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82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插座,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整合直流电源插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插座。
背景技术
计算机与计算机周边装置为有效进行数据传输,均设置有不同通讯协议标准的电连接器,目前又有鉴于计算机产品均朝向轻薄短小设计,故所述的电连接器也愈趋薄形化。其中的序列传输格式的电连接器最为普及,不外乎如外部
序歹Q先进W十力口4支术端子才翁座(External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eSATA)、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等电连接器。
由于USB电连4妻器的协议标准包含有两支直流电源端子,故4吏用USB电连接器接头的计算机周边装置不必额外连接工作电源,在插接至计算机的USB电连接器插座后,即能取得工作电源,相当方便。至于eSATA电连接器则因为其原本制定协议标准的缘故,而使用此一电连接器的计算机周边产品,则必需要取得一外部电源,才能顺利工作,但是eSATA协议标准提供较USB协议标准更高,因此目前计算机与计算机外设产品确实相当普及,而外接电源的设计不仅增加使用eSATA电连接器的产品的成本,也无法令所述的产品难以轻薄;因此对于eSATA电连4妻器应还改良"^殳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以下简称eSATA)端子插座有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整合在内部电源接脚的eSATA端子插座,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整合在内部电源接脚的eSATA端子插座,所述的eSATA端子插座包含有
一本体,其前端面向后形成有一开槽,并在所述的开槽的后壁面向前凸伸一舌片;
一eSATA端子组,其包含有七支水平排列接脚,各接脚的前电连接段是平放固定在所述的本体的舌片第一端面,后焊接段则穿过本体开槽的后壁面,向外突出,供焊接用;
一电源端子组,其包含有两支电源接脚,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本体开槽的两相对侧壁上,并与所述的eSATA端子组的七支接脚平行设置,各电源接脚的后端也向后穿过本体开槽的后壁面,供与外部电源(24伏特以下的直流电源)焊接用;与
一金属外壳,其包覆所述的本体,并令所述本体开槽与eSATA端子组的后焊接段外露。
上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在本体开槽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电源端子組,供一匹配此结构的eSATA电连接器接头插入后,通过此电源端子组直接提供eSATA电连接器接头工作电源,除可节省外接电源的电线与成本,使用上也相当方便。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整合一组USB端子组的eSATA端子插座,其中所述的USB端子组的复数端子是设置在舌部的第二端面,并包含有提供51犬特直流电源的两支端子;因此,当一匹配此结构的eSATA电连接器接头插入后,所述的eSATA电连接器接头即可同时使用USB端子组的5伏特直流电源,以及对应在eSATA端子组两侧的两支接脚所提供的小于24伏特直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最后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整合两组不同USB协议标准的eSATA端子插座,即所述的舌部的第二端面设有其中一组USB协议标准的端子组,再令七支eSATA接脚的其中数支脚作为另一组USB协议标准的端子;因此,当一匹配此结构的eSATA电连接器接头插入后,所述的eSATA电连接器接头即可同时使用舌片第二端USB端子组的5伏特直流电源,以及对应在eSATA端子组两侧的两支接脚所提供的24伏特直流电源。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在本体开槽的两侧壁上,对应eSATA端子组位置高度处设置有一电源端子組,供一匹配此结构的eSATA电连接器接头插入后,通过此电源端子组直接提供eSATA电连接器接头工作电源,除可节省外接电源的电线与成本外,在使用上也相当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A和图2B是第一不同角度的组合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视平面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一 eSATA电连接器接头未插接立体外观图;图5是图4立体分解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一 eSATA电连接器接头插接的侧剖平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一eSATA电连接器接头插接的前纵剖平面图;图8A和图8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不同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9A和图9B是图8A与图8B的组合立体外观图;图10是图8A的组合前视平面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与一 