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697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操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纵装置、尤其用于操纵能够在外侧连接的阀门的操纵装置,该 操纵装置具有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具有线圈绕组的线圈体,线圈体至少部分地包围一极 管,在极管的自由端上连接一极芯,该操纵装置具有一个至少在极管中在衔铁内部能纵向 移动地导引的磁性衔铁,该磁性衔铁与用于操纵相应阀部件的操纵部件共同作用,其中极 管以用于磁性衔铁的容纳套的形式构成,该容纳套以其自由的端部区域固定在固定支承位 置。
背景技术
通过DE 102004051332A1已知这种操纵装置。在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中极管在其 从操纵装置外壳中伸出的自由端上配有环绕的边缘,磁性衔铁在其一个端侧的移动位置中 可以支承在该边缘上,其中环绕边缘留出中心开口,磁性衔铁的压力平衡通道通入该中心 开口,磁性衔铁在其相对的一侧上可支承在极芯上,在极芯的方向上压力平衡通道在其另 一侧通出。因此通过线圈体和由外壳部件限制地对于向外指向的极管自由端部边缘形成一 松动支承位置。极管在相对置的端部上具有指向相反方向的曲率较小的环绕边缘,利用该环绕边 缘极管在线圈体与极芯之间在轴向以及径向上位置固定在固定支承位置中。由于朝向构成 为用于可纵向移动的磁性衔铁的容纳套的形式的极管自由边缘的转向,极管能够实现一定 的误差长度补偿,以便由此对于操纵装置的部件实现配合准确的安装。但是由于作为极管 的容纳套在极芯与线圈体之间的固定支承位置上确定的夹紧位置,所述误差补偿可能性是 有限的。为了使操纵装置内部相对于周围环境密封,在作为极管的容纳套的内圆周上存在 密封系统,优选是弹性体密封环的形式,它安置在极芯的外槽中,保证极芯与极管之间的密 封。如果弹性体密封环没有正确地安装或者在安装时被忘记,可能导致密封部位的失效并 且操纵装置的内部不再介质密封地相对于环境密封。在通过长期的持续使用密封系统磨损 同时变得不可以使用时也会出现所述的失效情况为了克服有限的误差补偿可能性的缺陷,在DE 10 2005 061 184A1中在同样形 式的操纵装置中建议,上述的极管环绕边缘构造成容纳套的封闭的底部部件,它由极芯支 承地与极芯相贴靠,其中极管的底部部件能这样配合到极芯中,使得即使当衔铁为了操纵 连接在操纵装置上的阀而往复运动并同时尤其压到底部部件上或拉动地从底部部件上抬 起时,底部部件也保持其位置。因为环绕边缘不再如上所述限定环形的通过位置,而是封闭 的,因此也能够用于高压,因为除了压力密封性还构成一刚性可承载的极管系统。通过极管底部部件确定地贴靠在极芯上实现了一种固定,这种固定在极管的其它 位置处在加大的范围内实现了误差补偿可能性。在此规定,极管在其自由端上通到卷边形 的法兰中,该法兰支承在操纵装置的外壳上。这里法兰的卷边部分构成为一种圆卷边,这使 得卷边形法兰的自由端部区域能够在操纵装置外壳与邻接的阀体的外壳部件之间通过夹 紧而位置固定,并且由于弹性退让的卷边体实现了一种铰接位置,沿着所述铰接位置,尤其3在轴向上,极管可以以其在线圈体和极芯内部的安装长度进行匹配。在弹性退让的卷边体 与阀的邻接的阀外壳之间也设置弹性体密封环,它应保证在操纵装置内部包括阀相对于周 围环境的介质密封的密封。这种已知的密封系统也可能导致所述缺少介质密封性的缺点。

发明内容
从这种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保持已知解决方案的优点、即确保特别是 功能可靠的、长时间持续的操纵运行,同时这样进一步改进已知的解决方案,以小的结构上 的耗费同时经济地实现操纵装置的内部相对于周围环境的介质密封的分隔。所述的目的通 过总体上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操纵装置来实现。按照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由极芯的两个支承部件形成固定支承位置,两个支 承部件在它们之间限定一个容纳缝隙,容纳套的自由的端部区域夹紧地固定在该容纳缝隙 中,由此实现在操纵装置内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介质密封的隔离。