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846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侦测机构以侦 测电子卡是否插入到位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卡与电路板之间通常通过一电子卡连接器达成电性相连,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电子卡是插设在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的空 间内,这导致使用者无法得知电子卡是否完全插入电子卡连接器 内。针对上述问题,电子卡连接器通常设有侦测机构,用以侦测电子卡是否完全插入电子卡连接器内。美国专利公告第5,334,034号 揭示了一种具有侦测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该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 本体上设置有两相对的沟槽。该侦测机构包括一可动端子及一固定 端子。固定端子一端固定在绝缘本体一沟槽内,其另一端为自由端。 可动端子一端固定在绝缘本体相应的另一沟槽内,其另一端通过与 固定端子的自由端接触或分离来侦测电子卡是否插入到位。然而,在上述电子卡连接器中,固定端子的自由端主要通过金 属自身弹性提供的回弹力使得固定端子的自由端在电子卡取出后 恢复到初始状态。但由于金属的特性,固定端子在频繁使用后会产 生变形而使得固定端子的自由端的弹性降低,从而导致固定端子的 回弹力不足,使用后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进而导致可动端子在正 常作动的情况下不能与固定端子接触,因此使得侦测机构失效。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 电子卡连接器,该电子卡连接器的固定端子能提供较大的回弹力, 从而避免长期使用后因固定端子变形而导致的侦测机构失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遮 蔽壳体、若干导电端子和侦测机构,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底板,底板 的后端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后壁;该遮蔽壳体扣合在绝缘本体上;该 导电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的底板上;该侦测机构包括一可动端子和 一固定端子,该可动端子具有第一固持部,该第一固持部的一端固 定在绝缘本体上,第一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出一向前侧弯折的第一 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自由端向前侧弯折延伸后再向后侧弯折延伸 形成有第一压接部,第一压接部的自由端延伸形成有第一弹性部; 该固定端子具有第二固持部,该第二固持部固定在绝缘本体上,该 第二固持部的一端来回弯折形成有两向前侧弯折的弹性接触部及 一位于两弹性接触部之间的向后侧弯折的抵接部,两弹性接触部分 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一弹性部抵接或分离,抵接部与绝缘本体的后 壁抵接或分离。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通过固定端子的抵接部抵 接绝缘本体的后壁为固定端子提供较大的回弹力,从而保证固定端 子在长期使用后仍能与可动端子弹性接触,且固定端子的两弹性接 触部能分散固定端子承受的推力从而防止固定端子过度变形,进而 延长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在说明书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卡连接器的固定端子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电子卡连接器的可动端子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电子卡连接器插入电子卡之后的状态示意图。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电子卡连接器1绝缘本体10底板11后壁12侧壁13收容槽111第一收容槽112第二收容槽113第一支臂121第二支臂122第一缝隙1211第二缝隙1221凹口123凹槽131导电端子20侦测机构30可动端子31固定端子32第一固持部311第一焊接部312第一连接臂313第一压接部314第一弹性部315第二固持部321第二焊接部322弹性接触部323抵接部324定位片325退卡机构40遮蔽壳体50电子卡60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 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若 干导电端子20、侦测机构30、退卡机构40和遮蔽壳体50。其中, 遮蔽壳体50扣合在绝缘本体10上。绝缘本体IO具有一底板11,底板11的前端开设有若干贯穿底 板11上、下表面的收容槽lll,该收容槽111用以收容导电端子20。 底板11的后端向上延伸形成一后壁12。在靠近后壁12处,底板 11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一收容槽112,且第一收容槽112的底壁向下 凹陷形成一大致呈矩形的第二收容槽113。底板11在后壁12前侧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一支臂 121和第二支臂122,第一支臂121、第二支臂122及后壁12围成 一凹口 123,且第一支臂121与后壁12之间具有第一缝隙1211, 第二支臂122与后壁12之间具有第二缝隙1221。底板11的一侧向上延伸形成一侧壁13,侧壁13的上表面向下 凹设有一凹槽131,该凹槽131用以收容退卡机构40。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侦测机构30包括可动端子31 和可与可动端子31接触或分离的固定端子32。其中,可动端子31具有一呈竖直板状的第一固持部311,该第一固持部311卡固在第 一缝隙1211内。第一固持部311的一端先垂直向下延伸然后再向 后侧弯折延伸出一第一焊接部312,第一固持部311的自由端向前 侧弯折延伸出呈平板状的一第一连接臂313。