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82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接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进行转换的转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进行转换的转接连接器,如
中国专利CN00254187.4所公开的一种转换端子,由一原端子头、两电路板以及新端子头组成,其中两电路板中一个电路板的一面或两面上的两端处设有导电极,而两端导电极之间设有导电电路以电性连接两端的导电极,所述的电路板两端分别插入原端子头及新端子头的排状导电金属间,其两面的导电极与导电金属接触,接触点熔焊成一体呈导电状态;同理,另一电路板以同样方式插于原端子头及新端子头的另一排导电金属间,其单面的导电极与这些导电金属接触,接触点熔焊成一体呈导电状态,再经射出胶模形成转换端子形体。为确保该转换端子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牢靠,在该新端子头的两侧各设有一通孔,从而可采用螺栓等紧固件穿设于该两个通孔,在安装该转换端子时可以通过旋转拧紧两紧固件将其紧固到电子设备上,在拆离该转换端子时又需要反向拧松两紧固件。可见,通过使用这种紧固方式来将转接连接器紧固到电子设备上时,存在装拆较为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转接连接器,其利用一种简单的钩扣组件与对接的连接器固定配合并且装拆都较为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接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连接器; 一第二连接器; 一电路板,其一端与该第一连接器电性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该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在一起; 一屏蔽壳体,其设置在由电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外周;以及一外壳,其包覆于该屏蔽壳体的外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插置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包覆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屏蔽外壳以及固定至该绝缘本体上的至少一卡钩元件;这些卡钩元件向上突伸出两个倒钩,该两个倒钩穿过该第二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向上突伸而出;这些卡钩元件还向上突伸出按压部,该按压部向上穿过该屏蔽壳体并突伸到该外壳的下方,该外壳在对应于所述卡钩元件的按压部上方还设置有一按键,按压该按键即可下压这些卡钩元件的两个倒钩。
优选地,所述的卡钩元件大致呈U形,其包括用于固定到该绝缘本体上的一固定臂和与该固定臂相连的、可以弹性活动的一弹性臂,所述的倒钩位于该弹性臂的末端,所述的按压部位于该弹性臂的中部。
所述的卡钩元件共有两个,该两个卡钩元件分别设置在该第二连接器的两侧。
该第二连接器的屏蔽外壳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开槽,该卡钩元件的两个倒钩是从该两个开槽向上突伸而出的。
该屏蔽壳体包括两相互扣合在一起的一上壳体和一下壳体,该上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开孔,以对应供所述两个卡钩元件的两个按压部穿过并突伸到该外壳的下方。
该按键是设置在外壳上靠近第二连接器处,并且在该外壳靠近第一连接器处还设有一台阶部。
该外壳包括两相互扣合在一起的一上外壳和一下外壳,该按键与该台阶部都是设置在该上外壳,且该按键的上表面还设有若干防滑条纹。
该第二连接器为符合Displayport规范的插头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为符合HDMI规范的插座连接器。
该第二连接器的多个导电端子排列为上、下两排,该两排导电端子分别焊接到该电路板的上、下两侧;该第一连接器也包括一绝缘本体、插置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及包覆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屏蔽外壳,该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是焊接到该电路板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连接器在安装到电子设备时只
5需要直接将Displayport插头连接器插入到电子设备上的Displayport插座
连接器上,两卡钩元件上的倒钩被弹性压下后再弹起就可以对应钩扣在Displayport插座连接器上,该转换连接器与电子设备就成为一不容易松脱之组合,而在拔离的时候只需要按下外壳上的按键压下倒钩,即可拔下转换连接器,使用十分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接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接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
接器以及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
示出了外壳与组合在一起的其他部分的配合关系;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接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接连接器的正面视图;图8为沿图7中A-A线的、放大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接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l、 一第二连接器2、 一电路板3、 一屏蔽壳体4和一外壳5。