eSATA电连接器接头未插接仰视立体外观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与一 eSATA电连接器接头立体分解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与一 eSATA电连接器接头未插接的側剖平面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与第二较佳实施例与一 eSATA电连接器接头插接的部份纵剖图15A和图15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不同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6是图15A图仰视组合立体外观图;图17是图15A的组合前^L平面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与一 eSATA电连接器接头未插接立体外7见图19A和图19B是图18不同角度的立体分解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与一 eSATA电连接器接头未插接的側剖平面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与第三较佳实施例与一eSATA电连接器接头插接的部份纵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10、 10a、 10b-插座;ll-本体;lll-开槽;112-后壁面;113-滑槽;12、 12a、 12b-舌片;121-定位槽;122-通道;123-长槽;124-长槽;125-短槽;13-金属外壳;14-固定座;141-穿槽;20-eSATA端子组;21-接脚;211-电连4妻段;212-焊接段;213-下弯阶部;22-电源接脚;221-焊接段;30-USB端子组;31-端子;311-上弯折部;312-焊接部;313-下弯折部;40、 40a、 40b-
6接头;41-座体;42-金属外壳;43-eSATA信号端子;44-电源端子;45-第一信号端子;451-上阶部;46-第二信号端子;461-上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l、图2A与图2B与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以下简称eSATA)端子插座(1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含有
一本体(U),其前端面是向后形成有一开槽(lll),并在所述的开槽(lll)的后壁面(112)向前凸伸一舌片(12);所述的舌片(12)第一端面向下形成有七个平行定位槽(1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体(11)两侧相对舌片(12)第一端面高度,由后向前分别形成一贯穿滑槽(113),以及开槽(lll)连通,又各滑槽(113)断面呈一 "匸"字形;
一 eSATA端子组(20),是包含有七支水平排列接脚(21),各接脚(21)的前电连接段(211 )是平放固定在所述的本体舌片(12)第 一端面的定位槽(113),后焊接段(212)则穿过本体开槽(111)的后壁面(112),向外突出以供焊接用;
一电源端子组,其包含有两支电源接脚(22),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本体开槽(lll)的两相对侧壁上,并与所述的eSATA端子组(20)的七支接脚(21)平行设置,又各电源接脚(22)的后端也向后穿过本体开槽(111)的后壁面(112),供与外部电源(24伏特以下直流电源)焊接用;由于eSATA电源是使用24伏特以下直流电源,相较于原本七支接脚(21)所传送电子信号的电压与电流为高,故各电源接脚体积是大于各eSATA端子组的体积,以承载较高电源的用途;在本实施例,各电源接脚(22)断面呈一 "匸"字形,在后端再向下形成一坪接段(221);这样两电源接脚(22)是由后向前插设在其对应的贯穿滑槽(113),而与本体(ll)组合;与
一金属外壳(13),其包覆所述的本体(ll),并令本体开槽(lll)与eSATA端子组(20)各接脚(21)的后焊接段(212)外露。
请配合参阅图4至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一种整合有电源端子组的eSATA电连接器接头(40)插接图面,其中所述的接头(40)是在其座体(41)内设有七支平行设置eSATA信号端子(43),各eSATA信号端子(43)前电连接段是呈弯折设计,而具有弹性,另各eSATA信号端子的后端通过座体(41)后侧向外穿出供焊接用。其中所述的座体(41)外侧是由一金属外壳(42)包覆,且其两相对外側壁面上是分别设有一断面呈"匸"字形的电源端子(44),各电源端子(44)的体积大于eSATA信号端子(43)。当此一接头(40)插设至本实用新型插座(10)中,其七支内部eSATA信号端子(43)的前电连接段会因穿入舌部(12)而向上,进而分别抵靠在舌部(12)上的七支接脚(21)。由于电源端子(44)设在座体(41)的两相对外側壁,故会与本实用新型插座(10)的本体开槽(111)的两侧壁上的电源接脚(22)接触,如图7所示,而顺利获得工作电源。
请参阅图8A与图8B、图9A、图9B与图IO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插座(10a)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第 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但还整合有一通用序列总线(以下简称USB)端子组,而为构成二合一电连接器;而本实施例本体舌部(12a)的七个定位槽(121)是形成在舌部(12)的第二端面,供eSATA端子组(20)的七接脚(21)放置,至于电源端子(22)则同样设在开槽(111)两相对侧壁上,但是对应设在舌部(12b)第二端面的eSATA端子组(20)高度位置。
