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541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善导电端子结构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存储卡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以扩展存储能力,各厂商一直努力致力于开发各种插接电子存储卡的电子卡连接器来应对消费者的日益需求。现有电子卡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电子卡的插槽,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插槽内的弧形接触部,当电子卡插入后,电子卡上的平板状金手指抵压接触导电端子接触部,使电子卡与导电端子之间形成电性连接。随着消费者的多样化应用需求, 该种电子卡连接器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故,希望设计出一种改进型的电子卡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其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连接基部的侧壁及该基部与侧壁构成具有插入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至少分成两组第一和第二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延伸入收容空间的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设有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顶推部,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两排设置,且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弹性,而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临近插入口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为平板状,该电子卡连接器用以连接具有弹性对接部的新型电子卡,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支撑面的绝缘本体及数个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具有插入口的收容空间及数个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并设有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自支撑面凹设有贯穿插入口并与收容空间内相通的导引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在收容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部分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导引槽到支撑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并暴露于收容空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为平板状,该电子卡连接器可连接具有弹性对接部的新型电子卡,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用以供电子卡插接,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连接基部的侧壁及该基部与侧壁构成具有插入口的收容空间;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并可与电子卡电性接触的接触部,所述遮蔽壳体遮覆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设有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顶推部, 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为平板状,该电子卡连接器可连接具有弹性对接部的新型电子卡,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图1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收容USB3. 0薄卡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其中USB3. 0薄卡并未完全插入;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部分分解示意图,其中遮蔽壳体被分解出来;图4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部分分解示意图,其中导电端子和遮蔽壳体被分解出来;图5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部分分解示意图,其中退卡机构和遮蔽壳体被分解出来;图6是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没有遮蔽壳体的俯视图;图7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1沿B-B线的剖视图;图9是将图7中USB3. 0薄卡插入到位的剖视图;图10是USB 3. 0薄卡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100为全新的USB 3. 0电子卡连接器,用以供电子卡(本实施例中为一种符合USB 3.0传输规范的薄型电子卡(Thin Card), 下统称USB 3.0薄卡200,其中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BUS (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 USB 3.0是USB的第三代)插接,该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数个导电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退卡机构3及包覆在绝缘本体1外侧的遮蔽壳体4。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6,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底壁11、基部12及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侧壁包括连接底壁与基部的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所述基部12位于底壁 11的后端,所述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分别连接底壁11的两侧。所述底壁11、基部 12、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围设形成有一收容空间15,所述基部12位于底壁11的一侧。