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932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散热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在一微型散热基 板及一微型驱热风机上分别设置至少一对位部,且在该微型散热基板与 该微型驱热风机间的结合面设有一粘着层,以提高组装效率及结合强度 的微型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散热模块,请参照图l所示,其包含一散热基板7、数个固定 组件8及一散热风扇9。该散热基板7的一表面设有数个散热鳍片71及 数个散热槽道72,各该散热槽道72形成于该各相邻的散热鳍片71之间。 另外,该散热槽道72的底面形成有数个组装孔73,以供该固定组件8对 应穿设定位。该固定组件8设有一扣合部81、 一抵撑肩部82及一复位弹 簧83。该扣合部81形成于该固定组件8的一端,其选自一倒锥状构造, 且于该扣合部81中央开设一切口 (未标示),进而提供一弹性变形空间。 该抵撑肩部82形成于该固定组件8的另一端。该复位弹簧83对应套设 于该固定组件8上,其一端抵靠于该抵撑肩部82。该散热风扇9的角落 位置对应该组装孔73设有数个通孔91。
当组装该散热风扇9于该散热基板7上时,首先将该散热风扇9的各 通孔91分别对位于该散热基板7的组装孔73,接着该固定组件8的扣合 部81依靠倒锥状及该切口对应弹性迫入该通孔91内,直到该扣合部81 通过该通孔91及组装孔73后,该扣合部81则立刻弹性复位恢复其原本 的外径,并经由该扣合部81的底端卡掣于该散热基板7的底面。此时, 该固定组件8的复位弹簧83产生一弹性复位偏压,使得该扣合部81的 底端稳固的抵靠于该散热基板7的底面。这样,利用该散热风扇9驱离 该散热槽道72内的热气,提高该散热基板7的散热效率。
一般而言,该散热模块常应用于一电子装置(未绘示,例如计算机
芯片或微处理器等〕上。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该电子装置的尺寸致力朝 向微小化发展,使得该电子装置越来越精密且微小。如此一来,导致该 散热模块的尺寸及体积亦必须进一步相对微小化。然而。上述现有的散
热模块具有下列缺点,例如现有散热模块必须通过分别设置该固定组 件8及组装孔73,方可达成稳固定位的效果。但该散热模块的尺寸微小 到 一定程度时,不容易在该散热基板7上开设足以容纳该固定组件8的 组装孔73,亦难以对应制造微小尺寸的固定组件8,导致现有散热模块 难以应用于该微小化的电子装置上。 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散热模块,其在一微型散热基 板及一孩t型驱热风才几上分别i殳置至少 一对位部,利用该两对位部相互对 应抵接,且在该微型散热基板与该微型驱热风机间之结合面设有 一 粘着 层,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组装效率及结合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散热模块,其中 一微型驱热风 机的一扇轮的旋转面积小于1.6 cm2 (平方厘米〕,进而缩小该微型散热 模块的尺寸,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微型化产品。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 散热模块,其包含一微型散热基板及一微型驱热风机。该微型散热基板 具有一组装空间、至少一气流通道及至少一对位部,该组装空间及气流 通道设置于该微型散热基板的一表面上,且该组装空间邻设于该气流通 道的一端。该微型驱热风机设有至少一对位部、 一出风口、 一入风口及 一扇轮,该扇轮的旋转面积小于1.6平方厘米。通过该孩i型驱热风机的对 位部对应抵接该微型散热基板的对位部,以将该微型驱热风机精确的定 位于该组装空间上,并选择该出风口及入风口中的一个对应该气流通道
的一端,且在该微型散热基板与该微型驱热风机之间设置一粘着层,以 提高结合强度及组装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所采用的改进的结构可以增强微 型散热模块的结合强度。另外,该微型驱热风机的一扇轮的旋转面积系
小于1.6cm2,进而缩小该微型散热模块的尺寸,可应用于微型化之电子
装置上,并具有提高组装效率及组装可靠度的效果。


图1:现有的散热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微型散热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微型散热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微型散热模块的组合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微型散热模块的分解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微型散热基板11散热鳍片12气流通道13第一对位部
14第二对位部15组装空间2微型驱热风机20壳体
21入风口22出风口23扇轮24第三对位部
25第四对位部7散热基板71散热鳍片72气流通道
73组装孔8固定组件81扣合部82抵撑肩部
83复位弹簧9散热风扇91通孑L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迷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
特举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 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模块包含一微型 散热基板1及一微型驱热风机2,该微型驱热风机2对应定位结合于该微
型散热基板1上,以形成一微型散热模块〔未标示)。
请再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基板1系由具 高导热能力的金属或合金所制成,例如铝、铜、金、银或其合金等。该