所述容纳套在其优选的 构型中构造成钵形的并同时具有封闭的底部部件,这对于介质密封的分离也是有利的。整 个极管在其固定支承位置的特殊结构方面沿内周不需要另外的密封系统,因此它不会失效 或被忘记。此外所述解决方案在省去了极管附加的必需的密封系统的情况下还节省制造和 装配成本。在按照本发明的操纵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由极管的一个变窄位置形成一个支承 部件,该狭窄部位在直径上小于极芯在固定支承位置的区域内的其它外径,由此产生的台 阶形过渡区域构成作为极芯的另一个支承部件的敛缝面。因此在第一制造步骤中将极管的 卷边的端部边缘置入变窄位置并在第二步骤中将台阶形过渡区域敛缝到位于其上的极管 的外侧面上,从而实现形状锁合和力锁合的连接,由此能够实现介质密封、尤其气体密封的 固定支承位置。所述制造步骤能够以经济的方式实现。在按照本发明的操纵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设定,在用于容纳套的松动支承位 置上一个复位机构作用在容纳套上,该复位机构向容纳套施加力,该力背离固定支承位置 指向。由此能够以非常宽的范围内实现对于整个系统的误差补偿,其中所述补偿大小能够 通过适合地选择复位机构规定。因此与操纵装置各单个结构部件的可能的制造误差无关地 可以通过作用在容纳套上的复位机构补偿由此导致的误差并单独地补偿。尽管复位机构倾向于将极管从固定支承位置拉出,但是这不会对通过敛缝的极芯 材料实现的介质密封的夹紧产生影响,因为极管的自由端部区域按支座或底座的形式通过 一弧形过渡区域从变窄位置过渡到一导向段中,所述导向段以与变窄位置的外径相比加宽 的直径在较长的路段上在该区域中在极管与极芯之间设置持久的贴靠并因此同时确保对 固定支承位置的卸载。此外,通过所述轴向延伸的过渡到弧形的过渡区域的导向段还实现 了较长的密封段,该密封段对于相应的介质也包括气体形式的介质作用流出阻碍。在按照本发明的操纵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用于容纳套的固定支承位置设置 在容纳套的自由端部边缘上并如上所述与极芯相应地敛缝。松动支承位置在极管的相对置 的端部上设置在封闭的底部部件的区域中,尤其是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极管从操 纵装置的外壳中伸出并通过线圈体和/或通过外壳部件实现支承,极管穿过线圈体和外壳 部件。通过优选为蓄能器形式、例如碟形弹簧形式的复位机构在松动支承位置上的作用,容 纳套以其内圆周相应地纵向拉紧,同时沿其内圆周补偿可能的不平度。因此作为极管的容纳套也持久地保持在拉应力下,由此实现在极管内圆周与极芯外圆周之间沿导向段的密封 的贴靠。因为特别是密封系统的弹性体部件在与金属壁部件接触时可能出现损伤,通过省 去在金属的壁区域中的所述密封系统可确保希望的介质密封性。按照本发明的操纵装置的其它有利的实施形式是其它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下面借助于根据附图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按照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其中示出原理性 的且不成比例的视图图1以纵向剖面图示出操纵装置的整体,但是没有连接的阀装置;图2示出图1中的圆圈D的放大的局部;图3以纵向剖面图示出部分制造模具,涉及操纵部件到操纵装置的衔铁上注塑过 程;图如,仙和如以纵向剖面图、立体俯视图以及正视图示出相对于图1至3变化的 注塑方案的第二实施例;图5a,恥和5c以对应于图4a,4b和如的视图示出注塑方案的第三实施例;图6a,6b和6c以对应于图4a,4b和如的视图示出注塑方案的第四实施例;图7示出图1中的圆圈A的放大的局部;图8示出图1中的圆圈B的放大的局部;图9示出图1中的圆圈C的放大的局部;图10和11以纵向剖面图示出按照图9的圆圈C的细节方案的各个制造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以纵向剖面图示出的操纵装置,在本领域也称为“操纵和开关磁体”,具 有整体上以10表示的外壳,具有设置在外壳中的具有线圈绕组14的线圈体12。