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935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共用直管 和弯管的灯管模块及使用该灯管模块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模组(LCD Module,简称"LCM")通常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及 多个用于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框架。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特 性,因此,必须在液晶面板背面安装背光模组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依其光源位 置不同可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光源的位 置位于背光模组的正下方,可使用两只以上的灯管来增加光源强度,可适用于 大尺寸的液晶显示面板。
在背光模组设计中,灯管选择是重要的步骤之一。目前较为常用的灯管形 状有U型管、C型管和直管,如图l、图2、图3所示,在背光模组设计中通常
是选用上述灯管形式中的一种。
在实际生产中,同尺寸LCM可釆用直管或弯管(U型管和C型管)的灯管,
但是釆用直管的LCM无法搭配弯管使用,而使用弯管的LCM无法搭配使用直管。
弯管通常由于其折弯的结构形式(两个电极位于同一侧),决定了其提供电压的
逆变器只需要在一侧提供电压,而且在两个弯管的两个电极上均施加高压。直
管如釆用逆变器在一侧的形式,距离逆变器较远的一端只能采用低压的形式,
即一端高压一端低压的方式,直管和弯管使用的逆变器无法匹配,因此,同一
背光模组中直管和弯管不能共用,容易造成材料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可共用弯管和直管,解决了材料浪费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管模块,包括多个灯管套、多 个灯管,其中所述灯管包括一折弯部和两直管部,所述灯管套由软质材料制成, 包括两灯管固定部和一容纳区,所述灯管固定部为一卡入槽,所述灯管的直管 部与折弯部相连的一端嵌入灯管固定部,所述灯管的折弯部放置在容纳区。 所述卡入槽为带凹槽的圆环状,所述圆环状的直径与灯管的直径 一致。 所述灯管包括弯管或直管组,所述直管组由两根直管相连成"C"型或"U"型。
所述的直管组由两根直管采用导线或金属片焊接相连组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多个灯管、多个灯管套、 一背板, 所述灯管通过灯管套固定在背板上,其中所述灯管包括一折弯部和两直管部, 所述灯管套由软质材料制成,包括两灯管固定部和一容纳区,所述灯管固定部 为一卡入槽,所述灯管的直管部与折弯部相连的一端嵌入灯管固定部,所述灯 管的折弯部放置在容纳区。
所述灯管套的背面设置有凸起,所述背板对应于凸起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 匹配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由于釆用的灯管套包括两灯管固定部
和一容纳区,灯管固定部可固定保护灯管的直管部,包括"u"型、"c"型或直 管组的直管部,容纳区可根据灯管折弯部的宽度进行调整设计,可容纳"u"型、
"c"型或由两根直管相连而成的直管组的折弯部,因此釆用该灯管套结构的灯
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的灯管形式可选择弯管或直管,也可同时搭配使用弯管和 直管,有效解决了直管和弯管不能共用的问题,增加了材料的共用性,降低生
产成本。

图l为直管示意图2为"C"型管示意图3为"U"型管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两根直管相连成直管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管套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灯管套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直管组与灯管套的组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C"型管与灯管套的组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U"型管与灯管套的组配示意图; 图IO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直管组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ll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C"型管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U"型管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直管组 11、 lla、 lib:直管 12a、 12b:焊点 20: "C"型管 30: "U"型管 40:灯管套 43:凹槽
13:导线或金属片 21a、 21b:直管部 31a、 31b:直管部 41:灯管固定部 44:凸起
22:折弯部 32:折弯部 42:容纳区 50: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的结构<实施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两根直管相连成直管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灯 管套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直管组与灯管套的组配示意 图。
参照图4、图5和图7,本实施实例的灯管模块包括多个灯管套40、多个直 管组IO,灯管套40用于固定保护直管组10,所述直管组10由两根直管lla和 llb釆用导线或金属片13焊接相连组成"C"型或"U"型,形成焊点12a、 12b; 所述灯管套40由软质材料制成,如橡胶、硅胶等;灯管套40包括两灯管固定 部41和一容纳区42,所述灯管固定部41为一卡入槽,如带凹槽43的圆环状, 所述圆环状的直径与直管lla、 llb的直径一致,所述直管lla、 llb与导线或 金属片13相连的一端嵌入灯管固定部41,连接两根直管lla、 llb的导线或金 属片13及焊点12a、 12b放置在容纳区42。
