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047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线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移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天线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结合在
小型无线电装置等中并具有宽频带特性的天线元件。
背景技术
在小型无线电装置中,例如,移动无线终端等中,要求更高性能和小型化,对于天 线来说,要求能够使天线结合在移动无线终端等的机壳内的小型化,以及与各种应用兼容 的宽频带特性。 作为这种天线,例如,图12中所描述的小型宽频带天线是已知的(例如,参见专利 文献1)。即,这种小型宽频带天线是这样形成的在全波环形天线101邻近接地板102的 状态下,使天线的两端朝馈电部弯曲;在接地板102上电流分布小,用户靠近天线时的影响 难以接收,此外,可以实现方向特性响应于来波。图中的标记103表示无线电路。
对于上述的天线,例如,图13所示的天线也是已知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即, 在这种天线中,两端短路的半波平行线的折叠偶极天线201的馈电点202左右约1/8波长 的前部左右对称地垂直和水平地弯曲,以形成双折叠结构的天线元件203。根据该构造的天 线,调整用于决定天线结构的参数,具体地,间距s和h以及条宽比(wl/V2)。
此外,作为这种天线,例如,图14所示的天线也是已知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 即,这种天线是适于结合在可能有多共振和阻抗调节的无线电单元中的天线。向折叠单极 型的第一天线301中和顶端开放的单极型的第二天线302给电,短路部设置在第一天线301 的中间部分,从馈电点303到折点的发送路径以及到接地点304的返回路径的总长度是谐 振频率的半波长。在天线中,使第二天线302在馈电点303和短路部之间分叉,并使整个元 件长度相当于谐振频率的1/4波长;另一方面,第一天线元件301也作为第二天线元件302 的短截线。图中的附图标记305表示板。
专利文献1 :JP-A-2002-43826
专利文献2 :JP-A-2004-228917
专利文献3 :JP-A-2006-1969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天线中,如果加入无源元件,则频带变窄。在专利文 献2所描述的天线中,天线元件大,因此,也难以覆盖低频率。另外,专利文献3所描述的天 线存在频带宽很多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和更宽频带的天线元 件。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天线元件是具有折叠结构的天线元件 一部分,并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与第一导体相交并连接;第三导体,与第二导体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一导体; 和第一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并设置在由第一
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包围的区域中。 本发明的天线元件是具有折叠结构的天线元件的一部分,并包括第一导体;第
二导体,与第一导体相交并连接;第三导体,与第二导体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一导体; 和第二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任一个,并设置成邻近由第一
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所包围的区域。 本发明的天线元件是具有折叠结构的天线元件的一部分,包括第一导体;第二
导体,与第一导体相交并连接;第三导体,与第二导体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一导体;第
一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并设置在由第一导
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包围的区域中;和第四导体,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
体中的任一个,并设置成邻近由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包围的区域。 根据这种构造,可以实现天线元件的小型化和更宽的频带。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天线元件包括第一导线部;第二导线部,与第一导线部相交并连 接;第三导线部,与第二导线部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一导线部;和第四导线部,与第三 导线部相交并连接,以及第一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一导线部、第二导线部、第三导线部和第 四导线部中的一个或两个,并设置在由第一导线部、第二导线部、第三导线部和第四导线部 中任意三个包围的区域中,从而能够具有电容电抗成分,可以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和更宽 频带的天线元件。 根据本发明,天线元件包括第一导线部;第二导线部,与第一导线部相交并连 接;第三导线部,与第二导线部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一导线部;第四导线部,与第三导 线部相交并连接;和第二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一导线部、第二导线部、第三导线部和第四导 线部中的任一个,并设置成邻近由第一导线部、第二导线部、第三导线部和第四导线部中的 任意三个包围的区域,从而能够具有感抗成分,可以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和更宽频带的天 线元件。 