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二极管阵列及其制造方法和放射线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856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电二极管阵列及其制造方法和放射线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二极管阵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放射线检测器。
技术背景作为此种光电二极管阵列,目前已知的是,利用将光入射面侧和 背面侧进行连接的贯通布线(电极)、把来自光电二极管阵列的输出 信号与背面侧进行电连接的类型的表面入射型光电二极管阵列(例如, 参照日本国专利公开2001—318155号公报)。此公报所揭示的光电二 极管阵列,如图17所示,用于取出信号的布线152从形成有作为光电 变换部的本体的光电二极管144a、 144b、 144c、…144n的各个扩散层 151而形成在光电二极管阵列144的表面,该布线152以连接于贯通 Si布线基板153的表背的贯通布线154的方式延设着。另外,在光电 二极管144的背面侧形成有连接于贯通布线154的凸块155,在布线 152、贯通布线154和Si布线基板153之间由氧化硅膜的绝缘膜156a、 156b、 156c所绝缘。但是,为了封装上述的光电二极管阵列例如CT用光电二极管阵 列,作为吸附芯片的夹套,虽然可使用平夹套和角锥夹套,但是通常 在进行倒装式接合的情况下使用平夹套。CT用光电二极管阵列,芯片 面积大(例如,1边为20mm的矩形状),如图16B所示,当在使用 通常的安装架中所使用的角锥夹套161时,因芯片162和角锥夹套161 的间隙163而产生翘曲,因该翘曲造成位置偏差而具有封装精度降低 之虑。另外,在进行倒装式接合之际需要加热及加压,但以角锥夹套 161而言,热传导的效率不佳,而且,因所受压力也具有损伤芯片边缘 之虑,角锥夹套161并不适于薄的芯片。基于此种理由,在进行倒装式接合的情况下,如图16A所示, 一边以与芯片面作面接触的平夹套
160吸附芯片162, 一边由热块164对该芯片162施加热和压力。
然而,当使用平夹套160时,芯片162的芯片面全体与平夹套160 接触。在此芯片162中,与平夹套160接触的芯片面是光检测部、即 形成有用来构成光电二极管阵列的杂质扩散层的光入射面。此成为光 入射面的芯片面全体在与平夹套160接触而受到加压及加热时,光检 测部自身遭受到物理的损伤(damage)。如此一来,光检测部亦招致 因表面损伤所造成的外观不良或特性劣化(暗电流或杂音增加等等)。

发明内容
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封 装时因光电二极管阵列的损伤所引起的特性劣化的光电二极管阵列及 其制造方法以及放射线检测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电二极管阵列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被检测光的入射面侧以阵列状形成多个光电二极管的半导体基板, 半导体基板的贯通入射面侧和其背面侧的贯通布线针对光电二极管来 形成,并且在半导体基板的入射面侧,设置至少覆盖形成有光电二极 管的区域并且透过被检测光的树脂膜。
此光电二极管阵列是,因为树脂膜介在于形成有光电二极管的区 域和在封装时所使用的平夹套之间,所以光电二极管不与在封装时所 使用的平夹套直接接触而受树脂膜所保护,不会受到由加压所产生的 应力或由加热所产生的应力。
上述光电二极管阵列是,将上述树脂膜设置在半导体基板的整个 入射面侧为优选。此光电二极管阵列,可利用树脂膜而将各光电二极 管的形成区域全体确实地覆盖,而且能容易地制造。
另外,在上述光电二极管阵列中,在半导体基板,在相邻的光电 二极管之间,设置用于分离各光电二极管的杂质区域(分离层)即可。 这些光电二极管阵列,因分离层而抑制表面泄漏,所以相邻的光电二 极管彼此被确实地电气分离。
其次,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电二极管阵列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由 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构成的半导体基板上形成贯通该半导体基板的两侧表面的贯通布线的第1工序;对于该半导体基板的单侧表面,向规
定的区域添加杂质以形成多个第2导电型的杂质扩散层,将由各杂质
扩散层和该半导体基板而成的多个光电二极管进行排列并设置成阵列
状的第2工序;和,在该半导体基板的单侧表面侧设置至少覆盖形成
有光电二极管的区域并且透过被检测光的树脂膜的第3工序。
根据此光电二极管阵列的制造方法,可在半导体基板的入射面侧, 设置用来覆盖光电二极管的形成区域的树脂膜,以制造光电二极管阵 列。