本实施例的舌部(12b)还形成有由后向前贯穿的四个平行信道(122),令在舌部(12a)前端面形成有四个开口 ,而第一端面形成有四道平行长槽(123); USB端子组(30)是包含有四支USB端子(31),各USB端子(31)的前连接部是设置在对应的长槽(123),其前端是形成有一上弯折部(311),所述的上弯折部(311)受到一向下压力会变形并向前延伸,故通道(122)前端即可提供各受压变形端子(31)向前延伸的空间。所述USB端子组(30)的各端子(31)的后焊接段(312)向本体开槽后壁面(112)穿外出后再向下弯折,又eSATA端子组(20)的各接脚(21)的后焊接(212)段也向下弯折;为固定eSATA端子组(20)的接脚(21)与USB端子组的端子(31)的后焊接段(312),本实施例包含有一固定座(14),其形成有十一个纵向穿槽(141),当所述的固定座(14)由下至上组合至所述的本体(11)后侧时,所述的十一支向下弯折的后焊接(212)(312)即会贯穿对应的穿槽(141)向下外露。
请配合参阅图11、图12与图13所示,本实施例供一同样具有一eSATA端子组与一组USB端子组的二合一电连接器接头(40a)插接使用,所述的接头座体(41)内上下分别设置有四支USB第一信号端子(45)与七支的eSATA信号端子(43),其中各各eSATA信号端子(43)的前电连接段是呈弯折设计,而具有弹性,而各USB第一信号端子(45)则为平面;另外,所述的座体(41)两相对外侧设有两断面路"匸"字形的电源端子(44),各电源端子(44)的尺寸也较USB第一信号端子(45)与Esata信号端子(43)为大。当此一接头(40a)插入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插座(10a)时,所述的舌部(12a)会隔开上下USB第一信号端子(45)与eSATA信号端子(43),其中USB第一信号端子(45)会与舌部(12a)笫一端面的USB端子(31)接触,而eSATA信号端子(43)则会与舌部(12a)第二端面的eSATA端子组(20)对应接脚(21)接触。由于电源端子(44)设在座体(41)的两相对外侧壁,故会与本实用新型插座(10a)的本体开槽的两侧壁上的电源接脚(22)接触,如图14所示,令此一接头(40a)除可由主机板设定由本实用新型插座(10a)的USB端子組的5伏特直流电源供作为eSATA电源外,还可同时获得另 一组小于24伏特的直流电源,而令eSATA接头(40a)顺利获得足够的工作电源。
请参阅图15A与图15B、图16与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插座(10b)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但提供两种不同USB协议标准;其中 一组符合USB2.0协议标准,而另 一组则为USB3.0协议标准,故而本实施例是构成一个三合一电连接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体舌部(12b)的第二端面由后向前艰成四条平行长槽(124),再由前向后形成五条平行短槽(125),且不与长槽(124)相连通,但与舌部(12b)第 一端面的中间五条平行定位槽(121 )对应连通。但所述的eSATA端子组(20)的七接脚(21)中间五支接脚(2l)向前形成一下弯阶部(213),当七支接脚(21)分别置在舌部(12b)第一端面的定位槽(121)中,中间五支接脚(121)前端的下弯阶部(213)会贯穿舌部(12b)并自舌部(12b)第二端面对应的短槽(125)处露出;此五下弯阶部(213)即用以作为USB3.0协议标准的端子用,故可与eSATA端子组的其中的五支接脚共享。
本实施例USB2.0端子组是包含有四支USB端子(31),各USB端子(31)的前连接部是设置在于舌部(12b)第二端面的对应长槽(124)位置,并在前端向下形成一弯折部(313),又各USB端子(31)的后焊接段(312)是穿过本体(11)开槽后壁后向下弯折,而eSATA端子组各接脚(21)的后焊接段(212)是穿过本体开槽后壁后向下弯折;而为固定eSATA端子组的接脚与USB2.0端子组的端子的后焊接段(212)(312),本实施例包含有一固定座(14),其形成有十一个纵向穿槽(141),当所述的固定座(14)由下至上组合至所述的本体(11)后侧时,所述的十一支向下弯折的后焊接段(212)(312)即会贯穿对应的穿槽(141)向下外露。
请配合参阅图18、图19A与图19B与图20所示,本实施例供一同样具有一 eSATA端子组与两组USB端子组的三合一电连接器接头(40b)插接使用。
所述的接头(40B)的座体(41)内部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七支eSATA信号端子(43)、五支USB3.0第二信号端子(46)与四支的USB2.0第一信号端子(45);其中各eSATA信号端子(43)是呈弯折设计,而各USB3.0第二信号端子(46)的前电连
9接段是向上倾斜,并在前端形成一上弯折部(461),并较各eSATA信号端子(43)为短;各USB2.0第一信号端子(45)的前电连接段的中前部是向上形成一上阶部(451),以对应在所述的USB3.0第二信号端子(46)位于高度位置,并较USB3.0第二信号端子(46)长。另夕卜,所述的座体(41)两相对外侧对应eSATA信号端子(43)高度位置,设有两断面路"匸"字形的电源端子(44),各电源端子(44)的体积也较USB与eSATA信号端子体积大。
当此一接头(40b)插入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插座(10b)时,所述的舌部(12b)会将eSATA信号端子(43)往上顶,而令USB3.0与US2. 0信号端子向下抵,而分别与舌部(12b)第二端面的五个下弯阶部(213)与USB2.0端子组的四支端子(31)对应接触。
