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再利用片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940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再利用片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再利用片和使用该光再利用片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述光再利用片,具有在至少一个侧面上形成的凹凸结构,并且通过光的衍射、散射、折射或反射作用使光向特定方向偏转而能够再利用在以往技术中被损失掉的光。本申请基于2008年11月19日所申请的日本特愿2008-296177号和2008年12 月19日所申请的日本特愿2008-3M503号要求优先权,其内容引入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普及,太阳能电池模块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中。例如,将太阳能电池模块应用于搭载于台式电脑等的小型电子仪器中的较小仪器上,或者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作为家庭用而安装在住宅中,或者将大面积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使用在大规模发电设施中,进一步地,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作为人工卫星的电源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太阳能电池,发电量主要是与光所照射的面积成比例地增加。因此,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在改善密封技术、制膜技术等制造技术之外,如何增大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开口率(可发电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也是重要的课题。另外,特别是在由单晶硅或多结晶硅所构成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存在硅的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在制造成本中还要加上用于在模块上粘贴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因此,有人提出采用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构成部件的硅的量少并且能够通过 CVD (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技术进行成膜的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但是,上述方式,特别是红外光易于透过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因此,光的吸收率低。因此,为了提高光的利用效率,有人提出了特意使入射光散射而延长透过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的光程长度,由此,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的结构。通常情况下,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已知有两种结构。作为第一种结构,已知是在玻璃等透光性基板上形成有SnO2或ITO (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膜并在该透明导电膜上按顺序层叠有非晶半导体(Si)的ρ层、i层、η层而成的结构。作为第二种结构,已知是在金属基板电极上按顺序层叠有非晶半导体(Si)的η 层、i层、P层而形成光电转换活性层并且进一步在光电转换活性层上层叠有透明导电膜而成的结构。特别是,在第一种结构中,具有下列优点。具体地,由于非晶半导体按p-i-n层的顺序形成,所以能够使透光性绝缘基板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基底基板而发挥作用并且还能够作为包覆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的玻璃盖片而发挥作用。另外,因为开发出了由具有耐等离子体性的SnO2等构成的透明导电膜,所以能够采用等离子体CVD法在透明导电膜上形成由非晶半导体构成的光电转换活性层。由于具有上述优点,所以目前上述第一种结构正得到大量应用。此外,作为形成由非晶半导体构成的光电转换活性层的方法,能够采用通过使原料气体发生辉光放电分解来进行的等离子体CVD法或光CVD法的气相生长法。通过采用这些方法,能够形成大面积的薄膜。另外,非晶Si太阳能电池能够在100°C 200°C左右的较低的温度下形成。因此, 作为用于形成该非晶Si太阳能电池的基板,可使用各种材质的基板。一般,通常采用的基板是玻璃基板或者不锈钢基板。另外,在非晶Si太阳能电池中,在将光转换成电的转换效率成为最大时的硅的光吸收层的膜厚为500nm左右。因此,对于提高转换效率而言,重点是在光吸收层的膜厚内增大光的吸收量。为了提高转换效率,以前是通过在玻璃基板上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凹凸的透明导电膜或者在不锈钢基板上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凹凸的金属膜,来增加光在光吸收层中的光程长度。在采用上述方法所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中,增加了光吸收层中的光程长度,与在光吸收层的表面上没有形成凹凸的平坦基板上形成非晶Si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相比,光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作为在玻璃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凹凸的通常方法,可以举出采用常压CVD法形成作为透明电极的SnO2膜的方法。另外,作为在不锈钢等的金属基板上形成凹凸的方法,采用在通过蒸镀法或溅射法形成Ag时调节其形成条件或者在形成Ag后进行热处理的方法。如上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在透光性绝缘基板上依次形成有透明导电膜、氢化非晶硅碳(a_SiC:H)p层、氢化非晶硅(a_Si:H)i层、氢化非晶硅(a_Si :H)n层、透明导电膜和背面电极而构成的结构。并且,通过前述操作,在透明导电膜的表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并且基于此在透明导电膜的上部形成的各层具有凹凸结构。当在柔性基板或轻量基板上形成薄膜太阳能电池等的半导体元件时,一直采用具有高耐热性的聚酰亚胺树脂。在专利文献2等中,公开了在这种树脂上形成凹凸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V槽的周期结构来使光递归反射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的技术,并且公开了 V槽的顶角优选为50度至90度。另外,作为V槽的周期间距,还公开了优选为ΙΟμπι至20μπι。另外,若减小太阳能电池401的配置间隔,则会导致漏电流的发生。因此,在相邻太阳能电池401之间,需要形成区域。例如,如图47所示,已知有在太阳能电池模块400的背面上配置有背面部件402 的结构(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基于该结构,在向太阳能电池模块400入射的光HO中,向相邻太阳能电池401之间的区域中入射的光Η1,通过背面部件402来使光 Hl反射或散射,由此,获得光Η2。然后,使光Η2向太阳能电池401入射,由此,使光得以再利用。但是,在上述结构中未能获得充分的发电效率。此外,在图47中,符号403表示填充层,在该填充层403内,多个太阳能电池401以固定的间隔分离开排列. 号51表示前面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29543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4-6U8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许第3749015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10484747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许第3670835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6-319250号公报
另外,符号404表示在背面部件402上设置的凹凸部。另外,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虽然以往有很多关于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的要求,但并未获得充分的发电效率。作为其原因在于,当使光递归反射而加以利用时,光不向适当的角度递归反射从而使递归反射的光大量损失。例如,如专利文献3、4中的记载,当设定V槽顶角在50度至90度时,如图4B所示, 光Hl通过V槽的周期结构进行多次反射。因此,在光Hl入射的位置上,反射光返回或反射光向太阳能电池的非有效区域入射。作为结果,光的利用效率得不到提高。另外,如专利文献6中所公开的记载,当光经过光扩散层或微透镜阵列进行散射时,经散射后使散射光再次以各种角度进行反射。此时,如图4B或图4C所示,在光Hl入射的位置上,散射光大量返回或向太阳能电池的非有效区域入射。作为结果,光的利用效率得不到提高。因此,若只使入射的光Hl进行单纯地偏转或者进行散射,则再利用被偏转、散射的大量光的效率(光的利用效率)得不到提高。如上所述,虽然以往有很多关于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的要求,但有光产生损失,因此得不到充分的发电效率。鉴于如上所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再利用以往技术中被损失掉的光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的光再利用片以及使用该光再利用片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用于具有前面板、填充层和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前面板是透明的并具有光进行入射的光入射面,所述填充层是层叠在与所述光入射面相反的面上并使透过所述前面板的光进行透过,所述太阳能电池是埋设于所述填充层内并在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置的面上具有受光面且使透过所述填充层的光在所述受光面上进行光接收而转换成电能。特别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其设置于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相反侧的所述填充层的面上,并且包含反射形成层和反射面,所述反射形成层具有包含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的凹凸部,所述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凹凸部表面上;使没有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上进行光接收的透过所述填充层的第一光朝向所述前面板反射而生成第二光,并且在所述光入射面与所述前面板的外部的界面上,使所述第二光反射而生成第三光,并且使所述第三光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入射;通过由所述第一倾斜部引起的反射而生成的第二光,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光的第一角度而朝向所述前面板前进,并且,在以第一距离离开所述凹凸部的所述前面板的第一界面部上被反射而转换成所述第三光;通过由所述第二倾斜部引起的反射而生成的第二光,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光的比所述第一角度小的第二角度而朝向所述前面板前进,并且,在以比所述第一距离小的第二距离离开所述凹凸部的所述前面板的第二界面部上被反射而转换成所述第三光。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含有基材并且前述反射形成层在前述基材的上面形成。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含有基材并且前述反射形成层和前述基材一体化形成。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优选前述反射形成层包含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层并且前述反射面是前述反射层的表面。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优选前述反射形成层包含使光散射、反射的散射反射体。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优选,在沿着前述反射面的规定位置上,平行于前述光入射面的平行面与前述反射面之间形成的角度θ r,伴随着前述规定位置沿着前述反射面接近前述前面板而增加。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优选,在前述凹凸部上,当前述反射面和前述前面板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位置上的前述平行面与前述反射面所形成的角度以9rb表示、前述凹凸部的排列间距以S表示、前述凹凸部的深度以d表示时,满足式 tan (90° -2 θ rb) · S/2 > d。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在相对于与前述光入射面平行的平行面的垂直方向并且与前述第一光的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第二倾斜部和前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倾斜部和前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大;并且第一倾斜部和前述平行面所形成的角度,比第二倾斜部和前述平行面所形成的角度大。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含有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多个前述凹凸部,并且前述多个凹凸部沿着前述反射形成层与前述填充层之间的界面相互平行地排列。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含有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多个前述凹凸部并且前述多个凹凸部沿着前述反射形成层与前述填充层之间的界面相互交叉地排列。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含有由独立的光学部件构成的多个前述凹凸部,并且前述光学部件在二维方向上排列。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前述光学部件,优选形成为大致圆锥状、大致角锥状、大致椭圆锥状、大致圆柱状、大致截头圆锥状、大致截头角锥状、大致截头椭圆锥状、大致半球、大致半椭圆体或剖面形状是大致U字形状的任意形状。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优选构成前述凹凸部的光学部件是沿着前述
8反射层与前述填充层的界面排列的微透镜。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含有上述第一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用于具有前面板、填充层和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前面板是透明的并具有光进行入射的光入射面,所述填充层是层叠在与所述光入射面相反的面上并使透过所述前面板的光进行透过,所述太阳能电池是埋设于所述填充层内并在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置的面上具有受光面且使透过所述填充层的光在所述受光面上进行光接收而转换成电能。特别是,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其设置于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相反侧的所述填充层的面上,并且包含反射形成层和反射面,所述反射形成层具有凹凸部,所述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凹凸部的表面上;使没有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上进行光接收的透过所述填充层的第一光朝向所述前面板反射而生成第二光,并且在所述光入射面与所述前面板的外部的界面上,使所述第二光反射而生成第三光,并且使所述第三光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入射; 作为所述第一光的一部分的直进光,通过所述反射面反射而转换成具有相对于所述直进光的第一角度并且朝向所述前面板前进的第二光,并且,具有所述第一角度的所述第二光,在以第一距离离开所述凹凸部的所述前面板的第一界面部上被反射而转换成所述第三光;作为所述第一光的一部分的折射光,通过所述反射面反射而转换成具有相对于所述直进光的比所述第一角度大的第二角度并朝向所述前面板前进的第二光,并且,具有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第二光,在以比所述第一距离大的第二距离离开所述凹凸部的所述前面板的第二界面部上被反射而转换成所述第三光。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含有基材并且前述反射形成层在前述基材的上面形成。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含有基材并且前述反射形成层和前述基材一体化形成。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优选前述反射形成层包含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层并且前述反射面是前述反射层的表面。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优选前述反射形成层包含使光散射、反射的散射反射体。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优选,在沿着前述反射面的规定位置上,平行于前述光入射面的平行面与前述反射面之间形成的角度θ r,伴随着前述规定位置沿着前述反射面接近前述前面板而减少。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优选,在前述凹凸部上,当前述反射面和前述前面板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位置上的前述平行面与前述反射面所形成的角度以θ rb表示、前述凹凸部的排列间距以S表示、前述凹凸部的高度以h表示时,满足式 tan (90° -2 θ rb) · S/2 > h。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含有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多个前述凹凸部并且前述多个凹凸部沿着前述反射形成层与前述填充层之间的界面相互平行地排列。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含有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多个前述凹凸部并且前述多个凹凸部沿着前述反射形成层与前述填充层之间的界面相互交叉地排列。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含有由独立的光学部件构成的多个前述凹凸部并且前述光学部件在二维方向上排列。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中,前述光学部件,优选形成为大致圆锥状、大致角锥状、大致椭圆锥状、大致圆柱状、大致截头圆锥状、大致截头角锥状、大致截头椭圆锥状、大致半球、大致半椭圆体或剖面形状是大致U字形状的任意形状。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优选构成前述凹凸部的光学部件是沿着前述反射层与前述填充层的界面排列的微透镜。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含有上述第三方式的光再利用片。发明的效果本发明中,能够有效地再利用以往技术中被损失掉的光,由此,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效率。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再利用片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反射用凸部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4A是表示以往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4B是表示以往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4C是表示以往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光再利用片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1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用凹部的排列示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2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2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2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4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4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7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7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7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9A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19B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20A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20B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M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再利用片的放大剖面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反射用凸部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26A是表示以往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B是表示以往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C是表示以往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27是表示以往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反射部的运行的说明图。图四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光再利用片的放大剖面图。图3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
