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515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适于连接电缆(例 如扁平带状电缆和FPC)的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的电缆连接器,公开待审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1-110483 (在下文称为专利文献l)披露了一种电缆连接器,所述电缆连接器包括 容纳FPC电缆的外壳、由外壳以预定节距固定和保持的多个第一和第二接 点以及使FPC电缆在压力下与第一和第二接点接触的致动器。根据专利文献l,第一和第二接点分别一体地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接点 单元以及第一和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点单元与FPC电 缆的一个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与FPC电缆的相对的 表面相对。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的外周边形成弧的形状,并且形成在致动 器上的弧形第一凸轮单元和弧形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彼此接合。致动器形 成有与第一凸轮单元相邻的通孔,从而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围绕第一凸轮 单元运转。利用此构造,致动器被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支撑,从而致动器 可以转动。致动器设置有接合凸轮凹槽,并且接合凸轮凹槽和第二接合与 枢转单元彼此接合。发明内容可是,根据传统技术,由于第二接点的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接合致动器的接合凸轮凹槽,在致动器的打开操作时,致动器的打开操作受到接合 凸轮凹槽和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之间的接合的限制,并且致动器的打开角 度得不到充分地保证。这样,当电缆固定时,致动器的移动量减少,从而 出现了操作性能降低的问题。所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在所述电缆连接器 中,电缆固定时的操作性能得到提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器,所述电缆连接器 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中的第一接点,片状电缆插入所述第一接点中, 并且所述第一接点包括与电缆的正面相对的第一接点单元和与电缆的背 面相对的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与第一接点并排地设置在外壳中的第二接 点,电缆插入所述第二接点中,并且所述第二接点具有与电缆正面相对的 第二接点单元和与电缆的背面相对的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而且所述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具有比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的根部更厚的根部;盖,所述盖包括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插入其中的第一通孔、与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 接合的第一凸轮单元、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插入其中的第二通孔和与第二 接合与枢转单元接合的第二凸轮单元,所述盖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一凸轮单元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上,所述盖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二凸 轮单元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上,并且所述盖使电缆与接点 单元在压力下接触。所述电缆连接器优选地构造成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与第一凸轮单元 接合从而盖可以在电缆插入和释放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 限制了盖在电缆的插入方向上的移动。此外,所述电缆连接器优选地构造成第一接点沿着电缆分离方向插入 外壳中,并且第二接点沿着电缆插入方向插入外壳中。此外,所述电缆连接器优选地构造成将大体弧形的突起设置在第二接 合与枢转单元的末端,所述突起在盖处于打开状态时锁住盖。


