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243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绕线绝缘壳体,尤其涉及一种可增加主级绕线与次级 绕线之间的沿面距离的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
技术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电压应用电子产品的需求,产业界揭示了各种不同的变压器结构。 变压器通常包括绕线架结构,并在绕线管上配置第一绕线区和至少一个第二绕线区,其中 部分绕线架的第二绕线区是先形成第二绕线管,并于第二绕线管处缠绕导线后,再将第二 绕线管置入所述绕线架的结构之中,目的是为了增加第一级绕线区与第二绕线区之间的沿 面距离及生产的方便性,但实际上有些结构仍须用绝缘胶填充来将绕线架置放所述第二绕 线管的空间封闭,使得沿面距离符合安全规范,这样将增加制造成本以及制程的复杂度。因此,需要一种符合安全规范的沿面距离的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来解决上述 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加主级绕线与次级绕线之间的沿面距离的变 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所述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能确保电气安全性,尤其是在高电压的 应用中,所以适用于高压电气操作环境的液晶显示器的换流器中,用于提高整体电气操作 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所述绕线绝 缘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主级绕线区和两个次级绕线室,其中,所述主级绕线区及所 述两个次级绕线室分别具有置入口及穿孔,所述主级绕线区与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相互隔 开,经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穿孔和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的穿孔相互连通,所述主级绕线区及 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的穿孔位于同一中心线位置,用以供至少一个铁芯贯穿所述主级绕线 区及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的穿孔,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供主级绕线管由此置入所述壳 体内,所述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则供次级绕线管由此置入所述壳体内,所述主级绕线区及 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的位置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边。较佳地,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分别为第一次级绕线室及第二次级绕线室,所述壳 体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第四侧边、第五侧边及第六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位于 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侧边位于所述壳体的前部,所述第三侧边位于所述壳体的后部, 所述第四侧边位于所述壳体的左侧部,所述第五侧边位于所述壳体的右侧部及所述第六侧 边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壳体由绝缘材料构成,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 体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及所述第二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 体的第六侧边。可选地,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次级绕线 室的置入口及所述第二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六侧边。[0008]可选地,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次级绕线 室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四侧边,所述第二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五 侧边 可选地,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一次级绕线 室的置入口及所述第二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的主级绕线区与两个次级绕 线室相互隔开,因此所述绕线绝缘壳体可使主级绕线与次级绕线分隔开,故本实用新型的 绕线绝缘壳体可增加主级绕线与次级绕线之间的沿面距离,确保了在高压操作环境中的安 全性。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I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与绕线管的结构分解 图。图IB为图IA所示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和绕线管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与绕线管的结构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与绕线管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与绕线管及铁芯的结构 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与绕线管及铁芯的结构 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 件。参考图1A、1B及图2,其中图IA及图I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 绝缘壳体与绕线管的结构分解图,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 体与绕线管的结构组合图。如图IA及图IB所示,所述绕线绝缘壳体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 10形成主级绕线区20和两个次级绕线室,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分别为第一次级绕线室30 及第二次级绕线室40,其中所述主级绕线区20及所述第一、二次级绕线室30、40分别具有 置入口及穿孔,所述主级绕线区20与所述第一、二次级绕线室30、40相互隔开,经所述主级 绕线区20及所述第一、二次级绕线室30、40的穿孔相互连通,例如穿孔22连通所述主级绕 线区20及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30。所述穿孔21则连通所述主级绕线区20及所述第二次 级绕线室40,穿孔32、42则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穿孔22、21、32、42位于同一中心线位置,用 以供至少一个铁芯贯穿所述穿孔22、21、32、42,所述主级绕线区20的置入口供主级绕线管 50由此置入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二次级绕线室30、40的置入口则供第一、第二次级绕线管60、70由此置入所述壳体10内,所述主级绕线区20及所述第一、二次级绕线室30、40 的置入口的位置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不同侧边。具体地,如图1A、1B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0由绝缘材料所构成,且具有 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第四侧边、第五侧边及第六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位于所述壳 体10的顶部,所述第二侧边位于所述壳体10的前部,所述第三侧边位于所述壳体10的后 部,所述第四侧边位于所述壳体10的左侧部,所述第五侧边位于所述壳体10的右侧部及所 述第六侧边位于所述壳体10的底部,所述壳体10进一步包括所述主级绕线区20、第一次级 绕线室30及第二次级绕线室40。所述主级绕线区20具有置入口及穿孔21、22,所述置入口用于让主级绕线管50容 置于所述主级绕线区20内。所述置入口可位于所述壳体10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 边、第四侧边、第五侧边及第六侧边的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 10的第一侧边,即所述壳体10的顶部。所述穿孔22用于让铁芯(图中未显示)贯穿。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30具有置入口及穿孔32,所述置入口用于让第一次级绕线 管60容置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30内。所述置入口可位于壳体10的第一侧边、第二侧 边、第三侧边、第四侧边、第五侧边及第六侧边的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入口位于 所述壳体10的第六侧边,即所述壳体10的底部。所述穿孔32用于让铁芯(图中未显示)
-β- Λ 贝牙°所述第二次级绕线室40具有置入口及穿孔42,所述置入口用于让第二次级绕线 管70容置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线室40内。所述置入口可位于壳体10的第一侧边、第二侧 边、第三侧边、第四侧边、第五侧边及第六侧边的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入口位于 所述壳体10的第六侧边,即所述壳体10的底部。所述穿孔42用于让铁芯(图中未显示)
