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型熔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547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断路型熔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压受电设备的断路型熔断装置。
技术背景高压受电设备具有装配在从主干电缆分出的分支电缆上的开闭器。多个负 荷设备通过与其一一对应的熔断装置连接在所述开闭器上。各个熔断装置具有 固定在安装台上的一对支撑绝缘子。在各个支撑绝缘子的远端部上设有固定电 极及连接端子。两固定电极通过熔断丝筒电力连接(例如,参见申请号为200420036670. 0的公告)。在此公告上记载的熔断装置中,熔断丝筒两端的电极被具有螺栓等的固定 机构分别固定在两固定电极上。所以,为了对负荷设备进行维护点检而将供电 回路在通路状态和断路状态之间切换的时候,有必要装拆熔断丝筒,而不得不 将两固定机构在锁住状态和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存在费工夫的缺点。在采 用上述公告上记载的熔断装置的时候,必须进行以下说明的复杂的作业。即是,首先通过开放开闭器,将全部的供电回路切换到断路状态,将有必 要进行点检的供电回路中的熔断丝筒取出。然后,将开闭器闭合,将有点检必 要的供电回路维持在断路状态,而将无点检必要的供电回路切换到通路状态。 通过此点,在对有点检必要的供电回路进行点检的期间,可以将其他的供电回 路维持在运行状态。然后,有点检必要的供电回路的点检完了以后,再次将开 闭器开放,将这些供电回路上的熔断丝筒安装好,再将开闭器闭合。而且,在对熔断丝筒进行更换或者维护点检的时候,通常熔断丝筒的拆装 操作是在开闭器被开放、熔断丝筒没有被通电的状态下进行。当采用上述公告 上记载的熔断装置时,在熔断丝筒的更换或者点检时,作业者必须在接触两固 定电极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所以,在作业中万一开闭器被误闭合的话,会发生 作业者的触电事故。所以,从安全性方面来看,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防止在对 熔断丝筒进行更换或者是维护点检的时候发生的触电事故。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简单地将 被维护点检的负荷设备所在的供电回路在通路状态和断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的同时,为了将无点检必要的其他供电回路维持在运行状态的操作可以被简单3化,而且在对熔断丝筒进行更换或者是维护点检的时候,作业者可以安全地作 业的断路型熔断丝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断路型熔断装置,包括固定在安装台上的负荷侧支撑绝缘子及电源 侧支撑绝缘子;设置在所述负荷侧支撑绝缘子端部的负荷侧固定电极;设置在 所述电源侧支撑绝缘子端部的电源侧固定电极;在两端分别设有负荷侧电极和 电源侧电极的熔断丝筒;所述断路型熔断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丝筒的负
荷侧电极以所述熔断丝筒可以转动的形式连接在所述负荷侧固定电极上,通过 将所述熔断丝筒的电源侧电极与所述电源侧固定电极基于所述熔断丝筒的转 动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使所述熔断丝筒所在的供电回路在通路状 态和断路状态之间切换。
基于上述构成,通过将熔断丝筒转动这样的简单操作,可以将熔断丝筒的 电极从电源侧固定电极分离或安装在该固定电极上。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 将熔断丝筒所在的供电回路在通路状态和断路状态之间切换。所以,可以将有 点检必要的供电回路维持在断路状态的同时,简单地将无点检必要的供电回路 切换至通路状态。基于此点,在对有点检必要的供电回路进行点检的期间,可 以将其他供电回路维持在运行状态。而且,有点检必要的供电回路的点检完了 后,由于可以通过转动熔断丝筒这样简单的操作,将熔断丝筒的电源侧电极装 着,不需再将开闭器开放就可将此供电回路切换到通路状态,为了在对一部分 的供电回路进行点检的期间将其他供电回路维持在运行状态的操作可以被简 单化。而且,在对熔断丝筒进行更换或者维护点检的时候,熔断丝筒的电极处 于从电源侧固定电极分离的状态,即使开闭器被误闭合,熔断丝筒也不会被通 电,所以可以防止触电事故,作业者可以安全的作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断路型熔断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同断路型熔断装置的电源侧的侧视图。 图3为同断路型熔断装置的负荷侧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断路型熔断装置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l一安装台,2—电源侧支撑绝缘子,3 —负荷侧支撑绝缘子,4一电源侧支撑金 属零件,5—电源侧端子金属零件,6—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7 —板弹簧,8 — 支撑金属零件,9一轴承金属零件,IO —负荷侧端子金属零件,ll一熔断丝筒, 12—电源侧电极,13 —把手,14一接触金属零件,15 —限制部件,16 —负荷侧