用于折叠天线元件的第一至第四导线可以有效地采用例如两次弯曲折叠偶极天 线的两个顶端从而呈类似有角的U形而提供的天线形状等。实际上,与常规的天线尺寸相 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使用这种天线构造,可以实现明显的小型化,使得对于同等的 宽频带特性,天线元件的占有体积为约1/5或更小。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A)是表示天线元件的示意构造的 图;(B)是表示变型示例的构造图;(C)是表示另一变形示例的构造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天线元件的基本构造的天线主体的原始形状的图;(B)是示出 折叠天线元件的平衡馈电的构造的示意表示;(C)是示出不平衡馈电的构造的示意表示。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的VSWR特性图;(A)是本发明天线元件 的VSWR特性图;(B)是只有芯线的常规天线元件的VSWR特性图。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元件;(A)是表示天线元件的示意构造的
6基本构造的天线主体的构造的图;(C)是表示(A)的变形示例的构造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元件的VSWR特性图;(A)是本发明天线元件 的VSWR特性图;(B)是只有芯线的常规天线元件的VSWR特性图。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元件;(A)是表示天线元件的示意构造的 图;(B)是表示变型示例的构造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元件的反射特性的图;(A)是表示本发 明天线元件的反射特性的史密斯圆图(Smith chart) ; (B)是表示只有芯线的常规天线元 件的反射特性的史密斯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元件的VSWR特性图;(A)是本发明天线元件 的VSWR特性图;(B)是只有芯线的常规天线元件的VSWR特性图。 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天线元件;(A)是表示天线元件的示意构造的 图;(B)是表示基本构造的天线主体的构造的图;(C)是表示(A)的变型示例的构造图。
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天线元件;(A)是表示天线元件的示意构造的 图;(B)是表示变型示例的构造图。 图11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天线元件;(A)是表示天线元件的示意构造的
图;(B)是表示变型示例的主要部分的图;(C)是表示另一变型示例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2是表示常规天线元件的示意构造的图。 图13是表示一不同的常规天线元件的示意构造的图。 图14是表示其它不同的常规天线元件的示意构造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A, 10C,30A,30B,40A,50A,50B,60A 天线元件 11折叠(偶极)天线(天线主体) 11A 第一导线部 11B 第二导线部 11C 第三导线部 11D 第四导线部 12, 14第一导体平板(第三导体平板) 12A 主平板(主导体) 12B 次平板(次导体) 15 天线主体 15A-15D第一导线部至第四导线部 2 平衡馈电部 22第二导体平板 3 不平衡馈电部 61, 62, 63 第二导体平板 61A,62A,63A缝隙 A, B, C 一侧短路的平衡2-线部分 d 间隔
f。 中心频率
Ml, M2, M3-M5 弯曲处 W 芯线(由线材形成的导体) A。中心波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讨论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 (A)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10A的示意构造。该天线元件10A 具有天线(图2(B))(在下文中被称为天线主体)ll的基本构造,该天线11通过使由芯线 (由线材形成的导体)W制成的折叠半波(偶极)天线(图2(A))的主体部分进一步弯曲成 两部分而形成。第一导体平板(一对布置成左右对称,对应于"第三导体平板")12设置在 天线主体11的中点,以形成间隔d,从而在天线元件之间具有电容感应(C)成分。如果安装 的导体彼此之间的间距恒定,则通常以分布常数进行操作,频率越低,C成分越大。
此时,芯线W不限于线材,也可以形成为类似在z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具有给定厚 度的带。 天线主体11最初是如图2(A)所示全宽L具有约半波长(A/2)的折叠偶极天线元 件,并通过使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弯曲成图2(B)所示的大致成角的U形而形成。S卩,天线主 体11包括多个元件,所述多个元件包括第一导线部11A ;第二导线部IIB,与第一导线部 IIA相交而连接;第三导线部IIC,平行于第一导线部IIA并与第二导线部IIB相交而连接; 以及第四导线部IID,与第三导线部IIC相交并设置在第三导线部IIC之间。因此,在天线 主体11中,左右形成了由芯线W围成的一侧短路的类似大致成角的U形的三个平衡2-线 部分(即,由虚线包围的A、B、C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元件主体11具有左右对称形状,从而在相反侧还包括与第 一导线部IIA至第四导线部IID相似的导线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天线主体在左 半部具有第一导线部IIA至第四导线部IID,在右半部具有第五导线部IIA至第八导线部 IID(但是,在图1(A)中,为了方便起见,用相同的标记进行表示)。 第一导体平板12形成电容感应(C)成分,并且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在图2(B)中的 一个区域C中,并由主平板(主导体)12A和次平板(次导体)12B构成。第一导体平板12 形成有间隔d,该间隔d相对于主平板(在下文中也称为导体)12A与次平板(在下文中也 称为导体)12B之间的工作频率f。足够小,使得可以赋予天线元件IOA分布常数(C)成分。