微型散热基板1设有数个散热鳍片11、至少一气流通道12、至少一对位 部及一组装空间15,该散热鳍片11、气流通道12及组装空间15均设置 于该微型散热基板1的一表面上。各该气流通道12形成于该各二相邻的 散热鳍片ll之间,该散热鳍片11及气流通道12是用于增加该微型散热 基板l的热交换面积,以快速驱散该微型散热基板1所吸收的热能,提 高散热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基板1设有至少 一第一对位部13及一第二对位部14,该组装空间15形成于该第一对位 部13及第二对位部14之间。该第一对位部13形成于该气流通道12的 一端,其选择为一对位槽构造。该微型散热基板1的一端边向上弯折形 成该第二对位部14,其形成一侧墙构造。
请再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 一 实施例的微型驱热风机2可选自 一轴向入风且径向出风的鼓风式驱热风机及一轴向入风且轴向出风的轴 流式驱热风机,本实施例的微型驱热风机2选择为 一轴向入风且轴向出 风的轴流式驱热风机。该微型驱热风机2设有一壳体20、 一入风口 21、 一出风口 22、 一扇轮23及一第三对位部24。该壳体20内部具有一容置 空间〔未标示),以容设该扇轮23。该入风口 21选择开设于该壳体20 的一端面;该出风口 22则对应该入风口 21开设于该壳体20的另一端面, 且选#^该入风口 21或该出风口 22的其中一个对应朝向该气流通道12的 一端,优先选4奪该出风口 22朝向该气流通道12的 一端。
另外,请再参照图2所示,该扇轮23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且该扇轮23的旋转面积系选择小于1.6cm2 (平方厘米),以便缩小该微 型散热模块的尺寸,进一步使该微型散热模块应用于一微型电子装置(例如小型计算机、微型PDA及微型手机等〕上。该第三对位部24选 择为至少一对位凸块,其凸设于该微型驱热风机2的一端面上。
请再参照图2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进行组装时,首先将该 微型驱热风机2的第三对位部24对应抵靠于该微型散热基板1的第一对 位部13,以利该微型驱热风机2精确的定位于该第 一对位部13与第二对 位部14间的组装空间15上,以组装形成该微型散热模块。同时,通过 在该微型散热基板1与该微型驱热风机2间的结合面设有一粘着层a,进 而有效提高该微型散热基板l与该微型驱热风机2间的结合强度。另外, 该第一对位部13与第二对位部14间的距离优选等于或略小于该微型驱 热风机2的长度,以致该微型驱热风机2被迫入该组装空间15后,除了 采用该粘着层a提高该微型散热模块的结合强度外,该第一对位部13及 第二对位部14亦抵靠于该微型驱热风机2的两端面,以稳固的将该微型 驱热风4几2夹压定位于该组装空间15内,防止该孩i型驱热风才几2 ^壬意脱 离该微型散热基板1。
请再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基板1及微型 驱热风机2不需经由额外设置其它组装构件(例如螺丝、弹性件或扣 件等〕即可快速组装形成该微型散热模块,其有助于简化组装程序及提 高组装效率,同时亦具有良好的组装可靠度,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该微型 电子装置上。
请再参照图2所示,当驱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进行散热工作时, 由于该微型驱热风机2的出风口 22对应该气流通道12的一端,使得该 微型驱热风机2可经由该入风口 21吸入一外部气流,并经由该出风口 22 朝该气流通道12的一端送出该气流,以迫使该气流通道12上的受热空 气自该气流通道12的另一端离开。另外,该散热鳍片11的顶部优选不 高于该微型驱热风机2的顶面,进而在不增加该微型散热模块的整体高
度的前提下,并提高该微型散热模块的热交换效率。
请参照图3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微型散热模块。相 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最外侧的二散热鳍片11的一端进一步沿 着该微型散热基板1的侧边延伸形成该第一对位部13及第二对位部14。
该组装空间15形成于该第一对位部13及第二对位部14之间,该第一对 位部13及第二对位部14间的距离优选等于或略小于该微型驱热风机2 的宽度。该微型驱热风才几2的两侧边分别作为该第三对位部24及一第四 对位部25,该纟敬型驱热风4几2的两侧边分别对应4氐4妄于该第一对位部13 及第二对位部14,且该第一对位部13及第二对位部14与该第三对位部 24及第四对位部25间的结合面亦设置一粘着层a,进而提高该微型散热 模块的组装可靠度。
请参照图4及5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微型散热模块。 相较于第 一 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微型驱热风机2选自 一 轴向入风且径 向出风的鼓风式驱热风机。该微型驱热风机2仅相对该微型散热基板1 的两侧边形成该二散热鳍片11,该一气流通道12形成于该散热鳍片11 之间。该第一对位部13设置于该微型散热基板1的组装空间15的一表 面上,其选自至少一孔。该微型驱热风机2的底面对应该第一对位部13 -没有该第三对位部24,该第三对位部24选自至少 一 凸柱,该凸柱的形状 对应该第一对位部13 〔即该孔)的形状。通过将该第三对位部24对位插 入该第一对位部13内,使得该微型驱热风机2得以精确的定位于该组装 空间15上。另外,该微型散热基板1与该微型驱热风机2间之结合面设 有该粘着层a,这样除了增强该微型散热基板1与该微型驱热风机2间的 结合强度外,亦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精确度及组装质量。
