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913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及其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连接器组合,尤其是一种小型化的线缆连接器与相应 线缆的组合。
背景技术
微型线缆连接器广泛应用于高频通讯连接器领域,并且要求与多导线的线
缆相连接。美国专利第7,059,906号揭示了一种的小型线缆连接器,其可应用于 笔记本电脑之类的小型电子设备领域。该线缆连接器高度较小,其包括一个绝 缘本体、若干收容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上下遮蔽壳体及线缆组合,其中 线缆组合由若干线缆及接地件构成,每一根线缆包括传输讯号部分与接地部分, 前述接地件与线缆的接地部分相焊接,线缆为粗细混合的线缆,其传输讯号部 分与端子相焊,接地件安装在绝缘本体的两侧臂之间且与上遮蔽壳体相连,从 而形成接地路径。美国专利第7,059,906号是为了解决在此类小型电连接器与线 缆组合连接时,遮蔽壳体因来自线缆的外力,尤其是来自粗线缆的外力,而发 生变形,从而下遮蔽壳体上弯折出两片L型弹片来与上遮蔽壳体配合,从而更好 的故此线缆组合。此结构对L型弹片的位置设置有较高的精确度,以使其能恰好 穿过线缆见的间隙而与上遮蔽壳体配合,同时上遮蔽壳体也需要设置相应的结 构来与其配合,这样就使工序复杂且成本提高许多。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 的线缆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及其组合,其可 与混合有粗细不同的线缆组合相连且结构筒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连接器及其组合,其包括一个线缆连接器和一个线缆组合,其中线缆连接器具有一个绝缘本体、收容固定在绝 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在绝缘本体上的上、下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
相对的沿前后方向排布的 一个对接端和一个与对接端相连的线缆连接端,线缆 连接端一侧具有一个用以收容线缆的收容空间,上、下遮蔽壳体遮覆在收容空
间的上、下侧,上述线缆组合包括粗细混合的若干线缆和一个将各个线缆固定 在一起的金属接地组件,线缆沿前后方向垂直穿过接地组件,各线缆均包括绝 缘外被、绝缘外被内的接地层及接地层内的导电芯线,其中导电芯线与导电端 子相连接,接地组件与线缆的接地层电性连接,接地组件与线缆一起收容在上 述收容空间内,上、下遮蔽壳体中至少一个与接地片相接触,上、下遮蔽壳体 中至少一个,在上下方向上,其遮覆收容空间的部分向外偏离其靠近绝缘本体 对4妻端的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组件包括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 上、下接地片之间为焊锡层,线缆的接地层通过焊锡与上下接地片电性连接, 其中上接地片与上遮蔽壳体的弹片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组件包括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 上、下接地片之间为焊锡层,线缆的接地层通过焊锡与上下接地片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遮蔽壳体的遮覆收容空间的部分高
于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部分,上遮蔽壳体遮覆收容空间的部分设置有若干 弹片向下弯折入上述收容空间内与所述上接地片机械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遮蔽壳体遮覆收容空间的部分设置 有若干自其靠近绝缘本体线缆连接端的一端向前弯折而成的弯折部,所述弯折 部延伸入收容空间内与所述下接地片机械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遮蔽壳体为金属片体一体成型而成, 其具有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与对接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相配合的对接部和配接 部,其中配接部上设置有突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遮蔽壳体朝下弯折有若干扣合部,下遮蔽壳体向上弯4斤有若干扣合部,上、下遮蔽壳体的扣合部相互干涉扣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遮蔽壳体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下方向上,其遮覆收容空间的部分向外偏离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部分, 也就是说在上下方向上扩大了收容空间,更容易将混合了粗型线缆的线缆组合 收容在此收容空间内,因为上下空间足够也降低了上、下遮蔽壳体的因施加到
线缆组合的外力而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另外关键的是此种设置也不会改变线缆 连接器对接端的接口形状,保证了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可靠性;如 此设置,仅需要简单改变上、下遮蔽壳体的某一个或者两者的结构,使其遮覆 收容空间的部分稍高于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部分即可,工序简单,也可在 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不致降低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 一 步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l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右视图的2倍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与线缆组合连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与线缆组合连接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上遮蔽壳体尚未安装到绝缘本体上,以便看到线缆与导电端子的连接;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8是图6所示的线缆连接器与线缆组合连接后的仰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的线缆连接器与线缆组合连接后沿图8所示的B-B线方向的剖 视图的2倍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图9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及其组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包括一个线缆连接器1和一个线缆组合2,其中线缆连接器l具有一个绝缘
