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297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作为高压电路的静电保护结构的MOS晶体管。
背景技术
静电对于电子产品的伤害一直是不易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中使用最多的 ESD (Electrical 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保护结构为 GGMOS (Ground Gate MOSFET,栅极接地的MOS晶体管)。GGMOS器件具体包括低压MOS (即普通MOS晶体管)、 LDMOS(Latetal DiffusionMOSFET,横向扩散 MOS 晶体管)和 DDDMOS(Double Diffusion Drain M0SFET,双扩散漏极MOS晶体管)等。其中低压MOS主要作为低压电路的静电保护结构,LDMOS和DDDMOS主要作为高压电路的静电保护结构。目前用作静电保护结构的主要是η型MOS晶体管,本申请文件中涉及的低压M0S、 LDMOS, DDDMOS均以η型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这是一种现有的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η型LDM0S。在ρ型衬底10上为ρ阱12,ρ阱12中有η型轻掺杂区(即η阱)11。隔离结构131、132在ρ阱12中。隔离结构133在η型轻掺杂区11中。隔离结构134在η型轻掺杂区11和/或ρ阱12中。所述隔离结构131、132、133、134例如为场氧隔离(L0C0S)结构或浅槽隔离(STI)结构。ρ阱 12之上为栅极14,栅极14的一侧在ρ阱12之上,另一侧在隔离结构133之上。栅极14两侧为侧墙15。栅极14例如为多晶硅,侧墙15例如为氮化硅。ρ阱12中且在隔离结构131、 132之间为ρ型重掺杂区161,作为ρ阱12的引出端。ρ阱12中且在隔离结构132和栅极 14的的一侧侧墙15之间为η型重掺杂区162,作为源极。η型轻掺杂区11中且在隔离结构133、134之间且靠近隔离结构133—侧有η型重掺杂区163,作为漏极。η型轻掺杂区11 中且在隔离结构133、134之间且靠近隔离结构134 —侧有ρ型重掺杂区164。所述LDMOS 用作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静电保护结构时,P型重掺杂区161和源极162接地(即GND),栅极 14接内部电路(也可通过一电阻接地),漏极163和ρ型重掺杂区164接输出入焊垫。所述输出入焊垫即接静电。上述图1为简化起见,一些细微结构如栅极下方的栅氧化层、沟槽侧壁和底部的衬垫氧化层、衬底之上可能存在的外延层等均未作图示和说明。图1所示的LDMOS是在漏极163远离栅极14的一侧增加一个ρ型重掺杂区164, 形成寄生硅控整流管来提高静电保护能力。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寄生硅控整流管在ESD发生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在静电正电荷从输出入焊垫进入图1所示LDMOS器件后,会抬高η型轻掺杂区11 的电位,通常电压击穿点在LDMOS器件沟道下方处的η型轻掺杂区11边界,即图2所示的早期失效点A处。击穿电流通过ρ阱12中的ρ型重掺杂区161引出,同时抬高ρ阱12的电位,导致图3中的横向寄生三极管导通。该横向寄生三极管是由η型轻掺杂区11、LDMOS器件沟道下方的P阱12、源极162组成的横向的NPN型三极管。在ESD发生时,这个横向寄生三极管会开启泻流。但研究中发现,横向寄生三极管开启后漏极163的电流主要从栅极14跨过的场氧化区133下方的η型轻掺杂区11流到整个LDMOS沟道下方的η型轻掺杂区11边界并注入 P阱12,因此ρ型重掺杂区164下方的η型轻掺杂区11的电位较难下降例如0. 7V而达到图3中纵向寄生三级管的开启条件。这便致使纵向寄生三级管开启时,横向寄生三级管的开启程度已经较大。所述纵向寄生三极管是由P型重掺杂区164、η型轻掺杂区11和ρ阱 12所组成的纵向的PNP型三极管。而横向寄生三级管的电流接近LDMOS器件表面,同时在漏极163与隔离结构133 交界处的电场强度较大,在大的表面电流和大电场下,该处的发热功率较大,通常还未达到纵向寄生三级管开启条件时,此处已经出现损坏,如图2所示的早期损坏点B处。如果调节η型轻掺杂区11中ρ型重掺杂区164与η型轻掺杂区11边界的距离C 使击穿电压发生在η型轻掺杂区11靠近ρ型重掺杂区164 —侧,避开早期失效点Α,但形成的穿通击穿电压不稳定,因此其调节出的静电触发电压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电路中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该器件在ESD放电中静电触发开启电压是可调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为在ρ型衬底10上为ρ 阱12,ρ阱12中有η型轻掺杂区11 ;隔离结构131、132在ρ阱12中;隔离结构133在η型轻掺杂区11中;隔离结构134在η型轻掺杂区11和/或ρ阱12中;ρ阱12之上为栅极 14,栅极14的一侧在ρ阱12之上,另一侧在隔离结构133之上;栅极14两侧为侧墙15 ;ρ 阱12中且在隔离结构131、132之间为ρ型重掺杂区161,作为ρ阱12的引出端;ρ阱12中且在隔离结构132和栅极14的的一侧侧墙15之间为η型重掺杂区162,作为源极;η型轻掺杂区11中且在隔离结构133、134之间且靠近隔离结构133 —侧有η型重掺杂区21 ;η型轻掺杂区11中且在隔离结构133、134之间且靠近隔离结构134 —侧有η型重掺杂区23,作为漏极;η型轻掺杂区11中且在η型重掺杂区21和η型重掺杂区23之间有ρ型重掺杂区 22 ;所述器件用作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静电保护结构时,ρ型重掺杂区161和源极162接地, 栅极14接内部电路,ρ型重掺杂区22和漏极23接输出入焊垫;所述输出入焊垫即接静电。