该第一连接器1是一符合HDMI (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多媒体接口)接口标准的插座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1主要包括一绝缘本体11、插置在该绝缘本体1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12及包覆在该绝缘本体11外周的屏蔽外壳13。
该第二连接器2是一符合Displayport接口标准的插头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本体21、多个设置在该绝缘本体21上的导电端子22及包覆在该绝缘本体21上的屏蔽外壳23,且该屏蔽外壳23的上表面231上设有两开槽2311;以及固定至该绝缘本体21上的两个卡钩元件24。如图3所示,每个卡钩元件24呈U形,且包括相互连接成一体的一 固定臂243和一弹性臂244;该弹性臂244呈可以弹性上下活动的悬臂状。 其中,该固定臂243固定在该绝缘本体21上;而该弹性臂244的末端设 有一倒钩2441,且在该弹性臂244的中部还向上突设有一按压部2442。 参见图l至图4,在将每个卡钩元件24横置以将该固定臂243插入固定 在绝缘本体21上时,该弹性臂244的末端也沿绝缘本体21的纵向伸入 该屏蔽外壳23内,该倒钩2441从该屏蔽外壳23的上表面231上的开槽 2311向上突伸出来,但该弹性臂244上的按压部2442则设置在该第二连 接器2后方。
本实施例中的卡钩元件24为两个独立的部件,然而在其它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该两卡钩元件24弹性臂244的中部可以通过横向延伸跨设在 两卡钩元件24之间的一横梁(图未示)连接为一体。
如图3所示,该电路板3的一端设有一第一组金手指31,其另一端 的上、下两侧都设有一第二组金手指32,且两端的金手指31、 32之间通 过电路(图未示)连接在一起。参照图1和图2,所述两个卡钩元件24 分别装设在该电路板3的两侧;其中第一连接器1固定在该电路板3设 有第一组金手指31的一端,并且该第一组金手指31与第一连接器1的 导电端子12电性连接在一起;而该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22是排列为 上、下两排,这两排导电端子22分别焊接到该电路板3上、下两侧的第 二组金手指32上;从而实现第一连接器1到第二连接器2的电气连接的 转换。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屏蔽壳体4包括一上壳体41和一下壳体42, 该上壳体4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两个开孔411以供所述两个卡钩元件24 的弹性臂244的按压部2442插入。参见图4,该屏蔽壳体4的上壳体41 和下壳体42将由电路板3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以及第二连接器2包覆于 其内并对应扣合成一体,且使该第二连接器2的倒钩2441外露;而固定 于第二连接器2上的两个卡钩元件24的按压部2442向上突伸穿过所述 屏蔽壳体4的上壳体41的上表面上的两个开孔411并突伸到该外壳5的 下方。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外壳5包括一上外壳51和一下外壳52,
7该上外壳51的上表面设有一第一平面511及一第二平面513。其中,该 第二平面513是略高于第一平面511从而在第一平面511及第二平面513 之间形成一台阶部514,以利于使用者施力于其上进行插拔。该上外壳 51的第一平面511上对应该屏蔽壳体4的两个开孔411处还设有一按键 512,该按键512可用于按压穿过两个开孔411的两个卡钩元件24的两 个按压部2442,该按键512的操作部位上设有多个防滑条纹5121。参见 图6至图8,该上外壳51和下外壳52将由该屏蔽壳体4包覆的该第一连 接器1和该第二连接器2以及该屏蔽壳体4包覆于其内并相互扣合成一 体,且使该第二连接器2的倒钩2441外露。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接连接器其装配过程大致包括将第一 连接器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12焊接到电路板3上的第一组的金手指31 上、第二连接器2上的多个导电端子22的焊接端焊接到电路板3上的第 二组的金手指32上。在将第一连接器l、第二连接器2以及电路板3组 合到一起之后,用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分别从该组合的上、下两面将 该组合包覆,并将该上壳体41与下壳体42扣合成一体,卡钩元件24上 的按压部242对应从上壳体41上的开槽411凸伸出来。然后,用上外壳 51和下外壳52分别从屏蔽壳体4的的上、下两面包覆,并将该上外壳 51与下外壳52扣合成一体而得到如图6所示的转接连接器,这时,参见 图7和图8,可见,卡钩元件24上的按压部2442是凸伸到了上外壳51 的下方与按键512相对应的位置,从而通过按压该按键512即可下压该 卡钩元件24上的倒钩2441从而达成解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接连接器,在安装到 电子设备时只需要直接将符合Displayport接口标准的第二插头连接器2 插入到电子设备上的Displayport插座连接器(图未示)上,两个卡钩元 件24的倒钩2441先被弹性压下后再向上弹起即可对应钩扣在 Displayport插座连接器上,就可使该转接连接器与电子设备成为一不容 易松脱的组合;而在拔离该转接连接器时,只需要按下外壳5上的按键 512而使位于按键512下方的按压部2442被压下,从而使所述卡钩元件 24的弹性臂244被下压,进而带动位于弹性臂244的末端上的倒钩2441 向下移动,进而实现倒钩2441与对接的电子设备上的插座连接器的解锁,即可拔下转换连接器,装拆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固定的结构也可以适用 于其他类型的连接器。