4电极,17 —转动支撑板(第2支撑板),18 —通电用支撑板(第l支撑板),
19一支撑轴,20 —通电金属零件,21 —插入限制片,22 —转动限制片,23 —挂 孔,30 —止动板,31 —接合孔,32 —把手,33 —挂孔,34 —止动部件,35 —水 平片,36 —垂直片,37 —轴,38 —弹簧,39 —钩部,40—电源侧固定电极,50 一负荷侧固定电极,60 —通路保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l-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l所示,在安装台l上设有一对圆柱形的电源侧支撑绝缘子2和负荷 侧支撑绝缘子3。支撑绝缘子2、 3以其间的距离沿从根部到远端的方向越来越 大的形式固定在安装台1上。在电源侧支撑绝缘子2和负荷侧支撑绝缘子3的 远端,分别设有电源侧固定电极40和负荷侧固定电极50。在这些固定电极40、 50之间,设有圆筒状的熔断丝筒11。在熔断丝筒11的电源侧端部设有电源侧 电极12,在熔断丝筒11的负荷侧端部设有负荷侧电极16。熔断丝筒11由绝 缘筒、熔断丝元件、消弧砂等构成。当熔断丝元件熔断的时候,熔断丝筒11 可以表示其熔断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的断路型的熔断装置中,电源侧支撑绝 缘子2和负荷侧支撑绝缘子3沿铅垂方向上下配置。具体来说,电源侧支撑绝 缘子2向斜上方延伸,负荷侧支撑绝缘子3位于比电源侧支撑绝缘子更靠铅垂 下方,向斜下方延伸。如图1的实线所示,熔断丝筒11平常以沿铅垂方向延 伸的方式设置在固定电极40、 50之间。
在电源侧支撑绝缘子2的远端固定有电源侧支持金属零件4,在此电源侧 支持金属零件4上设有向上方延伸的电源侧连接端子金属零件5。此电源侧连 接端子金属零件5连接在图中没有显示的电源侧引出线上。在负荷侧支撑绝缘 子3的远端固定有负荷侧支持金属零件8,在此负荷侧支持金属零件8上设有 向下方延伸的负荷侧连接端子金属零件10。此负荷侧连接端子金属零件10连 接在图中没有显示的负荷侧引出线上。
如图2所示,在电源侧支撑金属部件4上通过螺栓固定有U字形的电源侧 夹压金属部件6,设在此金属部件6的外侧的U字形板弹簧7,以及电源侧连 接端子金属零件5。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保持为被板弹簧7的两远端从外侧 向内侧夹压的状态。电源侧固定电极40由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和板弹簧7 构成。
如图2所示,在熔断丝筒11的电源侧电极12上通过螺栓固定有近似环状 的接触金属零件14,此接触金属零件14由金属板制成。此接触金属零件14的 端部上形成有把手13。在把手13上,形成有可挂住图中没有显示的操作棒的远端的挂孔23。在接触金属零件14处于被装着在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上的
接触状态下,熔断丝筒ll所在的供电回路保持为通路状态,通过接触金属零件
14被切换到从电源侧金属零件6脱离的分离状态,该供电回路被切换到断路状 态。
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的内侧底部上设置有由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形成的 支持部件15。当熔断丝筒11的接触金属零件14被嵌入到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 6上的时候,即熔断丝筒ll所在的供电回路被切换到通路状态的时候,支持部 件15通过顶住并支撑接触金属零件14而决定此接触金属零件14的安装位置。 由于支持部件15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所以在接触金属零件14被嵌入到电 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上的时候,接触金属零件14与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之 间的冲击将被缓和。
如图3所示,负荷侧支撑金属零件8上通过螺栓固定有U字形的轴承金属 零件9、通电金属零件20、以及负荷侧端子金属零件10。负荷侧固定电极50 由轴承金属零件9、通电金属零件20、以及负荷侧端子金属零件10构成。