所述收容空间15用以收容USB 3.0薄卡200,第一侧壁13设有收容退卡机构3的收容槽131。该收容空间15具有一供USB 3.0薄卡200插入电子卡连接器100的插入口 16,所述插入口 16位于与基部12相对的底壁11的前端。为方便描述,在此定义一个前后方向, 即插入口 16所在端为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前端,基部12所在端为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后端。所述基部12设有位于后侧的后侧面121和相对于底壁11位于上侧的上表面122。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导电端子的第一收容槽123和第二收容槽124,其中第一收容槽123贯穿基部的后侧面121和上表面122,并延伸入底壁11上;第二收容槽IM贯穿基部具有的后侧面121,并延伸入底壁11上。第一收容槽123共分为五个,而第二收容槽IM共分为四个且间隔排列设置在第一收容槽123间。所述底壁11设置有位于收容空间15内的支撑面 111,所述支撑面111在支撑USB 3.0薄卡200插入时起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和第二收容槽IM在底壁11上自支撑面111向下凹设形成,其中第一收容槽123比第二收容槽1 在底壁11厚度方向设置的更浅,也使第二收容槽1 设置的更深。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均呈T字型(请参图6),并在基部12上形成固持槽125。所述底壁11自支撑面111向下凹设与第一收容槽123及收容空间15相通的导引槽112,所述导引槽112间隔排列于底壁11上,导引槽112与第一收容槽123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收容槽 123及导引槽112之间设有凸块113,该凸块113位于第一收容槽123的末端,该凸块的前侧及面向导引槽112的一侧呈斜面状形成导引面114。所述导引面114自第一收容槽123 向下倾斜延伸至导引槽112。所述导电端子2至少分成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两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共同组成USB 3.0端子,可以用以传输USB 3.0信号,其中第二导电端子22为USB 2. 0端子,可以用以传输USB 2. 0信号。第一导电端子21共设置为五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 21向上敞开于第一收容槽123内,且与第一收容槽123的侧壁之间在电子卡插入方向(水平方向)上具有间隙。组装第一导电端子时,先从上向下(第一方向)组装入第一收容槽 123内的一预定位置,再从后向前(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推第一导电端子至最终组装位置。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固持于第一收容槽123内的固持部211,自固持部211—端延伸的焊接部212及自固持部211另一端延伸接触部213。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 213呈平板状,且暴露于收容空间15。第一导电端子接触部213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23内, 并向下支撑在第一收容槽123的槽底壁上,显然该接触部213低于支撑面111,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13还暴露在收容空间15内,用以与USB 3.0薄卡200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固持部211包括位于基部12内的第一水平部2111、位于底壁11内的第二水平部2112 及垂直且连接第一、第二水平部的连接部2113,所述第一水平部2111两侧设有倒刺2114, 所述倒刺2114固持于固持槽125内以将第一端子组21稳定固持于第一收容槽123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设置为四根,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第二收容槽124内的固持部221、自固持部221 —端延伸的焊接部222及自固持部221另一端延伸入收容空间 15内的接触部223。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3自固持部221弯折延伸后呈弹臂状,使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3呈弹性,并高于支撑面111,用以与USB 3. 0薄卡200 接触。第二导电端子的固持部221也设有固持于固持槽125内的倒刺2211。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3在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13后方即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3比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3更靠近插入口 16,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13、223沿 USB 3. 0薄卡的插入方向错开设置,第一端子导电21的接触部213低于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3。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212、222均位于基部12的后侧面,并排列成一排,该数个焊接部212、222相互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收容槽123从基部12的上表面122向底壁11上延伸,并延伸至凸块113 处。所述五个第一收容槽123的最边上的两个在靠近凸块113不远处具有折弯,以使第一收容槽123靠近凸块113的末端排列成整齐并具有相同间隔的一排。所述第一收容槽123 之间设有肋条127,所述第二收容槽1 从肋条127上凹设。所述第二收容槽1 在基部上位于第一收容槽123在基部厚度方向上的下侧,并前后贯穿基部12,也即第二收容槽IM 位于不同于第一收容槽123的第二排上,并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收容槽123中间,且与所述的两个第一收容槽123呈三角形状排列;第二收容槽IM在底壁上平行于支撑面111的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列成一排。第二收容槽1 在底壁11上的末端处设有进一步向下凹设的让位腔1241,所述让位腔1241的前侧延伸入肋条127内。上述第一、第二收容槽的设置均是为更好的收容导电端子2设置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水平部2111固持于基部12 上的第一收容槽123内,并通过连接部2113从基部12延伸到底壁11上,使得第二水平部 2112固持于底壁11上的第一收容槽123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13设置的较为宽大以确保与USB 3. 