在上述光电二极管阵列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第1工序可以包括
在该半导体基板上形成多个穴部的工序;在包含有该各穴部的该半导 体基板的至少单侧表面形成导电性覆膜的工序;和,研磨半导体基板 以除去该导电性覆膜的工序。
这些光电二极管阵列的制造方法,可以还包括在上述第1工序
之后,在相邻的添加杂质的区域之间添加其它杂质以设置第1导电型 的杂质区域的工序。根据此制造方法,可获得相邻的各光电二极管被 确实地分离的光电二极管阵列。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放射线检测器,包括上述任一光电二极 管阵列;禾P,安装在光电二极管阵列的被检测光的入射面侧、并且因
入射的放射线而发光的闪烁面板。
另外,提供一种放射线检测器,包括由上述任一制造方法所制 造的光电二极管阵列;和,安装在光电二极管阵列的设置了上述树脂
膜一侧、因入射的放射线而发光的闪烁面板。
这些放射线检测器因为具备上述光电二极管阵列,所以形成在该 光入射面的光电二极管因为受到树脂膜的保护而不会在封装时因加压 或加热而受损伤,可防止因它们而产生的杂音或暗电流增加等所造成 的特性劣化。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实施方式的光电二极管阵列的主要部分进 行放大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构成光电二极管阵列的半导体芯片的侧面图及将其主要部分放大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电二极管阵列的制造工序中途的过程的 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后续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后续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后续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后续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8是表示图7的后续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后续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后续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实施方式的其它光电二极管阵列主要部分
进行放大的剖面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实施方式的另外光电二极管阵列主要部分
进行放大的剖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实施方式的另外光电二极管阵列主要部分
进行放大的剖面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具有欠缺部的透明树脂膜的光电二极管阵
列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的剖面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具有实施方式的光电二极管阵列的放射线
检测器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的剖面示意图。
图16A是示意性地表示由夹套吸附半导体芯片的状态、是表示利
用平夹套进行吸附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6B是示意性地表示由夹套吸附半导体芯片的状态、是表示利
用角锥夹套进行吸附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光电二极管阵列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此外,同一要素使用同一 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电二极管阵列1的剖面 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光L的入射面设为表面,其相反侧的面设为背面。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图示的便利性,尺寸可适当地变更。
光电二极管阵列1是,依pn结的多个光电二极管4以纵横有规则 的阵列状进行2维排列,其一个一个的光电二极管4具有作为光电二 极管阵列1的一像素的机能,整体构成一个光检测部。