且本实用新型的文件中所述的向上、上表面、上、 下的相关方向性的描述仅用于方便叙述,并非用于限定特定的方向。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 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 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 一种转接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一第二连接器;一电路板,其一端与该第一连接器电性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该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在一起;一屏蔽壳体,其设置在由电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外周;以及一外壳,其包覆于该屏蔽壳体的外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插置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包覆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屏蔽外壳以及固定至该绝缘本体上的至少一卡钩元件;该至少一卡钩元件向上突伸出两个倒钩,该两个倒钩穿过该第二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向上突伸而出;该至少一卡钩元件还向上突伸出按压部,该按压部向上穿过该屏蔽壳体并突伸到该外壳的下方,该外壳在对应于所述卡钩元件的按压部上方还设置有一按键,按压该按键即可下压所述卡钩元件的两个倒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钩元件 大致呈U形,其包括用于固定到该绝缘本体上的一固定臂和与该固定臂 相连可以上下弹性活动的一弹性臂,所述的倒钩位于该弹性臂的末端, 所述的按压部位于该弹性臂的中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钩元件 共有两个,该两个卡钩元件分别设置在该第二连接器的两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的 屏蔽外壳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开槽,该卡钩元件的两个倒钩是从该两个开 槽向上突伸而出的。
5. 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包 括两相互扣合在一起的一上壳体和一下壳体,该上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两 个开孔,以对应供所述两个卡钩元件的两个按压部穿过并突伸到该外壳2的下方。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 按键是设置在外壳上靠近第二连接器处,并且在该外壳靠近第一连接器 处还设有一台阶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包括两相 互扣合在一起的一上外壳和一下外壳,该按键与该台阶部都是设置在该 上外壳的上表面,且该按键的上表面还设有若干防滑条纹。
8.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 第二连接器为符合Displayport规范的插头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为符合 HDMI规范的插座连接器。
9.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 第二连接器的多个导电端子排列为上、下两排,该两排导电端子分别焊 接到该电路板的上、下两侧;该第一连接器也包括一绝缘本体、插置在 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及包覆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屏蔽外壳,该 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是焊接到该电路板的一侧。
专利摘要一种转接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一第二连接器、将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在一起的一电路板、设置在由电路板连接的第一、二连接器外周的一屏蔽壳体以及包覆于该屏蔽壳体外周的一外壳。该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插置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包覆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一屏蔽外壳以及固定至该绝缘本体上的两卡钩元件;该两卡钩元件向上突伸出两个倒钩,其穿过该第二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向上突伸而出;该两卡钩元件还向上突伸出两按压部,其向上穿过该屏蔽壳体并突伸到该外壳的下方,该外壳在对应于所述卡钩元件的按压部上方还设置有一按键,按压该按键即可下压这些卡钩元件的两个倒钩,使用时装拆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H01R13/658GK201285979SQ20082020788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5日
发明者王助勇 申请人: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