11
图3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3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3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3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用凸部的排列示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5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和在其上所形成的反射用凸部的排列示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35B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和在其上所形成的反射用凸部的排列示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35C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和在其上所形成的反射用凸部的排列示例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图3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37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37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3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3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40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40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40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4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42A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42B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43A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4 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44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45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4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1的说明图。
12
图47是表示以往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200、300太阳能电池模块3、33反射形成层5光学部件21点填充层30太阳能电池80第二距离81第二界面部201凹部(凹凸部)201a底部(第二倾斜部)203 凸部207 凹部HI、Hlb、Hlt 入射光(第一光)H3b、H3t反射光(第三光)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所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可识别的尺寸,对各部件的比例尺进行了适当的变更。(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再利用片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在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反射用凹部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200含有光再利用片20、填充层21和前面板22。这些光再利用片20、填充层21、前面板22按所列顺序进行层叠。另外,在填充层21内,多个太阳能电池30在相对于填充层21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以固定间距进行矩阵状排列。前面板22,是太阳光或者照明光等光源L的光进行透过的板。前面板22保护太阳能电池30避免冲击、污损、水分浸入等,并且由透过率高的透明材料构成。例如,作为前面板22的材质,可采用强化玻璃、蓝宝石玻璃等玻璃;或PC(聚碳酸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片。另外,对于前面板22的厚度而言,若材质是强化玻璃则采用约3 6mm的板,若材质是树脂片则采用100 μ m 3000 μ m的板。如图1、图2所示,光再利用片20含有基材2以及在该基材2上面所层叠的反射形成层3。在反射形成层3的上面,使光进行反射的多个凹部201,是沿着与平行于前面板22 的光入射面110的平面P相互平行的面形成。与平行于光入射面110的平面P平行的面中的凹部201的剖面面积,在凹部201的深度方向上,随着凹部201的表面的一部分接近前面板22侧而不断增大。凹部201,具有弯曲状反射面。
2基材 4反射层
20、220光再利用片 22、23前面板 70第一距离 71第一界面部 100,500反射面 201b顶部(第一倾斜部) 202凹部 204凹部 211凸部
H2b、H2t反射光(第二光)
凹部201构成下述方式平行于前面板22的光入射面110的面P和凹部201的反射面所成的角度θ r,在凹部201的深度方向上随着接近前面板22侧而增大。另外,凹部201的反射面,由高反射率的金属反射层4进行覆盖。另外,反射层4的表面是反射面100。在该反射面100上层叠有填充层21。如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1的凹部201,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带状凹部201,沿着与前面板22的光入射面110平行的面相互平行地排列。另外,作为凹部201的结构,也可以是诸如凹透镜状的独立的多个光学部件在二维方向上以固定间距或者随机地排列的结构。另外,填充层21是密封太阳能电池30的层。作为填充层21的材料,为了使入射填充层21的光HO透过,采用光线透过率高的材料。作为填充层21的材料,例如,广泛采用的是阻燃性EVA (乙烯-乙酸乙烯酯)。如图1所示,光源L的光从太阳光、照明光一侧F向前面板22的光入射面110垂直入射的光H0,向前面板22入射,然后,光HO透过前面板22并向填充层21前进。光入射面110的法线NG,是指在使前面板22最稳定地配置于平面P上的状态下与平面P的法线平行的方向。另外,所谓垂直于光入射面110入射的光,是指平行于法线NG而向太阳能电池模块200入射的光。另外,在向前面板22入射的光HO中,透过填充层21的一部分光,是朝向太阳能电池30入射的光H10,并且,其它一部分光是朝向光再利用片20前进的光HI。太阳能电池30,具有基于光电效应使朝向受光面J入射的光转换为电能的功能, 可选自于单晶硅型、多晶硅型、薄膜硅型、CISG(Cu -In-Ga-Se的化合物)类薄膜型等很多种类。另外,多个太阳能电池30,相互之间通过电极连接构成模块。从填充层21向太阳能电池30入射的光H10,由太阳能电池30转换为电能。通常,相对于光入射面110斜向入射的光,与垂直入射的光HO相比,经光入射面 110反射的比例大,而向太阳能电池30入射的光量少,并且能够用于发电的光量少。因此,当入射光HO朝向光入射面110垂直入射时,效率最高。因此,当入射光HO朝向光入射面110垂直入射时,即,当太阳位于大致垂直于光入射面110的方向上时,能够提高光效率。因此,太阳和太阳能电池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太阳能电池模块整体的效率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光再利用片20,具有可在入射光HO向光入射面 110垂直入射时最大提高光效率的结构。光再利用片20,具有使透过太阳能电池30本身的光或者向相邻的太阳能电池30 之间入射的光Hl经过光再利用片20的反射面100反射的功能。在反射面100上反射的光H2,在前面板22和大气之间等的界面再次反射而成为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入射的光H3,并且在太阳能电池30中予以光电转换。由此,与没有光再利用片20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相比,具有能够提高光利用效率的效果。在入射光HO以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状态向光入射面110入射时,以高效率获得上
14述光再利用效果。经过反射的光H2最有效地转换成光H3,并且光H3在太阳能电池30中予以光电转换。对于图1所示的反射光H2前进方向,能够通过构成光再利用片20的反射面100 的凹部201的结构来控制。基于此,能够使大量光向受光面J入射。在图3 图6中,法线N是与反射面100上的任一点处的切平面相垂直的直线。另外,在图4A中,所谓片的法线NB,是相对于光再利用片20的V字状凹凸结构的平面P的方向垂直的法线。另外,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是该反射面100和平面P所成的角。通常,片的法线NB是以使其成为平行于入射面100的法线NG的方式来进行配置, 因此,入射光Hl相对于片的法线NB平行入射。如图1所示,在相邻太阳能电池30之间的区域R中,即,在不存在太阳能电池30 的区域R中,不发生光电转换。但是,通过使透过该区域R向光再利用片20入射的H1,朝向太阳能电池30侧的受光面J侧进行反射,能够有效利用上述光HI。此时,如图4A所示,对于透过区域R向反射面100入射并且经反射面100反射的光H2而言,若充分增大其在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上的入射角度θ 2,则使光Η2在前面板 22与大气的界面上发生充分反射并被反射向特定方向。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反射光Η2向太阳能电池30的方向入射。若增大上述入射光Hl和反射光Η2所成的角度,则能够使远离的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上也能入射反射光Η2。因此,能够利用向远离太阳能电池30的位置入射的光Η1, 增大向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入射的光量,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因此,需要增大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并且若入射光Hl和反射光Η2所成的角度是35度以上,则可获得充分的效果。S卩,优选反射面100的角度01>为;35度/2=17.5度以上。但是,如图4B所示,当角度θ r大于30度时,向反射面100入射的H1,从凹凸结构的反射面100朝向与该反射面100相邻的反射面IOOa反射。向相邻反射面IOOa入射,生成经过反射面IOOUOOa连续反射而成的光H4。向反射面100入射的光再向相邻的反射面IOOa入射并且连续经过反射面100、 IOOa进行反射的现象,称为多次反射。多次反射的光H4,在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上,光H4的入射角θ 2成为小于35 度,因此,未进行充分反射而使一部分光转换成向大气中透过的光Η5,产生没有为光电效应作出贡献而损失的光。因此,若凹部201的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在30度以下则不产生多次反射,因此, 优选作为凹部201的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是30度以下。另外,当凹部201的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小于17. 5度时,如图4C所示,向凹部 201的反射面100入射的光H1,不发生如图4B所示的多次反射。但是,经凹部201的反射面100反射的光H2,由于光H4在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上的入射角θ 2成为小于35度, 所以不被充分反射地转换为向大气中透过的光Η5,产生损失光。此时,向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相邻太阳能电池30之间的区域R垂直入射的光 Η1,不能充分地向太阳能电池30的方向反射。因此,未充分获得向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入射的光。因此,若凹部201的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在17. 5度以上,则入射角θ 2会变得大于35度,因此,优选作为凹部201的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是17. 5度以上。因此,如图4A所示,对于光再利用片20的凹部201的结构而言,优选设定在凹部 201的反射面100上使光Hl反射后不发生多次反射并在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上使光H2 充分反射的角度。另外,优选在凹部201中反射面100的角度θ 1是17. 5度以上且30度以下的面积比例,在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是小于17. 5度和大于30度的面的合计面积比例以上。另外,在凹部201中,当反射面100的角度01>是17. 5度以上且30度以下的面积比例小于除此以外的角度的面积比例时,不能使充分的光量向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入射。带有反射面100的凹部201,具有微观的凸状。在光波长的10倍左右的范围内, 是称作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的区域的散射区域。可见光区域是460nm 780nm,因此,通过进行平滑化处理以形成粗糙度在7. 8 μ m以下的平滑的面状态,能够求出法线N。作为该测量方法,优选使用激光显微镜。另外,也能够采用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来进行剖面测量。另外,此时,能够将片的法线NB视为与配置有光再利用片20的试样台相垂直的线。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的值,优选为更大的值。此时,在反射面100上反射的光H2 在向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上入射时,使入射角θ 2变得更大并且提高了充分反射的概率。但是,如图4Β所示,当单纯地增大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时,发生多次反射,并且经反射面100反射的光H2在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上不进行充分反射而透过前面板22, 产生损失光。因此,为了实现使角度θ r的值增大并且不发生多次反射的凹部201,在本发明中发现了图5A、图5B和图6所示的结构。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参照图2、图5A和图5B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1的光再利用片的放大剖面图。 图5A和图5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再利用片的说明图。如图2、图5A和图5B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光再利用片20含有基材2、在基材2的上面所层叠的反射形成层3。在反射形成层3的上面,使光进行反射的多个凹部201,沿着与平行于前面板22的光入射面110的平面P平行的面来形成。另外,凹部201中与前面板 22平行的平行面P中的凹部201的剖面面积,在凹部201的深度方向上,随着从凹部201的底部201a向凹部201的顶部201b (即前面板22侧)靠近而逐渐增大。另外,凹部201具有弯曲状反射面。并且,在凹部201上的规定位置处的平行面P与凹部201的反射面所成的角度θ r,随着规定位置沿着反射面100从凹部201的底部201a向凹部201的顶部201b 接近而增加。即,角度θ r在以接近底部201a的位置处的角度θ rb减小而接近顶部201b 的位置处的角度θ rt增大的方式变化。并且,凹部201的反射面,是以高反射率的金属反射层4来进行覆盖。另外,反射层4的表面是反射面100。在该反射面100上层叠有图1所示的填充层21。在图5A和图5B中,Nb是凹部201的底部201a附近的法线,Nt是凹部201的顶部 201b附近的法线。再换言之,本实施方式1中的光再利用片20,含有反射形成层3和反射面100,其中,所述反射形成层3具有凹部201 (凹凸部),所述凹部201 (凹凸部)含有顶部201b (第一倾斜部)和底部201a(第二倾斜部),所述反射面100设置于凹部201的表面上。光再利用片20,使没有在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上进行光接收的透过填充层21的入射光HI、 Hlb、Hit (第一光)朝向前面板22反射,并且生成反射光H2b、H2t (第二光)。光再利用片20,在光入射面110与前面板22的外部的界面上,使反射光H2b、H2t反射而生成反射光 H3b,H3t (第三光)。光再利用片20,使反射光H3b、H3t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入射。在这种光再利用片20中,通过由顶部201b所引起的反射而生成的反射光H2t (第二光),具有相对于入射光Hlt (第一光)的第一角度而朝向前面板22前进。反射光H2t, 在以第一距离70离开凹部201的前面板22的第一界面部71上被反射而转换成反射光 H3t(第三光)。在上述光再利用片20中,通过由底部201a所引起的反射而生成的反射光H2b (第二光),具有相对于入射光Hlb (第一光)的比第一角度小的第二角度而朝向前面板22前进。反射光H2b,在以比第一距离70小的第二距离80离开凹部201的前面板22的第二界面部81上被反射而转换成反射光H!3b (第三光)。在此,第一角度是顶部201b的反射面100与平面P所成角度的2倍的角度。另外, 第二角度是底部201a的反射面100与平面P所成角度的2倍的角度。在图5A中,顶部201b相当于第一倾斜部,而在图5B中,作为法线Nm的起点的中间部相当于第一倾斜部。在具有这种构成的本实施方式1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0中,向前面板22的光入射面110垂直入射的入射光Hl中,向凹部201的底部201a附近入射的光Hlb,如图5A所示, 向角度θ rb的反射面100入射后被反射而转换成光H2b。该光H2b,在作为凹部201的第一部件的底部201a附近的反射面100上产生,并且不向作为与第一部件相邻的凹部201的第二部件的反射面100上入射。光H2b以入射角度 θ 2b向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入射,并且在该界面上被充分反射而转换成光H3b。另一方面,在光再利用片20上,在向前面板22的光入射面110垂直入射的入射光 HO中,向凹部201的顶部201b附近入射的光Hit,如图5A所示,向角度为θ rt的反射面 100入射后被反射而转换成光H2t。该光H2t,在作为凹部201的第一部件的顶部201b附近的反射面100上产生,并且不向作为与第一部件相邻的凹部201的第二部件的反射面100入射。光H2t以入射角度 θ 2t向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入射,并且在该界面上被充分地反射而转换成光H3t。在上述光再利用片20上,角度ert是比角度9rb大的值。因此,向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上入射的入射角度θ 2t也是比入射角度θ 2b大的值,并且在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上,使光被充分反射的概率增高并且可以高效率地利用光。对于获得上述效果的凹部201的形状而言,满足下述数式1、2。θ rb < θ rm < θ rt 数式 1
tan (90° -2 θ rb) X S/2 > d 数式 2在此,θ rb表示平行面P与反射面100所成的角度,并且是前面板22与凹部201 的表面之间距离最大的位置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即,周期结构剖面中的谷部附近的反射面1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另外,θ rt表示平行面P与反射面100所成的角度,并且是前面板22与凹部201 的表面之间距离最小的位置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即,周期结构剖面中的顶部附近的反射面1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另外,θ rm表示平行面P与反射面100所成的角度,并且是谷部至顶部之间的中间部上的角度。另外,S表示凹部201的排列间距。另外,d表示凹部201的深度。如上所述,由于满足数式1,向光再利用片20入射的光经过接近顶部位置的反射面100反射而向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上入射的入射角度,变得更大。因此,在前面板22 与大气的界面上被充分反射的概率增大。在上述数式2中,如图5B所示,光Hlb与反射面100的法线Nb所成的角度等于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b,因此,反射面100上反射的光H2b与平面方向(平行面P)所成的角度是 90° -2 θ rh.在满足数式2的凹部201的形状中,向周期结构剖面的谷部附近垂直入射的光,被不发生多次反射地反射,因此,效率良好地偏转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对于反射面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如图5Α和图5Β所示的曲线形状。例如,可以是剖面是由两边以上的多角形来构成的多角形。或者,也可以是上述多角形与曲线相组合的形状。在此,关于结构上的要点是向凹部201的底部201a附近入射的光Hlb不发生多次反射,且随着具有角度θ rm的反射面上的位置接近太阳光、照明光一侧F,角度0rm的值在逐渐增大。用于实现上述结构的条件如下式所示。tan (90° _2 θ rm) (S/2+t) > d_T 数式 3在数式3中,θ rm是表示凹部201的顶部201b附近中的反射面100与平行于前面板22的光入射面110的平行面P所成的角度。另外,S表示凹部201的排列间距。另外,d表示凹部201的深度。另外,t表示凹部201的底部201a附近的法线Nb的起点位置与凹部201的顶部 201b附近的法线Nm的起点位置之间在平行于平行面P的方向上的距离。另外,T表示凹部201的底部201a附近的法线Nb的起点位置与凹部201的顶部 201b附近的法线Nm的起点位置之间在垂直于平行面P的方向上的距离(高度)。在基于数式3的光H2m的光路中,光向作为凹部201的第一部件的反射面100入射而被反射、偏转的光H2m,当在偏转方向上进行至最接近光ffirn的凹部201的顶部201b附近时,即,在平行于平面P的方向上只进行了距离(S/2+t)时,光ffim所通过的位置是与作为第一部件相邻的凹部201的第二部件的顶部201b相比更接近前面板22的位置。S卩,光