光电二极管阵列1具有厚度为150 500pm (优选为400pm)左右 且杂质浓度为lxlO。 10"/cn^左右的n型(第1导电型)硅基板3。 n 型硅基板3的表面及背面形成由厚度0.05 lpm (优选为0.1|im)左右 的Si02所成的钝化膜2。另外,在光电二极管阵列1的表面侧,杂质 浓度为lxlO'5 10,cm3且膜厚为0.05 20pm左右(优选为0.2jnm) 的p型(第2导电型)杂质扩散层5以纵横的有规律的阵列状进行2 维排列。由该各p型杂质扩散层5和n型硅基板3而成的pn结构成光 电二极管4。
其次,各p型杂质扩散层5所存在的区域是形成光电二极管4的 区域(形成区域),其以外的区域成为未形成光电二极管的非形成区 域,在其表面侧,至少可覆盖光电二极管4的形成区域全体的透明树 脂膜6设置在表面侧全体。
此透明树脂膜6成为由光电二极管4全体所成的光检测部的保护 膜、且配置在入射面侧,所以,由使光电二极管阵列4所检测的光(被 检测光,例如,后述的闪烁面板31所发生的荧光)透过且对该被检测 光为光学上透明的光透过性的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硅酮、 氟、丙烯酸酯等或由以它们等为基材的复合材料所构成。
另外,透明树脂膜6如同后面将述及,在倒装式接合之际与平夹 套直接接触,因为被加压且被加热,所以优选具备可发挥用来保护各 光电二极管4以缓冲此加压及加热的作为缓冲层的功能。在此情况下, 例如热膨胀系数为lxlO^ lxlO—VC左右,作为弹性特性的弹性率为 10 12000kg/cm2左右,热传导率为0.2 1.85W/mK,杂质离子不会因 加热而朝光电二极管4扩散,且具有可吸收至少来自后述的闪烁面板 31的光的膜厚(l 50|im (优选为10|im)左右)者为优选。
此透明树脂膜6若设置成至少可覆盖光电二极管4的形成区域全 体的范围即可。若満足此条件,也可以用1个透明树脂膜6覆盖光电二极管4的形成区域全体,也可将透明树脂膜6按各光电二极管4而
个别地形成,在其非形成区域,形成一部分未形成的欠缺部6a (参照 图14)。然而,以简易制造工序这点而言,将1个透明树脂膜6设置 在表面侧全体是优选(针对此点将在后面详述)。
另外,光电二极管阵列1的光电二极管4各自具有贯通布线8。各 贯通布线8由将n型硅基板3的表面侧和背面侧贯通且形成为直径 10jim 100^im左右(优选为5(Vm左右)、且磷的浓度为lx1015 10,cr^左右的多晶硅所成,其表面侧通过由铝所成的电极布线9 (膜 厚为lpm左右)而与p型杂质扩散层5电连接,背面侧通过由同为铝 所成的电极衬垫10 (膜厚为0.05^im 5!im,优选为lpm左右)而被电 连接。焊锡的凸块电极12经由Ni—Au所成的凸点底层金属(UBM) 11而被连接至其各电极衬垫10。各贯通布线8设置在未形成有光电二 极管4的非形成区域,但也可设置在除其以外的部分。
而且,图示的光电二极管阵列1是,在p型杂质扩散层5彼此之 间,S卩,在相邻的光电二极管4、 4之间,将n+型杂质区域(分离层) 7设置为深度0.5 6pm左右。此n+型杂质区域(分离层)7具有将相 邻的光电二极管4、 4进行电气分离的功能,通过此设置,相邻的光电 二极管4、 4被确实地电气分离,可减低光电二极管4彼此的串音。然 而,即使光电二极管阵列1未设置此n+型杂质区域7,也具有实用上 充分可容许的程度的光检测特性。
图2表示构成光电二极管阵列1的半导体芯片30的侧面图及将其 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半导体芯片30的宽度Wl 为22.4mm左右,厚度D为约0.3mm的极薄的板状,具有多数个上述 的光电二极管4 (例如16x16个的2维配置),相邻的像素间的间距 W2为1.4mm左右的大面积(例如22.4mmx22.4mm)的芯片。
并且,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光电二极管阵列1是,当光L从表面侧 入射时,其被检测光L在透过透明树脂膜6之后,向各p型杂质扩散 层5入射,各光电二极管4生成对应其入射光的载流子。因生成的载 流子所产生的光电流经由连接至各P型杂质扩散层5的电极布线9及 贯通布线8,再经由背面侧的各电极衬垫10和UBM11而从凸块电极 12被取出。通过来自此凸块电极12的输出以进行入射光的检测。如同上述,光电二极管阵列1是,可覆盖光电二极管4的形成区
域全体的透明树脂膜6设置在表面侧。因此,在将半导体芯片30吸附 于平夹套上而进行倒装式接合时,此透明树脂膜6与平夹套接触,以 介在于平夹套和光电二极管4的形成区域之间的的形状进行配置。由 此,构成光检测部的光电二极管4的形成区域受此透明树脂膜6所保 护,不会与平夹套直接接触。因此,光电二极管阵列1的光检测部因 为不直接承受因加压或加热所产生的应力,所以光检测部自身不会受 到物理性的损伤(damage),可抑制起因于那样的损伤的杂音或暗电 流等的发生。因此,光电二极管阵列1可进行高精度(S/N比高)的光 检测。另外,因为透明树脂膜6可发挥作为能够保护各光电二极管4 的缓冲层的功能,所以也可吸收在吸附于平夹套之际的物理性冲撃, 在这点上也具有效果。
另外,如同后面将述及,除了倒装式接合以外,例如在将光电二 极管阵列1与闪烁器一体化而作为CT用传感器的情况下,因为闪烁器 不直接与光检测部接触,所以也可回避闪烁器在安装时的损伤。
