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20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结构以及设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 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 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通信工具。按键结构是便携式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压按键结构上 键帽或硅胶垫等按键部件可以实现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人机交互。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子设备上设置的按键结构,包括开设于塑胶材料的机壳1上 的通孔2、穿设于通孔2内的键帽或硅胶垫等按键部件3以及设置于机壳1内的按键开关, 其中按键部件3与按键开关位置相对,且按键部件3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由于 机壳1通常采用由模具制成的塑胶件,通孔2的出模方向通常朝向远离按键开关的方向,这 样制作出的通孔2的内壁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口径尺寸逐渐减小,且通孔2的内壁接近 按键开关的端口容易出现毛刺,同时,键帽与硅胶垫的出模方向通常朝向接近按键开关的 方向,这样制作出的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减小。使用电子设备时,用户先按压按键部件3,按键部件3会抵靠并压抵按键开关,按 键开关被压下并按动之后,会产生按键信号并会将按键信号输出至电子设备的主芯片,主 芯片接收到按键信号后会识别用户按压的按键部件3所在的位置,从而产生相应的指令。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现有的电子设备上设置的如图1所示按键结构中,通孔2的内壁朝接近按键 开关的方向口径尺寸逐渐减小,所以通孔2的内壁接近按键开关端口尺寸比较小,且该端 口处易出现毛刺,按压按键部件3的过程中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与机壳1上的通孔2之间 的间隙会逐渐减小,按键部件3易被机壳1上通孔2的孔壁卡住,使得按键部件3被按下之 后难以还原,导致按压按键部件3时容易发生卡键;同时,由于通孔2的内壁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口径尺寸逐渐减小,而按键部件3 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减小,为了使得按键部件3在通孔2内自由移动 时比较顺畅,通孔2与按键部件3之间的间隙通常也会设置比较大,这样不仅容易渗入灰 尘,而且影响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以及设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解决 了现有的按键结构中按压按键部件时容易发生卡键,且按键部件与机壳上通孔之间间隙较 大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包括开设于机壳上的通孔、穿设于所述通孔内的按键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按键开关,其中所述按键部件与所述按键开关位置相对,且所述按键部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 存在间隙,所述按键部件的外表面朝接近所述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电路板以及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 提供的按键结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按键开关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按键结构中,按键部件与通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按键部 件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按压按键部件并通过按键部件按动按键 开关时,按键部件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按键部件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内壁之 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大,所以按键部件不易被机壳上通孔的孔壁卡住,被按下的按键部件也 很容易还原;同时,由于按压按键部件时,按键部件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会越来 越大,所以按键部件与通孔远离按键开关的端口之间的间隙可以设计比较小,此时,不仅按 键部件与通孔之间不易渗入灰尘,而且按键部件与通孔远离按键开关的端口之间的间隙设 计比较小时,不仅按键部件与通孔之间不易渗入灰尘,同时外观上感觉也比较美观,进而解 决了现有的按键结构中按压按键部件时容易发生卡键,且按键部件与机壳上通孔之间间隙 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按键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为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主视示意 图;图4为图3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压按键部件时不容易发生卡键,按键部件与机壳上通 孔之间间隙较小,且外形更为美观的按键结构以及设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包括开设于机壳1上的通孔2、穿设于通孔2内的按键部件3以及设置于机壳1内的按键开关4,其中按键部件3与按键开关4位置相对,且按键部件3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按键结构中,按键部件3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按键 部件3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按压按键部件3并通过按键部件 3按动按键开关4时,按键部件3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移动过程中,按键部件3的外表 面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大,所以按键部件3不易被机壳1上通孔2的孔壁 卡住,被按下的按键部件3也很容易还原;同时,由于按压按键部件3时,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会 越来越大,所以按键部件3与通孔2远离按键开关4的端口之间的间隙可以设计比较小,此 时,不仅按键部件3与通孔2之间不易渗入灰尘,而且按键部件3与通孔2远离按键开关4 的端口之间的间隙设计比较小时,不仅按键部件3与通孔2之间不易渗入灰尘,同时外观上 感觉也比较美观,进而解决了现有的按键结构中按压按键部件3时容易发生卡键,且按键 部件3与机壳1上通孔2之间间隙较大的技术问题。通孔2的内壁与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互相平行。通孔2的内壁与按键部件3的外 表面互相平行时,通孔2的内壁与按键部件3各表面之间的间隙比较均勻,在机壳1的通孔 2内安装按键部件3时容易安装到位,安装操作比较方便。如图5和图6所示,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α,夹 角α的角度值为2° 9°。按键部件3的外表面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α角 度值为2° 9°时,不仅便于按键部件3与通孔2的制造,也便于将按键部件3装配于通 孔2上,而且机壳1通孔2处的厚度尺寸比较大,机壳1通孔2处的强度也比较好。此外, 从机壳1远离按键开关4的一面观察按键部件3时,按键部件3与通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 会被按键部件3上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α的外表面阻挡住,所以按键结构从外 形上看会更为美观。本实施例中夹角α的角度值优选为6°。实践证明此时按键部件3与通孔2不 仅更容易制造,更方便将按键部件3装配于通孔2上,且机壳1通孔2处的厚度尺寸以及机 壳1通孔2处的强度也可以满足大部分客户的要求。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按键部件3为按键胶垫31和/或键帽32,其中 按键胶垫31其中一端与按键开关4位置相对,其中另一端延伸出通孔2远离按键开关4的 端口或其中另一端与键帽32位置相对。按键胶垫31具有弹性,按压按键胶垫31时用户手感比较好,用户按压按键胶垫31 和/或键帽32时,被按下的按键胶垫31和/或键帽32会按动按键开关4,从而实现按键操作。由于通过按键胶垫31或键帽32均可以达到按压按键开关4的目的,所以本实施 例中按键部件3既可以仅是按键胶垫31,也可以仅是键帽32,还可以同时包括按键胶垫31 以及键帽32,当然,按键部件3也可以是按键胶垫31与键帽32之外的其他可以起到按压按 键开关4作用的部件。