18ffim不向顶部201b的反射面100入射。因此,不发生多次反射。另外,角度erb、erm禾口 θ rt,优选满足17. 5° 彡 θ rb < θ rm < θ rt < 45°。若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b、θ rm和θ rt在17. 5度以上,则在光向反射面100的任意位置入射时,经反射面100上反射的光H2在前面板22与大气的界面上获得数值足够大的入射角度。基于此,可使光被充分反射而效率良好地偏转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若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b、θ rm和θ rt在45度以上,则会导致经反射面100反射的光H2,朝着平行于前面板22的方向偏转,或朝着来自前面板22的太阳光、照明光一侧 F偏转。因此,优选反射面100的角度θ r低于45度。(实施方式2)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2的光再利用片的放大剖面图。该实施方式2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上述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在下述结构方面不同。在实施方式2中显示出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结构相反的结构。即,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层侧面上,配置有光透过性的基材2。在与该基材2的填充层相反的下侧面上, 设置有反射形成层3。在与该反射形成层3的基材2相反的下侧面上,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 所示的凹部201相反的形状并且具有与凹部201相同的倾斜角度的方式,形成有凹状弯曲的反射面100。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实施方式2的光再利用片20上,多个反射用凹部204是沿着与平行于前面板的光入射面的平面P的平行的面来形成。凹部204的反射面,是由高反射率的反射层4来进行覆盖。此时,反射层4与凹部204之间的界面成为反射面100。在这种实施方式2中,可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在具有如图6等形状的光再利用片20上,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比,结构层 (反射形成层)的顶部6与平面P之间的角度更加形成为钝角。因此,能够易于使具有所需形状的光再利用片20进行成型。另外,在成型后提高了对损伤、摩擦等的耐受性,因此提高了操作性。(实施方式3)图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与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在本实施方式3中,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多个矩形太阳能电池30,如图7所示, 以固定间距在平面上的X方向和Y方向上矩阵形状排列。并且,在光再利用片20上,在相邻太阳能电池30之间或者不存在太阳能电池30 的区域中形成有区域122。在区域122中,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射面,并且在光再利用片20的较长的方向(X方向)上延伸的带状凹部201,是以固定间距平行设置于光再利用片20的宽度方向(光再利用片20的较短的方向、Y方向)上。此时,向区域122X中的凹部201入射的光的利用效率良好。在图7中,箭头N是相对于带状凹部201的反射面的法线,箭头H2表示光从凹部 201的反射面向太阳能电池30反射的方向。(实施方式4)图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与太阳能电池之间配置关系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4中,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多个矩形状太阳能电池30,如图8所示, 以固定间距在平面上的X方向和Y方向上矩阵状排列。并且,光再利用片20中,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30之间或者不存在太阳能电池30 的区域中形成有区域122。在区域122中,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射面的带状凹部 201,是以固定间距平行延伸排列于与光再利用片20的较长的方向相交叉的倾斜方向上。在图8中,箭头m是相对于凹部201的反射面的法线,箭头H2表示光从凹部201 的反射面向太阳能电池30反射的方向。在如此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以使带状凹部延伸的方向与太阳能电池30的边的延伸方向之间按任意角度进行交叉的方式,使凹部201排列。基于此,与图7相比,可使向区域122入射的光转换成由凹部201的反射面上反射的光H2,并且可使光H2向太阳能电池30入射。因此,可更有效地进行偏转。(实施方式5)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与太阳能电池之间配置关系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5中,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多个矩形状太阳能电池30,如图9所示, 以固定间距在平面上的X方向和Y方向上进行矩阵状排列。并且,在光再利用片20中,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30之间或者不存在太阳能电池30 的区域中形成有区域122。在区域122中设置有反射区域120,所述反射区域120由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射曲面的带状凹部来构成。此外,图9中,箭头N是相对于带状凹部的反射曲面的法线,箭头H2表示光从凹部的反射面向太阳能电池30反射的方向。在如此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以对应太阳能电池30的位置并包围在太阳能电池30的周围的方式来排列反射区域120,由此可更有效地使反射区域120上反射的光H2 偏转向太阳能电池30。(实施方式6)图1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与太阳能电池之间配置关系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6中,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多个矩形状太阳能电池30,如图10所示, 以固定间距在平面上的X方向和Y方向上矩阵状排列。并且,在光再利用片20中,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30之间或者不存在太阳能电池30 的区域中形成有区域122。在区域122中设置有反射区域120,所述反射区域120是通过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射面的带状凹部以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排列而构成。在图10中,箭头m、N2是相对于相互交叉的凹部的反射面的法线,箭头H2表示光从相互交叉的凹部的反射面向太阳能电池30反射的方向。另外,带状凹部相互交叉的角度,可进行适当设定,优选为30度 90度。在这种光再利用片20中,当使用由带状凹部以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排列而构成的反射区域120时,形成为矩形的太阳能电池30的一边与带状凹部进行交叉。优选以使凹部的反射面上所反射的光H2相对于太阳能电池30发生偏转的方式来配置太阳能电池30和带状凹部。另外,当如图10所示配置带状凹部时,与图9相比,可采用在面内凹部形状均勻的光再利用片20。基于此,太阳能电池30与光再利用片20的对准定位就变得简单方便,因此可简化制造工序。(实施方式7)图1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用凹部的排列示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该实施方式7中的光再利用片20的反射区域120,如图11所示,由多个第一凹部 101与多个第二凹部102—起组合而构成。具体而言,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射面的多个带状第一凹部101,是以在其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方式进行排列。以使比第一凹部101 长的多个带状第二凹部102与多个第一凹部101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在图11中,箭头Ni、N2是相对于相互交叉的第一凹部101和第二凹部102 的反射面的法线。该实施方式7中的反射区域120的第一凹部101与第二凹部102之间的交叉角度, 可进行适当设定,优选为30度 90度。(实施方式8)图12A 图12C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和在其上所形成的反射用凹部的排列示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该实施方式7中,在构成光再利用片20的反射形成层3的上面一体化形成的反射用凹部,如图12B和图12C所示,由独立的光学部件5构成。例如,反射用凹部是由具有反射面100的大致圆锥形状微透镜5A的组合来构成。使这种光学部件5在反射形成层3上沿着其上面并在二维方向上以固定间距或者随机间距进行排列,由此构成光再利用片20。在图12B中所示的光学部件5A中,直径以D表示并且从基部至顶部的高度以d表示。光学部件5A形成为凸型圆锥形。在光学部件5A的外侧面,构成有弯曲成二次曲线状的反射面100。在图12B中,在光学部件5A的基部侧的反射面1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以θ rb 表示,并且在光学部件5A的顶部侧的反射面1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以ΘΛ表示。另外, 在光学部件5A中,顶部至基部之间的中间部的反射面1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以erm表示。在此,以随着中间部从光学部件5A的基部向顶部接近而角度值逐渐增大的方式,来设定角度9rm。在这种光学部件5A中,与图5A和图5B所示的情况同样地向光学部件5A的基部 5Ab附近入射的光,向具有角度θ rb的反射面100入射后被反射而成为与图5A和图5B所示的光H2b同样的反射光。另外,该反射光,不向相邻的光学部件5A中所形成的反射面100上入射,而以入射角度θ 2b向图5A和图5B所示的前面板的光反射面与大气的界面入射并被充分反射。此时,角度θ rm、θ rt的值大于角度θ rb的值,因此,向前面板的光入射面与大气的界面上的入射角度也是大于角度ΘΛ时的值。由此,在前面板的光入射面与大气的界面上,发生充分反射光的概率增高并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光。另外,在使图12B所示的独立的光学部件5在二维方向上排列构成的图12C的光再利用片20中,向光学部件5的反射面100入射而被反射的光H2,向放射方向偏转。艮口, 与如图3或图11所示排列有带状凹部的情况相比,在图12C中能够使光向二维方向进行偏转。因此,没有必要如图7 图10所示调节太阳能电池的位置与光再利用片20的位置,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并且可防止由太阳能电池与光再利用片之间的对准定位不合格所引起的光利用效率的降低。(实施方式9)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图13中所示的光学部件5B,形成为直径是D、深度是d的凹型圆锥形。在光学部件5B的内侧面,设置有弯曲成二次曲线状的反射面100。在光学部件5B的底部5 侧的反射面1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以erb表示,并且光学部件5B的开口 5Bt侧的反射面1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以0rt表示。另外,在光学部件5B中,底部5 至开口 5Bt之间的中间部的反射面1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以θ rm 表示。在此,以随着中间部从光学部件5A的底部5Bb向开口 5Bt接近而角度值逐渐增大的方式,来设定角度9rm。在这种光学部件5B中,与图5A和图5B所示的情况同样地向光学部件5B的基部 5Bb附近入射的光,向具有角度θ rb的反射面100入射后被反射而成为与图5A和图5B所示的光H2b同样的反射光。另外,该反射光,不向相邻的光学部件5B中所形成的反射面100上入射,而以入射角度θ 2b向图5A和图5B所示的前面板的光反射面与大气的界面入射并得到充分反射。此时,角度θ rm、θ rt的值大于角度θ rb的值,因此,向前面板的光入射面与大气的界面上的入射角度也是大于角度ΘΛ时的值。由此,在前面板的光入射面与大气的界面上,发生充分反射光的概率增高并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光。作为图12B的光学元件5A和图13的光学元件5B的形状,可以采用开口部是大致圆形、大致椭圆形、多角形并且无间隙地配置弯曲成凹状的多角凹透镜部的构成。(实施方式10)图14A和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4A所示的光学部件5,形成为具有长轴a和短轴b的椭圆锥形。在光学部件5 的侧面,例如,具有如图12B的光学元件5A或者图13的光学元件5B所示的反射面。采用多个这种光学部件5,以使长轴a相互平行的方式并且以固定间距来排列光学部件5,由此构成光再利用片。通过如此使光学部件5形成为椭圆锥形,可使由光学部件5的反射面反射的光较强地偏转向任意方向。特别是当开口部是椭圆形时,可使光较强地偏转向大致垂直于椭圆形的长轴a的方向上。因此,通过将大致垂直于椭圆形的长轴a的方向朝向太阳能电池,可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在图14B所示的光学部件5,形成为具有长轴a和短轴b的椭圆锥形。在光学部件5的侧面,例如,具有如图12B的光学元件5A或图13的光学元件5B所示的反射面。采用多个这种光学部件5,以使长轴a不进行相互平行的方式并且以不均勻间距来排列光学部件5,由此构成光再利用片。通过如此排列光学部件5,来统计性控制长轴a方向的面内偏差,并且由此可使放射方向上任意范围中的反射光进行强偏转。(实施方式11)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实施方式11所示的光学部件5,由开口部是大致圆形的穹顶形或大致圆锥形状的微透镜来构成。在本变形例中的光再利用片中,多个光学部件5比较紧密且以几何学图案进行配置。具体而言,以连接相邻3个光学部件5的各顶部6 (当光学部件5是诸如图13的光学元件5B时,底部6)之间的线S(S相当于光学部件5的排列间距)形成为正三角形格子图案的方式,在多个光再利用片上配置光学部件5。该配置图案中,光学部件5的顶部6之间的间距S和相邻光学部件5之间的距离 M均是固定的,并且,由此能够最紧密地排列由微透镜构成的光学部件5。(实施方式12)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实施方式11所示的光学部件5,由开口部是大致圆形的穹顶形或大致圆锥形状的微透镜来构成。在本变形例中的光再利用片中,光学部件5的间距S和相邻的光学部件 5间的距离M是随机进行设定并且配置有多个光学部件5。在此,所谓“随机”,意思是指在光再利用片的任意区域中,光学部件5的顶部6之间的间距S的值和光学部件5之间的距离M的值在实质上不规则。因此,尽管在任意区域中的微小区域中有规则地配置有多个光学部件5,但在任意区域的整体上,多个光学部件5不规则地配置的构成,也包含在“随机”的结构中。如上所述,当随机配置多个光学部件5时,可获得如下效果。S卩,为了防止在入射光向前面板的光入射面入射时的反射而设置纹理(texture)结构时,可防止由光再利用片的结构与前面板的纹理结构之间的干涉而引起的明暗条纹。另外,如图15所示,具有圆形开口部的光学部件5以正三角形格子图案进行排列, 并且在面内光学部件5的顶部6之间的间距S和光学部件5之间的距离M发生微小偏差, 此时,在观察光再利用片整体时,可通过视觉确认出不均勻其原因在于,在非常均勻地配置有光学部件5的结构中,微小距离偏差被增强而得以视觉确认。如图16所示,通过随机配置,可防止如上所述的可视觉确认的不均勻现象。(实施方式13)图17A 图17C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7A所示的光学部件5,由开口部是正六角形的大致六角锥形的微透镜构成。在
23本变形例的光再利用片中,多个光学部件5相互紧密连接而排列成蜂窝形状。另外,图17B所示的光学部件5,由开口部是正四角形的大致四角锥形的微透镜构成。在该光再利用片中,多个光学部件5相互紧密连接而排列成矩阵状。并且,图17C所示的光学部件5,由开口部是正三角形的大致三角锥形的微透镜构成。在该光再利用片中,多个光学部件5相互紧密连接而排列成矩阵状。此外,在图17A 图17C中,符号6表示光学部件5的顶部。(实施方式14)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开口部是正八角形的大致八角锥形的微透镜构成的光学部件fe与由开口部是正四角形的大致四角锥形的微透镜构成的光学部件恥来构成光再利用片。在该光再利用片中,多个光学部件fe和多个光学部件恥相互紧密连接而排列成矩阵状。此外,在图18中,符号6表示光学部件fe、5b的顶部。作为该实施方式所示的光学部件5或者光学部件fejb的排列,如图17A 图17C 所示,优选采用开口部形成为多角形并且无间隙地配置多个光学部件的排列结构。通过使多个光学部件无间隙地进行配置,可基本消除不使入射光偏转向太阳能电池侧的部位,即,基本消除光学部件间的平坦部。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光利用效率。另外,多个光学部件是以无间隙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可防止在平坦部发生的微小距离偏差被增强而发生可视觉确认的不均勻现象。作为无间隙地配置有多个光学部件的结构,通过使开口部形成为正六角形、正方形、正三角形,能够采用开口部的形状是相同的结构。以使开口部的形状相同的方式形成光学部件,由此可使光学部件的尺寸、形状成为相同。因此,可制成不产生不均勻现象的光再利用片。特别是在开口部是正六角形时,相邻开口部的连结部的形状不形成直线状,而是能够形成具有更复杂的Z字形的连结部。因此,在为了防止在光HO向前面板22入射时的反射而设置有纹理结构时,可防止由光再利用片20的结构与前面板22的纹理结构之间的干涉而引起的明暗条纹。另外,如图18所示,可使开口部与相异的多角形的光学部件fejb进行组合而无间隙地配置多个光学部件。此外,作为光学部件的结构,不仅可使用只有凹部的结构,并且还可以使用排列有作为大致圆锥形、大致多角锥形的凸部的结构而通过凸部的组合来形成由所需凹部构成的结构。(实施方式15)图19A和图19B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19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0,含有基材2以及在该基材2上面所层叠的反射形成层3。反射形成层3是由含有使光的反射性能和耐热性能提高的散射反射体的材料来构成。
并且,在反射形成层3的上面,与图2所示情况下相同的带状的多个反射用凹部 202,是沿着基材2上面通过平行排列而形成。凹部202具有弯曲状反射面100。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光再利用片20中,与图2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0相比,能够省略反射层4并且获得图5A和图5B所示情况下相同的作用效果。图19B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0,是上述图19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的变形例。针对上述图19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与图19B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之间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图19B所示的光再利用片,制成与图19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相反的结构,S卩,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层侧上配置有光透过性的基材2。在与配置有填充层的基材2的面相反的面上,设置有包含散射反射体的反射形成层3。在与配置有基材2的反射形成层3的面相反的面上,带状的多个反射用凹部204通过沿着基材2的下面进行平行排列而形成。带状的多个反射用凹部204,具有与图19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的凹部202相反的形状,并且具有以与凹部202相同的倾斜角来弯曲成凹状的反射面100。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光再利用片20中,与图6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0相比,能够省略反射层4并且获得在图5A和图5B所示情况下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作为上述图19A和图19B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0的结构,也可采用通过在反射形成层3的上面或下面所形成的凹部、或者由凹状微透镜来形成的独立的多个光学部件构成的光再利用片。另外,作为光再利用片的结构,可以采用凹状光学部件沿着反射形成层 3的上面或下面而在二维方向上以固定间距或随机间距进行排列的结构。另外,作为在反射形成层3上形成凹部的方法,例如可采用下述方法。首先,在平面压模或辊压模的凹凸形成面上涂布或注入热固化型树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或电子射线固化型树脂等。然后,在所涂布或者注入的树脂上配置基材2并进行固化处理。然后,将已固化的树脂从压模中脱模。(实施方式I6)图20A和图20B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20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0,不使用基材2而仅由含有使光的反射性能和耐热性能提高的散射反射体的反射形成层3来构成。另外,在反射形成层3的上面,通过平行排列形成与图19A所示的情况下相同的带状的多个反射用凹部202。凹部202具有弯曲状反射面 100。在这种结构的光再利用片20中,也可获得与图5A和图5B所示情况下相同的作用效果。图20B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0是上述图20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的变形例。该光再利用片20,不使用基材2而仅由含有使光的反射性能和耐热性能提高的散射反射体的反射形成层3来构成。