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094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背景技术
请参考习知美国专利号US7, 056, 146 的专利 “ Insulation displacementcontac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该习知专利提出一种端子,其适用于微小尺寸 的连接器。该端子具有一基板、两个夹持板及两个弹性延伸臂,两个夹持板分别设置于基板 的前后两侧,而两个弹性延伸臂则是设置于其中一对夹持板的左右两侧。夹持板用以夹持 及刺破缆线的绝缘层,而两个弹性延伸臂用以供一个对接连接器的端子插入其间,并且将 该对接连接器的端子夹持住。该习知的专利的目的在于增加弹性延伸臂的弹性变形区域,使得两个弹性延伸臂 夹持该对接电连接器的端子时,弹性延伸臂不会塑性变形。然而,习知的端子仍有些缺失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例如夹持板在夹持缆线时,会 造成两弹性延伸臂之间的间距变小,使得尔后对接电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插入两弹性延伸臂 之间时,两弹性延伸臂被撑开的变形量增加,弹性延伸臂因此较容易产生塑性变形。缘是,本创作人有感于习知技术仍有改善的空间,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 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之,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习知技术 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其能方便让对接端子插 入其中,且不易产生塑性变形。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包括一基板;两夹持板, 其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一第一侧及相对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该两夹持板分别具有一通道 及两相对的斜面,该两斜面设置于该通道的远离该基板的一端;以及两弹性延伸臂,其分别 具有一基部、一接触部及一导引部,该两基部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一第三侧及相对该第三 侧的一第四侧,且位于该两夹持板之间,该两接触部分别由该两基部的一端延伸出,该两导 引部分别由该两接触部的远离该基部的一端延伸出。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其具有多数个第 一通道、多数个第二通道及多数个容置槽,该些容置槽分别位于该些第一通道及该些第二 通道之间,并且与该些第一通道及该些第二通道相通;以及多个端子,其分别位于该些容置 槽中,该些端子分别包括有一基板、两夹持板及两弹性延伸臂,该两夹持板分别设置于该基 板的一第一侧及相对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该两夹持板分别具有一通道及两相对的斜面, 该两斜面设置于该通道的远离该基板的一端,该两弹性延伸臂分别具有一基部、一接触部 及一导引部,该两基部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一第三侧及相对该第三侧的一第四侧,且位于该两夹持板之间,该两接触部分别由该两基部的一端延伸出,该两导引部分别由该两接触 部的远离该基部的一端延伸出。藉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弹性延伸臂的基部是设置于基板上,因此夹持板变形时,两接触部之间的距离 较不会变小。尔后一对接端子插入两接触部之间时,接触部才不会被过度撑开而产生塑性 变形。2、弹性延伸臂的导引部的延伸方向与对接端子的插入方向一致,因此对接端子容 易进入其中。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 的详细说明及图式,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的侧视图。[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夹持一缆线的平面示意图[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使用示意图。[002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使用示意图。[00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又一使用示意图。[0023]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24]10基座[0025]11第一通道[0026]12第二通道[0027]13容置槽[0028]14压制块[0029]20端子[0030]21基板[0031]22夹持板[0032]221通道[0033]222斜面[0034]23弹性延伸臂[0035]231基部[0036]232接触部[0037]233导引部[0038]24干涉块[0039]30缆线[0040]31绝缘层[0041]32 芯线40对接电连接器41 插槽42对接端子5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20的一较佳实施例。 该电连接器包括组件如下一个基座10、多数个端子20及多数个缆线30。以下将详细说明 电连接器整体及其各组件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 1及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为参考来描述,但电连接器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如此。该电连接器的基座10整体大致为一矩型块,其由绝缘材料所制造而成。该基座10 具有多数个第一通道11、多数个第二通道12、多数个容置槽13及多数个压制块14。该些第 一通道11设于基座10的前侧,该些第二通道12设于基座10的后侧。该些容置槽13则是 分别位于该些第一通道11及该些第二通道12之间,并且与该些第一通道11及该些第二通 道12相通。该些压制块14设置于基座10的上侧,并且两两相对地设于该些第二通道12 之中。该电连接器的该些端子20分别位于基座10的该些容置槽13中,并且固定于容置 槽13中,其由可导电的金属板藉由些金工法而制造成。该些端子20分别包括有一个基板 21、两个夹持板22、两个弹性延伸臂23及两个干涉块24。请进一步参考图4及图5,该基板21大致为一平板,该两个夹持板22分别设置于 该基板21的一第一侧及相对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也就是分别设置于基板21的前侧及后 侧。两个夹持板22分别具有一通道221及两相对的斜面222。通道221为长方形,其宽度 小于该缆线30的直径。而两个斜面222设置于该通道221的远离该基板21的一端,也就 是设置于通道221的上端。该两个弹性延伸臂23分别具有一个基部231、一个接触部232及一个导引部233。 两个基部231分别设置于该基板21的一第三侧及相对该第三侧的一第四侧,也就是分别设 置于基板21的左侧及右侧,且两个基部231更位于该两个夹持板22之间。该两接触部232分别由该两基部231的一端往前延伸出,且两接触部232的远离 该基部23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接近该基部231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前端之间 的距离小于后端之间的距离。并且该两接触部232之间的距离为连续地变化,两接触部232 的远离该基部231的该端(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接端子42 (请参考图8所示)的厚 度,然后其后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前端之间的距离。