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01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旋转式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旋转式壳体,尤指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旋转式壳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所有的档案如音乐、图文件、新闻等信息将有效的提供下载使用。可携式电子产品装置因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运用,而广泛与个人计算机或其外围装置(如打印机)相互结合使用,最为大众熟知且实地使用的应属迷你型的移动存储装置,主要作为不同装置间的资料交换传输媒介即可满足上述需求。常见的移动存储装置主要是在一壳体的内部设置一数据储存电路板,该电路板连接有一可相对突出于该壳体开口的信号接头,该接头常见的标准规格为普遍采用的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 USB)。 近来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用以插接USB插头的对接插头结构大多是固定于安装座体上的,还有一种是可旋转式的对接插头,但是该种插头旋出安装座体后仍需额外施加力来固定对接插头以完成与USB插头的插接,在没有额外力的情况下,对接插头会弹回起始位置。就使用者的角度而言,希望对接插头旋出后可以保持当前位置而不会弹回起始位置,这样,就不用额外施加力来固定对接插头,同时根据插接角度的不同,使用者也希望可以在不同角度完成插接。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旋转式壳体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式壳体。
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壳体,用
以安装于座体上,其包括转动壳体及安装于转动壳体内的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头,所
述转动壳体前端设有收容插头的开口 ,所述旋转式壳体还包括安装于转动壳体上的旋转机
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转动壳体相抵压并用以定位转动壳体的旋转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壳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转动壳体与旋
转机构之间产生的干涉力来定位转动壳体,使得转动壳体可以保持至任意转动位置,当要
恢复为起始位置时,只要向下按压转动壳体即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壳体与U盘及座体组合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旋转式壳体与U盘及座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中旋转式壳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壳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0014]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壳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中旋转式壳体与U盘及座体组合时处于起始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旋转式壳体与U盘及座体组合时处于旋出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0是图7旋转式壳体与U盘及座体组合时处于终了位置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壳体100,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其包括转动壳体1、定位转动壳体1的定位件2、安装于转动壳体1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插头101以及安装于转动壳体1上的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式壳体100用以安装于座体200上,本实施方式中的对接连接器为U盘300 。 所述座体200包括平板状的长方形底壁2001以及自底壁2001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第二侧壁2002、2003,所述第一、第二侧壁2001、2002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侧壁2002内侧设有一个自第一侧壁2002内表面向外凹陷的凹槽2004,所述凹槽2004不贯穿第一侧壁2002的外表面。所述底壁2001上靠近第二侧壁2003处设有垂直向上延伸的两个第一凸柱2005,所述定位件2固定于第一凸柱2005上以定位转动壳体1。 所述转动壳体1包括位于前端的用以收容插头101的开口 10、上表面11、与上表面11相平行的下表面12、连接且垂直于上下表面11、12的第一、第二侧壁13、14以及位于后端且连接上下表面11、12的弧面15。所述上、下表面11、12及第一、第二侧壁13、14的前端共同构成所述开口 10。所述转动壳体1设有贯穿第一、第二侧壁13、 14的用以安装旋转机构3的通孔132。所述第一侧壁13的后端向外延伸有一个圆柱形的凸部131,所述凸部131用以与定位件2配合以定位转动壳体1。 所述定位件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接触面21及第二接触面22,所述第一接触面21上设有与两个第一凸柱2005分别相卡持的两个配合孔211,所述第二接触面22上设有一个垂直于第二接触面22并且向外延伸的一个第二凸柱221,所述第二凸柱221设有一个贯穿第二凸柱221的通孔222,所述通孔222同时贯穿第二接触面22,所述转动壳体1的凸部131收容于通孔222内以定位转动壳体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旋转本体31以及与旋转本体31相连接的固定轴32,所述旋转本体31与通孔132的内壁抵压接触,所述旋转本体31包括连接轴311及自连接轴311 —端轴向延伸且与固定轴32相连接的轴颈312,所述轴颈312与连接轴311及固定轴32呈台阶状设置,所述轴颈312的圆周半径小于连接轴311及固定轴32的圆周半径。