所述线圈 体12至少部分地包围极管16,该极管利用留空位置形式的分离位置18与极芯20基本上电 磁地脱耦。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也已知这样的解决方案(未示出),其中对应的分离位置通过 焊缝或类似结构构成。一磁性衔铁22沿极管16在衔铁腔M中能纵向移动地被引导,该磁 性衔铁在其一个自由的端侧端部上与杆状的操纵部件沈共同作用,以用于操纵常见结构 形式的、特别是未示出的气动阀形式的流体阀(未示出)。为了连接所述阀,极芯20在其自 由端上设有连接法兰观。该连接法兰观在其外周上具有凹陷的环形槽,用于至少部分地容 纳相应的弹性体密封环并用于引导介质流。为了给线圈体12的优选由至少一个导电的铜线组成的线圈绕组14通电,设有插 接件30,该插接件优选通过浇铸体32与外壳10的其它外壳部件固定连接。在图1的观察 方向上看,在左侧且向外与浇铸体32平齐地安装环形极板34,该极板为了其在外壳10中的 固定保持与外壳相应地敛缝(verstemmen)(未示出)。此外,极板34包围极芯20的外周, 因此极芯通过未示出的阀装置保持在其在图1中所示的在操纵装置中的安装位置中。极管 16钵形地构成为容纳套的形式,并且极管16的底部部件36构成用于处于在其图1的观察 方向上看最右边的移动位置中的磁性衔铁22的止挡边界。所述浇铸体32连同线圈体12 由塑料材料、例如聚酰胺、优选由PA6组成。浇铸体32沿其下侧在操纵装置的上侧上嵌接到一钵形的外壳罩38的缺口中,该外壳罩也是外壳10的组成部分。外壳罩38、磁性衔铁 22以及极芯20和极盘34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中所有上述部件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所 述极管16优选由高级合金钢制成,它可以根据使用目的构造成导磁或不导磁的。如果通过插接件30给线圈绕组14同时给线圈通电,则磁性衔铁22移动到其在图 1中所示的操纵位置,即在图1的观察方向上看从右侧的位置到一左侧的位置,它对应于按 照图1的操纵位置。在所述的移动运动中磁性衔铁22带动杆状的操纵部件沈,为了在未 示出的气动阀上的操纵过程,操纵部件的自由端在其每个移动位置都从外壳10并且特别 是从极芯20中伸出。在磁性衔铁22在图1的观察方向上看向左的移动运动中,压簧40形 式的蓄能器预紧,并且如果线圈绕组14保持无电流,则预紧的压簧40将磁性衔铁22移回 其右侧的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中,磁性衔铁也可以与极管16的底部部件36的内侧面贴 靠。在所述无电流状态连接的阀装置无电流断开。在按本发明的操纵装置的一变化的实施 例(未示出)中也可以设定,压簧40形式的蓄能器铺设在所连接的阀装置中,以便由此实 现所述用于衔铁22包括操纵部件沈的复位运动。但是即使在断电情况下由于极芯20和极板34中的剩磁过程也会导致,磁性衔铁 22以其自由端侧粘附地保持在极芯20朝向磁性衔铁的相邻端侧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在这两个端侧之间在衔铁腔22内部安装防粘附装置42,它以径向距离包围杆状的操纵部 件26,由此有效地实现脱耦。中心通道44透过杆状的操纵部件26,中心通道沿磁性衔铁22 和操纵部件26的纵轴线46延伸,该纵轴线因此也构成可能的移动轴线。所述中心通道44 在操纵部件26的两个对置的端侧48,50上通至周围环境。中心通道44特别是在操纵部件 26右面的端侧50上通出到磁性衔铁22的自由空间52中,其中自由空间52又引导压力和 介质地通出到衔铁腔M中。在也构成用于操纵杆沈的前端部的导向部的密封位置M与 磁性衔铁22之间的区域中存在横向通道56,该横向通道以其一个端部通入中心通道44并 且以其另一个端部通到被极芯20包围的中心腔58。组成部分中心通道44、横向通道56、中心腔58、自由空间52以及衔铁腔M形成一 种压力平衡系统,该压力平衡系统连接在未示出的阀单元上并这样补偿来自阀单元的压力 介质,使得磁性衔铁22包括操纵部件沈的移动运动不会受到可能的压差的不利影响。必 要时这样引导的压力介质由于不同的面积比例还可以在磁性衔铁22 —侧有效地一起辅助 需施加的操纵力。在分离位置18的区域内极芯20通过鼻状的环形凸起60这样搭接磁性 衔铁22在该区域内突出的台阶62,使得在磁性衔铁22的每个移动位置磁性衔铁在环形凸 起60内部被引导,由此分离位置18的大小根据磁性衔铁22的移动方向改变。