接着,针对图20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与图20B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之间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图20B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中,制成与图20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相反的结构,即,带状的多个反射用凹部204通过平行排列形成于反射形成层3的下面。该反射用凹部204,以与图20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的凹部202相反的形状来形成,并且具有以与凹部 202相同的倾斜角度来弯曲成凹状的反射面100。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光再利用片20中,可获得与图5A和图5B所示情况下相同的作用效果。作为不使用上述图20A和图20B所示的基材2而仅由反射形成层3构成的光再利用片20的制作方法,可以举出通过采用金属模的挤压法·模铸法·注射模塑成型法、挤出成型法等进行成型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形成片的主体的工序中同时形成凹凸结构。另外,作为构成反射面100的凹部间距,优选为300 μ m以下,更优选为200 μ m以下。若凹部的间距大于300 μ m,则在使反射面100进行成型时不能使树脂充分地填充到凹部的底部的模具中,因此成型性差。从而,若凹部的间距在200 μ m以下,则即使在使用粘度较高的树脂时也可以成型。另夕卜,若凹部和凸部的间距过小,则难以制作模具。因此,优选间距在25 μ m以上, 更优选在50 μ m以上。若凹部的间距小于25 μ m,则切削金属模的时间变长,使生产节拍降低并且生产效率差。并且,若凹部的间距小于50 μ m,则反射面100在进行成型时不能使树脂顺利地填充于沟槽内而导致不能按金属模的形状来制作凹部的底部和凸部的尖端部分的形状。艮口, 不能使金属模的形状适当地转印于光再利用片。另外,对于反射形成层3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30 μ m以上且500 μ m以下。上述制造方法,优选根据与下述材料的相适性进行适当选择。在形成反射形成层3的聚合物组合物中,除聚合物组合物以外,可适当调配诸如散射反射体、固化剂、增塑剂、分散剂、各种流平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粘性改性剂、 润滑剂、光稳定剂等。作为上述聚合物组合物,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聚合物组合物,例如,可以举出 聚(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氟类树脂、硅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甲基戊烯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丙烯腈_(聚)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 等的聚苯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类树脂、聚邻苯二甲酸芳基酯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聚醚酰亚胺类树脂、缩醛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等;这些聚合物能够使用一种或混合两种以上来使用。作为上述聚氨酯类树脂的原料的多元醇,例如,可以举出,使具有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成分发生聚合反应而获得的多元醇或者在羟基过量的条件下所获得的聚酯多元醇等,可将它们以单独形式或者以混合两种以上的形式来使用。作为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可以举出(a)例如,丙烯酸-2-羟乙酯、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烯丙醇、高烯丙醇、肉桂醇、巴豆醇等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b)例如,乙二醇、环氧乙烷、丙二醇、环氧丙烷、丁二醇、环氧丁烷、1, 4-双(羟甲基)环己烷、苯基缩水甘油醚、缩水甘油癸酸酯、7 ^ -fc^ FM-K夕'^化学工業株式会社(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二元醇或环氧化物,与诸如丙烯酸、
26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衣康酸等的不饱和羧酸发生反应所获得的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等。通过使选自这些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发生聚合反应,能够制造多元醇。另外,上述多元醇,也能够通过使选自于下列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与选自上述(a)和(b)中的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发生聚合反应来制造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1-甲基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醋酸乙烯、丙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乙酸烯丙酯、己二酸二烯丙酯、衣康酸二烯丙酯、马来酸二乙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二丙酮丙烯酰胺、乙烯、丙烯、异戊二烯寸。通过使具有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成分发生聚合反应而得到的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是1000以上且500000以下,优选为5000以上且100000以下。另外,其羟值是5以上且300以下,优选为10以上且20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150以下。在羟基过量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聚酯多元醇,能够在丙二醇、己二醇、聚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等的多元醇中的羟基数高于前述多元酸的羧基数的条件下、使下述(C)和下述 (d)发生反应来进行制造。(c)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_ 丁二醇、1, 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1,10-癸二醇、2,2,4_三甲基-1,3-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丙三醇、季戊四醇、环己二醇、氢化双酚A、双(羟甲基)环己烷、 氢醌双(羟乙基醚)、三(羟乙基)异氰脲酸酯、苯二甲醇等的多元醇;(d)例如,马来酸、富马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偏苯三甲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的多元酸。在上述羟基过量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聚酯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是500以上且 300000以下,优选为2000以上且100000以下。另外,其羟值是5以上且300以下,优选为10以上且20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150以下。作为聚合物组合物的聚合物材料所使用的多元醇,优选为上述聚酯多元醇以及具有上述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成分发生聚合反应而获得的并且具有(甲基)丙烯酸单元等的丙烯酸多元醇(acryl polyol)。若将聚酯多元醇或者丙烯酸多元醇作为聚合物材料,则能够提高耐气候性并且抑制反射形成层3的黄变等。可以使用该聚酯多元醇和丙烯酸多元醇中的任-者或两者。对于上述聚酯多元醇和丙烯酸多元醇中的羟基的个数,只要每一个分子中有两个羟基以上就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若固态成分中的羟值在10以下,则交联点(crosslink)数目减少并且在耐溶剂性、耐水性、耐热性、表面硬度等的覆膜物理性质方面有降低的趋势。为了提高反射性能、耐热性能,在形成反射形成层3的聚合物组合物中可以含有散射反射体。通过在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散射反射体,能够提高反射形成层3或光再利用片20 的耐热性,并且若采用在折射率方面与聚合物组合物差异大的材料,则能够使光进行反射。此外,当基于此而获得充分的反射率时,如图19A、图19B、图20A和图20B所示,可以不设置金属反射层4。其中,若过度地含有散射反射体,则散射反射的光发生多次反射而造成损失,因此优选使散射反射的光的主光线进行充分反射,并且除主光线以外的散射光产生相对于主光线低于5度的折射角。作为构成该散射反射体剂的无机物,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无机物,例如,优选使用无机氧化物。作为该无机氧化物,能够使用二氧化硅等,但也能够使用ZnS等金属化合物,特别优选为TiO2JrCKAl2O3等金属氧化物。另外,也能够使用二氧化硅的空心粒子。其中,TiO2的折射率高且易获得分散性,因此优选Ti02。另外,散射反射体的形状,可以是球状、针状、板状、鳞片状、破碎状等任意的粒子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散射反射体的平均粒径的下限,优选为0. 1 μ m,作为上限优选为30 μ m。若平均粒径小于0. 1 μ m,则不使光发生充分反射。另外,若平均粒径大于30 μ m,则成型性差。另外,相对于100份的聚合物组合物,作为散射反射体的配合量的下限,优选为按固态成分换算是30份。另一方面,作为散射反射体的上述配合量的上限,优选是100份。对此,若无机填充剂的配合量小于30份,则不能充分反射从填充层21向反射形成层3入射的光HI。相反,若配合量超过上述范围,则成型性差。作为上述散射反射体,可用其表面上固定有有机聚合物的材料。通过使用这种有机聚合物固定的散射反射体,可实现在聚合物组合物中的分散性或者与聚合物组合物的亲合性的提高。对于该有机聚合物的分子量、形状、组成、官能团的有无等,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任意的有机聚合物。并且,对于有机聚合物的形状,可采用直链状、支链状、交联结构等任意的形状。另外,作为构成上述有机聚合物的具体树脂,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以及它们的共聚物或者基于氨基、环氧基、羟基、羧基等官能团而发生一部分改性的树脂等。这种树脂中,优选以(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聚酯类树脂等的含有(甲基)丙烯酸单元的有机聚合物作为必需成分来含有的树脂,该树脂具有覆膜形成能力。另一方面,优选与上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相溶性的树脂,从而最优选为与聚合物
28组合物的组成相同的树脂。作为上述聚合物组合物,优选为具有环烷基的多元醇。通过在作为聚合物组合物的多元醇中导入环烷基,能够提高聚合物组合物的防水性、耐水性等疏水性,并且能够改善反射形成层3乃至光再利用片20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耐挠曲性、尺寸稳定性等。并且,还提高反射形成层3的耐气候性、硬度、造型感、耐溶剂性等涂膜基本性能。进而,使与表面上固定有有机聚合物的散射反射体的亲合性以及散射反射体的分散性变得更加良好。另外,在聚合物组合物中,作为固化剂可含有异氰酸酯。如此进行,通过在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异氰酸酯固化剂,形成更加强固的交联结构而且进一步提高反射形成层3的覆膜物理性质。作为该异氰酸酯,可采用与上述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相同的物质。其中,优选为防止覆膜的黄变色的脂肪族类异氰酸酯。此外,散射反射体可在内部包含有机聚合物。基于此,能够赋予作为散射反射体的芯的无机物以适度的软度和韧性。作为上述有机聚合物,优选使用含有烷氧基的材料,对于其含量并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优选为每Ig散射反射体含有0. Olmmol以上且50mmol以下的烷氧基。当含有烷氧基时,能够提高与聚合物组合物的亲合性、在聚合物组合物中的分散性。上述烷氧基表示与形成微粒骨架的金属元素进行键合的RO基。该R是可被取代的烷基,并且微粒中的RO基可以相同或相异。作为R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优选使用与构成散射反射体的金属相同的金属烷氧基,当散射反射体是胶体二氧化硅时,优选使用将硅作为金属的烷氧基。另外,对于固定有机聚合物的散射反射体中有机聚合物的含量,并没有特别限制, 但优选以散射反射体为基准是0. 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在光再利用片20中,当使用反射层4时,为了提高其紧密粘接性等,优选对反射层 4的蒸镀对象面(反射形成层3的表面)施行表面处理(未图示)。作为这种表面处理,例如,可以举出(a)电晕放电处理、臭氧处理、使用氧气或氮气等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辉光放电处理、使用化学药品等的氧化处理;以及(b)初涂 (primer coating)处理、内涂(under coating)处理、底涂(anchor coating)处理、蒸镀底涂处理等。在这些表面处理中,优选为电晕放电处理和底涂处理,所述处理有助于提高与反射层4的粘接强度并且形成致密且均勻的反射层4。作为上述底涂处理中所用的底涂剂,例如,可以举出聚酯类底涂剂、聚酰胺类底涂剂、聚氨酯类底涂剂、环氧类底涂剂、酚类底涂剂、(甲基)丙烯酸类底涂剂、聚醋酸乙烯类底涂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类底涂剂、纤维素类底涂剂等。在这些底涂剂中,特别优选为聚酯类底涂剂,该聚酯类底涂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反射层4的粘接强度。
并且,上述底涂剂的涂量(按固态成分换算),优选为lg/m2以上且3g/m2以下。若底涂剂的涂量小于lg/m2,则会减小使反射层4的粘附性提高的效果。另一方面,若底涂剂的涂量大于3g/m2,则有可能降低光再利用片20的强度、耐久性等。在上述底涂剂中,能够适当混合用于提高紧密粘接性的硅烷偶联剂、用于防止结块的防结块剂、用于提高耐气候性等的紫外线吸收剂等的各种添加剂。从体现添加剂的效果与阻碍底涂剂的功能的平衡出发,作为添加剂的混合量优选为0. 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若上述添加剂低于0. 1重量%,则不能充分防止结块并且不能充分获得耐气候性。若上述添加剂高于10重量%,则导致顶涂剂的功能受到阻碍。反射层4是使向光再利用片20入射的光发生反射的层。反射层4在形成时,是通过沿着反射形成层3上形成的凹凸结构的面进行蒸镀金属来形成。用于形成该反射层4的蒸镀装置,只要是能够不对反射形成层3造成收缩、黄变等劣化地蒸镀金属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用于形成反射层4的装置,可采用施行下列方法的装置(a)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离子团束法等物理气相生长法 (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法物理气相沉积法);(b)等离子体化学气相生长法、热化学气相生长法、光化学气相生长法等化学气相生长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这些蒸镀法中,优选采用真空蒸镀法或离子镀法,这两种蒸镀法能够以高生产效率形成优质反射层4。对反射层4而言,优选发生镜面反射。通过采用发生镜面反射的反射层4,与发生散射反射的反射层相比,可发生具有充分方向性的反射光。另外,作为反射层4中所用的金属,只要具有金属光泽并且可以进行蒸镀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反射层4中所用的金属,例如,可以举出铝(Al)、银(Ag)、镍(Ni)、锡(Sn)、 锆(Zr)等。在这些金属中优选为反射性高并且比较容易形成致密的反射层4的铝。此外,反射层4可以是单层结构或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如此进行,将反射层4设定为多层结构,能够通过减轻在蒸镀时所施加的热负载而降低反射形成层3的劣化并且进一步改善反射形成层3与反射层4的粘附性等。此时, 可以在金属膜上设置氧化金属层。另外,对于上述物理气相生长法和化学气相生长法中的蒸镀条件,可根据反射形成层3或基材2的树脂种类、反射层4的厚度等来进行适当设定。另外,作为反射层4的厚度下限优选为lOnm,特别优选为20nm。另一方面,作为反射层4的厚度的上限优选为200nm,特别优选为lOOnm。若反射层4的厚度小于IOnm下限,则不能充分反射从填充层21向反射层4入射的光。另外,即使厚度在20nm以上,也不会增加在上述反射层4上被反射的光量。因此, 作为反射层4的膜厚,20nm是充分的厚度。另一方面,若反射层4的厚度超过200nm的上限,则在反射层4上发生在目测下即能确认的裂纹。若厚度在IOOnm以下,则不发生在目测下也不能确认的裂纹。另夕卜,在反射层4的外面,可以施行顶涂处理(未图示)。如此进行,通过在反射层4的外面施行顶涂处理,使反射层4得到密封和保护,并且其结果是使光再利用片20的操作性变得良好。另外,反射层4的经年劣化也得到抑制。作为上述顶涂处理中所用的顶涂剂,例如,可以举出聚酯类顶涂剂、聚酰胺类顶涂剂、聚氨酯类顶涂剂、环氧类顶涂剂、酚类顶涂剂、(甲基)丙烯酸类顶涂剂、聚醋酸乙烯类顶涂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类顶涂剂、纤维素类顶涂剂等。在顶涂剂中,特别优选为聚酯类顶涂剂,所述聚酯类顶涂剂有助于提高与反射层4 的粘接强度并保护反射层4的表面、密封缺陷等。上述顶涂剂的涂量(按固态成分换算),优选为3g/m2以上且7g/m2以下。若顶涂剂的涂量小于3g/m2,则有可能对反射层4的密封和保护效果降低。另一方面,即使顶涂剂的涂量超过上限7g/m2,上述反射层4的密封和保护效果也没有增大多少,相反却导致光再利用片20的厚度增大。此外,在上述顶涂剂中,能够适当混合用于提高紧密粘接性的硅烷偶联剂、用于提高耐气候性等的紫外线吸收剂、用于提高耐热性等的无机填充材料等各种添加剂。从体现添加剂的效果与阻碍顶涂剂的功能的平衡出发,作为添加剂的混合量,优选为0. 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若上述添加剂的混合量低于0. 1重量%,则不能充分获得紧密粘接性、耐气候性、 耐热性。若上述添加剂的混合量高于10重量%,则导致顶涂剂的功能受到阻碍。作为构成上述光再利用片20的基材2,通过以合成树脂作为材料的片的成型来形成。鉴于设置于室外的情况,作为基材2中所用的合成树脂,优选使用具有耐水性、对紫外线耐久性等耐气候性的树脂。作为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树脂)等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甲基戊烯类树脂、 环状聚烯烃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丙烯腈_(聚)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氟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类树脂、 聚邻苯二甲酸芳基酯类树脂、硅酮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聚醚酰亚胺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缩醛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等。在上述树脂中,作为具有高的耐热性、强度、耐气候性、耐久性、对水蒸气等的阻气性等的树脂,优选为聚酰亚胺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类树脂、氟类树脂、聚乳酸类树脂。作为上述聚酯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在这些聚酯类树脂中,特别优选为在耐热性、耐气候性等诸功能方面和价格方面的平衡性良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另外,作为上述氟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四氟乙烯(PTFF)、由四氟乙烯与全
31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构成的全氟烷氧基树脂(PFA)、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 (FEP)、四氟乙烯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以及六氟丙烯的共聚物(EPE)、四氟乙烯与乙烯或丙烯的共聚物(ETFE)、聚三氟氯乙烯树脂(PCTFE)、乙烯与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ECTFE)、偏二氟乙烯类树脂(PVDF)、氟化乙烯类树脂(PVF)等。在这些氟类树脂中,特别优选为在强度、耐热性、耐气候性等方面优良的聚氟化乙烯类树脂(PVF)、或者四氟乙烯与乙烯或丙烯的共聚物(ETFE)。作为上述环状聚烯烃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a)使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双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环己二烯(及其衍生物)、降冰片二烯(及其衍生物)等的环状二烯发生聚合而生成的聚合物;b)由环状二烯与乙烯、丙烯、4-甲基-1-戊烯、苯乙烯、丁二烯、 异戊二烯等烯烃类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发生共聚合而生成的共聚物等。在这些环状聚烯烃类树脂中,特别优选为强度、耐热性、耐气候性等方面优良的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双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或者降冰片二烯(及其衍生物)等环状二烯的聚合物。此外,作为基材2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上述合成树脂中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在基材2的形成材料中,基于对加工性、耐热性、耐气候性、机械性质、尺寸稳定性等进行改良、改性的目的,能够混合各种添加剂等。作为该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润滑剂、交联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填充材料、强化纤维、增强剂、抗静电剂、阻燃剂、耐火剂、发泡剂、防霉剂、颜料等。作为上述基材2的成型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方法,例如,可采用挤出法、 浇铸成型法、T模法、切削法、膨胀法等公知的方法。当使用基材2时,优选其厚度为25 μ m以上且500 μ m以下,特别优选为250 μ m。当基材2的厚度小于25 μ m时,在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的固化收缩的影响下,在涂布加工反射形成层3时发生卷曲,在嵌入太阳能电池模块200时发生故障。相反,若基材2的厚度超过500 μ m,则会导致膜重量增加而且太阳能电池模块200
