绝缘本体12包括一纵长形基部120、自基部两 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臂121、自基部120向前并于两延伸臂121之间延伸形 成的舌板129、位于一延伸壁121与舌板129之间的用于安装退卡机构(未显 示)的安装部16,以及自安装部16向前延伸形成的导引板126。导引板126 大致呈一梯形状,其包括一导引斜边125,以及一水平边127,该水平边127 向前延伸形成一凸片128,该凸片128的上平面与导引板126的上平面位于不 同的水平面,即凸片128与导引板126之间形成一台阶。延伸臂121的外侧分 别设有若干凸块122。
请参阅图2所示,第一遮蔽壳体11包括主体部110及若干自主体部110 向下延伸形成的侧壁111,该等侧壁111上设有若干固定孔112,该等固定孔 112与绝缘本体12延伸臂121所设的若干凸块122相配合扣持,进而形成可 收容第一电子卡的第一收容空间10。第一导电端子13贯通绝缘本体的舌板 129,并凸伸入该第一收容空间10内,达成与第一电子卡电性接触的目的。邻 近电子卡插入端,侧壁lll上设有弹片113及折片114,该弹片113自主体部 110与侧壁lll相结合处向下弯折延伸,而折片114自侧壁lll边缘处向上延 伸。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第二遮蔽壳体21包括一主板部210及若干自该 主板部210向下延伸形成的安装壁211,该等安装壁211上设有若干定位孔 212。主板部210上主要设有一收容部27,以及位于第二遮蔽壳体21—侧缘 处的导引片22,该导引片22向第一收容空间10内凸伸,该凸伸高度与绝缘 本体12的导引板126高度相当。导引片22包括连接壁214、沿电子卡插/拔 方向延伸的第一侧缘215、将连接壁214及第一侧缘215连接的第二侧缘216, 以及由该三侧壁围设成的水平部213。所述水平部213及主板部210通过连接 壁214连接,第二侧缘216不与主板部210连接,且二者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 连接壁214的倾斜度与绝缘本体12导引板126的导引斜边125倾斜度相等, 第二侧缘216的长度与导引板126的水平边127相互平行,且二者长度相当。所述水平部22向第一收容空间10内凸伸,其凸伸高度恰好能使导引板126 前端所设的凸片128与其底面接触,第二侧缘216与导引板126的水平边127 对接,这样连接壁214与导引板126的导引斜边125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一 可导引电子卡插入的导引边,通过此方式导引板126及导引片22组成一三角 形构形(图5所示)。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底板24的侧壁设有若干凸块240,该等凸块240 与第二遮蔽壳体21的安装壁211所设的若干定位孔212对应扣持,进而形成 可收容第二电子卡的第二收容空间20,于底板24底面两侧边缘处设有一对扣 持块241。所述端子模块26通过第二遮蔽壳体21的收容部27与第二遮蔽壳 体21配合固定,且第二导电端子23通过该收容部27凸伸入第二收容空间20 内,达与电子卡电性接触的目的。
请参阅图l及图2所示,一对固定片3分别设置于电子卡连接器100两侧, 并将第一连接器1及第二连接器2堆叠固定,其包括片体30、自片体30较高 边缘向内弯折形成的扣持部33、及自片体30—侧向下延伸形成与电路板连接 的支撑脚34,所述片体30上设有通孔32及定位弹片31。通孔32与第一遮蔽 壳体ll所设折片114配合固定,定位弹片31与片体30之间确定一空间,第 一遮蔽壳体ll的弹片113恰好通过该空间与片体30相固定,同时扣持部33 扣持于底板24所设的扣持块241上,进而使第一连接器1及第二连接器2堆 叠固定。
请参阅图1及图5所示,安装时,将绝缘本体12以从后至前的方式推动 与绝缘本体12相配合固定,使绝缘本体12导引板126前端的凸片128恰好抵 接于第二遮蔽壳体21的水平部22底面,且第二遮蔽壳体21的第二侧缘216 与导引板213的水平边127相对接,连接壁214与导引斜边125位于同一直在 线并形成一导引边(未标号),该导引边可导引第一电子卡插入。此后通过第一 遮蔽壳体11侧壁111上的固定孔112与绝缘本体12上的凸块122相扣持,进 而将第一遮蔽壳体11与绝缘本体12相固持。通过螺栓14依次穿过第一遮蔽 壳体ll、绝缘本体12以及底板n后端所设的螺孔115、 15及25,而将第一 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堆叠固定,通过固定片3与第一遮蔽壳体11及底板 24组装,进一步将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固定。
相较于现有的电子卡连接器,本发明的电子卡连接器100通过绝缘本体 12的导引板126与第二遮蔽壳体21所设的导引片22相互固定,使得导引板126前端的凸片128恰好抵接于导引片22的水平部213底部,且导引片22的 第二侧缘216与导引板126的水平边127对接在一起,进而导引片213的连接 壁214与导引板126的导引斜边125形成一可导引电子卡插入的导引边,通过 此导引板126与导引片22组成一大体呈三角形构形的导引部件。该实施方式 不仅达到导引电子卡插入的目的,且可使第一连接器1及第二连接器2组装牢 固,又组装方式简单,只需将第一连接器1以插入的方式与第二遮蔽壳体21 对接即可,模具制造也简单。