主导体12A连接到第二导线部11B和第三导线部IIC。主导体12A的端部平行于 未连接到主导体12A的第一导线部IIA。 另一方面,次导体12B连接到第一导线部IIA和第二导线部IIB。次导体12B的端 部平行于未连接到次导体12B的第三导线部IIC。 该实施例的第一导体平板12安装在由第一导线部11A、第二导线部11B和第三导 线部11C三个部分包围的区域中,S卩,图2(B)中的区域C中,但也可以形成在一侧短路的平 衡2-线部分的区域A或区域B中。除了类似本实施例的第一导体平板12的平板结构以外, 本发明的第一导体平板还可以呈现网眼形状。 间隔d大约为0.01A (优选地,在中心波长A。与中心频率f。相关时,为0.005入。或更小),主平板(主导体)12A和次平板(次导体)12B的总尺寸具有比间隔d的部分的尺 寸宽的面积。 第一导体平板12在物理上可以是尺寸比芯线W大的平面形状。这样,类似图1(A) 中的天线元件10A,两个导体(在Z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可以电连接到芯线W,或者可以仅 在该部分中去除芯线W,并且可以连接到相邻的芯线部分。在该实施例中,两个导体12A和 12B中的上部导体12A的Z成分长度更长;相反,也可以使下部导体12B的Z成分长度更长。
如上所述,天线元件10A的全长L具有约一个波长(A)那样长的长度,并且如图 2(B)所示,从而进行平衡馈电,两个端部连接到包括匹配电路的平衡馈电部2。虽然最初的 天线元件长度具有约一个波长(A)那样长的长度,但是可以根据设置了电容感应(C)成分 的构造而将工作频率设定得低,从而天线构造中实质上的天线长度急剧縮短。
此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如图2(C)所示,可以使用对称设置的折叠天线的元件半 个部分,可以采用全长L具有约四分之一波长(A/4)的单极天线构造。此时,天线ll的一 端连接到不平衡馈电部3,相反端连接到GND。因此,在天线形状方面,无论平衡馈电还是不 平衡馈电的馈电模式,都可以提供宽频带特性。 在天线构造中,宽频带天线的小型化成为可能。可以利用用于在图2(B)、图2(C) 的原始天线形状中执行宽频带的阻抗调节的参数,即天线元件hl至h3之间的间隔、天线元 件宽度j和距GND的距离g,对小型宽频带天线进行阻抗调节。然而,它并不直接贡献于天 线元件的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间隔d为约0. 01 A ,导体12A、 12B具有比间隔d宽的面积,这 样在间隔d中出现电流集中,因此在邻近的导体12A和12B之间可具有电容感应(C)成分。 由于电容成分可以通过调节间隔d的尺寸来改变,因此可以进行进一步精细的参数调节。
通常,已知折叠天线以具有不平衡模式和不平衡模式的不同工作模式的复合模式 工作,可以配置成(不平衡模式),在天线元件中,通过使天线元件靠近来进行阻抗调节。通 过应用复合模式所具有的调节阻抗的特性,天线实现了更宽的频带。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电容成分的间隙部的形状似乎是缝隙天线,但是,天线工作是
场辐射源,该天线不同于一般用于辐射的在馈电点附近设有缝隙的缝隙天线。 参照图3的VSWR特性图来评价本发明的天线元件IOA。在本发明天线元件10A的
VSWR特性图中,可以看出与只有芯线的常规天线元件相比,频带宽度增宽了 20MHz,天线特
性提高。 接下来,参照图1 (B)和1 (C)来讨论本实施例的改型示例。在改型示例中,与本实 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进行讨论。 在图1(B)所示的天线元件10B中,代替第一导体平板12,设置有从图1(A)所示的 天线元件10B的折叠(偶极)天线11的部分突出的第一导体平板(也布置成左右对称,从 而"第三导体平板")13。 S卩,在第一导体平板13中,除了导体12A和导体12B之外,还形成 导体12C禾口 12D,它们保持与导体12A和12B之间的间隙相同的间隔d。导体12A和12C(导 体12B和12D)可以形成为一个板,并且可以电连接到芯线W。 因此,根据天线元件IOB,电容(C)成分增加,因此,进一步扩大了低频率的覆盖, 可以实现更宽的频带,此外,天线构造和设计的灵活性增加。 另一方面,在图1(C)所示的天线元件10C中,左和右第一导体平板(也布置成左右对称,从而"第三导体平板")14均没有被分成两部分,而是由一个板形成,在板与附近的 芯线Wl之间形成间隔d。因此,根据天线元件10C,天线元件的形状被简化,容易连接到芯 线Wl ,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讨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 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进行讨论。 图4(A)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元件20A的示意构造。在天线元件20A 中,第四导体21设置在天线主体11的中点,以给出感抗(L)成分。如果每个安装的导体的 尺寸不变,则通常以频率越低、L成分越大的分布常数进行操作。 天线11在第二导线部11B、第三导线部11D、第二导线部IIB和第二导线部 11A(S卩,图4(B)中所示的大致成角的U形间隙的中心部的区域D、E、F和G)的至少一部 分具有第四导体21,所述第二导线部11B、第三导线部11D、第二导线部IIB和第二导线部 11A是在对应于由上述的被大致成角的U形芯线W围住的一侧短路的平衡2-线部分A、B和 C (参见图2 (B)和2 (C))而设置在A、 B和C各自的中心部的三个折叠端面。