图l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的外形的透视图; 图2是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的外壳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的盖的前视图;图4是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一接点的截面视图,并且显示了盖打 开的状态;图5是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一接点的截面视图,并且显示了盖闭 合的状态;图6是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二接点的截面视图,并且显示了盖打 开的状态;和图7是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二接点的截面视图,并且显示了盖闭 合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l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的外形的透视图,图2是外壳的 俯视图,图3是盖的前视图,图4是第一接点的截面视图并且显示了盖打开 的状态,图5是第一接点的截面视图并且显示了盖闭合的状态,图6是第二 接点的截面视图并且显示了盖打开的状态,且图7是第二接点的截面视图 并且显示了盖闭合的状态。电缆连接器1包括绝缘外壳3,例如FPC或者FFC的片状电缆2插入到所 述绝缘外壳3中,所述片状电缆2具有正面和背面。电缆连接器l包括多个 绝缘的第一接点4,所述第一接点4以预定节距成一排布置在外壳3内并且 被固定和保持在其中。第一接点4包括与电缆2的正面相对的第一接点单元 4a和与电缆2的背面相对的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电缆连接器l还包括多 个绝缘的第二接点5,所述第二接点5与第一接点4平行地保持在外壳3内。 第二接点5包括与电缆2的正面相对的第二接点单元5a和与电缆2的背面相 对的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电缆连接器1还包括绝缘盖6,所述绝缘盖6 可以在电缆2可以插入外壳3中的打开位置与插入外壳3中的电缆2可以被 推向第一和第二接点单元4a和5a的闭合位置之间转动。外壳3是由例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外壳3在其竖直向大体中间 的部分形成有袋状电缆接收单元3a,电缆2从前面(在图4中的左侧)插入 所述袋状接收单元3a。许多导体(未显示)从电缆2的插入端表面(在图4中的下表面)以交 错的形式成两排纵向露出。外壳3的上壁3g的入口侧的大体一半被移除,并且用于容纳盖6的上开 口3b形成在那个部分上。支承件3c形成在外壳3的上开口3b的两端。支承件3c的上侧是开放的 (opened)。支承件3c在外壳3的纵向方向上彼此相对。盖6是可以容纳在外壳3的上开口3b中的板状部件。盖6也是由例如合 成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枢转轴6a从盖6的左右两端面的基部端突出。在 本实施例中,盖6的左右枢转轴6a从外壳3的上面放置在外壳3的左右支承 件3c上。利用此构造,盖6安装在外壳3的上开口3b上从而盖6可以打开和 闭合(转动)。盖6从图4和6中所示的打开位置转动到图5和7所示的闭合位置。当盖6 处于闭合位置时,盖6呈现大体水平的姿态并且容纳在上开口3b中,而且 盖6将电缆2推向接点单元4a和5a (在图4中向下)。另一方面,当盖6处于 打开位置时,盖6以向后倾斜的竖立姿态从外壳3的上开口3b升起,并且电 缆接收单元3a入口侧的大体一半在外壳3的上面是开放的(opened),从而 电缆2可以插入到外壳3的电缆接收单元3a中。盖6设置有用于打开盖6的把 手(knob) 6i。在本实施例中,外壳3的上壁3g作为限制盖6在打开方向上的转动运动的止动器。第一接点4和第二接点5沿着外壳3的纵向方向交替布置。第一接点4和 第二接点5通过冲压薄金属板形成。第一接点4和第二接点5从两个相反的方向插入外壳3中。更具体地, 外壳3形成有许多第一孔3f和许多第二孔3e,第一接点4从外壳3的背部(深 侧)向外壳3的前端(入口侧)也就是在电缆2的分离方向上(在图4中从 右至左)逐一插入所述第一孔3f中,第二接点5从外壳3的前端(入口侧) 向外壳3的背部(深侧)也就是在电缆2的插入方向上(在图6中从左至右) 逐一插入所述第二孔3e中。第一接点4和第二接点5通过第一孔3f和第二孔 3e以预定节距在纵向方向上并排交替地布置在外壳3中。即,可以调整第 一接点4和第二接点5插入外壳3中的插入量。第一接点4包括基部部分4f、下臂单元4g和上臂单元4h,所述基部部分4f在比外壳3的电缆接收单元3a更深侧配合在上下壁3g和3h之间,所述 下臂单元4g从基部部分4f的下端沿着外壳3的下壁3h延伸并且所述下臂单 元4g布置在电缆接收单元3a的下面,所述上臂单元4h从基部部分4f的上端 沿着外壳3的上壁3g延伸至上开口3b并且所述上臂单元4h布置在电缆接收 单元3a的上面。在基部部分4f的上缘设置有突起。如果所述突起在第一孔3f中咬合进 外壳3的上壁3g中,第一接点4可以锁定到外壳3上。止动器4c从基部4f的 下缘向下突出。当第一接点4插入外壳3的第一孔3f中时,止动器4c限制第 一接点4进入外壳3的最大插入量。止动器4c还作为从电缆连接器l的下表 面突出的表面安装焊接单元。如图4中所示,止动器4c从下臂单元4g的末 端向下突出。下臂单元4g在其末端形成有第一接点单元4a。下臂单元4g可以弹性变 形,并且如果电缆2插入,下臂单元4g向下弹性变形,从而施加向上的偏压力。大体呈钩状的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形成在上臂单元4h的末端上,从 而它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弹性变形,并且接合与枢转单元4b向上开口3b突 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在电缆2的插入方向上(图4中 的右侧)比第一接点单元4a的位置更突出。第二接点5包括基部部分5f、下臂单元5g和上臂单元5h,所述基部部 分5f在比外壳3的电缆接收单元3a更深侧配合在上下壁3g和3h之间,所述 下臂单元5g从基部部分5f的下端沿着外壳3的下壁3h延伸至入口侧前表 面,并且所述下臂单元5g布置在电缆接收单元3a的下面,所述上臂单元5h 从基部部分5f的上端沿着外壳3的上壁3g延伸至上开口3b并且所述上臂单 元5h布置在电缆接收单元3a的上面。