本发明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可以在不改变器件驱动工作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寄生硅控整流管的ESD开启效果,提高ESD性能。具体而言可以改善ESD出现时的电压击穿位置,从而提高器件在ESD保护中的稳定性。本发明还可通过具体参数设置来调节静电触发电压,并且可以快速开启纵向寄生三级管,降低电压击穿对器件沟道区损伤和纵向寄生三极管无法开启的风险。


图1是现有的一种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LDMOS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器件在ESD发生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图1中横向寄生三极管和纵向寄生三极管的示意图4是本发明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5所示器件在ESD发生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是图5中横向寄生三极管和纵向寄生三极管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运用的实际电路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0为ρ型衬底;11为η型轻掺杂区;12为ρ阱;131、132、133、1;34为隔离区;14为栅极;15为侧墙;161为ρ型重掺杂区;162为源极;163为漏极;164为ρ型重掺杂区;21为 η型重掺杂区;22为ρ型重掺杂区;23为漏极;A、B为早期失效点;C为尺寸;D为电压击穿区。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4,本发明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也是一种η型LDMOS器件,具体包括 在P型衬底10上为P阱12,P阱12中有η型轻掺杂区11。隔离结构131、132在ρ阱12 中。隔离结构133在η型轻掺杂区11中。隔离结构134在η型轻掺杂区11和/或ρ阱12 中。所述隔离结构131、132、133、134例如为场氧隔离结构或浅槽隔离结构。ρ阱12之上为栅极14,栅极14的一侧在ρ阱12之上,另一侧在隔离结构133之上。栅极14两侧为侧墙 15。栅极14例如为多晶硅材料,侧墙15例如为氮化硅材料。ρ阱12中且在隔离结构131、 132之间为ρ型重掺杂区161,作为ρ阱12的引出端。ρ阱12中且在隔离结构132和栅极 14的的一侧侧墙15之间为η型重掺杂区162,作为源极。η型轻掺杂区11中且在隔离结构133、134之间且靠近隔离结构133—侧有η型重掺杂区21。η型轻掺杂区11中且在隔离结构133、134之间且靠近隔离结构134 —侧有η型重掺杂区23,作为漏极。η型轻掺杂区11中且在η型重掺杂区21和η型重掺杂区23之间有ρ型重掺杂区22。所述LDMOS器件用作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静电保护结构时,P型重掺杂区161和源极162接地,栅极14接内部电路(或通过一电阻接地,此时则只具有静电防护功能,而不具有输出驱动功能),Ρ型重掺杂区22和漏极23接输出入焊垫。所述输出入焊垫即接静电。本发明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是一种改进的η型LDMOS器件,其改进体现在一般LDMOS在η型轻掺杂区11中只有一个η型重掺杂区作为漏极,本发明则在η型轻掺杂区 11中增加了一个P型重掺杂区22,且该ρ型重掺杂区22将原本为一个的η型重掺杂区分裂为两个彼此独立的、不连通的η型重掺杂区21、23。其中靠近栅极14的η型重掺杂区21 没有引出端,而远离栅极14的η型重掺杂区23和ρ型重掺杂区22 —起引出接输出入焊垫。图4所示器件中,η型重掺杂区21、ρ型重掺杂区22、η型重掺杂区23之间也可以包括隔离结构(未图示)。而P型重掺杂区161和源极162之间的隔离结构132也可以取消。请参阅图5和图6,本发明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η型LDMOS器件)在ESD发生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在静电正电荷从输出入焊垫进入漏极23后,导致漏极23和η型轻掺杂区11的电位抬高,通过调节η型轻掺杂区11的边界与漏极23的边界的尺寸C,可以使图5中的D处比η型轻掺杂区11其他位置与ρ阱12的击穿电压小,因此D处成为电压击穿区。其击穿电流流经P阱12,从ρ阱12的引出端ρ型重掺杂区161流出,同时抬高ρ阱12的电位。当P阱12的电位抬高到例如0. 7V时,图5所示的横向寄生三极管导通,泻放静电电流。该横向寄生三极管是由η型轻掺杂区11、LDMOS器件沟道下方的ρ阱12、源极162组成的横向
