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器退刀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755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向器退刀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向器退刀槽结构。
背景技术
换向器是直流永磁串激电动机上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 结构上,换向器是几个接触片围成圆型,分别连接转子上的每个触头,外边连接的两个 电极称为电刷与之接触,同时只接触其中的两个。原理是,当线圈通过电流后,会在永 磁铁的作用下,通过吸引和排斥力转动,当它转到和磁铁平衡时,原来通着电的线较对 应换向器上的触片就与电刷分离开,而电刷连接到符合产生推动力的那组线圈对应的触 片上,这样不停的重复下去,直流电动机就转起来了。如果没有换向器的作用,那电机 只能转不到半圈就卡死了,只能当作电刹车了。 现有的换向器外圆车削时易在钩部产生车削翻边毛剌等,电机转子精加工时换 向器外圆表面不够光滑,电机电刷会和毛剌摩擦而发出噪声,影响电机的电气性能,减 少电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器退刀槽结构,它结构简单,能够解决现有换向 器结构不合理、外圆车削时在钩部产生车削翻边毛剌等现象,提高了电机转子精加工时 换向器外圆表面的光洁度,消除了电机电刷和毛剌摩擦而发出的噪声,改善了电机的电 气性能,有效的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换向器 片1、电木粉塑体2和轴孔3,换向器片1均匀设置在电木粉塑体2外侧,轴孔3同轴设 置在电木粉塑体2的中心。 所述的换向器片1的钩部外圆面设置有退刀槽4,退刀槽4低于加工面 0.03-0.3腿。 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解决现有换向器结构不合理、外圆车削时在钩部产生车 削翻边毛剌等现象,提高了电机转子精加工时换向器外圆表面的光洁度,消除了电机电 刷和毛剌摩擦而发出的噪声,改善了电机的电气性能,有效的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l-2,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换向器片l、电木粉塑 体2和轴孔3,换向器片1均匀设置在电木粉塑体2外侧,轴孔3同轴设置在电木粉塑体 2的中心。
3
所述的换向器片1的钩部外圆面设置有退刀槽4,退刀槽4低于加工面 0.03-0.3腿。 退刀槽4是在轴的根部和孔的底部做出的环形沟槽,沟槽的作用一是保证加工 到位,二是保证装配时相邻零件的端面靠紧, 一般用于车削加工中的(如车外圆,镗孔 等)。在车床加工中,如车削内孔、车削螺纹时,退刀槽便于退出刀具并将工序加工到毛 坯底部,常在待加工面末端,预先制出退刀的空槽。 本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简单,能够解决现有换向器结构不合理、外圆车削时在钩 部产生车削翻边毛剌等现象,提高了电机转子精加工时换向器外圆表面的光洁度,消除 了电机电刷和毛剌摩擦而发出的噪声,改善了电机的电气性能,有效的提高了电机的使 用寿命。
权利要求
一种换向器退刀槽结构,它是由换向器片(1)、电木粉塑体(2)和轴孔(3),换向器片(1)均匀设置在电木粉塑体(2)外侧,轴孔(3)同轴设置在电木粉塑体(2)的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器片(1)的钩部外圆面设置有退刀槽(4),退刀槽(4)低于加工面0.03-0.3mm。
全文摘要
一种换向器退刀槽结构,它涉及一种换向器退刀槽结构。它是由换向器片(1)、电木粉塑体(2)和轴孔(3),换向器片(1)均匀设置在电木粉塑体(2)外侧,轴孔(3)同轴设置在电木粉塑体(2)的中心,它结构简单,能够解决现有换向器结构不合理、外圆车削时在钩部产生车削翻边毛刺等现象,提高了电机转子精加工时换向器外圆表面的光洁度,消除了电机电刷和毛刺摩擦而发出的噪声,改善了电机的电气性能,有效的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R39/04GK101692518SQ20091018138
公开日2010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0日
发明者吉素梅, 潘美方 申请人:海安联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