第四导体21通过加工具有面积S的平导体而形成,并安装在由第三导线部11C、第 四导线部IID和第三导线部IIC三导线包围的区域中。 本实施例的第四导体21连接在左和右折叠端面的整个第四导线部11D上,并且布 置成左右对称。通过使具有面积S的平导体弯曲,本实施例的每个第四导体21形成为类似 中空箱,一面从天线主体ll突出到外部(Z方向)。这样,本实施例的第四导体21的一部分 从天线主体11突出到外部,而突出部不是必须的。 虽然本实施例的第四导体21如上所述形成为中空箱,但是如图4 (C)所示,在天线 元件20B中,代替第四导体21,可以设置形成为平面状的第二导体平板22。本实施例的第 四导体21安装在一个折叠端面的区域E中,但也可以形成在形成其它折叠端面的区域D、F 和G(11B、11B和11A)中任一个或两个中。如果第四导体21较大,则可以获得大的感抗成 分。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具有面积S的第四导体21设置在天线主体11的折叠端面的 区域E中,从而天线元件20A可以具有电感感应(L)成分。在本实施例的天线元件20A中, 改变第四导体21的面积S,从而进行参数调节和阻抗调节,由此可以在更宽的频带中调节 天线特性。 而且,如果像该实施例中那样第四导体21的一部分突出并且从天线主体11突出, 则第四导体21的面积S可以容易地增加,使得低频率覆盖进一步增大。同时,也提高了天 线构造的设计灵活性。 参照图5的VSWR特性图来评价本发明的天线元件20A。在本发明天线元件20A的 VSWR特性图中,可以看出,与只有芯线的常规天线元件相比,频带宽度加宽了 200MHz,天线 特性提高。(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讨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 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讨论。 图6 (A)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元件30A的示意构造。在天线元件30A中,为了同时加入电容感应(C)成分和电感感应(L)成分,第一导体平板12和第二导体平 板22设置在天线主体11的中点。这意味着,根据同时满足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构 造,提供了协同效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平板12安装成在一侧短路的平衡2-线部分C(图2(B) 中的区域C)中具有间隔d,但也可以设置在一侧短路的平衡2-线部分的区域A和B中任一 个或两个中。 在折叠端面的整个第四导线部11D(图4(B)中的区域E)上,形成具有面积S的平 面状的板,作为第二导体平板22,但是该第二导体平板22也可以形成在作为折叠端面的图 4(B)所示的大致为成角的U形的一侧短路的平衡2-线部分的中心部的区域D、F和G中任 一个或两个中。此时,如果设置多个导体平面并出现与第一和第二平板相交的平面,则这些 平面可以集成为一个面。 在本实施例的天线元件30A中,进行平衡馈电,两个端部连接到包括匹配电路的 平衡馈电部2,但是,如果天线元件的一侧终止于GND,而从另一侧进行不平衡馈电,则也可 以提供宽频带特性。正如在后面描述的天线元件30B中,端部可以连接到不平衡馈电部3 禾口 GND。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具有间隔d的第一导体平板12安装在一侧短路的平衡2-线 部分C中,从而具有容抗(C)成分,并且,具有面积S的第二导体平板22安装在折叠端面的 第四导线部11D中,从而具有导电性电抗(L)成分;可以同时实现天线元件30A的更宽的频 带和小型化。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天线元件30A中,如上所述,设置了第一导体平板12和第 二导体平板22,从而具有电感感应(C)成分和导电性电抗(L)成分。因此,与没有设置第一 导体平板12或第二导体平板22的常规天线元件(例如,图2(B)所示的天线元件)相比, 可以在低频率处新获得谐振点。因此,如果天线占有体积与常规天线元件的相同,则可以覆 盖比常规天线元件的频率低的频率。即,对于与常规天线元件的谐振频率类似的谐振频率, 可以使天线构造更小。 图7表示在对天线进行平衡馈电时的反射特性。用只有芯线的常规天线元件获得 一个谐振(参见图7(B));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在接近的频带处可以获得两个谐振(参见 图7(A)),因此,与通过调节匹配电路的常规天线元件相比,可以使频带更宽。对于该操作, 如果馈电系统进行不平衡馈电,则可以提供类似的特性。 参照图8的VSWR特性图来评价本发明的天线元件20A。在本发明的天线元件30A 的VSWR特性图中,可以看出,与只有芯线的常规天线元件相比,频带宽度增宽了 330MHz,天 线特性提高。 接下来,讨论本实施例的改型示例。 图6(B)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改型示例的天线元件30B。在天线元件30B中,示出了
在一个天线元件中形成多个导电性电抗成分和多个电容电抗成分的形状的示例,天线的形
状更复杂。首先,讨论多个缝隙部。导体平板14A和14B是第一导体平板12的改型,间隔
d的间隙设置在板与相对的芯线W之间;这成为图2(B)中缝隙对称形成在两个成角的U形
的C部分中的情况。导体平板14的一部分从成角的U形突出,使缝隙长度更长。 同样地,导体平板也设置在图2 (B)中的其它成角的U形的A和B之间,从而形成不同的间隙d2(缝隙2)和间隙d3(缝隙3)。除了C成分之外,还加入了L成分,从而能够 在天线元件中进行阻抗调节,并且能够提供宽频带特性,由此进一步提供了具有L成分的 导体平板22。 由于提供了三个电容电抗成分,因此导体平板22的长度L被调长,或者调节具有
电容电抗成分的每个间隙(d)的间隔,从而调节频带特性。在一个天线元件中形成更大量
的电容电抗成分和导电性电抗成分,使得可以大大提供小型化的优点。 利用这种技术,在折叠天线元件中形成电容电抗成分和导电性电抗成分中之一或
两者的天线构造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实现更小且频带更宽的天线。 例如,用图6(B),在天线尺寸(坐标轴x、 y和z) = (0.01 A 、0.25 A和0. 035入)