本体10、收容固定在绝缘本体IO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4及遮覆在绝缘本体上的上、 下遮蔽壳体15、 17;上述线缆组合2包括粗细混合的若干线缆21、 22和一个将各 个线缆固定在一起的接地组件23,线缆21、 22沿前后方向垂直穿过接地组件23, 接地组件23与线缆21、 22的接地连接,接地组件23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线缆21、 22与导电端子14相焊接,上遮蔽壳体15与接地组件23机械电性接触从而形成线 缆21、 22到上遮蔽壳体15的接地路径。 一下将结合各图示详细说明各组件的结 构及相互间的配合关系。
如图2所示,绝缘本体10具有相对的沿前后方向排布的 一个对接端12和一个 与对接端12相连的线缆连接端13及位于连接端13左右两侧的侧臂131 ,绝缘本体 IO凹设有若干自对接端延伸到线缆连接端的若干导电端子收容槽121,其中导电 端子14分别固定在上述导电端子收容槽121内。线缆连接端13及两侧臂131之间 形成一个用以收容线缆组合2的收容空间130,该收容空间130在沿相对于绝缘本 体10垂直与水平两方向向外开口 。侧臂131上设置向上突出的支撑部132用以支 撑上遮蔽壳体15。另外,在两侧臂131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槽133,安装槽133在沿 相对于绝缘本体10垂直方向上向外开口且与收容空间130相连通用以收容接地 组件23。
同样参见图2,导电端子14沿前后方向延伸,收容固定在绝缘本体10的收容 槽121内,其包括与相应的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141、与 绝缘本体10固定配合的固定部141及与线缆相焊接的焊接部143。
参见图1至图4所示,安装在绝缘本体10上侧的上遮蔽壳体15大体成片状, 由整体的金属片沖压而成。上遮蔽壳体包括靠近绝缘本体10对接端12—侧的对 接部151及位于线缆连接端13—侧的接地部153 ,接地部153遮蔽在收容空间130 上侧。接地部153高于对4妄部151,从图4看,即在上遮蔽壳体15上形成有一个台 阶,也就是说,在上下方向上接地部153向外偏离对接部151。接地部153被侧臂 131上的支撑部132支撑。对接部151的径向两端设置有与对接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相配合的配合部152,配合部152上向上突设有突起l56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 遮蔽壳体干涉配合,从而对接时可达到更好的屏蔽效果。在配合部152的侧边及 接地部153的径向两端均具有若干垂直向下的扣合部l57,扣合部l57上设置有开 孔158用以与下遮蔽壳体17的相应结构配合。另外,接地部153上开设有若干长 条形开槽154,每一开槽154内均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弹片155,这些弹片155延伸 入上述收容空间130内。
安装在绝缘本体10下侧的下遮蔽壳体17与上遮蔽壳体15—样大体成片状, 由整体的金属片沖压而成。其靠近绝缘本体10的线缆连接端13的部分,即其后 端,遮蔽在空间130的下侧。下遮蔽壳体17的后端设置有若干弯折部172,所述 弯折部172自下遮蔽壳体17的后端171沿所述前后方向向前弯折,延伸进上述收 容空间130内。弯折部172上也设置有长条形开槽174,开槽174内设置有弹片175, 从而使整片弯折部172具有会更好的弹性。下遮蔽壳体17的径向两端具有若干向 上垂直延伸的扣合部177 ,这些扣合部177上设置有突出向外的凸点176与上遮蔽 壳体15的开孔58相配合,/人而上、下遮蔽壳体15、 17达到良好配合,如此在线 缆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及线缆组合2连接时可起到更好的防电磁干扰(EMI)作 用。
如图5至图9所示,线缆组合2包括粗细混合的若干线缆21、 22和一个将各个 线缆固定在一起的金属接地组件23,其中各根线缆21、 22沿前后方向垂直穿过 接地组件23。线缆21为细型同轴线缆,其包括绝缘外被211、绝缘外被211内的 接地层212及接地层内的导电芯线213 ,其中导电芯线213外还包裹着一层绝缘体 (未图示)。线缆22为粗型线缆,其同样也包括绝缘外被221、绝缘外被221内的 接地层222及接地层内的导电芯线223 。接地组件23具有上接地片231 、下接地片 233和位于上、下接地片231、 233之间为焊锡层232。在组装过程中,上、下接 地片231、 232上涂有焊锡,将线缆21、 22的接地层置于上、下接地片231、 232 之间,然后加热将焊锡热熔,从而在将线缆固定在两接地片231、 232之间,所 述接地层212、 222也通过焊锡与上、下接地片231、 232电性连接。线缆组合2自上方安装入线缆连接端13周围的收容空间130内,其接地组件
23安装入侧臂131的安装槽133内,线缆的导电芯线213与导电端子14的焊接部 143相焊接。上、下遮蔽壳体15、 17安装到绝缘本体10上后,上遮蔽壳体15的弹 片155与上接地片231机械电性连接;下遮蔽壳体17的弯折部172及弹片175与下 接地片233机械电性连接。当焊接有线缆组合2的线缆连接器1与相应的连接器对 接时,上下遮蔽壳体与相应的连接器接触,从而形成线缆21、 22的接地层212、 222到上、下遮蔽壳体,上、下遮蔽壳体到对接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接地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遮蔽壳体15的遮蔽收容空间130的接地部153在上下方向 上接地部153向外偏离其靠近绝缘本体1 O对接端12的对接部151,从而在上下方 向上扩大了收容空间130,这样就容易将混合了粗型线缆的线缆组合收容在此收 容空间130内,同时因为上下空间足够也降低了上、下遮蔽壳体的因施加到线缆 组合的外力而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另外关键的是此种设置也不会改变线缆连接 器1对接端12的接口形状,保证了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可靠性;此外, 如此设置,仅需要简单改变上、下遮蔽壳体的某一个或者两者的结构,使其遮 覆收容空间的部分稍高于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部分即可,工序简单,也可 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不致降低生产效率。