杆状的操纵部件沈由可注塑的材料构成,所述材料特别是按图3的图示注塑到磁 性衔铁22上的连接区域64上。当这里提到注塑时,包括常见的注射工艺、铸造工艺和压铸 工艺。因此操纵部件沈的可注塑的材料基本上可以是任何可以这样加工的材料。但优选 使用塑料材料,尤其是可热塑加工的塑料。已经证实特别有利地是,使用聚丁烯对苯二酸酯 (PBT),它允许在230°C至270°C的注塑温度下压铸。所使用的塑料材料具有必需的强度和 刚性并且在实际的试验中已证实其滑动和磨损特性对于在当前应用是非常好的。在本实施 例中整个操纵部件沈由可注塑的塑料材料构成;但是在这里也存在这种可能性,即操纵部 件沈在前端区域由常见的金属杆材构成,它只在到磁性衔铁22的过渡区域中用可注塑的 材料注塑覆盖。
在图3中部分地示出整体以66表示的压铸模具以及示出其原理结构。为了脱模 过程,所述压铸模具66构造成多部分的(未示出)并能够以其各部分组装成根据按图3视 图的整个模具。在压铸模具66中置入金属的磁性衔铁22,它在其自由端侧上构成连接区域 64。这样构成的可能的注塑面68向外通过压铸模具66的壁部限定并且这样选择,使注塑 面在该区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突出于磁性衔铁22的自由端侧。此外在注塑面68的内部向 磁性衔铁22的自由端侧中加工出环绕的环形槽式的凹陷70,它以放大图在图2中示出并构 成一种底切构型72,由此使注入的塑料可以相应倒钩在底切部中地沿连接区域64保持在 磁性衔铁22中。此外磁性衔铁22具有在中心延伸的中心孔74,操纵杆沈穿过该中心孔, 其中按根据图3的视图相应置入的模芯76能够实现所述构型。因为中心孔74通入扩展的 自由空间52,这里另一个贴靠面构成磁性衔铁22的第二注塑面78。在第二注塑面78的区 域内固定部件26的塑料材料搭接这样形成的加宽台阶,由此在磁性衔铁22的两个移动方 向上通过注塑安装过程保证操纵部件沈的可靠锚固。按照图3的压铸模具66这样构成,使得杆状的操纵部件沈径向向外扩展,以形成 上述盘状的防粘附装置42。因此所述极芯20与磁性衔铁22可靠地脱耦并且防粘附装置 42还构成一种用于磁性衔铁22的止挡保护。尤其如图2所示,在盘状的防粘附装置42与 操纵部件沈的另外的包络面之间加工出贴靠台阶80,压簧40形式的蓄能器的一个自由端 支承在所述贴靠台阶上。因此实际的防粘附装置42通过压簧40的力导入而卸荷,压簧在 磁性衔铁22的每个移动位置向磁性衔铁22的连接区域64的方向上推压杆状操纵部件沈。 此外如图1和3所示,杆状操纵部件沈沿两个过渡区域82在直径上锥形地扩展,由此中心 空间58向两侧收缩。按图4的实施例的变化是,在连接区域64注塑的塑料材料为了提高连接体积具有 肾形的扩展部84,其中防粘附装置42也是操纵部件沈整体的组成部分。通过沿直径相对 的环形的、扇形地在两侧连接在肾形部84上的凹陷位置86,压簧40形式的蓄能器不是整体 地支承在注塑的塑料材料上,而是为了改善的支承直接支承在磁性衔铁22的金属区域上。按照图5的实施例在原理结构上对应于按照图4的实施例;在这里仅防粘附装置 42作为防粘接盘通过相应的嵌接位置88与磁性衔铁22在端侧固定连接。在所述情况下压 簧40以其一个端部直接贴靠在磁性衔铁22的端侧上,而且是在环形缝隙90的区域,该环 形缝隙通过固定部件沈的外周到防粘附装置42的独立构成的防粘接盘的内周的中间间距 构成。在按照图6的实施例中防粘附装置42仍然由防粘接头构成,它以其径向的包络边 缘贴靠在磁性衔铁22的端侧上,并且以其圆柱形拱曲的底部部分嵌入到磁性衔铁22的中 心孔74中。操纵部件沈以其可注塑的塑料材料只在第二注塑面78的区域直接贴靠在磁 性衔铁22上,并且通过贴靠在所述防粘附装置42的上侧上形成第一注塑面68。按照图7的视图示出具有密封位置M的操纵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向外相对于自由 的环境空间密封中间空间58,操纵部件沈的自由端伸入环境空间中。上述密封位置M由 环形体92构成,该环形体在极芯20的自由端上装入、尤其是压入在台阶形的加宽部94中。 为了所述压入过程,环形体92朝其两个自由端具有锥形的导入辅助结构96。环形体92由 具有良好的密封和滑动特性的材料构成,其中除了可注塑的塑料、如聚酰胺,也可以使用有 色金属。如果要求特别好的滑动特性,也可以由PTEF材料构成环形体92。