的重量也增加。若基材2的厚度在250 μ m以下,则能够实现更加轻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00。当在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嵌入基材2时,优选在基材2的面处于保持平坦的状态下在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嵌入基材2。通过在基材2处于平坦状态下使基材2嵌入太阳能电池模块200,可大致平坦地形成太阳能电池模块200。基于此,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稳定地进行设置。另外,在基材2、反射形成层3、基材2中,可含有紫外线稳定剂或者在分子链上结合有紫外线稳定基的聚合物。通过使用该紫外线稳定剂或紫外线稳定基,能够使在紫外线下产生的自由基、活性氧等非活性化(失活)并且能够提高光再利用片20的紫外线稳定性、耐气候性等。作为该紫外线稳定剂或紫外线稳定基,优选使用对紫外线的稳定性高的受阻胺类紫外线稳定剂或受阻胺类紫外线稳定基。基于使用具有这种结构的光再利用片20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00,能够使朝向相邻太阳能电池30间的区域R中入射的光在光再利用片20的反射面100上发生反射,并且向太阳能电池30入射。由此,能够利用向相邻太阳能电池30间的区域R中入射的光,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发电效率。(实施方式Π)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在图21中,对相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附加了相同符号,并对其说明进行省略或者简化且针对不同于图1的地方进行具体说明。在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在光再利用片20中,采用具有由IOym 30μπι的铝层或者IOnm IOOnm的二氧化硅层来构成的阻挡层40的基板来代替基材2。此时,为了提高阻挡层40的耐久性,可通过涂布PVF (聚氟化乙烯树脂)或者贴合具有聚氟化乙烯树脂的膜来保护太阳能电池模块。基于该构成,能够将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作为背板(back sheet)来使用。(实施方式I8)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在图22中,对相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附加了相同符号,并对其说明进行省略或者简化且针对不同于图1的地方进行具体说明。实施方式18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的光再利用片20的排列结构,与图1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0的排列结构相反。S卩,在实施方式18中,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30的填充层21的下面配置有光透过性的基材2。在与设置有填充层21的基材2的面相反的下侧面,设置有反射形成层3。在与设置有基材2的反射形成层3的面相反的下侧面,设置有多个凹部207。该多个凹部207, 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凹部201的形状相同,并且具有以相同倾斜角度弯曲成凹状的反射面。 该多个凹部207,是在沿着与平行于前面板的光入射面的平面P平行的面上予以形成。多个凹部207的反射面由高反射率的反射层4来覆盖。在具有如此构成的光再利用片20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也可获得与图1所示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在本发明中,可采用填充层21内埋设有LED或EL元件等多个发光元件来代替图1和图22中所示的填充层21内所埋设的太阳能电池30,并且使光再利用片20与发光元件进行整合的结构。基于该结构,可实现照明模块。(实施方式19)在下面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9 36中,对相同于上述实施方式1 18的部件附有相同的符号,并对其说明进行省略或者简化。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M是本实施方式的光再利用片的放大剖面图。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在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反射用凸部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如图23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300含有光再利用片220、填充层21和前面板23, 并且这些光再利用片220、填充层21、前面板23按所列顺序进行层叠。另外,在填充层21内,多个太阳能电池30在相对于填充层21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以固定间距矩阵状排列。前面板23,是太阳光或者照明光等光源L的光进行透过的板。前面板23保护太阳能电池30避免冲击、污损、水分浸入等并且由透过率高的透明材料来构成。 例如,作为前面板23的材质,可采用强化玻璃、蓝宝石玻璃等玻璃或者PC(聚碳酸
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片。 另外,对于前面板23的厚度而言,若材质是强化玻璃则采用约3 6mm的板,若材质是树脂片则采用100 μ m 3000 μ m的板。如图23、图M和图28A 图28C所示,光再利用片220含有平板状基材2以及在该基材2上面所层叠的反射形成层33。在反射形成层33的上面,多个反射用凸部211,是沿着与平面P平行的面来形成。凸部211在与平面P平行的面中的剖面面积,在凸部211 的突出方向上,随着凸部211的表面的一部分接近前面板23侧面而不断增大。凸部211,具有弯曲状反射面。并且,以下述方式来构成凸部211,即,平行于前面板23的光入射面110的面P和凸部211的反射面所成的角度θ r,在凸部211的突出方向上随着接近前面板23侧而减小。另外,凸部211的反射面,由高反射率的金属反射层4进行覆盖。另外,反射层4的表面是反射面500。在该反射面500上层叠有填充层21。此外, 优选基材2是平板状。如图25所示,该实施方式19中的凸部211,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带状凸部211,沿着与前面板23的光入射面110平行的面相互平行地排列。另外,作为凸部 211的结构,也可以是诸如凸透镜状的独立的多个光学部件在二维方向上以固定间距或者随机地进行排列的结构。另外,填充层21是密封太阳能电池30的层。作为填充层21的材料,为了使入射填充层21的光HO透过,采用光线透过率高的材料。作为填充层21的材料,广泛采用的是阻燃性EVA (乙烯-乙酸乙烯酯)。如图23所示,光源L的光从太阳光、照明光一侧F向前面板23的光入射面110垂直入射的光HO,向前面板23入射,然后光HO透过前面板23并向填充层21前进。光入射面110的法线NG,是指在使前面板23最稳定地配置于平面P上的状态下与平面P的法线平行的方向。另外,所谓垂直于光入射面110入射的光,是指平行于法线NG而向太阳能电池模块300入射的光。另外,在向前面板23入射的光HO中,透过填充层21的一部分光,是朝向太阳能电池30入射的光H10,并且其它一部分光是朝向光再利用片220前进的光HI。太阳能电池30,具有基于光电效应使朝向受光面J入射的光转换为电能的功能, 可选自于单晶硅型、多晶硅型、薄膜硅型、CISG(Cu -In-Ga-Se的化合物)类薄膜型等很多种类。另外,多个太阳能电池30,相互通过电极进行连接而构成模块。从填充层21向太阳能电池30入射的光H10,由太阳能电池30转换为电能。通常,相对于光入射面110斜向入射的光,与垂直入射的光HO相比,经光入射面 110进行反射的比例大,而向太阳能电池30入射的光量少,并且能够用于发电的光量少。因此,当入射光HO朝向光入射面110垂直入射时,效率最高。因此,当入射光HO朝向光入射面110垂直入射时,即,当太阳位于大致垂直于光入
34射面110的方向上时,能够提高光效率。因此,太阳和太阳能电池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对太阳能电池模块整体的效率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光再利用片220,具有在入射光HO向光入射面 110垂直入射时可使光效率得到最大提高的结构。光再利用片220,具有使透过太阳能电池30本身的光或者向相邻的太阳能电池30 之间入射的光Hl经过光再利用片220的反射面500进行反射的功能。在反射面500上反射的光H2,再次经前面板23和大气之间等的界面来反射而成为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入射的光H3,并且在太阳能电池30中予以光电转换。由此,与没有光再利用片220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相比,具有能够提高光利用效率的效果。在入射光HO以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状态向光入射面110入射时,以高效率获得上述光再利用效果。使经过反射的光H2最有效地转换成光H3,并且光H3在太阳能电池30中予以光电转换。对于图23所示的反射光H2前进方向,能够通过构成光再利用片220的反射面500 的凸部211的结构来控制。基于此,能够使大量光向受光面J入射。此外,在图25 图^C中,法线N是与反射面500上的任一点处的切平面相垂直的直线。另外,在图2队中,所谓片的法线NB,是相对于光再利用片220的V字状凹凸结构的平面P的方向垂直的法线。另外,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是该反射面500和平面P所成的角。通常,片的法线NB是以使其成为平行于入射面100的法线NG的方式来进行配置, 因此,入射光Hl相对于片的法线NB进行平行入射。如图23所示,在相邻太阳能电池30之间的区域R中,即,不存在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R中,不发生光电转换。但是,通过使透过该区域R而向光再利用片220入射的H1,朝向太阳能电池30侧的受光面J侧反射,能够有效利用上述光HI。此时,如图26A所示,对于透过区域R而向反射面500入射并且经反射面500反射的光H2而言,若充分增大其在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上的入射角度θ 2,则使光Η2在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上被反射向特定方向。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反射光Η2向太阳能电池30 的方向入射。若增大上述入射光Hl和反射光Η2所成的角度,则能够使反射光Η2向远离的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入射。因此,能够利用向远离太阳能电池30的位置入射的光Hl并且增大向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入射的光量,结果是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因此,需要增大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并且若入射光Hl和反射光H2所成的角度是35度以上,则可获得充分的效果。S卩,优选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为;35度/2 = 17. 5度以上。但是,如图26B所示,当角度θ r大于30度时,则向反射面100入射的H1,从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朝向与该反射面500相邻的凸部211的反射面500a反射。向相邻的凸部211的反射面500a入射,生成经过反射面IOOUOOa连续反射而成的光H4。向反射面500入射的光再向相邻的凸部211的反射面500a入射并且连续经过反射面500、IOOa反射的现象,称为多次反射。多次反射的光H4,在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上,光H4的入射角θ 2成为小于35 度,因此,不被反射地,一部分光转换成向大气透过的光Η5,产生没有为光电效应作出贡献而损失的光。从而,若凸部211的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在30度以下则不产生多次反射,因此作为凸部211的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优选是30度以下。另夕卜,当凸部211的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小于17. 5度时,如图26C所示,向凸部 211的反射面500入射的光H1,不如图26B所示发生多次反射。但是,对于经凸部211的反射面500反射的光H2而言,由于光H4在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上的入射角θ 2成为小于 35度,所以不被反射地转换为向大气中透过的光Η5,产生损失光。此时,向太阳能电池模块300中相邻太阳能电池30之间的区域R垂直入射的光 Η1,不能充分地向太阳能电池30的方向反射。因此,未充分获得向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入射的光。因此,若凸部211的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在17. 5度以上,则入射角θ 2会变得大于35度,因此,优选作为凸部211的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是17. 5度以上。因此,如图26A所示,对于光再利用片220的凸部211的结构而言,优选设定在凸部211的反射面500上使光Hl反射后不发生多次反射并在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上使光 H2充分反射的角度。另外,优选在凸部211中反射面500的角度θ 1是17. 5度以上且30度以下的面积比例,在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是小于17. 5度和大于30度的面的合计面积的比例以上。另外,在凸部211中,当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是17. 5度以上且30度以下的面积比例小于除此以外的角度的面积比例时,不能使充分的光量向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入射。带有反射面500的凸部211,具有微观的凸状。在光波长的10倍左右的范围内, 是称作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的区域的散射区域。可见光区域是460nm 780nm,因此,通过进行平滑化以形成粗糙度在7. 8 μ m以下的面状态的平滑处理,能够求出法线N。作为该测量方法,优选使用激光显微镜。另外,也能够采用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来进行剖面测量。另外,此时,能够将片的法线NB视为与配置有光再利用片220的试样台相垂直的线。但是,如图26A所示,当V字状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是平面形状时,发生如图27 所示的现象。前面板23,具有避免冲击、污损、水分浸入等的保护功能,但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所使用的环境,通常设置在最能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建筑物外部。因此,由于天气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在前面板23与大气相接触的部分,S卩,在前面板23的光入射面110上,难免会发生微细损伤或者污染。当光入射面110上发生微细损伤或者污染并且入射光HO向光入射面110垂直入射时,由于光入射面110上所形成的微细损伤或者污染的原因,相对于光入射面110的法线 NG发生Δ θ (Δ θ < 10度)的折射角,并且具有该折射角的光射向太阳能电池模块。在此,针对由前面板23所形成的微细损伤或者污染所引起的折射角的实验结果
36进行说明。 作为试验片,制备出边长15cm并且厚度2mm的通常使用的玻璃板(表面全部是平滑面)。作为室外试验,在建筑物顶部设置玻璃板以使其承受风吹日晒,在6月 8月的3 个月期间进行试验。在实施室外试验后,使平行光向玻璃板垂直入射,然后采用ELDIM(艾尔迪姆)公司制造的EZContrast ( 〃一夕一二 >卜,;^卜)(视角检测仪)测定玻璃表面内的100个点,其结果是在面积90%以上的区域内垂直入射的光中发生了 Δ θ的折射,并且Δ θ的最大值低于10°。在图27中以虚线表示的光Η1-2,是具有Δ θ 0的折射角向太阳能电池模块300 入射的光。当向反射面500入射的光Η1-2与法线N所成的角度θ 1-2,比不发生Δ Θ0的折射而向反射面500入射的光Hl与法线N所成的角度θ 1小时,经反射面500所反射的光 Η2-2不发生多次反射而以入射角θ 2-2向前面板23入射。在此,当入射角θ 2-2大于35度时,在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上,使光充分反射而获得光Η3-2,并且可使光Η3-2朝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一侧入射。通常,当光Hl不发生Δ θ 0的折射而向太阳能电池模块300入射时,如图26Α或图27的光Η1、Η2、Η3所示,不发生多次反射。另外,光Hl由反射面500反射而转换为光Η2, 该光Η2经过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使光充分反射。在这种光路中,在光入射面110上形成的微细损伤或者污染所引起的△ θ 0的折射角足够小,从而不会造成大问题。但是,图27中一条点划线所示的光Η1-3,是具有Δ θ 0的折射角并向太阳能电池模块300中入射的光。当向反射面500入射的光Η1-3与法线N所成的角度θ 1-3,比不发生Δ θ 0的折射而向反射面500入射的光Hl与法线N所成的角度θ 1大时,在反射面500 上入射而被反射的光Η2-3,经过多次反射,由反射面500反射出来。具体而言,光Η2-3在作为凸部211的第一部件的反射面500上被反射后,在作为与第一部件相邻的凸部211的第二部件的反射面500上得到反射而转换为被多次反射的光Η4。光Η4以入射角θ 2-3向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上入射。此时,入射角θ 2-3小于35度,因此,从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上得不到充分地反射,而使光Η4的一部分转换成向大气中透过的光Η5。该光Η5是损失光,产生光的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中的光再利用片220具有如图28Α 图 28C所示的结构。在光再利用片220中,与平面P平行的面中的反射用凸部211的剖面面积,在凸部211的突出方向上随着接近前面板23侧而逐渐减少。凸部211具有弯曲状反射面500。 另外,弯曲状反射面500具有曲率。具体而言,在凸部211上的规定位置的平行面P与凸部 211的反射面所成的角度θ r,随着规定位置沿着反射面500接近太阳光、照明光一侧F而减少。即,与前面板23的光入射面110平行的面P与凸部211的反射面所成的角度ΘΓ, 在凸部211突出的方向上,随着接近前面板23侧而逐渐减少。即,以凸部211的谷部中的反射面的角度θ rb增大而凸部211的顶部侧中的反射面的角度ert减小的方式,使角度 θ r发生变化。再换言之,本实施方式19中的光再利用片220,含有反射形成层33和反射面500, 其中,所述反射形成层33具有凸部211 (凹凸部),所述反射面500设置于凸部211的表面上。光再利用片220,使没有在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上进行光接收的透过填充层21的入射光Η1、Η1-3,Hl-2 (第一光)朝向前面板23进行反射而生成反射光Η2、Η2_2、Η2_4 (第二光)。光再利用片220,在光入射面110与前面板23的外部的界面上,使反射光Η2、Η2-2、 Η2-4发生反射而生成反射光Η3、Η3-2、Η3-4 (第三光)。光再利用片220,使反射光Η3、Η3-2、 Η3-4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上入射。在这种光再利用片220中,入射光Η1、Η1-3、Η1_2中的光Hl (直进光),通过由反射面500引起的反射而转换成反射光Η2 (第二光),所述反射光Η2具有相对于光Hl的第一角度而朝向前面板23前进。具有第一角度的反射光Η2,在以第一距离90离开凸部211的前面板23的第一界面部91上被反射而转换成反射光Η3 (第三光)。在这种光再利用片220中,入射光Η1、Η1-3、Η1_2中的光Hl_3 (折射光),通过由反射面500引起的反射而转换成反射光Η2-4 (第二光),所述反射光Η2-4具有相对于光Hl 的比前述第一角度大的第二角度而朝向前面板23前进。具有第二角度的反射光Η2-4,在以比第一距离90大的第二距离92离开凸部211的前面板23的第二界面部93上被反射而转换成反射光Η3-4(第三光)。在具有这种构成的本实施方式19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20中,凸部211的反射面 500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即使具有Δ θ 0的折射角的光Η1-3向反射面500入射也不发生多次反射。具体而言,从反射面500反射的光Η2-4,不发生多次反射而向前面板23的光入射面110与大气的界面上入射(入射角度θ 2-4)。在此,光Η2-4被充分反射而转换成光 Η3-4。基于此,可使光Η3-4朝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侧进行反射。此时,上述入射角度θ 2-4大于不具有Δ θ 0的折射角的光Η2在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上入射的角度θ 2。S卩,θ2-4> θ 2,因此充分反射的概率增大。作为获得上述效果的凸部211的形状,满足下述数式4、5。θ rb > θ rm > θ rt 数式 4tan (90° -2 θ rb) X S/2 > h 数式 5在此,θ rb是表示前面板23和凸部211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位置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即,凸部211的谷部附近的反射面5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另外,θ rt是表示前面板23和凸部211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位置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即,凸部211的顶部附近的反射面5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另外,θ rm是表示平行面P与反射面500所成的角度,并且表示谷部至顶部之间的中间部上的角度。另外,h是表示凸部211和前面板23之间的距离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并且表示从谷部至顶部的高度。另外,S表示凸部211的排列间距。如图28B所示,光Hl与反射面的法线所成的角度θ 1,和反射面500与平面P 所成的角度9rb相等。因此,从反射面500上被反射的光H2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是 90° -2 9rb。在满足数式5的凸部211的形状中,垂直于平面P向周期结构剖面的谷部附近入射的光,不发生多次反射而在反射面500上被反射。因此,能够使光H2效率良好地偏转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另外,在满足数式4的凸部211的形状中,垂直于平面P向周期结构剖面的谷部附