所述连接轴311、固定轴32及轴颈312—体制成且同轴设计。所述固定轴32包括卡持于凹槽2004内的第一基部321及自第一基部321横向延伸的且与轴颈312相连接的第一延伸部322。所述旋转机构3还包括安装于轴颈312上的弹性圈34,所述弹性圈34分别与转动壳体1及旋转本体31相抵压以当转动壳体1转动时产生干涉力。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弹性圈34在转动壳体1转动时利用弹性圈34与转动壳体1及旋转本体31之间的干涉配合产生干涉力,使得手感有一定的阻力,如此,使转动壳体1可以保持至任意转动位置,当要恢复为起始位置时,只要向下按压转动壳体l即可。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阻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性圈34与转动壳体1及旋转本体31之间的干涉量来调整。[0023]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组装时,首先,将弹性圈34套接于轴颈312上,再将组装好的旋转机构3安装到转动壳体1的通孔132内,其中,所述旋转本体31及第一延伸部322皆收容于通孔132内,所述第一基部321位于第二侧壁14外侧,然后将第一基部321安装到凹槽2004内使第一基部321与凹槽2004相卡持,同时把定位件2安装到转动壳体1的凸部131上,使得定位件2的两个配合孔211分别卡持于两个第一凸柱2005上以定位转动壳体l。 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壳体100除了第一实施方式外,还有第二种实施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式壳体1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式壳体100部分相同,两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构3通过设置弹性圈34与转动壳体1及轴颈312之间产生干涉力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旋转本体31'以及与旋转本体31'相连接的固定轴32'。所述固定轴32'包括卡持于凹槽2004内的第一基部321'及自第一基部321'横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22'。所述旋转机构3'还包括套接于固定轴32'上的第一凸轮35及与第一凸轮35相抵压的第二凸轮36。所述第一凸轮35包括第一端面351及第二端面352,当固定轴32'套接到第一凸轮35上时,所述第一基部321'与第一端面351共面,所述第一延伸部322'延伸出第二端面352,所述第二端面352为斜面,所述第二端面352设有第一低点3521及第一高点3522。所述第一凸轮35包括用以安装定位的第二基部353及自第二基部353 —端横向延伸的呈台阶状设置的第二延伸部354,所述第二端面352位于第二延伸部354末端。所述第二凸轮36设有与第二端面352相抵压的第三端面361,所述第三端面361亦为斜面。所述第三端面361设有第二低点3611及第二高点3612。所述固定轴32'上套有一个与第二凸轮36相抵压的弹簧37以及定位弹簧37的轴套38。所述第二凸轮36与旋转本体31'同时转动,所述旋转本体31'与转动壳体1'相抵压,所述第一低点3521在转动壳体1处于起始位置时对应第二高点3612并且第一高点3522对应第二低点3611。所述第二凸轮36收容于旋转本体31'内且与旋转本体31'相抵压。第一凸轮35及第二凸轮36的抵压位置在转动壳体1转动时发生变化,第一低点3521逐渐接近第二低点3611,第一高点3522逐渐接近第二高点3612,如此,使得第一凸轮35及第二凸轮36之间产生了轴向位移,进而使得弹簧37受压而压迫第二凸轮36,第一凸轮35及第二凸轮36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故手感有一定的扭转力,其中,阻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弹簧37与第一凸轮35及第二凸轮36的相关参数来调整。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固定轴32'上设置一个弹簧37,利用第一凸轮35及第二凸轮36之间产生的轴向位移来压迫弹簧37,进而利用弹簧37的弹力压迫第二凸轮36,如此,第一凸轮35及第二凸轮36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如此,使转动壳体1可以保持至任意转动位置,当要恢复为起始位置时,只要向下按压转动壳体1即可。 请参照图5至图6所示,组装时,首先,将固定轴32'安装到第一凸轮35上,使第一基部321'与第一端面351共面,第一延伸部322'延伸出第二延伸部354,然后,依次将第二凸轮36、弹簧37以及轴套38套接到固定轴32'上,安装时使旋转式壳体100'处于起始位置,此时第一低点3521对应第二高点3612并且第一高点3522对应第二低点3611,然后,将组装好的机构安装到旋转本体31'内,再将组装好的旋转机构3'安装到转动壳体l的通孔132'内,使第一延伸部322'、第二延伸部354、第一凸轮35、第二凸轮36、弹簧37以及轴套38皆位于通孔132'内,所述第二基部353位于第二侧壁14'外侧,然后将第二基部353安装到凹槽2004内使第二基部353与凹槽2004相卡持,同时把定位件2'安装到转动壳体1的凸部131'上,使得凸部131'收容于第二凸柱221'内,使得定位件2'的两个配合孔211'分别卡持于两个第一凸柱2005上以定位转动壳体1。 请参阅图7至图IO所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壳体100除了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外,还有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式壳体100"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式壳体IOOUOO'结构大部分相同,三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机构3"相较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机构3、3'比较简单,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旋转本体31"以及与旋转本体31"相连接的固定轴32"。