为了使环形体92可靠地保留在极芯2中的容纳体中,极芯20还可以沿其自由的内部区域至少部分地向内 卷边,由此卷边边缘段98向外构成有效的止挡边界。代替分段的结构卷边边缘也可以环绕 地构成。此外按图7的视图还示出,在环形槽100中装入弹性体密封环102,它同时确保中 心空间58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密封。此外在环形槽100与操纵部件沈的相邻的过渡区域82 之间,操纵部件的直径扩展并因此与优选构造成挤压套的环形体92的内侧直接滑动贴靠, 这形成弹性体密封环102以外的附加的密封并且还保证操纵部件沈沿纵轴线或移动轴线 46的精确的端部侧导向。相反在背离过渡区域82 —侧上操纵部件沈的外径减小,以便由 此确保无阻碍的运行并且在到环形体92的过渡位置上不会对操纵部件沈的移入过程产生 不利影响。尤其如图8结合图1所示,在附图的观察方向上看在右边缘上从外壳10的外壳罩 38中伸出的极管16设有扩展的且转向的边缘104,该边缘以到外壳罩38外壁的可规定的 轴向距离延伸。所述结构构成一种松动支承位置。由此形成的边缘104构成圆柱形极管壁 106与横向于极管壁延伸的底部部件36之间的过渡位置。所述底部部件36朝其中心在朝 衔铁腔M的方向上设有凹部108,它在磁性衔铁22右侧的止挡位置伸入其自由空间52。否 则如果磁性衔铁其占据按图1的视图最右边的移动位置,弹簧弹性退让的底部部件36形成 用于触碰的磁性衔铁22的止挡缓冲。环绕的边缘104通过形成弹簧弹性退让的铰接位置有利于这种效应。环绕缝隙 110通入这样形成的边缘104中,介质可以进入到环绕缝隙中,这又有助于在这个部位提高 整个系统的刚性。但特别有利的是,对于极管16,在任意温度状态,都能通过蓄能器形式、 例如由碟簧114的组成部分构成的弹簧弹性退让的复位机构112实现误差补偿,碟簧在图 8中只示出一段。基本上也可以用碟簧组或其它复位机构代替按照图8的视图的各单个分 段式碟簧114,例如以常见的起到压簧作用的螺旋弹簧的形式。如果根据所存在的温度能够 使用,这里也可以使用波形弹簧O^derbalg)或者预紧的弹性体环。优选碟簧114形式的复位机构112以其一个端部有效地作用在外壳罩38的自由 端侧上并以其另一个自由端支承在转向区域116上,在转向区域圆柱形的极管壁106过渡 到突出的边缘104。为了实现高的耐腐蚀性,极管16由高级合金钢材料制成,所使用的复 位机构112也还有这样的优点,即当在操纵装置上出现振动时,使极管16相对于外壳10脱 耦。对于边缘104,选择为向右的、相对于外壳罩38的自由端侧的突出量这样选择,相应的 复位机构112以其预紧力能可靠地作用在极管16上并且还能节省结构空间地设置在外壳 10其他部分上。所述凹部108还保证,极管16在其所述底部部件区域36加强,由此在可能 地触碰衔铁22时不会出现永久的变形。按照图9至11的方案还示出极管16在静止设置的极芯20上左侧的固定支承位 置形式的连接位置。为此极芯20在其环形凸起60的方向上具有环形槽式的变窄位置118, 该变窄位置朝环形凸起60的方向上在弧形的过渡区域120中过渡到极管20的其它部分外 径(参见图1)。这里图10示出,背离弧形过渡区域120的台阶形的过渡区域122首先不变 形并且形成用于极管16敛缝或卷边的自由端部边缘的自由端的触碰区域。如果执行这个 制造步骤,根据按图11的视图在第二制造步骤使台阶形的过渡部位122向内敛缝,而且沿 敛缝面1 敛缝,敛缝面在极板34的方向上相对于极芯20的其它外径回缩。这样通过在这个区域敛缝的极芯材料,从两侧不仅轴向和径向固定极管16的自由端,而且也保持气体 密封,即,没有附加的弹性体密封件或在其环形凸起60区域内的极芯20与在极管16自由 端部边缘上的固定支承位置之间的其它密封系统,也可以实现在这里所示的方案。因为所示的操纵装置也部分地用在高温范围,这在原则上会损坏密封件的弹性体 材料,由此实现了经济的密封变型方案。此外,通过弧形的过渡区域120,极管还可以在没有 较大的弯折位置的情况下沿环形凸起60方向的可靠地在极管22的外周上被引导,由此对 于薄壁的极管材料也不会出现不必要的材料应力。在导向段1 和导向对中方面,通过极 管16的自由端部区域上的复位机构112还确保,不会出现翘曲过程(Beulvorgang),这种翘 曲过程可能会限制磁性衔铁22连同其操纵部件沈的可自由运动性。按照本发明的操纵装置确定为特别是在低压范围也在高温范围中用于气动阀的 使用领域;但在相应的改型中也可以设想其它应用、尤其是用在液压阀中。这种非常轻的操 纵装置具有非常短的开关和反应时间并且能够达到相应高的负荷交变,这种负荷交变可能 在数百万次的范围。