该两个导引部233分别由该两接触部232的远离该基部231的一端延伸出,也就 是由接触部232的前端延伸出。该两导引部233之间的距离为连续地变化,该两导引部233 的远离该基部23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两导引部233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对 接端子42的厚度。该两个干涉块24分别设置于该基板21的第三侧及第四侧,也就是设置于基板21 的左侧及右侧,并且位于弹性延伸臂23的基部231与夹持板22之间。两个干涉块24加上基板21的总宽度大于容置槽13的槽宽,因此干涉块24与容置槽13之间形成干涉配合,藉 此产生一股卡合力,使得端子20可固定于容置槽13之中。该电连接器的该些缆线30分别包括有一绝缘层31及被该绝缘层31包覆的多数 条芯线32。该些缆线30分别位于基座10的该些第二通道12及该些容置槽13之中,并且 被压制块14压制住,使得缆线30不易松动。请进一步参考图6,位于容置槽13的缆线30进一步被端子20的两夹持板22夹持 住,其藉由夹持板22的斜面222的导引进入至通道221中。并且因为缆线30的直径大于 通道221的宽度,缆线30的绝缘层31会被夹持板22切开,使得绝缘层31内的至少一条芯 线32接触于夹持板22。藉此芯线32即可与端子20达成电性连接,芯线32的电讯号可传 递至端子20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当夹持板22夹持住缆线30时,夹持板22会变形。但是夹持板22 的变形不易影响到弹性延伸臂23,因为弹性延伸臂23不是直接由夹持板22延伸出。因此, 弹性延伸臂23之间的间距不易因为缆线30放入夹持板22后而缩小。以下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使用方式。请参考图7至图9所示,电连接 器用以与一对接电连接器40相连接,而对接电连接器40设置于一电路板50上,其具有一 插槽41及位于插槽41中的多个对接端子42。连接时,电连接器是底面朝上的,然后往一插入方向插入至插槽41之中。插槽41 之中的该些对接端子42分别通过该基座10的第一通道11而进入容置槽13之中。由于导 引部233的延伸方向与对接端子42的插入方向一致,因此端子20的两导引部233能顺利 地引导对接端子42进入至两接触部232之间。另外由于两接触部232前端之间的距离小 于对接端子42的厚度,两接触部232会夹持该对接端子42,藉此达成电性连接。尔后缆线30的电讯号即可传递至对接端子42之中,对接端子42再将电讯号传递 至电路板50的其它装置(图未示)。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说明。另外于其 它较佳实施例(图未示)之中,端子20可以藉由模内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固定 在基座10的容置槽13之中,此时端子20可省略干涉块24的特征。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20具有的特点列举及整理如下1、弹性延伸臂23的基部231不是设置于夹持板22上,而是设置于基板21上。因 此夹持板22变形时,两接触部232之间的距离较不会变小。尔后对接端子42插入两接触 部232之间时,接触部232才不会被过度撑开而产生塑性变形。2、弹性延伸臂23的导引部233的延伸方向与对接端子42的插入方向一致,因此 对接端子42容易进入其中。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 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 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两夹持板,其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一第一侧及相对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该两夹持板分别具有一通道及两相对的斜面,该两斜面设置于该通道的远离该基板的一端;以及两弹性延伸臂,其分别具有一基部、一接触部及一导引部,该两基部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一第三侧及相对该第三侧的一第四侧,且位于该两夹持板之间,该两接触部分别由该两基部的一端延伸出,该两导引部分别由该两接触部的远离该基部的一端延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两干涉块,该两干涉块分 别设置于该基板的第三侧及第四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通道的宽度小于一缆线 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两导引部之间的距离为连续 地变化,该两导引部的远离该基部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接端子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两接触部的远离该基部的该 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对接端子的厚度。
6.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其具有多数个第一通道、多数个第二通道及多数个容置槽,该些容置槽分别位 于该些第一通道及该些第二通道之间,并且与该些第一通道及该些第二通道相通;以及多个端子,其分别位于该些容置槽中,该些端子分别包括有一基板、两夹持板及两弹性 延伸臂,该两夹持板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一第一侧及相对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该两夹持 板分别具有一通道及两相对的斜面,该两斜面设置于该通道的远离该基板的一端,该两弹 性延伸臂分别具有一基部、一接触部及一导引部,该两基部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一第三侧 及相对该第三侧的一第四侧,且位于该两夹持板之间,该两接触部分别由该两基部的一端 延伸出,该两导引部分别由该两接触部的远离该基部的一端延伸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端子分别更包括有两干涉块,该两 干涉块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第三侧及第四侧。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通道的宽度小于一缆线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两导引部之间的距离为连续地变化, 该两导引部的远离该基部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接端子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两接触部的远离该基部的该端之间 的距离小于该对接端子的厚度。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包括有一基板、两夹持板及两弹性延伸臂;其中,两夹持板分别设置于基板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两弹性延伸臂分别具有一基部、一接触部及一导引部,两基部分别设置于基板的第三侧及第四侧,且位于两夹持板之间,两接触部分别由两基部的一端延伸出,两导引部分别由两接触部的一端延伸出。藉此,夹持板变形时,两接触部之间的距离较不会变小。所以当一对接端子插入至两接触部之间时,接触部不会因过度撑开而塑性变形。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上述的端子。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01562787SQ20092026677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周锦祥 申请人: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