的NPN型三极管。当该横向寄生三极管导通后,从漏极23流入的静电电流将主要流经ρ型重掺杂区 22下方的η型轻掺杂区11,并从LDMOS器件沟道下的η型轻掺杂区11边界注入ρ阱12,同时降低P型重掺杂区22下方的电位。当ρ型重掺杂区22下方的η型轻掺杂区11电位比漏极23的电位低例如0. 7V时,图6所示的纵向寄生三极管导通开启,与之前开启的横向寄生三级管形成开启的硅控整流管,泻放静电电流。该纵向寄生三极管是由P阱12、η型轻掺杂区11、ρ型重掺杂区22组成的纵向的PNP型三级管。请参阅图7,其表明了本发明所述器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与图4相对应,源极 162和ρ型重掺杂区161 (衬底引出端)接地,栅极14接内部电路,漏极23和ρ型重掺杂区22接输出入焊垫。在电路正常工作时,本发明所述器件可用作输出组件,提供输出驱动功能。在静电发生时,可以提供ESD电荷泄放通路,保证该具有驱动功能的器件及其后方的内部电路不被静电损坏。本发明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主要优点在于其一,利用漏极23远离栅极14 一侧的边界、与η型轻掺杂区11远离栅极14 一侧的边界,两个边界的间距C来改变η型轻掺杂区11的击穿电压,从而使静电放电时的触发电压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其二,击穿电压发生的位置在图5中的D处,这是远离LDMOS器件沟道的地方,使得ESD发生时的击穿过程对LDMOS器件沟道区和栅氧化层的损伤较小,提高静电防护的稳定性。其三,图5所示的横向寄生三级管开启后,电流主要从ρ型重掺杂区22下方的η 型轻掺杂区11流过,有利于快速开启纵向寄生三级管,提高ESD电流的泄放能力。其四,该结构不改变LDMOS器件工作区的结构,对LDMOS器件的驱动工作性能的影响较小。其五,η型轻掺杂区11中靠近栅极14的η型重掺杂区21使该LDMOS器件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路径更类似无寄生硅控整流管的LDMOS器件的情形,并促进硅控整流管中的 ESD电流向LDMOS器件纵深流动,避免开启的横向寄生三级管的表面电流对LDMOS器件结构的损伤。综上所述,本发明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具有较好的静电防护性能,并且提高了器件在ESD保护中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其特征是在P型衬底(10)上为P阱(12),p阱(12) 中有η型轻掺杂区(11);隔离结构(131、132)在ρ阱(12)中;隔离结构(133)在η型轻掺杂区(11)中;隔离结构(134)在η型轻掺杂区(11)和/或ρ阱(12)中;ρ阱(12)之上为栅极14,栅极(14)的一端在ρ阱(12)之上,另一端在隔离结构(133)之上;栅极(14)两侧为侧墙(15) ;ρ阱(12)中且在隔离结构(131、132)之间为ρ型重掺杂区(161),作为ρ阱 (12)的引出端;ρ阱(12)中且在隔离结构(132)和栅极(14)的一侧侧墙15之间为η型重掺杂区(162),作为源极;η型轻掺杂区(11)中且在隔离结构(133、134)之间且靠近隔离结构(133) —侧有η型重掺杂区;η型轻掺杂区(11)中且在隔离结构(133、134)之间且靠近隔离结构(134) —侧有η型重掺杂区(23),作为漏极;η型轻掺杂区(11)中且在η型重掺杂区和η型重掺杂区之间有ρ型重掺杂区0 ;所述器件用作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静电保护结构时,P型重掺杂区(161)和源极(162)接地,栅极(14)接内部电路,ρ 型重掺杂区0 和漏极接输出入焊垫;所述输出入焊垫接静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其特征是,所述η型重掺杂区 (21)和η型重掺杂区不联通,且所述η型重掺杂区Ql)没有引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其特征是,所述η型重掺杂区、Ρ型重掺杂区02)和η型重掺杂区03)之间还具有隔离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器件的静电电压击穿位置为所述η型轻掺杂区(11)远离栅极(14) 一侧的边界,静电电流从所述ρ型重掺杂区0 流向所述源极(1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器件的静电触发电压由所述η型轻掺杂区(11)远离栅极(14) 一侧的边界,与所述漏极远离栅极(14) 一侧的边界,两个边界的间距来调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作静电防护结构的器件,是一种改进的n型LDMOS器件,其改进体现在一般LDMOS在n型轻掺杂区(11)中只有一个n型重掺杂区作为漏极,本发明则在n型轻掺杂区(11)中增加了一个p型重掺杂区(22),且该p型重掺杂区(22)将原本为一个的n型重掺杂区分裂为两个彼此独立的、不连通的n型重掺杂区(21、23)。其中靠近栅极(14)的n型重掺杂区(21)没有引出端,而远离栅极(14)的n型重掺杂区(23)和p型重掺杂区(22)一起引出接输出入焊垫。本发明所述器件具有较好的静电防护性能,可以提高器件在ESD保护中的稳定性,并且较好的保持器件原有的驱动功能。
文档编号H01L29/06GK102412294SQ20101029045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
发明者高翔 申请人: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