的小尺寸中,可以提供频带带宽特性比(wideband characteristic of ratio band)=约 50% (VSWR < 3)。 此时,天线元件形成为矩形平行六面体(六面体),在天线元件中的间隔中使用低
损耗介电材料,从而可以使天线元件进一步小型化。可以将陶瓷材料、ABS树脂材料等应用
于介电材料。(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讨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的 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讨论。 图9(A)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天线元件40A。天线元件40A基本上具有折 叠单极天线(在下文中称为天线主体)15、以及设置在天线主体15的中点的第一导体平板 12和第二导体平板22,天线主体15通过将由芯线(由线材形成的导体)W制成的1/4波长 (单极)天线折叠成两部分而设置,第一导体平板12成为电容电抗(C)成分,第二导体平板 22成为导电性电抗(C)成分。 如图9(B)所示,天线主体15通过折叠全长L为约(A/4)的芯线W而形成,由将 第三实施例的天线元件30A的一半在GND处终止的单极天线形成。类似天线主体ll,天线 主体15包括第一导线部15A至第四导线部15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平板12安装成在一侧短路的平衡2-线部分C中具有间
隔d的间隙(参见图9 (B)),但也可以设置在A和B中任一个或两者中。 在折叠端面的整个第四导线部15D上形成具有面积S的平面状的板,作为第二导
体平板22,(参见图9(B)),但也可以形成在其它折叠端面的区域的任一个或两者中。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天线元件40A中,也设置了第一导体平板12和第二导体平
板22,并且具有电容电抗(C)成分和导电性电抗(L)成分。因此,通过第三实施例的天线元
件30A,与常规天线元件相比,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谐振点。这样,可以提供宽频带天线特性。 由于天线元件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元件30A相比可以减少至一半,使得天线占有
体积可以减小到一半,提高了安装有天线的无线电(无线)装置的布置灵活性。 在本发明中,不仅可以采用第四实施例的天线元件40A的横向,而且可以采用例
如图9(C)所示的纵向。(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讨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第五实施例中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相同
12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讨论。 图10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元件50A。在天线元件50A中,在如图10(B)所示 的天线元件30B的芯线W部分的没有设置第一导体平板14和第二导体平板22的部分(下 文中称为"导体平板非安装部")中形成弯曲Ml和M2。 与图10(B)所示的天线元件50B的弯曲M3至M5的每一个相比,弯曲Ml和M2的 每一个具有窄节距结构。本实施例的弯曲M1和M2形成在整个导体平板非安装部上,但也 可以安装在该导体平板非安装部的一部分中。 因此,本实施例的天线元件50A并不操作为环形天线,弯曲构造对调节谐振频率 是有用的。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弯曲Ml和M2使得能够进一步覆盖低频率作为天线特性。
与图10(A)所示的天线元件50A相比,图10(B)所示的天线元件50B的弯曲M3-M5 的每一个具有更宽的节距宽度,因此,保持宽频带特性的优点是可期的。
(第六实施例) 接下来,讨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 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讨论。 在图11中,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元件60A具有与图6(B)所示的天线元件30B的 第一导体平板相似的第一导体平板14,但是,代替第二导体平板22,使用均具有切开的缝 隙61A的第二导体平板61。 第二导体平板61的缝隙61A不限于平面形状;例如,可以具有如图11(B)所示的
缝隙62A弯曲作为第二导体平板62的结构。其可以具有如图11(C)所示的多个缝隙63A
被切出作为第二导体平板63的结构。另外,尽管没有示出,弯曲可以与具有缝隙切口的第
二导体平板一起设置。如果缝隙范围太宽,则由面积S形成的电感成分减小。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为了获得导电性电抗(L)成分的第二导体平板61均设置有
缝隙61A,从而能够实现以约1A工作的折叠天线的小型化。也就是说,设置缝隙61A,从而
使导体平板61的一侧的长度延长,从而可以提供看出流过缝隙表面的电流的电长度实质
上较长的优点。第二导体平板61具有电容成分,可以期待双重优点。因此,作为整体,天线
元件61A的有效长度变长,从而能够覆盖低频率。 因此,与设置弯曲的情况一样,对于调节谐振频率是有用的。 虽然参照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知道,在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根据简单结构在折叠天线元件中提供导电性电抗成分和/或电容电 抗成分,从而本发明具有可以实现小型化、同时保持宽频带特性的优点,本发明对移动无线 终端等的小型无线电装置等是有用的。
1权利要求