38近入射的光,获得不发生多次反射的条件,则在凸部211表面的任意位置上垂直入射的光, 都能够不发生多次反射地被反射。若满足下述数式6,则更优选。Tan (90° _2 θ rm-Δ θ ) X (S/2+t) > h-Τ 数式 6在此,t是表示在平行于平行面P的方向上,凸部211的谷部与凸部211的谷部和顶部之间的中间部上的法线N的起点位置之间的距离。另外,t是表示凸部211的谷部与距离光向反射面500入射的位置最近的谷部附近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另外,T是表示在垂直于平行面P的方向上,凸部211的谷部与凸部211的谷部和顶部之间的中间部上的法线N的起点位置之间的距离。通过满足数式6,如图^C所示,即使当发生由形成于前面板23的微细损伤或者污染所引起的Δ θ 0的折射时,也不发生多次反射而能够使光Η2-4效率良好地偏转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上。在此,优选在0 < t < S/2的范围内,满足数式6。此时,即使在光向凸部211的反射面500的任意位置上入射时,也不会由于形成于前面板23的微细损伤或者污染而引起的△ θ 0的折射而发生多次反射。另外,也可以仅在0. 15S彡t彡0. 5S的范围内,满足数式6。此时,通过由形成于前面板23的微细损伤或者污染所引起的Δ θ 0的折射,使向凸部211的谷部附近入射的光的一部分被多次反射。但是,基于光再利用片220所获得的效果,足够大于由多次反射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不会成为问题。更优选满足下述数式7。90° -2 θ rm- Δ θ > θ rt 数式 7通过满足该数式7,在作为凸部211的第一部件的反射面500上被反射的光,不在与第一部件相邻的作为凸部211的第二部件的顶部附近的反射面500上被多次反射。更优选满足下述数式8。并且,30°彡 θ rb > θ rm > θ rt 彡 17. 5° 数式 8通过使角度θ rb具有上述角度范围,能够不发生多次反射,并且在前面板23的光入射面110与大气的界面上获得充分的入射角度。凸部211的顶部,优选为不是平坦部且具有顶角是145度以下的角度。当凸部211的顶部是平坦部时,向凸部211的顶部入射的光,不会发生偏转而在前面板23与大气的界面上被反射。因而,导致该反射光返回到向前面板23入射的位置而成为损失的光,因此不优选。对于凸部211的反射面50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28C所示的曲线形状。例如,可以是剖面是由两边以上的多角形来形成的多角形。或者,也可以是由上述多角形状和曲线相组合而成的形状。光再利用片220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多次反射,能够实现具有高的光利用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模块300。具体而言,在凸部211的反射面500上所入射的具有Δ θ 0的折射角的光Hl_3,在以往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是损失光Η5。相对于此,光再利用片220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 因此,通过由反射面500引起的反射,能够使光Η1-3转换成光2-4,如图28Α所示,使光2_4转换成光H3-4并且使光H3-4朝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侧进行反射。另外,对于不具有Δ θ 0的折射角的光Η1,通过由反射面500引起的反射而转换成光Η2,并且光Η2以角度θ 2向前面板23的光入射面110与大气的界面上入射。向前面板23的光入射面110与大气的界面上入射的角度θ 2-4,大于光Η2的入射角度θ 2。从而,在光入射面110与大气的界面上使光充分反射的概率增大并且可以使光更高效率地朝向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J侧反射。(实施方式2O)图四是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20中的光再利用片的放大剖面图。该实施方式20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2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9的变形例。关于上述实施方式19与实施方式20,在下述结构方面不同。实施方式20中显示出与实施方式19所示的结构相反的结构。S卩,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层侧上,配置有光透过性的基材2。在该基材2的与填充层相反的下面设置有反射形成层33。在该反射形成层33的与基材2相反的下面,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9所示的凹部202相同的曲率形成有弯曲成凸状的反射面500。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实施方式20的光再利用片220中,多个反射用凸部203沿着与平行于前面板的光入射面的平面P平行的面而形成。凸部203的反射面500,是由高反射率的金属反射层4来覆盖。此时,反射层4与凸部2034反射面之间的界面成为反射面500。在这种实施方式20中,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9相同的作用效果。(实施方式21)图3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与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21中,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多个矩形状太阳能电池30,如图30所示,以固定间距在平面上的X方向和Y方向上矩阵状排列。并且,在光再利用片220中,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30之间或者不存在太阳能电池 30的区域中形成有区域122。在区域122中,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射面并且在光再利用片220的较长的方向(X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带状凸部211,以固定间距平行设置于光再利用片220的宽度方向(光再利用片220的较短的方向,Y方向)上。此时,向区域122Χ中的凸部211入射的光的利用效率良好。此外,在图30中,箭头N是相对于带状凸部211的反射面的法线,并且箭头Η2是表示光从凸部211的反射面向太阳能电池30反射的方向。在如此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以对应于太阳能电池30的位置并包围着太阳能电池30周围的方式,排列带状凸部211。基于该结构,可使从带状凸部211的反射面上被反射的光Η2更有效地向太阳能电池30入射。(实施方式22)图3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与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在本实施方式22中,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多个矩形状太阳能电池30,如图31所示,以固定间距在平面上的X方向和Y方向上矩阵状排列。并且,在光再利用片220中,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30之间或者不存在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中形成有区域122。在区域122中,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射面的带状凸部211,以固定间距平行延伸排列于与光再利用片220的较长的方向相交叉的斜向上。在图31中,箭头m是相对于凸部211的反射面的法线,并且箭头H2是表示光从凸部211的反射面向太阳能电池30反射的方向。在如此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以带状凸部的延伸方向与太阳能电池30的边的延伸方向之间以任意角度交叉的方式来排列凸部211。基于此,与图30相比,使向区域 122入射的光,转换成在凸部211的反射面上反射的光H2,并且可使光H2向太阳能电池30 入射。因此,可更有效地进行偏转。(实施方式23)图3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与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23中,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多个矩形状太阳能电池30,如图32所示,以固定间距在平面上的X方向和Y方向上矩阵状排列。并且,在光再利用片220中,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30之间或者不存在太阳能电池 30的区域中形成有区域122。在区域122中设置有反射区域120,所述反射区域120是由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射面的带状凸部来构成。此外,图32中,箭头N是相对于带状凸部的反射面的法线,箭头H2表示光从凸部的反射面向太阳能电池30反射的方向。在如此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以对应太阳能电池30的位置并包围在太阳能电池30的周围的方式来排列反射区域120,由此可更有效地使反射区域120上反射的光H2 偏转向太阳能电池30。(实施方式图3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与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M中,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多个矩形状太阳能电池30,如图33所示,以固定间距在平面上的X方向和Y方向上矩阵状排列。并且,在光再利用片220中,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30之间或者不存在太阳能电池 30的区域中形成有区域122。在区域122中设置有反射区域120,所述反射区域120是通过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射面的带状的多个凹部和多个凸部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以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排列而构成。此外,在图33中,箭头m、N2是相对于相互交叉的凹部或凸部的反射面的法线,箭头H2表示光从相互交叉的凹部或凸部的反射面向太阳能电池30反射的方向。另外,对于带状凹部和凸部相互交叉的角度,可进行适当设定,优选为30度 90度。在这种光再利用片220中,当使用由带状凸部以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排列而构成的反射区域120时,形成为矩形的太阳能电池30的一边与带状凸部进行交叉。优选以使凸部的反射面上所反射的光H2相对于太阳能电池30发生偏转的方式来配置太阳能电池30 和带状凸部。另外,当如图33所示配置带状凸部时。与图32相比,可采用在面内凸部形状均勻
41的光再利用片220。基于此,太阳能电池30与光再利用片220的对准定位就变得简单方便, 因此可简化制造工序。(实施方式25)图3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用凸部的排列示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该实施方式25中的光再利用片220的反射区域120,如图34所示,由多个第一凸部212与多个第二凸部213 —起组合而构成。具体而言,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射面的多个带状第一凸部212,是以在其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方式进行排列。以使比第一凸部 212长的多个带状第二凸部213与多个第一凹部101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在图32中,箭头Ni、N2是相对于相互交叉的第一凸部212和第二凸部213 的反射面的法线。该实施方式25中的反射区域120的第一凸部212与第二凸部213之间的交叉角度,可进行适当设定,优选为30度 90度。(实施方式沈)图35A 图35C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和在其上所形成的反射用凸部的排列示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该实施方式沈中,在构成光再利用片220的反射形成层33的上面一体形成的反射用凸部,如图35B和图35C所示,由独立的光学部件5构成。例如,反射用凸部是由具有使球体表面形成为圆弧状的半球形反射面500的凸状微透镜来构成。使这种光学部件5在反射形成层5上沿着其上面并在二维方向上以固定间距或者随机间距进行排列,由此构成光再利用片220。另外,在图35B所示的光学部件5中,直径以D表示并且从基部至顶部的高度以h表不。光学部件5的反射面500,是以反射面5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θ r,如图23所示, 随着接近太阳光、照明光一侧F而减小的方式来构成。S卩,光学部件5的基部一侧上的反射面5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θ rb增大,并且光学部件5的顶部一侧上的反射面5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θ rt减小。在这种光学部件5中,当与图^A 图^C中所示情况同样地具有Δ θ 0的折射角的光Η1-3在反射面500上反射时,该反射光与图28Α 图^C中所示的情况同样,不发生多次反射。基于此,如图35C所示,产生光Η2。光Η2,向前面板的光入射面与大气的界面入射,并且得到充分地反射而朝着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前进。此时,与不发生Δ θ 0的折射角的光相比,由具有Δ θ 0的折射角的光所引起的反射光,是以大的入射角向前面板的光入射面与大气的界面入射。基于此,产生充分反射光的概率增大。另外,在使独立的光学部件5在二维方向上排列构成的如图35C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20中,向光学部件5的反射面500入射而被反射的光Η2,向放射方向偏转。即,与如图 25或图34所示排列有带状凸部的情况相比,在图35C中能够使光向二维方向进行偏转。因此,如图32或图33所示,没有必要调节太阳能电池的位置与光再利用片220的位置,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并且能够防止由太阳能电池与光再利用片之间的对准定位不合格所引起的光利用效率的降低。(实施方式27)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图36中所示的光学部件5B,形成为直径是D、高度是h的凸型圆锥形。在光学部件5B的内侧面,设置有弯曲成二次曲线状的反射面500。在光学部件5B的谷部5B1侧的反射面5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以θ rb表示,并且在光学部件5B的顶部5B2侧的反射面5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以9rt表示。另外,在光学部件5B中,谷部5B 1至顶部5B2之间的中间部的反射面500与平面P所成的角度以 θ rm表示。在此,以随着中间部从光学部件5B的谷部5B1向顶部5B2接近而角度值逐渐减小的方式,来设定角度9rm。在这种光学部件5B中,在与图28A 图28C中所示情况同样地具有Δ θ 0的折射角的光Η1-3在反射面500上被反射时,该反射光与图28Α 图28C所示的情况同样,不发生多次反射。基于此,经过光学部件5Β反射的光,可以向前面板的光入射面与大气的界面上入射并发生全反射而朝着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前进。此时,与不发生Δ θ 0的折射角的光相比,由具有Δ θ 0的折射角的光所引起的反射光,是以大的入射角向前面板的光入射面与大气的界面入射。基于此,获得全反射的光的概率增大。(实施方式观)图37Α和图37Β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37Α所示的光学部件5,形成为具有长轴a和短轴b的椭圆锥形。在光学部件5 的外侧面上,例如,具有如图37A所示的反射面。采用多个上述光学部件5,以固定间距排列光学部件5,以使长轴a成为相互平行, 由此构成光再利用片。如此进行,使光学部件5形成为椭圆锥形,由此,可使在光学部件5的反射面上被反射的光较强地偏转向任意方向。特别是,当底面是椭圆形时,可使光较强地偏转向与椭圆形的长轴a大致相垂直的方向上。因此,通过使与椭圆形的长轴a大致相垂直的方向朝向太阳能电池,可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图37B所示的光学部件5,形成为具有长轴a和短轴b的椭圆锥形。在光学部件5 的外侧面上,例如,具有如图34所示的反射面。采用多个上述光学部件5,使长轴a不相互平行并且使光学部件5以不均勻间距排列,由此构成光再利用片。通过如此排列光学部件5,来进行统计性控制长轴a方向的面内偏差,由此,可使放射方向上任意范围内的反射光较强地进行偏转。(实施方式四)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实施方式四所示的光学部件5,是由开口部为大致圆形的穹顶形或大致圆锥形的微透镜来构成。在本变形例中的光再利用片中,以比较紧密且以几何学图案方式来配置有多个光学部件5。具体而言,以连接相邻3个光学部件5的各顶部6之间的线S(S相当于光学部件 5的排列间距)形成为正三角形格子图案的方式,在多个光再利用片上配置光学部件5。该配置图案中,光学部件5的顶部6之间的间距S和相邻光学部件5之间的距离 M均是固定的,并且由此能够最紧密地设置由微透镜构成的光学部件5。(实施方式30)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实施方式30所示的光学部件5,由底面是圆形的穹顶形或圆锥形的微透镜构成。在本变形例中的光再利用片中,光学部件5的间距S和相邻的光学部件5间的距离M 是随机进行设定并且配置有多个光学部件5。在此,所谓“随机”,意思是指在光再利用片的任意区域中,光学部件5的顶部6之间的间距S的值和光学部件5之间的距离M的值在实质上不规则。因此,尽管在任意区域中的微小区域中有规则地配置有多个光学部件5,但在任意区域的整体上不规则地配置有多个光学部件5的构成,也包含在随机的结构中。如上所述,当随机配置多个光学部件5时,可获得如下效果。S卩,为了防止在入射光向前面板的光入射面入射时的反射而设置纹理结构时,可防止由光再利用片的结构与前面板的纹理结构之间的干涉而引起的明暗条纹。另外,如图38所示,具有圆形底面的光学部件5以正三角形格子图案进行排列,并且在面内光学部件5的顶部6之间的间距S和光学部件5之间的距离M发生微小偏差,此时,在观察光再利用片整体时,可通过视觉确认出不均勻现象。其原因在于,在非常均勻地配置有光学部件5的结构中,微小距离偏差被增强而得以视觉确认。如图39所示,通过随机配置,可防止如上所述可视觉确认的不均勻现象。(实施方式31)图40A 图40C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40A所示的光学部件5,由底面是正六角形的六角锥形的微透镜构成。在本变形例的光再利用片中,多个光学部件5通过相互紧密连接而排列成蜂窝形。另外,图40B所示的光学部件5,由底面是正四角形的四角锥形状微透镜构成。在该光再利用片中,多个光学部件5通过相互紧密连接而排列成矩阵状。并且,图40C所示的光学部件5,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角锥形微透镜构成。在该光再利用片中,多个光学部件5通过相互紧密连接而排列成矩阵状。此外,在图40A 图40C中,符号6表示光学部件5的顶部。(实施方式32)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的反射形成层上形成的光学部件的变形例的说