在基部部分5f的上缘设置有突起。如果突起在第二孔3e中咬合进外壳 3的上壁3g中,第一接点5就可以锁定到外壳3上。下臂单元5g在其大体中间部分设置有第二接点单元5a,并且止动器5c 从下臂单元5g的末端下缘向下突出。当第二接点5插入外壳3的第二孔3e中 时,止动器5c限制第二接点5进入外壳3的最大插入量。止动器5c还作为从 电缆连接器l的下表面突出的表面安装焊接单元。如图6中所示,止动器5c从下臂单元5g的末端突出。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从上臂单元5h的末端向上开口3b突出。第二接 合与枢转单元5b具有根部5i ,所述根部5i比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的根部 4i更厚。由于根部5i比较厚,与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相比较,第二接合 与枢转单元5b在竖直方向上较不易出现弹性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 和7中所示,大体弧形的突起5e设置在第二接点5的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 的末端上,并且突起5e在盖6处于打开状态时锁住盖6。台阶状接合表面5d 形成在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的末端的下部也就是突起5e的下部上。台阶 状邻接表面5j形成在接合表面5d的右侧(在电缆2的插入方向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和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比第 二接点单元5a的位置向更靠近电缆2的分离方向(在图4和6中的左侧)突 出。在第一接点4和第二接点5处于连接到外壳3中的状态时,第一接点4的 第一接点单元4a和第二接点5的第二接点单元5a在外壳3内布置成一排。结 果,通过在电缆2的分离方向上成一排布置第一接点4的第一接点单元4a和 在电缆2的插入方向上成一排布置第二接点5的第二接点单元5a,整个第一 和第二接点单元4a和5a以交错的方式布置,并且它们可以与许多导体接 触,所述导体以交错的方式露出并且设置在电缆2的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和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在外 壳3中布置在该排第一接点4的第一接点单元4a和该排第二接点5的第二接 点单元5a之间的位置上面的位置上。盖6设置有与设置在第一接点4上的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对应的第 一通孔6b。第一凸轮单元6c在邻近第一通孔6b的位置形成在盖6上,所述 第一凸轮单元6c在盖6转动时转动。如果第一接点4的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 4b与第一凸轮单元6c接合,盖6由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可转动地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第一接点4的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与第一 凸轮单元6c接合且在其间具有游隙,从而第一凸轮单元6c可以在插入和释 放方向(电缆2的插入方向和释放方向)上移动。由于第一接点4的第一接 合与枢转单元4b与第一凸轮单元6c接合且在其间具有游隙,从而使得第一 凸轮单元6c可以在电缆2的插入和释放方向上以如此方式移动,在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和第一凸轮单元6c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减小。当盖6处于闭合位置时在方向上处于电缆2的背对侧的盖6的外表面形 成有倾斜面6d,从而当盖打开时,盖的一端不会阻碍电缆2的插入动作。 在与所述倾斜面6d对应的位置在第一凸轮单元6c上也设置了倾斜面,并且 盖6的倾斜面6d和凸轮单元6c的倾斜面彼此齐平。电缆挤压单元6h形成在当盖6处于闭合位置时与电缆2相对的盖6的内 表面上。电缆挤压单元6h向下推压电缆2。在盖6的内表面中,电缆挤压单 元6h在第一通孔6b之间突出。此外,盖6设置有与设置在第二接点5上的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对应 的第二通孔6e。如图3中所示,第二通孔6e形成为挖空电缆挤压单元6h。 第二凸轮单元6f在与第二通孔6e邻近的位置形成在盖6上,所述第二凸轮 单元6f在盖6转动时转动。如果第二接点5的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和第二 凸轮单元6f接合,盖6就由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可转动地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在盖6打开时与接合表面5d接合的接合凸轮面6g形成 在第二凸轮单元6f上,并且在盖6闭合时邻接(或紧靠)邻接表面5j的邻 接表面6j形成在第二凸轮单元6f上。当盖6打开或者闭合时,第二凸轮单 元6f从接合凸轮面6g与接合表面5d接合的位置转动到邻接表面6j与邻接 表面5j邻接的位置。设置在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上的台阶状邻接表面5j 限制了盖6在电缆2的插入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其向上的移动。