实施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C"型管与灯管套的组配示意图。
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灯管模块包括多个灯管套40、多个"C"型管20, "C" 型管20的直径与灯管固定部41的圆环直径一致,"C"型管20包括一折弯部22 和两直管部21a和21b,直管部21a和21b与折弯部22相连的一端嵌入灯管固 定部41,折弯部22放置在容纳区42,由于"C"型管20的折弯部22的宽度相 对"U"型管的宽度较宽,因此在设计灯管套40时,其容纳区42的宽度相对较 宽。
实施例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U"型管与灯管套的组配示意图。
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灯管模块包括多个灯管套40、多个"U"型管30, "U"型管30的直径与灯管固定部41的圆环直径一致,"U"型管30包括一折弯部32 和两直管部31a和31b,直管部31a和31b与折弯部32相连的一端嵌入灯管固 定部41,折弯部32放置在容纳区42。
灯管模块的灯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釆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三种形式灯管 的任何两种或三种,尤其是将连接成"C"型形状的直管组与"C"型管搭配使 用,将连接成"U"型形状的直管组搭配"U"型管使用。
实施例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灯管套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IO为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直管组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的使用"C"型管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 用"U"型管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6、图IO、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多个灯管、多个 灯管套40、 一背板50,所述灯管通过灯管套40固定在背板50上,灯管和灯管 套40的形状和结构为上述实施例的任何一种,所述灯管套40的背面设置有凸 起44,所述背板50对应于凸起44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开口 (图中未绘 示),凸起44正好可卡在背板50上的开口内,以固定灯管套40。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通过将灯管套40的结构做改进, 带有凹槽43的灯管固定部41可固定保护灯管的直管部,包括"U"型、"C"型 或直管组的直管部,容纳区42可根据灯管折弯部的宽度进行调整设计,可容纳 "U"型、"C"型或由两根直管相连而成的直管组的折弯部,因此釆用该灯管套 结构的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的灯管形式可选择弯管或直管,也可同时搭配使 用弯管和直管,有效解决了直管和弯管不能共用的问题,增加了材料的共用性, 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的灯管模块,包括多个灯管套、多个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包括一折弯部和两直管部,所述灯管套由软质材料制成,包括两灯管固定部和一容纳区,所述灯管固定部为一卡入槽,所述灯管的直管部与折弯部相连的一端嵌入灯管固定部,所述灯管的折弯部放置在容纳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入槽为带凹槽的圆 环状,所述圆环状的直径与灯管的直径一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包括弯管或直管 组,所述直管组由两根直管相连成"C"型或"U"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管组由两根直管 釆用导线或金属片焊接相连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为"U"型管或"C" 型管。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管套由橡胶或硅 胶材料制成。
7. —种背光模组,包括多个灯管、多个灯管套、 一背板,所述灯管通过灯 管套固定在背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包括一折弯部和两直管部,所述灯 管套由软质材料制成,包括两灯管固定部和一容纳区,所述灯管固定部为一卡 入槽,所述灯管的直管部与折弯部相连的一端嵌入灯管固定部,所述灯管的折 弯部放置在容纳区。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管套的背面设置 有凸起,所述背板对应于凸起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开口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该灯管模块包括多个灯管套、多个灯管,其中所述灯管包括一折弯部和两直管部,所述灯管套由软质材料制成,包括两灯管固定部和一容纳区,所述灯管固定部为一卡入槽,所述灯管的直管部与折弯部相连的一端嵌入灯管固定部,所述灯管的折弯部放置在容纳区,采用该灯管套结构的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的灯管形式可选择弯管或直管,也可同时搭配使用弯管和直管。
文档编号H01R33/08GK201137882SQ200720075990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6日
发明者陈德凯 申请人: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