44明图。在图4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底面是正八角形的大致八角锥形状的微透镜构成的光学部件如和由底面是正四角形的大致四角锥形状的微透镜构成的光学部件恥来构成光再利用片。在该光再利用片中,多个光学部件fe和多个光学部件恥相互紧密连接而排列成矩阵状。此外,在图41中,符号6表示光学部件fe、5b的顶部。作为该实施方式所示的光学部件5或者光学部件fe、5b的排列,如图40A 图 40C、图41所示,优选采用底面形成为多角形并且无间隙地配置多个光学部件的排列结构。通过使多个光学部件无间隙地进行配置,可基本消除使入射光不偏转向太阳能电池侧的部位,即,基本消除光学部件间的平坦部。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光利用效率。另外,多个光学部件是以无间隙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可防止在平坦部发生的微小距离偏差经增强而发生可视觉确认的不均勻现象。作为无间隙地配置有多个光学部件的结构,通过使底面形成为正六角形、正方形、 正三角形,能够采用底面的形状是相同的结构。通过以底面形状成为相同的方式来形成光学部件,可使光学部件的尺寸、形状形成为相同。因此,可制成不发生不均勻现象的光再利用片。特别地,在底面是正六角形时,能够使相邻底面的连结部的形状不形成直线状而形成具有更复杂的Z字形状的连结部。因此,当设置有纹理结构以防止光HO向前面板23 入射时发生反射时,可防止由光再利用片220的结构与前面板23的纹理结构之间的干涉所引起的明暗条纹。另外,如图41所示,可使底面与相异的多角形的光学部件5ajb进行组合而无间隙地配置多个光学部件。此时,光学部件的形状,可以是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的值随着接近太阳光、照明光一侧F而减小的圆球形状、椭圆球形状、圆锥形状的一部分。另外,光学部件的形状,如图 35B所示,可以是反射面500的角度θ r的值随着接近太阳光、照明光一侧F而增大的圆锥形状的一部分。或者,可以采用图35B、图36所示的形状的两者。(实施方式33)图42A和图42B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42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20,含有平板状基材2以及在该基材2上面所层叠的反射形成层33。反射形成层33,通过含有使光的反射性能和耐热性能提高的散射反射体的材料来构成。并且,在反射形成层33的上面,与图25所示的情况下相同的带状的多个反射用凸部211,通过沿着基材2的上面平行排列而形成。凸部211具有弯曲状反射面500。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光再利用片220中,与图23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20相比,能够省略金属反射层4,并且,获得与图23所示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图42B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20是上述图42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的变形例。针对上述图42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与图42B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之间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图42B 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中,作为与图42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相反的结构,S卩,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层侧上配置有光透过性的基材2。在与配置有填充层的基材2的面相反的面上,设置有包含散射反射体的反射形成层33。在与配置有基材2的反射形成层33的面相反的面上,带状的多个反射用凸部203,通过沿着基材2的下面进行平行排列而形成。带状的多个反射用凸部203具有反射曲面500,所述反射曲面500以与图42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的凸部 211相同的曲率来弯曲成凸状。在这种结构的光再利用片220中,与图25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20相比,能够省略金属反射层4,并且,获得与图23所示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作为上述图42A和图42B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20的结构,可以采用由反射形成层33的上面或者下面所形成的凸部、或者凸状微透镜来形成的独立的多个光学部件构成的光再利用片。作为光再利用片的结构,可以采用凸状和凹状光学部件中的其一或两者通过沿着反射形成层33的上面或下面并且以固定间距或随机间距排列于二维方向上的结构。另外,作为在反射形成层33上形成凸部的方法,例如可采用下述方法。首先,在平面压模或辊压模的凹凸形成面上涂布或注入热固化型树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或电子射线固化型树脂等。然后,在所涂布或者注入的树脂上配置基材2并进行固化处理。然后,将已固化的树脂从压模中脱模。(实施方式34)图43A和图4 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再利用片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43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20,不使用基材2而仅由含有使光的反射性能和耐热性能提高的散射反射体的反射形成层33来构成。另外,在反射形成层33上面,通过平行排列而形成与图42A所示的情况下相同的带状的多个反射用凸部211。凸部211具有弯曲状反射面500。在这种结构的光再利用片220中,也可获得与图23所示的情况下相同的作用效图4 所示的光再利用片220,是上述图43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的变形例。光再利用片220,不使用基材2而仅由含有使光的反射性能和耐热性能提高的散射反射体的反射形成层33来构成。接着,针对图43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与图4 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之间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图4 所示的光再利用片中,制成与图43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相反的结构,即,带状的多个反射用凸部203通过平行排列而形成于反射形成层33的下面。该反射用凸部203,以与图43A所示的光再利用片的凸部211相反的形状来形成,并且具有以与反射用凸部203相同的曲率而弯曲成凸状的反射曲面100。在这种结构的光再利用片220中,可获得与图23所示情况下相同的作用效果。作为上述图43A和图4 所示的不使用基材2而仅由反射形成层33构成的光再利用片220的制作方法,可以举出通过采用金属模的压制法·模铸法·注射模塑成型法等进行成型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形成片的主体的工序中同时形成凹凸结构。另外,作为构成反射面500的凹部和凸部的间距,优选为300 μ m以下,更优选为200 μ m以下。若凹部和凸部的间距大于300 μ m,则在使反射面500进行成型时不能使树脂充分地填充到凹部的底部和凸部的尖端部分的模具中,因此成型性差。从而,若凹部和凸部的间距在200μπι以下,则即使是粘度较高的树脂也可以成型。另夕卜,若凹部和凸部的间距过小,则难以制作模具。因此,优选间距在25 μ m以上, 更优选在50 μ m以上。若凹部和凸部的间距小于25 μ m,则切削金属模的时间变长而使生产节拍降低并
且生产效率差。并且,若凹部和凸部的间距小于50 μ m,则反射面500在进行成型时不能使树脂顺利地填充于沟槽内而导致不能按金属模的形状来制作凹部的底部和凸部的尖端部分的形状。即,不能使金属模的形状适当地转印于光再利用片。另外,对于反射形成层33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30 μ m以上且500 μ m 以下。上述制造方法,优选根据与下述材料的相适性进行适当选择。在形成反射形成层33的聚合物组合物中,可以调配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材料。另外,作为上述聚合物组合物,可以调配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材料。另外,如实施方式16中的说明,为了提高反射性能、耐热性能,在形成反射形成层 33的聚合物组合物中可以含有散射反射体。可以获得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作用和效果。作为散射反射体平均粒径的下限,优选为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粒径。作为上述散射反射体,优选使用含有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结构或者材料的散射反射体。在光再利用片220中,当使用反射层4时,为了提高其紧密粘接性等,可在反射层 4的蒸镀对象面(反射形成层33的表面)上实施表面处理(未图示)。作为这种表面处理,优选使用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表面处理。反射层4是使朝向光再利用片220入射的光进行反射的层。在形成反射层4时,通过沿着反射形成层33上形成有凹凸结构的面进行金属蒸镀来形成。作为用于形成该反射层4的蒸镀装置,优选使用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蒸镀装置。另外,作为反射层4所用的金属,可以举出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金属。此外,如实施方式16中的说明,反射层4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作为构成上述光再利用片220的基材2,如实施方式16中的说明,是通过以合成树脂为材料的片的成型来形成。另外,对于基材2中所用的合成树脂和基材2的形成材料,可采用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材料。另外,对于形成基材2的方法,可采用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方法。另外,如实施方式16中的说明,在基材2、反射形成层33、基材2中,可含有紫外线
47稳定剂或者在分子链上结合有紫外线稳定基的聚合物。(实施方式35)图44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在图44中,针对相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附加了相同符号并对其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并且针对与图23的不同点进行具体说明。在太阳能电池模块300中,在光再利用片220上,采用具有由10 μ m至30 μ m的铝层或者IOnm至IOOnm的二氧化硅层来构成的阻挡层40的基板来代替基材2。此时,为了提高阻挡层40的耐久性,可以通过涂布PVF(聚氟化乙烯树脂)或者贴合具有聚氟化乙烯树脂的膜来保护太阳能电池模块。基于该构成,能够将太阳能电池模块300作为背板(back sheet)进行使用。(实施方式36)图45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在图45中,针对相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附加了相同符号并对其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并且针对与图23的不同点进行具体说明。在实施方式36的太阳能电池模块300 中,可采用图四所示结构的光再利用片220。S卩,在实施方式36中,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30的填充层21的下面配置有光透过性的基材2。在与设置有填充层21的基材2的面相反的下面设置有反射形成层33。在与设置有基材2的反射形成层33的面相反的下面,设置有多个反射用凸部203。该多个反射用凸部203,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9所示的凸部211的形状相同并且以相同的曲率弯曲成凸状的反射面。多个反射用凸部203,通过沿着与平行于前面板的光入射面的平面P平行的面而形成。多个反射用凸部203的反射面,是由高反射率的金属反射层4来覆盖。在具有如此构成的光再利用片220的太阳能电池模块300中,也可获得与图23所示的情况下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在填充层21内埋设LED或EL元件等多个发光元件来代替在图23和图45所示的填充层21内所埋设的太阳能电池30,并且使光再利用片220与发光元件相组合的结构。基于该结构,可实现照明模块。接着,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作为实施例1,将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加热至约300°C,并且使聚碳酸酯树脂沿着辊延伸并成型为0. 3mm厚度的膜。然后,使用具有排列成条纹状的凹凸结构的形状的筒体(cylinder)金属模,在对已加热的膜加压的同时进行冷却(筒体金属模本身是 80°C ),由此,使热塑性树脂的粘性降低并完全固化。采用该方法所制作的光再利用片220中,成型出具有120 μ m间距的球面棱镜状的凹凸结构。具体而言,在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谷部的角度是观.4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17. 5度。并且,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如此进行,作为冷却辊采用具有条纹状凹凸结构形状的金属模辊,由此,通过从辊到辊(膜传送速度是lm/min)来进行挤出成型,可制作出结构层33 (反射形成层)。并且,在结构层33上蒸镀约20nm膜厚的铝膜,由此,形成反射层4。(实施例2)
48
作为实施例2,将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加热至约300°C,使聚碳酸酯树脂沿着辊延伸并成型为0.3mm厚度的膜。然后,采用具有第一凹凸结构的形状的筒体金属模,对已加热的膜加压并同时进行冷却(筒体金属模本身是80°C)。在此,在成型为第一凹凸结构形状的膜完全固化之前,接着采用具有第二凹凸结构形状的筒体金属模对膜进行加压并同时进行冷却(切削成第二透镜阵列5的形状的筒体金属模的温度,在水冷式的辊上是10°C )。基于此,使热塑性树脂的粘性进一步降低并且完全固化。采用该方法所制作的光再利用片220中,成型出具有120 μ m间距的球面棱镜状第一凹凸结构和正交于第一凹凸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的具有30 μ m间距的球面棱镜状第二凹凸结构。在此,在第一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谷部的角度是观.4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 17.5度。并且,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并且,在第二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谷部的角度是28. 4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17. 5度。并且,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如此进行,作为冷却辊采用具有第一凹凸结构形状和第二凹凸结构形状的金属模辊,由此通过从辊到辊(膜传送速度是lm/min)来进行挤出成型,可一次性制作出结构层 33。并且,在结构层33上蒸镀约20nm膜厚的铝膜,由此,形成反射层4。(实施例3)作为实施例3,将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加热至约300°C,使聚碳酸酯树脂沿着辊延伸并成型为膜。然后,采用具有光再利用片220的形状的筒体金属模,对已加热的膜加压并同时进行冷却(具有光再利用片220的形状的筒体金属模,在水冷式辊上设定为80°C )。在此,使热塑性树脂的粘性降低并且在保持光再利用片220的形状的状态下使光再利用片220发生固化。采用该方法所制作的光再利用片220中,成型出具有80 μ m间距的球面棱镜状第一凹凸结构和正交于第一凹凸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的具有40 μ m间距的球面棱镜状第二凹凸结构。在此,在第一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谷部的角度是观.4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 17. 5度。并且,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并且,在第二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谷部的角度是28. 4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17. 5度。并且,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如此进行,采用一个透镜金属模辊,通过从辊到辊(膜传送速度是1. 5m/min)来进行挤出成型,可一次性制作出结构层33。并且,在结构层33上蒸镀约20nm膜厚的铝膜,由此,形成反射层4。在上述实施例2的制作方法中,采用两个形状相异的冷却辊,使用一个辊形成第一凹凸结构,然后使用另一个辊形成第二凹凸结构。因此能够容易使光再利用片220的形状发生变形。相对于此,在实施例3的方法中,与实施例2不同,不用费劲对两个冷却辊的冷却温度的设定或加压条件进行最优化,因此,具有形成结构层33的工序简单方便的优点。(实施例4)作为实施例4,准备出光学用双轴拉伸易粘接PET膜(膜厚是125μπι)。在该PET 膜上涂布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折射率是1. 51),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造),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用以形成光再利用片220图案并以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然后,采用具有光再利用片220的反射面500的形状的筒体金属模,使涂布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膜在运送的同时以UV光从PET膜侧进行曝光,由此,使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发生固化并且形成结构层33。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发生固化后,使金属模从PET膜脱模。采用该方法所制作的光再利用片220中,成型出具有100 μ m间距的球面棱镜状第一凹凸结构和正交于第一凹凸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的具有40 μ m间距的球面棱镜状第二凹凸结构。在此,在第一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谷部的角度是观.4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 17.5度。并且,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并且,在第二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谷部的角度是28. 4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17. 5度。并且,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并且,在结构层33上蒸镀约20nm膜厚的铝膜,由此,形成反射层4。(实施例5)作为实施例5,准备出光学用双轴拉伸易粘接PET膜(膜厚是125 μ m)。在该PET 膜上涂布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折射率是1. 51),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造),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用以形成光再利用片220图案并以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然后,采用具有结构层33的形状的金属模(通过蚀刻成型的筒体金属模),使涂布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膜在运送的同时以UV光从PET膜侧曝光。由此,使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发生固化并且形成结构层33。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发生固化后,使金属模从PET膜脱模。在采用该方法所制作的光再利用片220中,随机配置有具有80 μ m的直径、28. 4度的谷部角度和17. 5度的顶部角度的球面圆锥形的光学元件5。并且,在该光学元件5中,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此外,在光学元件5之间所形成的平坦部上,施行粗糙面处理。并且,在结构层33上蒸镀约20nm膜厚的铝膜,由此,形成反射层4。(实施例6)作为实施例6,准备出作为基材2的250 μ m的PET膜。通过使用紫外线固化丙烯酸类树脂,在该基材2上形成具有球面棱镜状凹凸结构的结构层33。在结构层33中的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间距是150 μ m,谷部的角度是28. 4度,顶部的角度是17. 5度。并且, 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接着,采用蒸镀法,在结构层33上形成作为金属反射层4的20nm的铝层,获得光再利用片220。通过使用该光再利用片220, 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300。作为前面板23使用了约2mm的玻璃板。以使前面板23与太阳能电池30之间的距离成为1. Omm的方式,在前面板23与光再利用片220之间配置太阳能电池30,并且在前面板23与光再利用片220之间填充厚度约1. 5mm的EVA,形成填充层 21。作为太阳能电池30,使用多晶型的太阳能电池。以使太阳能电池30的周边部(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形成为占太阳能电池模块300的总面积约10%的方式,在太阳能电池模块300上设置太阳能电池30。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300的发电效率。进而,将实施过室外试验的玻璃板作为前面板进行准备。制作出由实施过该室外试验的前面板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效率并且确认发电效率的变化。将该发电效率的结果示于表1中。(实施例7)
50
作为实施例7,准备出作为基材2的250 μ m的PET膜。通过使用紫外线固化丙烯酸类树脂,在该基材2上形成具有球面棱镜状凹凸结构的结构层33。在结构层33中的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间距是150 μ m,谷部的角度是30度,顶部的角度是17. 5度。并且, 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接着,采用蒸镀法,在结构层33上形成作为金属反射层4的20nm的铝层,并且获得光再利用片220。通过使用该光再利用片 220,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300。作为前面板23使用了约2mm的玻璃板。以使前面板23 与太阳能电池30之间的距离成为1. Omm的方式,在前面板23与光再利用片220之间配置太阳能电池30,并且在前面板23与光再利用片220之间填充厚度约1. 5mm的EVA、形成填充层21。作为太阳能电池30,使用了多晶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以使太阳能电池30的周边部 (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形成为占太阳能电池模块300总面积约10%的方式,在太阳能电池模块300上设置太阳能电池30。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300的发电效率。进而,将实施过室外试验的玻璃板作为前面板进行准备。制作出由实施过该室外试验的前面板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效率并且确认发电效率的变化。将该发电效率的结果示于表1中。在实施例7的情况下,向凹凸结构的谷部附近入射的一部分光发生多次反射。发生多次反射的范围是0 < t < 0. 15S的范围。接着,针对比较例进行说明。(比较例1)作为比较例1,准备出作为基材的250 μ m的PET膜。通过使用紫外线固化丙烯酸类树脂,在该基材上形成具有没有曲面的三角棱镜状凹凸结构的结构层。在结构层中的凹凸结构的反射面中,间距是150 μ m并且剖面角度是固定的30°。接着,采用蒸镀法,在结构层上形成作为金属反射层的20nm的铝层,获得光再利用片。通过使用该光再利用片,制作出作为比较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作为前面板使用了约2mm的玻璃板。作为前面板使用了约2mm的玻璃板。以使前面板和太阳能电池之间的距离成为1. Omm的方式,在前面板和光再利用片之间配置太阳能电池,并且在前面板和光再利用片之间填充厚度约1. 5mm的EVA, 形成填充层。作为太阳能电池,使用了多晶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以使太阳能电池的周边部(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的区域)形成为占太阳能电池模块总面积约10%的方式,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效率。进而,将实施过室外试验的玻璃板作为前面板进行准备。制作出由实施过该室外试验的前面板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效率并且确认发电效率的变化。将该发电效率的结果示于表1中。图46是表示对发电效率的降低率进行比较的结果。在此,所谓“发电效率提高率的降低率”,是指当使用室外试验实施前的前面板23 时的发电效率的提高率与使用室外试验实施后的前面板时的发电效率的提高率之间的差。根据图46所示的结果可知,通过使用诸如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220,即使在前面板23的光入射面110上由于污染或者损伤而使垂直入射的光发生折射时,也可减少对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的提高率的降低。(实施例8)