在安装在轴承金属零件9上的支撑轴19a、 19b上,以相对于轴承金属零件 9可以转动的形式设有作为第1支撑板的通电用支撑板18和作为第2支撑板的 转动支撑板17。转动支撑板17由钢板制成,通电用支撑板18由黄铜制成。转 动支撑板17和通电用支撑板18与熔断丝筒11的负荷侧电极16的外周面的形 状相对应而形成为圆弧状。转动支撑板17和通电用支撑板18在夹持着负荷侧 电极16的状态下被螺栓拧紧,并与负荷侧电极16固定为一体。通电用支撑板 18电力连接在熔断丝筒11的负荷侧电极16上的同时,通过通电金属零件20 电力连接在负荷侧端子金属零件10上。在转动支撑板17上设有向内侧突出的 插入限制片21,此插入限制片21用于决定熔断丝筒11插入负荷侧电极16位 置。如图1所示,在转动支撑板17上设有在转动方向上向负荷侧支撑金属零 件8侧突出的、用于限制熔断丝筒11的转动范围的转动限制片22。此转动限 制片22限制着熔断丝筒11的转动范围,使之不超过该熔断丝筒11的更换作 业时必要的转动范围。
以下,对于熔断丝元件熔断时的熔断丝筒11的更换作业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断路型熔断装置中的熔断丝元件熔断时,作业者进行更换熔 断丝筒11的更换作业。
作业者通过将图中没有显示的操作棒的远端挂在熔断丝筒11的把手13的 挂孔23中并使接触金属零件14从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脱离,以将熔断丝筒 11所在的供电回路切换到断路状态。熔断丝筒11以支撑轴19a, 19b为轴转动 至,转动支撑板17的转动限制片22碰到负荷侧支撑金属零件8。图l中的双 点划线表示熔断丝筒11的断路位置。在这样的熔断丝筒11的断路状态下,作业者将固定支撑板17和通电用支
撑板18的螺栓拧松,并将熔断丝筒11从转动支撑板17和通电用支撑板18中 拔出。然后,作业者将接触金属零件14的螺栓拧松,并将熔断丝筒ll从接触 金属零件14取出。
安装新的熔断丝筒11的作业顺序与上述工程相反。
作业者将接触金属零件14套在熔断丝筒11的电源侧电极12上,并将接触 金属零件14的螺栓拧紧。作业者将熔断丝筒11的负荷侧电极16插入转动支 撑板17和通电用支撑板18之间,在熔断丝筒11的负荷侧电极16顶住转动支 撑板17的插入限制片21的状态下,用螺栓将转动支撑板17和通电用支撑板 18拧紧。
作业者将操作棒的远端挂在熔断丝筒11的把手13的挂孔23中,将接触金 属零件14以顶住支撑部件15的状态安装在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上。
基于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对熔断丝筒11进行更换或者是维护点检时,不需将熔断丝筒11 从安装台解除,通过将熔断丝筒11以负荷侧固定电极50的支撑轴19a, 1% 为轴转动这样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将熔断丝筒11的电源侧电极12与电源侧夹 压金属零件6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
所以,通过将熔断丝筒ll转动这样的简单操作,可以将熔断丝筒ll的电 源侧电极12从电源侧固定电极40分离或安装在该固定电极上。所以,可以通 过简单的操作将熔断丝筒11所在的供电回路在通路状态和断路状态之间切换。 所以,可以将有点检必要的供电回路维持在断路状态的同时,简单地将无点检 必要的供电回路切换至通路状态。基于此点,在对有点检必要的供电回路进行 点检的期间,可以将其他供电回路维持在运行状态。而且,有点检必要的供电 回路的点检完了后,将开闭器维持在闭合状态,通过转动熔断丝筒11的电源 侧电极12这样简单的操作,可以将其装着在电源侧固定电极40上。也就是说, 在一部分的供电回路的点检完了后,不需再将开闭器开放就可将此供电回路切 换到通路状态。所以,为了在对一部分的供电回路进行点检的期间将其他供电 回路维持在运行状态的操作可以被简单化。而且,在对熔断丝筒11进行更换 或者维护点检的时候,熔断丝筒11的电源侧电极12处于从电源侧固定电极40 分离的状态,即使开闭器被误闭合,熔断丝筒11也不会被通电,所以可以防 止触电事故,作业者可以安全的作业。
(2) 通过将操作棒的远端挂在熔断丝筒11的把手13中并将熔断丝筒11 拉出,可将熔断丝筒11从电源侧固定电极40中容易并安全的取出。
(3) 通电用支撑板18由黄铜,即刚性比较低的材料形成。所以,在通电用 支撑板18和转动支撑板17通过螺栓被拧紧的时候,通电用支撑板18可以全
7面并紧密地和熔断丝筒11的负荷侧电极16的外周面接触。基于这点,可以使
通电用支撑板18和负荷侧电极16处于稳定良好的通电状态。转动支撑板17
由钢板,即刚性比较高的材料形成。所以,在熔断丝筒11的转动操作中,可 以良好地支撑熔断丝筒11。所以,通过采用上述构成,可以提高本实施例的熔 断装置的强度及通电性。
(4) 在熔断丝筒11的更换作业中,转动限制片22限制着熔断丝筒11的转 动范围,使之不超过该熔断丝筒11的更换作业时必要的范围。所以,即使熔 断丝筒11安装在高压受电设备内部有限的空间的时候,也可以防止熔断丝筒 11由于过度的转动与负荷侧支撑绝缘子3等其他的部件相碰撞。