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天线元件的一部分,所述天线元件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与第一导体相交并连接;第三导体,与第二导体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一导体;和第一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并设置在由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包围的区域中。
2. —种具有折叠结构的天线元件的一部分,所述天线元件包括 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与第一导体相交并连接;第三导体,与第二导体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一导体;禾口第二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任一个,并设置成邻近由第 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所包围的区域。
3. —种具有折叠结构的天线元件的一部分,所述天线元件包括 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与第一导体相交并连接; 第三导体,与第二导体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一导体;第一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并设置在由第 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包围的区域中;禾口第四导体,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任一个,并设置成邻近由第一导 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包围的区域。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第一导体平板的端部平行于未连接到第一导 体平板的导体。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第一导体平板的一部分设置在由 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包围的区域中。
6. 如权利要求1 、4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天线元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 体平板,并且其中,第一导体平板在由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包围的区域中彼此间隔开。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体平板中的一个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体平板中的另一个连接到包括未连接到第一导体平板的导 体在内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该导体平板的端部平行于另一导体平板的端部。
9. 如权利要求1以及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包括 第五导体;第六导体,与第五导体相交并连接;第七导体,与第六导体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五导体;禾口第三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并设置在由第 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包围的区域中,其中,第一导体和第五导体、第二导体和第六导体、第三导体和第七导体、以及第一导体平板和第三导体平板分别设置成关于一个平面对称。
10. 如权利要求1以及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未连接到第一导体平板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的部分以及未连接到第三导体平板的第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的部分中至少之一具有弯曲形状。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天线元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体平板;并且其中,每个第二导体平板不同地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
12. 如权利要求2或11所述的天线元件,包括第五导体;第六导体,与第五导体相交并连接,第七导体,与第六导体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五导体;禾口第四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中的任一个,并设置成邻近由第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包围的区域,其中,第一导体和第五导体、第二导体和第六导体、第三导体和第七导体、以及第二导体平板或第四导体和第四导体平板分别设置成关于一个平面对称。
13. 如权利要求2、 11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的部分,或者第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的部分中的至少之一具有弯曲形状。
1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第一导体平板的端部平行于未连接到第一导体平板的导体。
15. 如权利要求3或14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第一导体平板的一部分设置在由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包围的区域中。