第一连接臂313的自 由端向前侧弯折延伸后再向后侧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压接部314。 第一压接部314的自由端延伸形成有第一弹性部315。第一连接臂 313、第一压接部3M及第一弹性部315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12内。固定端子32具有一呈竖直板状的第二固持部321,第二固持部 321卡固在第二缝隙1221内。第二固持部321的一端垂直向下延伸 后再向后侧弯折延伸有第二焊接部322;第二固持部321的自由端 来回弯折延伸,形成有两向前侧呈弧状弯折的弹性接触部323和一 位于两弹性接触部323之间的向后侧呈弧状弯折的抵接部324,固 定端子32的自由端尾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定位片325。两弹性接触部 323及抵接部324位于凹口 123内,定位片325伸入第二收容槽113 内,由于固定端子32的尺寸及弯曲程度不易把握,定位片325设 置在第二收容槽113中能确保在电子卡60未插入该电子卡连接器1 时可动端子31与固定端子32处于分离状态。请参阅图4,当电子卡60未插入该电子卡连接器1时,可动端 子31的第一连接臂313和第一弹性部315与固定端子32的两弹性 接触部323相分离;当电子卡60插入到位时,电子卡60的前端先 抵压可动端子31的第一压接部314使得第一弹性部315和第一连 接臂313分别向后推抵两弹性接触部323,此时,固定端子32的自 由端向后弯折而使抵接部324抵接后壁12,可动端子31与固定端 子32连接导通,从而能侦测电子卡60是否已插入到位。当电子卡60插入到位时,第一弹性部315与一弹性接触部323 抵接在一起,第一连接臂313与另一弹性接触部323抵接在一起, 从而起到双重保证侦测机构30导通的作用,且固定端子32的两弹 性接触部323皆作为受力点,这可以分散可动端子31对固定端子 32的推力,从而防止固定端子32因承受较大的推动力而导致变形。 同时,由于固定端子32的抵接部324与后壁12抵接,使得固定端 子32获得一个向前的作用力,此作用力与固定端子32变形方向相反,当将电子卡60拔出电子卡连接器1时,固定端子32所获得的 回弹力更大,从而使得固定端子32在使用后能得到有效恢复。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通过可动端子31与固定 端子32的接触或者分离来侦测电子卡60是否插入到位;再则,通 过固定端子32的抵接部324抵接绝缘本体10的后壁12为固定端 子32提供较大的回弹力,从而保证固定端子32在长期使用后仍能 与可动端子31弹性接触,且固定端子32的两弹性接触部323能分 散其承受的推力,从而防止固定端子32过度变形。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遮蔽壳体、若干导电端子和侦测机构,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底板,底板的后端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后壁;该遮蔽壳体扣合在绝缘本体上;该导电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的底板上;该侦测机构包括一可动端子和一固定端子,该可动端子具有第一固持部,该第一固持部的一端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第一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出一向前侧弯折的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自由端向前侧弯折延伸后再向后侧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一压接部,第一压接部的自由端延伸形成有第一弹性部;该固定端子具有第二固持部,该第二固持部固定在绝缘本体上,其特征是该第二固持部的一端来回弯折形成有两向前侧弯折的弹性接触部及一位于两弹性接触部之间的向后侧弯折的抵接部,两弹性接触部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一弹性部抵接或分离,抵接部与绝缘本体的后壁抵接或分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底板 上靠近后壁的一端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一收容槽,第一收容槽的底壁 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二收容槽,固定端子上设置有插入第二收容槽内 的定位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底板在后壁前侧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第一 支臂与后壁之间具有第一缝隙,第二支臂与后壁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可动端子的第一固持部卡固在第一缝隙内,所述固定端子 的第二固持部卡固在第二缝隙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该电子卡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和一侦测机构。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后壁。该侦测机构包括一可动端子和一固定端子。该可动端子具有一第一固持部、一第一连接臂、一第一压接部和一第一弹性部。该固定端子具有一第二固持部,该第二固持部的一端来回弯折形成有两向前侧弯折的弹性接触部和一位于两弹性接触部之间的向后侧弯折的抵接部,两弹性接触部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一弹性部抵接或分离来侦测电子卡是否插入到位,抵接部可与绝缘本体的后壁抵接为固定端子提供较大的回弹力,从而确保固定端子在长期使用后仍能与可动端子弹性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641GK201097423SQ20072005925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日
发明者吴迎龙, 陈明江, 妮 高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