由于电源端子(.44)设在座体(41)的两相对外侧壁,故会与本实用新型插座(10b)的本体开槽(lll)的两侧壁上的电源接脚(22)接触,如图21所示,令此一接
源供作为eSATA电源外,还可同时获得另一组小于24伏特的直流电源,而令
eSATA接头(40a)顺利获得足够的工作电源。
由上迷公开三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在本体开槽的两侧壁上,对应eSATA端子组位置高度处设置有一电源端子组,供一匹配此结构的eSATA电连接器接头插入后,通过此电源端子组直接提供eSATA电连接器接头工作电源,除可节省外接电源的电线与成本,使用上也相当方便。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
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0
权利要求1. 一种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本体,其前端面向后形成有一开槽,并在所述的开槽后壁面向前凸伸一舌片;一eSATA端子组,其包含有复数水平排列接脚,各接脚的前电连接段是平放固定在所述的本体舌片的第一端面上的定位槽上,其后焊接段则穿过本体开槽的后壁面,向外突出以供焊接用;一电源端子组,其包含有两支电源接脚,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本体开槽的两相对侧壁上,并对应于所述的eSATA端子组位置高度,各电源接脚的后端也向后穿过本体开槽的后壁面,供与外部电源焊接用;与一金属外壳,其包覆所述的本体,并令所述本体开槽与eSATA端子组的后焊接段外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 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USB端子组,其包含有复数支端子,分别设置 在舌片的第二端面上,以及eSATA端子组相对设置在所述的舌片上;其中各端 子的后端向所述的本体开槽后壁面穿出,作焊接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 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SATA端子组的其中复数支接脚的前端向舌部的第 二端面贯穿形成有阶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 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SATA端子组设在舌部的第一端面。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 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SATA端子组设在舌部的第一端面,且中间五支接 脚前端形成有阶部,此五阶部是向下贯穿舌部并外露在所述舌部的第二端面的 前端位置;所述的USB端子组的端子设在舌部第二端面。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 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两侧对应于所述舌片上eSATA端子组的高 度,由后向前分别形成一贯穿滑槽,并与所述的开槽连通,供两电源端子插设固定在所述本体中。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 插座,其特征在于各电源端子的体积是大于eSATA端子组的各接脚体积。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 插座,其特征在于各贯穿滑槽与各电源端子断面是呈一匸字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舌片第一端面上还形成有复数平行定位槽,供对应eSATA端子组的接脚 固定在其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插座,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本体后侧是还设有一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形成有复数穿槽,供 穿出本体的eSATA端子组的接脚与USB端子组的端子穿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整合直流电源插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插座,其在一本体前端面形成一开槽,所述的开槽内凸伸一舌片,供一eSATA端子组固定在所述的本体的舌片第一端面上,又所述的本体外侧是由一金属外壳包覆;其中所述的本体开槽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电源接脚,以对应eSATA端子组高度位置,并与所述的eSATA端子组的七支接脚平行,供与外部电源焊接用;因此待一匹配此结构的eSATA电连接器接头插入后,通过开槽内两侧的电源端子提供所述的eSATA电连接器接头的工作电源,而除了省去外接电源的电线与成本外,使用上也相当方便。
文档编号H01R12/00GK201266694SQ20082020790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1日
发明者江瑞读 申请人:泰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