为了在上下方向上扩大了收容空间130同时保证不会改变线缆连接器l对接 端12的接口形状,显然我们也可在上下方向上,将下遮蔽壳体17遮覆收容空间 130的部分向外偏离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12的部分,或者同时在上下方向上将 上、下15、 17遮覆收容空间130的部分向外偏离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12的部分。 综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作的针 对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一个绝缘本体、收容固定在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在绝缘本体上的上、下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沿前后方向排布的一个对接端和一个与对接端相连的线缆连接端及自对接端延伸到线缆连接端的若干导电端子收容槽,其中导电端子分别固定在上述导电端子收容槽内,线缆连接端一侧具有一个用以收容线缆收容空间,上、下遮蔽壳体遮覆在收容空间的上、下侧,其中上、下遮蔽壳体中至少一个,部分伸入上述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上、下遮蔽壳体中至少一个,在上下方向上,其遮覆收容空间的部分向外偏离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部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蔽壳体的遮覆 收容空间的部分高于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部分,上遮蔽壳体遮覆收容空间 的部分设置有若干弹片向下弯折入上述收容空间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遮蔽壳体遮覆收 容空间的部分设置有若干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弯折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自下遮蔽壳 体靠近绝缘本体线缆连接端的 一端沿所述前后方向向前弯折而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蔽壳体为金属 片体一体成型,其具有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与对接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相配合 的对接部和配接部,其中配接部上设置有突起。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蔽壳体朝下弯 折有若干扣合部,下遮蔽壳体向上弯折有若干扣合部,上、下遮蔽壳体的扣合 部相互干涉扣合。
7. —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个线缆连接器和一个线缆组合,其中线缆连接器具有一个绝缘本体、收容固定在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在绝 缘本体上的上、下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沿前后方向排布的一个对接 端和一个与对接端相连的线缆连接端,线缆连接端一侧具有一个用以收容线缆的收容空间,上、下遮蔽壳体遮覆在收容空间的上、下侧,上述线缆组合包括 粗细混合的若干线缆和一个将各个线缆固定在一起的金属接地组件,线缆沿前 后方向垂直穿过接地组件,各线缆均包括绝缘外被、绝缘外被内的接地层及接 地层内的导电芯线,其中导电芯线与导电端子相连接,接地组件与线缆的接地 层电性连接,接地组件与线缆一起收容在上述收容空间内,上、下遮蔽壳体中 至少一个与接地片相接触,其特征在于上、下遮蔽壳体中至少一个,在上下方向上,其遮覆收容空间的部分向外偏离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部分。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组件包括 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上、下接地片之间为焊锡层,线缆的接地层通过焊锡与 上下接地片电性连接。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蔽壳体的 遮覆收容空间的部分高于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部分,上遮蔽壳体遮覆收容 空间的部分设置有若干弹片向下弯折入上述收容空间内与所述上接地片机械电 性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遮蔽壳体 遮覆收容空间的部分设置有若干自其靠近绝缘本体线缆连接端的一端向前弯折 而成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延伸入收容空间内与所述下接地片机械电性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个线缆连接器和一个线缆组合,线缆连接器具有一个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在绝缘本体上的上、下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沿前后方向排布的一个对接端和一个线缆连接端,线缆连接端一侧具有一个用以收容线缆的收容空间,上、下遮蔽壳体遮覆在收容空间的上、下侧,上述线缆组合包括与端子电性连接的粗细混合的若干线缆和一个将各个线缆固定在一起的接地组件,上、下遮蔽壳体中至少一个与接地片相接触,接地组件与线缆的接地层部分相焊接;其中上、下遮蔽壳体中至少一个,在上下方向上,其遮覆收容空间的部分向外偏离其靠近绝缘本体对接端的部分,从而容易将上述线缆组合装入线缆连接器内。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374461SQ200920068599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9日
发明者林培裕 申请人:昆山玉鼎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