(5) 在熔断丝筒11的电源侧电极12被安装到电源侧固定电极40的时候, 会出现由于作业者的操作力较大而使得电源侧电极12快速地嵌入电源侧固定 电极40的情况。这时,接触金属零件14被支撑部件15顶住,熔断丝筒ll被 保持在一定的位置。所以,可以保证稳定的接触状态。由于支撑部件15是由 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电源侧电极12与上述的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之间的 冲击会被缓和。
(6) 由于转动支撑板17上形成有插入限制片21,在负荷侧电极16被插入 到转动支撑板17和通电用支撑板18之间时,负荷侧电极16的插入尺寸通过 负荷侧电极16的端面碰上插入限制片21而被决定。所以,在熔断丝筒11的 更换时,接触金属零件14和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的接触位置一直被保持在 一定的位置。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4,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 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断路型熔断装置中,电源侧支撑绝缘子 2和负荷侧支撑绝缘子3沿铅垂方向向下方延伸,熔断丝筒11沿水平方向延伸。
如图4所示,L字形的止动板30通过螺栓与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及板弹 簧7 —同被固定在电源侧支撑绝缘子2上。在止动板30沿铅垂方向延伸的部 分上,形成有止动孔31。在接触金属零件14上设有沿熔断丝筒11纵向延伸的 板状的把手32。在此把手32上设有可挂住操作棒的远端的挂孔33和止动部件 34。止动部件34由沿把手32的伸出方向延伸的水平片35和沿与此水平片35 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垂直片36形成。止动部件34以可转动的形式 被轴37支撑,并一直被弹簧38压向止动板30 (图中为逆时针方向)。
当从与把手32相垂直的方向看时,止动部件34的水平片35的一部分从把 手32的挂孔33内露出。在止动部件34的垂直片36的远端设有钩部39。在熔 断装置处于通路状态时,钩部39锁在止动板30的接合孔31中。钩部39的止 动作用限制着熔断丝筒11的电源侧电极12从电源侧固定电极40分离。止动板30、把手32、止动部件34、轴37及弹簧38构成了通路保持机构60。
在负荷侧支撑绝缘子3上通过螺栓固定有U字形的轴承金属零件9、通电
金属零件20以及负荷侧金属零件10。
以下,对于熔断丝元件熔断时的熔断丝筒11的更换作业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断路型熔断装置中的熔断丝元件熔断时,作业者进行熔断丝
筒11的更换作业。
作业者通过将图中没有显示的操作棒的远端挂在熔断丝筒11的把手32的 挂孔33中并使接触金属零件14从电源侧夹压金属零件6脱离,以将熔断丝筒 11所在的供电回路切换到断路状态。这时,操作棒的远端将露出在挂扣33内 的止动部件34的水平片35往下方押。止动部件34的水平片35被这样一押, 水平片35就会抵抗弹簧38的压力以轴37为支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伴随着 水平片35的转动垂直片36也同样沿顺时针转动,止动部件34的钩部39从止 动板30的接合孔31脱离。通过钩部39从接合孔31脱离,对于熔断丝筒11 的电源侧电极12从电源恻固定电极40分离的限制被解除。
熔断丝筒11以支撑轴19a、 19b为轴转动到转动支撑板17的转动限制片 22碰到负荷侧支撑金属零件8。在这样的熔断丝筒11的断路状态下,作业者 将固定支撑板17和通电用支撑板18的螺栓拧松,并将熔断丝筒11从转动支 撑板17和通电用支撑板18中拔出。然后,作业者将接触金属零件14的螺栓 拧松,并将熔断丝筒11从接触金属零件14取出。
安装新的熔断丝筒11的作业顺序与上述工程相反。
基于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除了第1实施例的效果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 的效果。
(7)在熔断丝筒11的电源侧电极12上设置了通路保持机构60。基于此点, 即使象本实施例的断路型熔断装置一样,电源侧支撑绝缘子2和负荷侧支撑绝 缘子3沿铅垂下方延伸以倒置的状态安装的时候,也能防止熔断丝筒11由于 震动从电源侧固定电极40脱离,从而可以防止供电回路的意外断路的发生。 特别是随着熔断装置的大容量化,熔断丝筒11的重量增大的时候,本实施例 的熔断装置作为防止这样的意外断路的对策是有效的。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源侧支撑绝缘子2及负荷侧支撑绝缘子3可为树脂 制也可为瓷制。