-β- Λ 贝牙°图IA和图IB中的箭头Dl、D2及D3表示所述主级绕线管50、第一次级绕线管60 及第二次级绕线管70分别容置在所述主级绕线区20、第一次级绕线室30及第二次级绕线 室40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级绕线管50用于缠绕主级绕线(图中未显示),所述第一 次级绕线管60及第二次级绕线管70用于缠绕次级绕线(图中未显示),所述主级绕线及次 级绕线会包围住铁芯,因此可提供电源电压变换的功能。特别地,所述主级绕线与所述次级 绕线被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绝缘壳体分隔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绝缘壳体可增加所述主 级绕线与所述次级绕线之间的沿面距离,确保在高压操作环境时的安全性,其中沿面距离 的定义为,沿着绝缘材料表面量测分隔开的二导体部件间的最短距离。在上述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级绕线区20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中间区,所述第 一次级绕线室30及第二次级绕线室40分别位于所述主级绕线区20的两侧,然而这只是示 范性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亦即,所述绕线绝缘壳体的主级绕线 区20可位于所述壳体10 —侧,而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30及第二次级绕线室40相邻,且所 述第一次级绕线室30及第二次级绕线室40的其中一个与所述主级绕线区20相邻。此外,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绝缘壳体适用于任何形状的铁芯,比如I型 铁芯、C型铁芯或三叉型铁芯。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与绕线管的结构分解图。如图3所示,第二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与第一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 壳体相类似,区别在于,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级绕线区20的置入口在所述壳体10的 第二侧边,即所述壳体10的前部,而非所述壳体10的第一侧边,第二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 线绝缘壳体的其余部分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参考图4至图5,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的结 构示意图,而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与绕线管及铁芯的结构 分解图。与第二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比较,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变压器的 绕线绝缘壳体与第二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相类似,区别在于,在第三个实施例 中,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30的置入口及第二次级绕线室40的置入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0 的第四侧边及第五侧边,即所述壳体10的左侧边及右侧边,而非所述壳体10的第六侧边。 图4中的箭头D1、D2及D3表示所述主级绕线管50、第一次级绕线管60及第二次级绕线管 70分别容置于所述主级绕线区20、第一次级绕线室30及第二次级绕线室40的方向。第三 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的其余部分与第二个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而铁芯 80则在所述各级绕线管置入于所 述壳体10后插入。参考图6至图7,其中图6为本创作第四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的结构 示意图,而图7为本创作第四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与绕线管及铁芯的组合示意 图。在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级绕线区20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10的第三侧边,即所述 壳体10的后部,而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30的置入口及第二次级绕线室40的置入口位于所 述壳体10的第二侧边,即所述壳体10的前部。图6中的箭头D1、D2及D3表示所述主级绕 线管50、第一次级绕线管60及第二次级绕线管70分别容置于所述主级绕线区20、第一次 级绕线室30及第二次级绕线室40的方向。第四个实施例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的其余部 分与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 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一种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主级绕线区和两个次级绕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级绕线区及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分别具有置入口及穿孔,所述主级绕线区与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相互隔开,经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穿孔和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的穿孔相互连通,所述主级绕线区及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的穿孔位于同一中心线位置,用以供至少一个铁芯贯穿所述主级绕线区及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的穿孔,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供主级绕线管由此置入所述壳体内,所述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则供次级绕线管由此置入所述壳体内,所述主级绕线区及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的位置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次级绕线室分别 为第一次级绕线室及第二次级绕线室,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第四 侧边、第五侧边及第六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侧边位于所述壳 体的前部,所述第三侧边位于所述壳体的后部,所述第四侧边位于所述壳体的左侧部,所述 第五侧边位于所述壳体的右侧部及所述第六侧边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壳体由绝缘材 料构成,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的置入 口及所述第二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六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 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及所述第二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 位于所述壳体的第六侧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 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四侧边,所述 第二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五侧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 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一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及所述第二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 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边。
专利摘要一种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包括壳体,壳体形成主级绕线区和两个次级绕线室,其中主级绕线区及两个次级绕线室分别具有置入口及穿孔,主级绕线区与两个次级绕线室相互隔开,经主级绕线区和两个次级绕线室的穿孔相互连通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位置,以供至少一个铁芯贯穿其中,主级绕线区的置入口供主级绕线管由此置入壳体内,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则供次级绕线管由此置入壳体内,主级绕线区及两个次级绕线室的置入口的位置位于壳体的不同侧边。该变压器的绕线绝缘壳体可增加主级绕线与次级绕线之间的沿面距离,进而能提高电气安全性,尤其是在高电压的应用中,所以适用于高压电气操作环境的液晶显示器的换流器中,用于提高整体电气操作稳定性。
文档编号H01F27/32GK201708024SQ20092029610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赖文程 申请人:程品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