所述旋转本体3"—端外表面上对称设有两个与旋转本体31"横向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槽口 39及两个与旋转本体31"横向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二槽口 40,所述两个第一槽口 39及两个第二槽口 40分别在旋转本体3"的外表面上分割出两个弹性臂41,其中,设置第一槽口 39及第二槽口 40用以增加旋转本体31"的弹性,所述固定轴32"包括卡持于凹槽2004内的第一基部321"及自第一基部321"横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22"。所述第一延伸部322"的外表面上设有四个对称设置的且自外表面朝轴心方向凹设的长槽3221及位于每两个长槽之间的凸起部32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弹性臂41在转动壳体l"处于起始位置时卡持于其中两个长槽3221内,所述两个弹性臂41在转动壳体l"旋转时脱离两个长槽3221而与凸起部3222相抵压以产生干涉力,如此,使得两个弹性臂41向外变形而抵压转动壳体l",使得两个弹性臂41与转动壳体l"之间形成干涉配合而产生干涉力,随着转动壳体l"的继续转动,所述弹性臂41与第一延伸部322"之间以及弹性臂41与转动壳体l"之间的干涉力逐渐增大,故手感有一定的旋转阻力,所述两个弹性臂41在转动壳体l"处于终了位置时又将卡持于其中两个长槽3221内,其中,阻力的大小可以由旋转本体31"与固定轴32"的干涉量来调整。如此,使转动壳体l"可以保持至任意转动位置,当要恢复为起始位置时,只要向下按压转动壳体l"即可。 组装时,首先,将固定轴32"卡持到旋转本体31"内,使得两个弹性臂41卡持于其中两个长槽3221内,然后,将组装好的旋转机构3"安装到转动壳体1 "的通孔132内,其中,所述固定轴32"及旋转本体31"皆收容于通孔132内,所述第一基部321"位于第二侧壁14外侧,然后将第一基部321"安装到凹槽2004内使第一基部321"与凹槽2004相卡持,同时把定位件2"安装到转动壳体l"的凸部131上,使得凸部131收容于第二凸柱221内,使得定位件2"的两个配合孔211分别卡持于两个第一凸柱2005上以定位转动壳体1"。
权利要求一种旋转式壳体,用以安装于座体上,其包括转动壳体及安装于转动壳体内的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头,所述转动壳体前端设有收容插头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壳体还包括安装于转动壳体上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转动壳体相抵压并用以定位转动壳体的旋转本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壳体设有用以安装旋转机 构的通孔,所述旋转本体与通孔的内壁抵压接触。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旋转本 体上的弹性圈,所述弹性圈分别与转动壳体及旋转本体抵压接触以在任意位置定位转动壳 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一端固定的固 定轴,所述旋转本体包括连接轴以及自连接轴一端轴向延伸且与固定轴相连接的轴颈,所 述轴颈与连接轴及固定轴呈台阶状设置,所述轴颈的圆周半径小于连接轴及固定轴的圆周 半径,所述弹性圈安装于轴颈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包括第一基部及自第一 基部横向延伸的且与轴颈相连接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旋转机构安装于座体上,所述座体上 设有固定第一基部的凹槽。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轴及套接于 固定轴上且相互抵压的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所述第一、第二凸轮收容于旋转本体内且第 二凸轮可与旋转本体同时转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包括与第二凸轮相抵 压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设有第一低点及第一高点,所述第二凸轮设有与第二端面相 抵压的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设有第二低点及第二高点,所述第一低点在转动壳体处于 起始位置时对应第二高点并且第一高点对应第二低点,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的抵压位置在 转动壳体转动时发生变化,第一低点逐渐接近第二低点,第一高点逐渐接近第二高点。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上套有一个与第二凸轮 相抵压的弹簧,所述第二凸轮在转动壳体转动时压縮弹簧以增加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之间 的摩擦力。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本体一端外表面上设有弹 性臂,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旋转本体相卡持的固定轴,所述弹性臂抵压于固定轴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 个自外表面朝轴心方向凹设的长槽及位于两个长槽之间的凸起部,所述弹性臂在转动壳体 处于起始位置时卡持于长槽内,所述弹性臂在转动壳体旋转时脱离长槽而与凸起部相抵压 以定位转动壳体。
专利摘要一种旋转式壳体,其包括转动壳体、用以定位转动壳体的定位件及安装于转动壳体内的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头,所述旋转式壳体设有安装于转动壳体上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转动壳体相抵压的旋转本体,如此设置,所述转动壳体在所述转动壳体转动时与旋转机构之间产生干涉力使转动壳体可以停留于任意位置,这样无须施加额外力来定位转动壳体就能完成与对接连接器的插接。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1438558SQ200920303489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
发明者朱志文, 胡金奎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