但是,上述的光电二极管阵列1也可为如下的构成。例如,如图 U所示,也使磷扩散于孔部15的侧壁,也可将n+型杂质区域7设置 在贯通布线8的周围。如此一来,可将在形成孔部15 (穴部14)之际 来自损伤层不要的载流子予以捕捉,可抑制暗电流。此时的所要添加 的磷的浓度为lxl0" 10,ci^左右,n+型杂质区域7的厚度(深度) 为0.1 5|im左右就可以。
又如图12所示,在孔部15内的氧化硅膜20之上也可设置膜厚为 0.1 2iam左右的氮化硅膜26。如此一来,使得n型硅基板3与贯通布 线8的绝缘确实而可减低动作不良。
而且,在背面侧也掺杂磷且使之扩散,如图13所示,也可设置n +型杂质区域7。在此情况下,可自背面取出阴极电极16。如此一来, 成为不需设置用于阴极的贯通布线,所以涉及损伤的减低、暗电流的 减低、以及不良率的减低。当然,根据需要而从形成于表面的n+型杂 质区域7设置贯通布线而将作为阴极的电极取出于背面侧也可以。
其次,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光电二极管阵列1的制造方法,依据图 3 图IO加以说明。首先,准备厚度为150 500pm (优选为40(Vm)左右的n型硅基 板3。接着,如图3所示,利用ICP—RIE,在n型硅基板3的表面(以 下此面为表面,而相反侧的面为背面)侦U,将直径10nm 100|im (优 选为50pm)左右的未贯通的穴部14,以n型硅基板3的厚度所对应的 深度(例如100 350pm左右),对应光电二极管4形成多个之后,在 基板的表面及背面施予热氧化以形成氧化硅膜(Si02) 20。各穴部14 随后形成有贯通布线8。氧化硅膜(Si02) 20实现后述的贯通布线8 与n型硅基板3的电气绝缘。
其次,如图4所示,作为添加了杂质磷的导电性覆膜而言,在基 板的表面和背面或仅在表面形成多晶硅膜21,同时在穴部14填入添加 有其杂质而低电阻化的多晶硅。接着,如图5所示,研磨基板的表面 及背面,除去形成在表面和背面的多晶硅膜21,同时使埋入穴部14 的多晶硅从表面和背面露出,在形成了贯通两侧表面的孔部15之后, 将该埋设的多晶硅作为贯通布线8,再次在基板的表面及背面施行热氧 化以形成氧化硅膜22。此氧化硅膜22在后续的工序中被作为n+热扩 散的屏蔽膜来利用。
然后,针对n型硅基板3的表面侧的氧化硅膜22,进行利用规定 的光掩模的图案化,仅在欲设置n+型杂质区域7的区域设置开口,从 该被开口的部分(开口部)使磷扩散以设置n+型杂质区域7 (在未设 置n+型杂质区域7的情况下也可省略此工序(杂质区域形成工序))。 其后,再次在基板的表面及背面施行热氧化以形成氧化硅膜23 (参照 图6)。此氧化硅膜23在后续的工序中被作为要形成p型杂质扩散层 5之际的屏蔽膜来利用。
接着,针对氧化硅膜23,进行利用规定的光掩护罩的图案化,仅 在欲形成各p型杂质扩散层5的区域设置开口。接着从该开口部使硼 扩散,将p型杂质扩散层5以2维排列形成纵横的阵列状。其后,再 次在基板的表面及背面施行热氧化以形成氧化硅膜24 (参照图7)。 由此,依各p型杂质扩散层5和n型硅基板3的pn结的光电二极管4 以2维排列形成纵横的阵列状,此光电二极管4成为对应于像素的部 分。
而且,在形成有各贯通布线8的区域形成接触孔(contacthole)。接着,针对于表面及背面分别将铝金属膜形成在全面之后,使用规定 的光掩模进行图案化,除去该金属膜的不要的部分,分别在表面侧形 成电极布线9、在背面侧形成电极衬垫IO (参照图8)。图中显示仅取
出阳极的电极。在从表面取出阴极的电极的情况并未图示,可从n+型 杂质区域7经由电极布线9和贯通布线8而取出于背面。
其次,在n型硅基板3的表面侧,涂布作为透明树脂膜6的材料 的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硅树脂、氟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等或以 它们为基材的复合材料的树脂,利用旋涂法或丝网印刷法使其扩大至 整个面且使之固化,设置透明树脂膜6 (参照图9)。通过设置此透明 树脂膜6,构成光检测部的光电二极管4的形成区域被保护。此外,在 透明树脂膜6上形成上述的欠缺部6a的情况下,从欠缺部6a的部分 除去所涂布的树脂即可,即便如此,光电二极管4的形成区域亦受到 保护。
然后,在各电极衬垫10设置凸块电极12,在作为该凸块电极12 而使用焊锡的情况下,因为焊锡对铝的湿润性较差,所以在各电极衬 垫IO形成用于居中调节各电极衬垫IO与凸块电极12的UBMll,而 重叠于该UBMll上以形成凸块电极12 (参照图10)。通过经由以上 的工序,在不产生起因于封装时的损伤所造成的杂音之下,可制造能 进行高精度光检测的光电二极管阵列1。
在此情况下,UBM11利用无电解电镀、并使用Ni—Au来形成, 但也可利用剥落法(lift-offmethod)、并使用Ti一Pt—Au或Cr一Au来形 成。另外,凸块电极12是利用锡球搭载法或印刷法在规定的UBM11 形成焊锡、再利用回焊而可获得。此外,凸块电极12并非局限于焊锡, 可以是金凸块、镍凸块、铜凸块,也可以是包含有导电性填料等金属 的导电性树脂凸块。