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实施例,如果盖6打开,电缆2就可以容易地插入 电缆接收单元3a中。如果盖6在电缆2插入后转动到图5和7中所示的闭合位置,在盖6的下 表面上的电缆挤压单元6h将电缆2挤压向第一接点单元4a和第二接点单元 5a,第一接点单元4a、第二接点单元5a和电缆2的接点在适当的压力下彼 此接合,并且它们彼此电连接。即,电缆2被夹在第一接点单元4a和第二 接点单元5a之间,下臂单元4g向下弹性变形与电缆2的厚度对应的量,并 且通过弹力获得适当的接触压力。根据本实施例,盖6形成有第一通孔6b和第一凸轮单元6c,第一接合 与枢转单元4b被插入第一通孔6b中并且与第一凸轮单元6c接合,盖6形成 有第二通孔6e和第二凸轮单元6f,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被插入第二通孔6e并且与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与第二凸轮单元6f接合。所以,在盖6的 打开操作的时候,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和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没有限 制盖6的打开,并且打开角度可以增加。因此可以提高在固定电缆2时盖6 的可操作性。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接点4的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通过游隙接合, 从而盖6的第一凸轮单元6c可以在电缆2的插入和释放方向上移动。所以, 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没有限制第一凸轮单元6c在电缆2的插入和释放方 向(插入方向和分离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当盖6打开或者闭合时,可以 防止在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和第一凸轮单元6c之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 而且盖6可以很好地打幵和闭合。根据本实施例,第二接点5的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限制了盖6在电缆 2的插入方向上的移动。所以,即使盖6的第一凸轮单元6c通过游隙接合从 而盖6的凸轮单元6c可以在电缆2的插入和释放方向上移动,由于盖6在电 缆2的插入和释放方向上的移动被抑制,所以当盖6打开或者闭合时可以抑 制急动禾多动(saccadic movement)。在本实施例中,由盖6的第一凸轮单元6c和第一接点4的第一接合与枢 转单元4b之间的接合形成的转动中心位于该排第一接点4的第一接点单元 4a和该排第二接点5的第二接点单元5a之间的位置的上面。所以,盖6可以 在第一接点4的第一接点单元4a和第二接点5的第二接点单元5a之间的电 缆2倾向于变形的位置转动,并且盖6可以很好地打开和闭合。此外,如果适当地设置第一接点4和第二接点5插入外壳3的插入量, 存在下面的优点可以改变盖6的转动中心以及第一接点单元4a和第二接 点单元5a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可以获得具有较好操作性能的电缆连接器 1。根据本实施例,第二接点5的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设置有台阶状邻 接表面5j,并且盖6设置有当盖6闭合时邻接该邻接表面5j的邻接表面6j。 利用此构造,如果在电缆2固定时盖6闭合,这些邻接表面5j和6j限制了盖 6在电缆2的插入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其向上的移动。因此,可以在电缆固定 时防止闭合的盖6打开,从而可以提高电缆连接器l的连接可靠性。在本实 施例中,使用了第二接点,在所述第二接点中,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的根部5i的厚度比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的根部4i更厚。利用此构造,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在竖直方向上较不易于弹性变形,并且可以防止在电缆 固定时闭合的盖6打开。因此,电缆连接器l的连接可靠性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接点4沿着电缆2的分离方向插入外壳3中,并且 第二接点5沿着电缆2的插入方向插入外壳3中。利用此构造,第一接点4限 制了盖6在电缆2的分离方向上的移动,并且第二接点5可以限制盖6在电缆 2的插入方向上的移动。即,由于第一和第二接点4和5限制了盖6在相反方 向上的移动,可以防止盖6振动(rattle),并且盖6不容易被拉出。在本 实施例中,第一接点4沿着与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4b限制盖6的移动的方向 (电缆2的释放方向) 一样的方向插入,并且第二接点5沿着与第二接合与 枢转单元5b限制盖6的移动的方向(电缆2的插入方向) 一样的方向插入。 所以,可以使盖6更加难以拔出。根据本实施例,在盖6处于打开状态时锁住盖6的大体弧形的突起5e设 置在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5b的末端上。所以,即使在盖6打开时在电缆2的 释放方向上施加力给盖6,大体弧形的突起5e也会锁住盖6,从而可以防止 盖6在电缆2的释放方向上移动,并且可以使得盖6难以折断。