本实施例中按键胶垫31为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 学性质稳定且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适宜应用于制作按键胶垫31。当然,本实施例中按键胶垫31也可以采用其他橡胶材料。通孔2远离按键开关4的端口还设有防脱边沿5,防脱边沿5的口径尺寸小于通孔 2的内径,键帽32的一端嵌于通孔2内,且其嵌于通孔2内的一端的外表面尺寸大于防脱边 沿5的口径尺寸。防脱边沿5可以避免键帽32从通孔2远离按键开关4的端口脱出。当 然,本实施例中防脱边沿5也可以设置于通孔2接近按键开关4的端口或设置于通孔2的 内壁中间某一位置。按键胶垫31包括呈垫状的本体部33以及至少一个与本体部33相连的按键凸起 34,每个按键凸起34远离本体部33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按键开关4位置相对,本体部33远 离按键开关4的一侧包括第一部分331以及第二部分332,第一部分331与至少一个键帽 32位置相对,且键帽32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如图4、图5和图6所示,键帽32上设置有按键标记,本实施例中键帽32上设置有 方向键标记。键帽32对按键胶垫31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按压键帽32时,键帽32会朝接 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移动,接着,键帽32会带动按键胶垫31,并通过按键胶垫31按压按键 开关4,从而完成按键操作。键帽32被按压的过程中,键帽32与通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会 逐渐增大,所以通孔2接近按键开关4的端口不会将键帽32卡住,不会发生卡键的问题。此外,从机壳1远离按键开关4的一面观察键帽32时,键帽32与通孔2内壁之间 的间隙会被键帽32上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α的外表面阻挡住,所以按键结构 从外形上看会更为美观。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机壳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2,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 332穿设于其中一个通孔2内,且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 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4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通孔2的内壁与本体部33的外表面互相 平行。当按压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时,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会朝接近按键开 关4的方向移动,并带动与第二部分332位置相对的按键凸起34按压按键开关4,从而完成 按键操作。由于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被按压的过程中,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与 通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会逐渐增大,所以通孔2接近按键开关4的端口不会将本体部33上 第二部分332卡住,不会发生卡键的问题。此外,与键帽32同理,从机壳1远离按键开关4的一面观察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 332时,本体部33上第二部分332与通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会被本体部33的第二部分332 上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α的外表面阻挡住,所以按键结构从外形上看会更为美 观。按键开关4为dome片。dome片是一种包含金属弹片(或称锅仔片)的PET薄 片、用在PCB或FPC等线路板上作为开关使用,dome片可以起到触感型开关的作用。当然, 本实施例中按键开关4也可以使用dome片之外的其他触感型开关。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如图4所示机壳1、设置于机壳1内 的电路板6以及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电路板6与按键开关4电连接。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相同的技术特征, 所以也能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移动终端优选为手机或掌上电脑,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手机、掌上电脑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机壳上的通孔、穿设于所述通孔内的按键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按键开关,其中所述按键部件与所述按键开关位置相对,且所述按键部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按键部件的外表面朝接近所述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按键部件的 外表面互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通孔 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值为2° 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值为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部件为按键胶垫和/或键 帽,其中所述按键胶垫其中一端与所述按键开关位置相对,其中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通孔远离所 述按键开关的端口或其中另一端与所述键帽位置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按键开关的端口 还设有防脱边沿,所述防脱边沿的口径尺寸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径,所述键帽的一端嵌于所 述通孔内,且其嵌于所述通孔内的一端的外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防脱边沿的口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胶垫包括呈垫状的本体部 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按键凸起,其中每个所述按键凸起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按键开关位置相对;所述本体部远离所述按键开关的一侧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 至少一个所述键帽位置相对,且所述键帽的外表面朝接近所述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 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 孔,所述本体部上第二部分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 隙,所述本体部上第二部分的外表面朝接近所述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所述通孔 的内壁与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互相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开关为dome片。
10. 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电路板以及权利要 求1至9任一所述按键结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按键开关电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属于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按键结构中按压按键部件时容易发生卡键,且按键部件与机壳上通孔之间间隙较大的技术问题。该按键结构,包括开设于机壳上的通孔、穿设于通孔内的按键部件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按键开关,其中按键部件与按键开关位置相对,且按键部件与通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按键部件的外表面朝接近按键开关的方向尺寸逐渐增大。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电路板以及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按键结构,电路板与按键开关电连接。本发明应用于改进按键结构的性能。
文档编号H01H13/02GK101908427SQ20101023898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8日
发明者马成丽 申请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