在上述的第1实施例中,在接触金属部件14上形成有把手13。例如在使用 可以将熔断丝筒11的电源侧电极12的全体夹住的操作棒时,也可省略此把手 13。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通电用支撑板18由比转动支撑板17的刚性低的 材料形成。如果通电性能可以确实地得到保证的时候,两支撑板也可都由刚性高的材料形成。熔断装置的强度可以确实地得到保证的时候,两支撑板也可都 由刚性低的材料形成。进一步,根据熔断装置的构造上的要求,转动支撑板17 及通电用支撑板18也可以形成为圆弧以外的形状。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转动限制片22形成在转动支撑板17上。此限制 片22也可形成在通电用支撑板18等负荷侧固定电极50的其他部件上。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在电源侧固定电极40上形成有支撑熔断丝筒11 用的支撑部件15。也可省略该支撑部件15。
在上述的第2实施例中设有通路保持机构60。在供电回路的意外断路的发 生可能性很低的时候,也可省略此通路保持机构60。
权利要求1、一种断路型熔断装置,包括固定在安装台上的负荷侧支撑绝缘子及电源侧支撑绝缘子;设置在所述负荷侧支撑绝缘子端部的负荷侧固定电极;设置在所述电源侧支撑绝缘子端部的电源侧固定电极;在两端分别设有负荷侧电极和电源侧电极的熔断丝筒;所述断路型熔断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丝筒的负荷侧电极以所述熔断丝筒可以转动的形式连接在所述负荷侧固定电极上,通过将所述熔断丝筒的电源侧电极与所述电源侧固定电极基于所述熔断丝筒的转动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使所述熔断丝筒所在的供电回路在通路状态和断路状态之间切换。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断路型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熔断丝筒的电源侧电极上,设有使所述电源侧电极从所述电源侧固定电极脱离时挂住操作棒用的把手。
3、 根据权利要求l或者2所述的断路型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侧固定电极具有第1支撑板和第2支撑板,所述熔断丝筒的负荷侧电极在被所述第1支撑板和所述第2支撑板夹持的 状态下以可以转动的形式连接在所述负荷侧固定电极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型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支撑板由比所述第2支撑板的刚性低的材料制成, 所述第1支撑板与所述熔断丝筒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对应而形成为圆弧状, 并电力连接在所述熔断丝筒的负荷侧电极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型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荷侧固定电极上, 一体形成有限制所述熔断丝筒的转动范围的转 动限制片。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断路型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侧固定电极上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在 所述熔断丝筒被装入所述电源侧固定电极时支撑所述熔断丝筒。
7、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断路型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丝筒的电源侧电极上设有通路保持机构,所述通路保持机构在熔断丝筒处于通路状态时限制所述熔断丝筒的电源侧 电极从所述电源侧固定电极分离,并可通过与将所述熔断丝筒切换到断路状态 的操作连动解除所述限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压受电设备的断路型熔断装置,其包括,固定在安装台上的电源侧支撑绝缘子及负荷侧支撑绝缘子,分别设置在电源侧支撑绝缘子及负荷侧支撑绝缘子端部的电源侧固定电极及负荷侧固定电极,以及两端设有电源侧电极和负荷侧电极的熔断丝筒。熔断丝筒的负荷侧电极以熔断丝筒可以以负荷侧固定电极为轴转动的形式连接至负荷侧固定电极。通过熔断丝筒的转动使熔断丝筒所在的供电回路在通路和断路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在负荷设备的维护点检时,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只将有必要进行维护点检的负荷设备所在的供电回路切换到断路状态,在对熔断丝筒进行更换或是维护点检的时候,作业者可以安全地作业。
文档编号H01H85/042GK201392794SQ20092000832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
发明者古田勉 申请人:日本能源服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