权利要求
1.操纵装置、尤其用于操纵能在外侧连接的阀的操纵装置,具有外壳(10)和设置在外 壳中的具有线圈绕组(14)的线圈体(12),线圈体至少部分地包围一极管(16),在极管的一 个自由端上连接一极芯(20),操纵装置还具有一个至少在极管(16)中在衔铁腔04)内部 能纵向移动地引导的磁性衔铁(22),该磁性衔铁与用于操纵相应阀的操纵部件06)共同 作用,其中极管(16)以用于磁性衔铁02)的容纳套的形式构成,该容纳套以其自由的端部 区域固定在一固定支承位置,其特征在于,由极芯OO)的两个支承部件(118,124)形成所 述固定支承位置,这两个支承部件在它们之间限制一个容纳缝隙,容纳套的自由的端部区 域夹紧地固定在所述容纳缝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极芯OO)的一变窄位置(118)形成 一个支承部件,该变窄位置在直径上小于极芯OO)在固定支承位置的区域内其它部分的 外径,由此产生的台阶形过渡区域(122)构成一敛缝面(124)作为极芯OO)的第二支承部 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用于容纳套的一个松动支承位置 (116)上一个复位机构(112)作用在容纳套上,该复位机构向容纳套施加力 该力背离固定 支承位置(118,124)定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套设置在外壳(10)的外部并 具有底部部件(36),该底部部件与容纳套的外径相比是扩展的并因此在直径变化的位置上 具有转向区域(116),复位机构(112)作用在该转向区域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套从松动支承位置朝固定支承 位置的方向上构成为圆柱形的并且除了用于对磁性衔铁02)的滑动导向以外,容纳套还 沿导向段(126)在与极芯OO)相接触的情况下贴靠在极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支承位置与极芯OO)的导向 段(126)之间,所述容纳套沿弧形的过渡区域(120)以其自由的端部区域通入变窄位置 (118)。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OO)沿其导向段(126) 的外径小于极芯OO)在其通过极板(34)包围的区域中的外径,但无论如何大于在变窄位 置(118)的区域中的外径。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OO)通过鼻状 的环形凸起(60)在其每个移动位置在端侧的端部区域搭接磁性衔铁(22),从而形成电磁 的分离位置(18),所述分离位置向外由极管(16)的容纳套限定。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套沿其整个内周 没有贴靠在其上的密封系统。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套由高级合金 钢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纵装置、尤其用于操纵能在外侧连接的阀的操纵装置,具有外壳(10)和设置在外壳中的具有线圈绕组(14)的线圈体(12),线圈体至少部分地包围一极管(16),在极管的一个自由端上连接一极芯(20),操纵装置还具有一个至少在极管(16)中在衔铁腔(24)内部能纵向移动地引导的磁性衔铁(22),该磁性衔铁与用于操纵相应阀的操纵部件(26)共同作用,其中极管(16)以用于磁性衔铁(22)的容纳套的形式构成,该容纳套固定在一固定支承位置,其中,由极芯(20)的两个支承部件(118,124)形成所述固定支承位置,这两个支承部件在它们之间限制一个容纳缝隙,容纳套的自由的端部区域夹紧地固定在所述容纳缝隙中。
文档编号H01F7/126GK102057450SQ200980120984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6日
发明者C·迈尔, F·劳尔, M·比尔 申请人:Hydac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