其次,针对本发明的放射线检测器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15是 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检测器40的侧剖面图。此放射线检测器40包括: 使放射线入射,再将依其放射线所产生的光从光射出面31a射出的闪 烁面板31;和,把从闪烁面板31射出的光由光入射面入射、再变换成 电信号的上述的光电二极管阵列1。此放射线检测器40的特征是包括 本发明的光电二极管阵列1。闪烁面板31被安装在光电二极管阵列1的表面侧(入射面侧), 光电二极管阵列1的表面侧设置有上述的透明树脂膜6。因此,闪烁面
板31的背面、即光射出面31a与透明树脂膜6接触,但不直接与光电 二极管4的形成区域接触。另外,在闪烁面板31的光射出面31a和透 明树脂膜6之间充填了具有不使光透过特性劣化而考虑的折射率的光 学树脂35,依此光学树脂35,则从闪烁面板31射出的光有效率地入 射至光电二极管阵列1。此光学树脂35可使用具有使闪烁面板31所射 出的光透过的性质的环氧树脂、丙烯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 氟树脂等,也可使用以它们为基材的复合材料。
其次,在将光电二极管阵列1接合至未图示的封装布线基板上之 际用平夹套吸附表面。但是,因为光电二极管阵列1的表面设置有上 述的透明树脂膜6,所以平夹套的吸附面不直接与光检测部接触,且通 过安装了闪烁面板31,其光射出面31a也不与光电二极管4的形成区 域直接接触。因此,具有此种光电二极管阵列1和闪烁面板31的放射 线检测器40,因为可防止在封装时的因光检测部的损伤所产生的杂音 或暗电流等等,所以可进行高精度的光检测,也能进行精度佳的放射 线检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详述,根据本发明,在光电二极管阵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 放射线检测器中,可有效地防止因封装时的光电二极管的损伤所造成 的杂音或暗电流的发生。
权利要求
1. 一种放射线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光电二极管阵列,具备,在被检测光的入射面侧以阵列状形成多 个光电二极管且贯通所述入射面侧和其背面侧的贯通布线针对所述光 电二极管来形成的半导体基板,在所述半导体基板的入射面侧,设置 至少覆盖形成有所述光电二极管的区域并且透过所述被检测光的树脂 膜;闪烁面板,安装在所述光电二极管阵列的所述被检测光的入射面 侧并且因入射的放射线而发光;以及光学树脂,充填在所述闪烁面板的光射出面和所述树脂膜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膜发挥作为缓冲层的功能,其膜厚为1 5(^m,其弹性率为10 12000kg/cm2。
3. —种放射线检测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实行第1工序、第2工序、以及第3工序来制造光电二极管阵列, 在所述第1工序中,在由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构成的半导体基板上形成贯通该半导体基板的两侧表面的贯通布线,在所述第2工序中,对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单侧表面,向规定的 区域添加杂质以形成多个第2导电型的杂质扩散层,将由各杂质扩散 层和所述半导体基板而形成的多个光电二极管进行排列并设置成阵列在所述第3工序中,在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单侧表面侧,设置 至少覆盖形成有所述光电二极管的区域并且使用透过所述被检测光的 树脂而形成的作为所述光电二极管的形成区域的保护膜的树脂膜;还包括第4工序,在封装布线基板上接合所述光电二极管阵列,第5工序,在所述光电二极管阵列的设置了所述树脂膜一侧,经由光学树脂而安装闪烁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电二极管阵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放射线检测器,其目的在于防止在封装时因光检测部的损伤而造成杂音的发生。本发明的光电二极管阵列,在n型硅基板(3)的被检测光的入射面侧,以阵列状形成多个光电二极管(4),且贯通入射面侧和其背面侧的贯通布线(8)针对光电二极管(4)来形成,其中在其入射面侧,设置覆盖光电二极管(4)的形成区域并且透过被检测光的透明树脂膜(6),从而作成光电二极管阵列(1)。
文档编号H01L31/09GK101311749SQ200810128369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0日
发明者柴山胜己 申请人: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