接着,针对图22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实施例8 11进行说明。作为实施例8,准备出作为基材2的250 μ m的PET膜。使用紫外线固化丙烯酸类树脂,在该基材2上形成具有球面棱镜状凹凸结构的结构层3。在结构层3上的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间距是150 μ m、谷部的角度是30. 0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17. 5度。并且, 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接着,在结构层3上,采用蒸镀法形成20nm的铝层作为金属反射层4,并且获得光再利用片20。使用该光再利用片20来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作为前面板22,使用厚度约2mm的玻璃板。以使前面板22与太阳能电池30的距离成为1. Omm的方式,在前面板22与光再利用片20之间配置太阳能电池 30并且在前面板22与光再利用片20之间填充厚度约1. 5mm的EVA而形成填充层21。在光再利用片20中,如图22所示,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30的填充层21的下面,配置了光透过性的基材2。另外,在与配置有填充层21的基材2的面相反的下面,设置了结构层(反射形成层)3和金属反射层4。作为太阳能电池30,采用多晶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以使太阳能电池30的周边部 (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占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总面积约10%的方式,将太阳能电池30设置于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发电效率。(实施例9)接着,针对图22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作为实施例9,准备出作为基材2的250 μ m的PET膜。使用紫外线固化丙烯酸类树脂,在该基材2上形成具有球面棱镜状凹凸结构的结构层3。在结构层3上的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间距是150 μ m、谷部的角度是40. 0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17. 5度。并且,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接着,在结构层3上,采用蒸镀法形成20nm的铝层作为金属反射层4,获得光再利用片20。使用该光再利用片20来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作为前面板22,使用厚度约2mm的玻璃板。以使前面板22与太阳能电池30的距离成为1. Omm的方式,在前面板22与光再利用片20之间配置太阳能电池30并且在前面板22与光再利用片20之间填充厚度约1. 5mm的EVA而形成填充层21。在光再利用片20中,如图22所示,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30的填充层21的下面,配置了光透过性的基材2。另外,在与配置有填充层21的基材2的面相反的下面,设置了结构层(反射形成层)3和金属反射层4。作为太阳能电池30,采用多晶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以使太阳能电池30的周边部 (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占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总面积约10%的方式,将太阳能电池30设置于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发电效率。(实施例10)作为实施例10,准备出作为基材2的250μπι的PET膜。使用紫外线固化丙烯酸类树脂,在该基材2上形成具有球面棱镜状凹凸结构的结构层3。在结构层3上的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间距是150 μ m、谷部的角度是30. 0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17. 5度。并且,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接着,在结构层3上,采用蒸镀法形成20nm的铝层作为金属反射层4,获得光再利用片20。使用该光再利用片20来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作为前面板22,使用厚度约2mm的玻璃板。以使前面板22与太阳能电池30的距离成为1. Omm的方式,在前面板22与光再利用片20之间配置太阳能电池30并
52且在前面板22与光再利用片20之间填充厚度约1. 5mm的EVA而形成填充层21。在光再利用片20中,如图22所示,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30的填充层21的下面,配置了光透过性的基材2。另外,在与配置有填充层21的基材2的面相反的下面,设置了结构层(反射形成层)3和金属反射层4。作为太阳能电池30,采用多晶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以使太阳能电池30的周边部 (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占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总面积约30%的方式,将太阳能电池30设置于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发电效率。(实施例11)作为实施例11,准备出作为基材2的250 μ m的PET膜。使用紫外线固化丙烯酸类树脂,在该基材2上形成具有球面棱镜状凹凸结构的结构层3。在结构层3上的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间距是150 μ m、谷部的角度是40. 0度并且顶部的角度是17. 5度。并且,平面P与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从谷部至顶部连续地减小。接着,在结构层3上,采用蒸镀法形成20nm的铝层作为金属反射层4,获得光再利用片20。使用该光再利用片20来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作为前面板22,使用厚度约2mm的玻璃板。以使前面板22与太阳能电池30的距离成为1. Omm的方式,在前面板22与光再利用片20之间配置太阳能电池30并且在前面板22与光再利用片20之间填充厚度约1. 5mm的EVA而形成填充层21。在光再利用片20中,如图22所示,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30的填充层21的下面,配置了光透过性的基材2。另外,在与配置有填充层21的基材2的面相反的下面,设置了结构层(反射形成层)3和金属反射层4。作为太阳能电池30,采用多晶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以使太阳能电池30的周边部 (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占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总面积约30%的方式,将太阳能电池30设置于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发电效率。(比较例3)作为比较例3,准备出作为基材2的250 μ m的PET膜。使用紫外线固化丙烯酸类树脂,在该基材2上形成具有球面棱镜状凹凸结构的结构层3。在结构层3上的凹凸结构的反射面500中,间距是150 μ m、剖面角度是固定的17. 5度。接着,在结构层3上,采用蒸镀法形成20nm的铝层作为金属反射层4,获得光再利用片20。使用该光再利用片20来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作为前面板22,使用厚度约2mm的玻璃板。以使前面板22与太阳能电池30的距离成为1. Omm的方式,在前面板22与光再利用片20之间配置太阳能电池 30并且在前面板22与光再利用片20之间填充厚度约1. 5mm的EVA而形成填充层21。在光再利用片20中,如图22所示,在埋设有太阳能电池30的填充层21的下面,配置了光透过性的基材2。另外,在与配置有填充层21的基材2的面相反的下面,设置了结构层(反射形成层)3和金属反射层4。作为太阳能电池30,采用多晶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以使太阳能电池30的周边部 (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占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总面积约10%的方式,将太阳能电池30设置于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测定出该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发电效率。若将实施例8、实施例9、比较例3的发电效率进行比较,则可确认,实施例8的发电效率高于比较例3的发电效率,并且实施例9的发电效率高于实施例8的发电效率。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20,可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
若将实施例10、实施例11的发电效率进行比较,则可确认实施例11的发电效率高于实施例10的发电效率。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光再利用片20,即使在增加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的面积时,也可实现发电效率的提高。若可增加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30的区域的面积,则可减少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中所设置的太阳能电池30的数量。因此,能够削减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材料的成本。工业实用性如以上详细所述,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光再利用片及采用该光再利用片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该光再利用片,在至少一个侧面上具有凹凸结构,通过前述凹凸结构在光的衍射、散射、折射或反射作用下使光向特定方向偏转,能够再利用以往技术中被损失掉的光。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再利用片,其用于具有前面板、填充层和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前面板是透明的并具有光进行入射的光入射面,所述填充层是层叠在与所述光入射面相反的面上并使透过所述前面板的光进行透过,所述太阳能电池是埋设于所述填充层内并在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置的面上具有受光面且使透过所述填充层的光在所述受光面上进行光接收而转换成电能,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再利用片设置于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相反侧的所述填充层的面上, 并且包含反射形成层和反射面,所述反射形成层具有包含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的凹凸部,所述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凹凸部的表面上;使没有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上进行光接收的透过所述填充层的第一光朝向所述前面板反射而生成第二光,并且在所述光入射面与所述前面板的外部的界面上,使所述第二光反射而生成第三光,并且使所述第三光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入射;通过由所述第一倾斜部引起的反射而生成的第二光,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光的第一角度而朝向所述前面板前进,并且,在以第一距离离开所述凹凸部的所述前面板的第一界面部上被反射而转换成所述第三光;通过由所述第二倾斜部引起的反射而生成的第二光,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光的比所述第一角度小的第二角度而朝向所述前面板前进,并且,在以比所述第一距离小的第二距离离开所述凹凸部的所述前面板的第二界面部上被反射而转换成所述第三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 含有基材,并且,所述反射形成层,在所述基材的上面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 含有基材,并且,所述反射形成层与所述基材一体化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形成层,含有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层,并且, 所述反射面,是所述反射层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形成层,含有使光散射、反射的散射反射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反射面的规定位置上,平行于所述光入射面的平行面与所述反射面所成的角度θ r,随着所述规定位置沿着所述反射面向所述前面板接近而增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凸部中,当在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位置上的所述平行面与所述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以θ rb表示、所述凹凸部的排列间距以S表示、所述凹凸部的深度以d表示时,满足式tan(90° -2 θ rb) · S/2 > d。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在与平行于所述光入射面的平行面相垂直的方向且与所述第一光的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第二倾斜部和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倾斜部和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大,并且,第一倾斜部和所述平行面所成的角度,比第二倾斜部和所述平行面所成的角度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含有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多个所述凹凸部,并且,所述多个凹凸部,沿着所述反射形成层与所述填充层之间的界面相互平行地排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含有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多个所述凹凸部,并且,所述多个凹凸部,沿着所述反射形成层与所述填充层之间的界面相互交叉地排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含有由独立的光学部件构成的多个所述凹凸部,并且,所述光学部件,在二维方向上排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形成为大致圆锥状、大致角锥状、大致椭圆锥状、大致圆柱状、大致截头圆锥状、大致截头角锥状、大致截头椭圆锥状、大致半球、大致半椭圆体或剖面形状是大致U 字形的任意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凹凸部的光学部件,是沿着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填充层之间的界面排列的微透
14.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利用片。
15.一种光再利用片,其用于具有前面板、填充层和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 所述前面板是透明的并具有光进行入射的光入射面,所述填充层是层叠在与所述光入射面相反的面上并使透过所述前面板的光进行透过,所述太阳能电池是埋设于所述填充层内并在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置的面上具有受光面且使透过所述填充层的光在所述受光面上进行光接收而转换成电能,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再利用片设置于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相反侧的所述填充层的面上, 并且包含反射形成层和反射面,所述反射形成层具有凹凸部,所述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凹凸部的表面上;使没有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上进行光接收的透过所述填充层的第一光朝向所述前面板反射而生成第二光,并且在所述光入射面与所述前面板的外部的界面上,使所述第二光反射而生成第三光,并且使所述第三光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入射;作为所述第一光的一部分的直进光,通过所述反射面反射而转换成具有相对于所述直进光的第一角度并且朝向所述前面板前进的第二光,并且,具有所述第一角度的所述第二光,在以第一距离离开所述凹凸部的所述前面板的第一界面部上被反射而转换成所述第三光;作为所述第一光的一部分的折射光,通过所述反射面反射而转换成具有相对于所述直进光的比所述第一角度大的第二角度并朝向所述前面板前进的第二光,并且,具有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第二光,在以比所述第一距离大的第二距离离开所述凹凸部的所述前面板的第二界面部上被反射而转换成所述第三光。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 含有基材,并且,所述反射形成层,在所述基材的上面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 含有基材,并且,所述反射形成层与所述基材一体化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形成层,含有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层,并且, 所述反射面,是所述反射层的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5 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形成层,含有使光散射、反射的散射反射体。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反射面的规定位置上,平行于所述光入射面的平行面与所述反射面所成的角度θ r,随着所述规定位置沿着所述反射面向所述前面板接近而减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凸部中,当在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位置上的所述平行面与所述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以θ rb表示、所述凹凸部的排列间距以S表示、所述凹凸部的高度以h表示时,满足式tan(90° -2 θ rb) · S/2 > h。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含有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多个所述凹凸部,并且,所述多个凹凸部,沿着所述反射形成层与所述填充层之间的界面相互平行地排列。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含有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多个所述凹凸部,并且,所述多个凹凸部,沿着所述反射形成层与所述填充层之间的界面相互交叉地排列。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 含有由独立的光学部件构成的多个所述凹凸部,并且, 所述光学部件,在二维方向上排列。
25.如权利要求M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形成为大致圆锥状、大致角锥状、大致椭圆锥状、大致圆柱状、大致截头圆锥状、大致截头角锥状、大致截头椭圆锥状、大致半球、大致半椭圆体或剖面形状是大致U 字形的任意形状。
26.如权利要求M所述的光再利用片,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凹凸部的光学部件,是沿着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填充层之间的界面排列的微透 镜。
27.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再利用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再利用片,该光再利用片具有反射形成层(3)和反射面(100),所述反射形成层(3)具有包含第一倾斜部(201b)和第二倾斜部(201a)的凹凸部(201)并且所述反射面(100)设置于前述凹凸部(201)的表面上。使没有在太阳能电池(30)的受光面上进行光接收的透过填充层(21)的第一光(H1、H1b、H1t)朝向前面板(22)反射而生成第二光(H2b、H2t),并且在光入射面(110)与前面板(22)的外部的界面上,使前述第二光(H2b、H2t)反射而生成第三光(H3b、H3t),并且使前述第三光(H3b、H3t)向前述太阳能电池(30)的前述受光面(J)入射。
文档编号H01L31/042GK102217089SQ200980146230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9日
发明者L·M·穆里洛-莫拉, 本间英明, 诸永耕平 申请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