16. 如权利要求3、14和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天线元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体平板;并且其中,第一导体平板在由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包围的区域中彼此间隔开。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体平板中的一个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体平板中的另一个连接到包括未连接到第一导体平板的导体在内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该导体平板的端部平行于另一导体平板的端部。
19. 如权利要求3以及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包括第五导体;第六导体,与第五导体相交并连接;第七导体,与第六导体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五导体;禾口第三导体平板,连接到第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并设置在由第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包围的区域中,其中,第一导体和第五导体、第二导体和第六导体、第三导体和第七导体、以及第一导体平板和第三导体平板分别设置成关于一个平面对称。
20. 如权利要求3、 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天线元件包括至少两个第四导体平板;并且其中,每个第四导体平板不同地连接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
21. 如权利要求3以及权利要求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包括第五导体;第六导体,与第五导体相交并连接;第七导体,与第六导体相交并连接,并平行于第五导体;禾口第八导体,连接到第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中的任一个,并设置成邻近由第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包围的区域,其中,第一导体和第五导体、第二导体和第六导体、第三导体和第七导体、以及第二导体平板或第四导体和第八导体分别设置成关于一个平面对称。
22. 如权利要求3或2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的部分,或者第五导体、第六导体和第七导体的部分中至少之一具有弯曲形状。
23.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第四导体形成为平板。
2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第一至第三导体平板和第四导体由网眼装置形成。
25. 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第一至第七导体是通过使折叠偶极天线的端部弯曲成类似有角的U形而形成的天线导体的一部分。
26. 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对于天线元件的馈电系统,使用平衡馈电或不平衡馈电中任一个。
27. 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介电材料用作与天线元件的内部和外部接触以保持天线元件的的材料。
28. —种双折叠天线,通过使包括两端短路的具有预定间隔的平衡线的折叠偶极天线的两个元件顶端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左右对称地弯曲而形成,包括通过采用在构成双折叠天线元件的元件中、由三个相邻的元件构成的U形的两个平行端元件中至少之一作为导体面,来设置缝隙;禾口导体面,设置在构成双折叠天线元件的元件中、由三个相邻的元件构成的U形的中心元件上。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具有预定间隔的平行线具有预定厚度。
30. 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设置了多个缝隙和多个导体面,所述多个缝隙形成为由构成双折叠天线元件的元件中三个相邻的元件构成的U形作为导体面。
31. 如权利要求28至权利要求3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对双折叠天线元件进行不平衡馈电。
32. 如权利要求28至权利要求3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对双折叠天线元件进行平衡馈电。
33. —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的移动无线电装置。
全文摘要
实现天线元件的尺寸减小和频带扩展。天线元件包括第一导线部(11A);第二导线部(11B),以与第一导线部(11A)相交的方式与之连接;第三导线部(11C),平行于第一导线部(11A),以与第二导线部(11B)相交的方式与之连接;第四导线部(11D),以与第三导线部(11C)相交的方式与之连接;第一导体平板(12),连接到第一导线部(11A)、第二导线部(11B)、第三导线部(11C)和第四导线部(11D)中一个或两个,并设置在由第一导线部(11A)、第二导线部(11B)、第三导线部(11C)和第四导线部(11D)中任意三个包围的区域中。第一导体平板(12)的端部平行于未连接到第一导体平板(12)的第一导线部(11A)。
文档编号H01Q9/28GK101796688SQ200780100550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6日
发明者小柳芳雄, 谷和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