由于突起5e 形成大体弧形,因此存在当盖6转动时盖6可以沿着突起5平稳地操作的优 点。尽管上面已经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但是本 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它的 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外壳;第一接点,所述第一接点设置在外壳中并且片状电缆插入在所述第一接点中,而且所述第一接点包括与电缆的正面相对的第一接点单元和与电缆的背面相对的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第二接点,所述第二接点与第一接点并排地设置在外壳中,电缆插入在所述第二接点中,并且所述第二接点具有与电缆的正面相对的第二接点单元和与电缆的背面相对的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而且所述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具有比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的根部更厚的根部;和盖,所述盖包括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插入其中的第一通孔、与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接合的第一凸轮单元、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插入其中的第二通孔和与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接合的第二凸轮单元,所述盖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一凸轮单元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上,所述盖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二凸轮单元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上,并且所述盖使电缆与接点单元在压力下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合与枢转单 元与第一凸轮单元接合,从而所述盖可以在电缆的插入和释放方向上移 动,并且所述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限制了所述盖在电缆的插入方向上的移 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点沿着电缆 的分离方向插入外壳中,并且所述第二接点沿着电缆的插入方向插入外壳 中。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点沿着电缆 的分离方向插入外壳中,并且所述第二接点沿着电缆的插入方向插入外壳 中。 '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大体弧形的突起设 置在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的末端上,所述突起在盖处于打开状态时锁住盖。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大体弧形的突起设置在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的末端上,所述突起在盖处于打开状态时锁住盖。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大体弧形的突起设 置在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的末端上,所述突起在盖处于打开状态时锁住。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大体弧形的突起设置在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的末端上,所述突起在盖处于打开状态时锁住盖 。
全文摘要
一种电缆连接器,所述电缆连接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第一接点。第一接点包括与电缆的背面相对的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中的第二接点,所述第二接点包括与电缆的背面相对的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具有比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的根部更厚的根部。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盖。所述盖包括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插入其中的第一通孔、与第一接合与枢转单元接合的第一凸轮单元、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插入其中的第二通孔和与第二接合与枢转单元接合的第二凸轮单元。
文档编号H01R12/28GK101276964SQ20081008625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7日
发明者桥本俊辅, 田中博久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