请参照图6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微型散热模块。相 寿交于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选自 一粘固组件(例如双面月交膜等)作
为该粘着层a。另外,该数个散热鳍片11的一端共同构成该第一对位部 13,该组装空间15形成于该第一对位部13的一侧。该微型驱热风机2 则对应该第一对位部13的一侧面作为该第三对位部24。当该微型驱热风 机2欲组装于该微型散热基板1时,可选择先将该粘着层a的其中一表面 粘设于该微型散热基板1或该微型驱热风机2的表面上,接着再将该微 型驱热风机2或微型散热基板1对应贴设于该粘着层a的另一表面上,并 使该微型驱热风机2的第三对位部24抵靠于该微型散热基板1的第一对 位部13,以增加该微型散热模块的组装便利性及精确度。
综上所述,相较于图1所示的现有的散热模块必须依靠分别设置数个 固定组件8及数个组装孔73以达成一散热风扇9稳固定位结合于一散热 基板7的目的,但却导致现有散热模块难以应用于该微型电子装置上, 且需额外利用组装组件的繁杂组装构件等缺点,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 通过在该微型散热基板1及微型驱热风机2上分别设置至少一对位部, 以便该微型驱热风机1精确的组装定位于该微型散热基板1上,同时在 该微型散热基板1与该微型驱热风机2间的结合面设有该粘着层a,进而 增强其结合强度。另外,该微型驱热风机2的扇轮23的旋转面积小于1.6 cn^〔平方厘米),进而缩小该微型散热模块的尺寸,本实用新型可应用 于微型化的电子装置上,并具有提高组装效率及组装可靠度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散热模块,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微型散热基板,其具有一个组装空间、至少一个气流通道及至少一个对位部,该组装空间及气流通道设置于该微型散热基板的一个表面上,且该组装空间邻设于该气流通道的一端;一个微型驱热风机,其设有至少一个对位部、一个出风口、一个入风口及一个扇轮,该扇轮的旋转面积小于1.6平方厘米;一个粘着层,其设置于该微型散热基板与该微型驱热风机之间;其中该微型驱热风机的该对位部对应抵接该微型散热基板的该对位部,以将该微型驱热风机精确的定位于该组装空间上,且选择该出风口及入风口中的一个对应该气流通道的一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微型散热 基板另设有数个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相对凸设排列于该微型散热基板 的 一个表面,该气流通道形成于该两个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微型散热 基板的其中 一个对位部由该微型散热基板的 一端边向上弯折形成,该微 型驱热风机的其中 一 个对位部系成于该微型驱热风机的 一 个端面,且该 端面对应抵接该微型散热基板向上弯折形成的对位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微型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微型 散热基板的其中一个对位部形成于该至少一个气流通道的一端,且该微 型驱热风机的其中一个对位部对应选自至少一个对位凸块,且凸设于该 微型驱热风机的 一 个端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型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位于该 微型散热基板侧边的散热鳍片延伸形成该微型散热基板的至少 一个对位 部,该微型驱热风机的至少 一 个对位部系成于该微型驱热风机的至少一 个侧边,且该侧边对应抵接由该散热鳍片延伸形成的至少 一个对位部。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型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鳍片的 一 端共同构成该微型散热基板的其中 一 个对位部,该微型驱热 风机具有该出风口的一个端面作为该微型驱热风机的其中 一个对位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微型散热 基板的其中一个对位部选自至少一个孔,其设置于该微型散热基板相对 于该组装空间的一个表面上,且该微型驱热风机的其中一个对位部选自 至少一个凸柱,其对应该微型散热基板的至少一个对位部设置于该微型 驱热风机的底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微型驱热 风机'的凸柱的形状对应相同于该微型散热基板的孔的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粘着层选 自 一种双面胶膜。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 的顶部不高于该孩t型驱热风才几的顶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微型驱热 风机选自轴流式驱热风机及鼓风式驱热风机的其中 一种。
专利摘要一种微型散热模块,其包含一微型散热基板及一微型驱热风机。该微型散热基板具有一组装空间、至少一气流通道及至少一对位部,该组装空间及气流通道设置于该微型散热基板的一表面上,且该组装空间邻设于该气流通道的一端。该微型驱热风机设有至少一对位部、一出风口、一入风口及一扇轮,该扇轮的旋转面积小于1.6平方厘米。通过该微型驱热风机的对位部对应抵接该微型散热基板的对位部,以将该微型驱热风机精确的定位于该组装空间上,并选择该出风口及入风口中的一个对应该气流通道的一端,且在该微型散热基板与该微型驱热风机之间设置一粘着层,以提升高结合强度及组装精确度。
文档编号H01L23/467GK201015251SQ200720002769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8日
发明者洪银树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