以上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且仅以可同时收容不同电子卡的电子卡连 接器为例,当然,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100可为单层电子卡连接器,其主要结 构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结构大致相同,惟,用支撑板取代所述第二遮蔽壳体2, 其同样设有导引板及导引片,所述支撑板安装于该单层电子卡连接器底部,且 其与所述导引板的配合结构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导引板126与导引片 22的配合结构相同,即该单层电子卡连接器的技术特征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 100的技术特征本质上是相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遮蔽壳体,该第一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相配合界定形成可收容第一電 子卡的第一收容空間,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堆叠设置,其包括第二遮蔽壳体、安设于第二遮蔽壳体下方的底板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该底板与第二遮蔽壳体配合界定形成可收容第二电子卡的第二收容空间,第二导电端子凸伸入该第二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及第二遮蔽壳体配合形成可导引第一电子卡插入的导引部件,该导引部件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内。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 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片,所述导引部件位于该舌片一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件包括导 引板及导引片,该导引板为绝缘本体的基部向前延伸形成,导引片为第二遮蔽 壳体向第 一收容空间内弯折形成,且导引板一边缘与导引片 一边缘位于同 一条直线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板包括一凸 片,该凸片抵接于导引片底面,将导引板与导引片定位。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板包括导引 斜边及水平边,所述凸片为自该水平边向前延伸形成。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片包括连接壁、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导引板的导引斜边与该连接壁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水平边与第二侧缘相互对接。
7. 如权利要求l项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对 固定片,该固定片设于该电子卡连接器两侧,其分别包括一扣环,所述底板两 底侧设有与该扣环配合扣持的扣持块。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进一 步包括一端子模块,第二导电端子固定于端子模块内并凸伸入第二收容空间 内。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蔽壳体设 有收容部,端子模块安设于该收容部内。
10. —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体壳体、 若干导电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下方的支撑板,其中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 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片,若干导电端子收容于该舌片内,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 共同构建成供电子卡插拔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与支撑板结合形 成导引电子卡插入的导引部件,该导引部件收容于收容空间内。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遮蔽壳体,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堆叠设置,其包括第二遮蔽壳体、安设于第二遮蔽壳体下方的底板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及第二遮蔽壳体配合形成可导引电子卡插入的导引部件,该结构可使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稳定堆叠,防止导引板塑料翘曲变形或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发生位置偏移,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文档编号H01R13/631GK101369692SQ20071002604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5日
发明者张蔚正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