0薄卡200的接触,接触部213的两侧均设有凸刺2131,与固持部211 上的倒刺2114 —起在第一导电端子21的组装过程中从预定位置到最后的组装位置时,将第一导电端子21稳定固持于第一收容槽123内。五根第一导电端子21中的最边上两根在第二水平部2112与接触部213之间各朝邻近的第一导电端子21设有弯部2115,可设置在第一收容槽对应的折弯内,使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212整齐的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自后向前从基部12插入直至底壁11中,第二收容槽IM在底壁11上设置的较深,以使第二导电端子22的弹性接触部223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接触部223末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呈L型的头部2231,所述头部2231延伸入第二收容槽IM的让位腔1241内,且延伸入肋条127内部以防止第二导电端子22外弹。从整体上观测,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固持部211、221在垂直于固持部的方向分层设置,以充分利用空间。 所述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23位于二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13之间并三者在空间位置中呈三角形状排布,以符合USB 3. 0薄卡200的第一、第二对接部的排布规则,实现稳定的电性配合。所述退卡机构3为推-推(push-push)结构,并用于退出USB 3. 0薄卡200。所述退卡机构3包括滑块31、驱动滑块移动的弹性件32及定位滑块与绝缘本体相对位置的导引件33。所述滑块31滑动于第一侧壁13的收容槽131内。所述滑块31设有心型槽311和凹槽312,(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侧壁13靠近插入口的前侧设有定位孔132,第一侧壁 13靠近基部12的后侧设有定位槽133内。所述导引件33 —端定位于该定位孔132内,另一端收容在滑块31的心型槽311。所述凹槽312和定位槽133相对并相连通,所述弹性件 32 (本实施例中为一弹簧)一端收容于凹槽312内,另一端套设在设置于定位槽133内的定位柱135上。所述滑块31面向收容空间15的一侧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顶推部313,所述顶推部313位于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3上方的收容空间15内。所述滑块31在与顶推部313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凹陷314,所述第一侧壁13设有收容于凹陷314内的凸起 134,以防止滑块31过分后移。所述遮蔽壳体4遮覆在绝缘本体1上,并使收容空间15成为收容固持USB3. 0薄卡200卡收容空间。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平板状的基部41及自基部41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部42,所述侧部42亦呈平板状。所述绝缘本体第一、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分别凸设有卡扣块17,所述遮蔽壳体的侧部对应卡扣块设有卡扣孔43,所述卡扣块17与卡扣孔43相配合。所述第一、第二侧部向下延伸有焊接脚44。所述焊接脚44呈片状且其两侧呈台阶状,并上片体上凸设有肋条441,该等设置均有助于焊接脚更好的与电路板(未图标)等设备焊接固持。所述基部41定义靠近插入口 16的前缘411及靠近基部12的后缘412,所述前缘 411在插入口处向上翘起,以方便USB3.0薄卡200的插入。所述后缘412向下延伸出固定脚413,对应基部12上设有插槽126,所述固定脚413插入插槽126内。以上,借卡扣块17 与卡扣孔43的配合及固定脚413与插槽1 的配合将遮蔽壳体4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所述基部41对应于退卡机构3的导引件33延伸出弹片414,用于抵接于导引件33以保证导引件33的稳定性。所述基部41朝卡收容空间进一步延伸有U形的弹性臂415,弹性臂415 的末端设有弧形的扣持部416,以当USB3. 0薄卡200插入时扣持该卡。请参图10,为可插接于电子卡连接器100的USB3. 0薄卡200。所述USB3. 0薄卡 200设有对接面201,对接面201上设置有与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相电性连接的第一对接部202及第二对接部203,其中第一对接部202为呈弹性,而第二对接部203 为呈平板状。所述第一对接部202及第二对接部203呈前后排设置。插入USB3.0薄卡200 时,第一对接部202借导引槽112及导引面114的导引进入第一收容槽123内与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3接触,并第二对接部203与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3接触。请参图6至图9,所述导引槽112为绝缘本体1自支撑面凹设并贯穿插入口 16,即所述导引槽112—端邻近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13,另一端贯穿所述插入口 16。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在收容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13的槽底为第一槽底面1231,所述第二收容槽IM在收容第二导电端子接触部223的槽底为第二槽底面1242,所述导引槽112的槽底为第三槽底面112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3的上表面形成接触面2132,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3设置接触点2232。所述导引槽112自接触面2131凹设。所述第一至第三槽底面、支撑面111、接触面2132及接触点2232在第一方向上呈层次状分布, 自下向上依次为第二槽底面1242、第三槽底面1121、第一槽底面1231、接触面2132、支撑面 111及接触点2232。所述导引槽112自邻近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向前延伸并贯穿插入口 16,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在收容第一导电端子接触部213的部分(第一槽底面1231)位于支撑面111的下方并且到支撑面111的距离小于导引槽112(第三槽底面1121)到支撑面111的距离。所述第三槽底面1121至支撑面111的距离大于第一对接部202凸伸出对接面201的距离。请再参图7至图9,USB3. 0薄卡200刚从插入口 16进入收容空间15时, USB3. 0薄卡200的对接面201接触支撑面111,第一对接部202位于导引槽112中,并且第一对接部202不会接触到第三槽底面1121 ;继续插入,USB3. 0薄卡200通过设置于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213与导引槽112之间的导引面114的导弓丨,使第一对接部202与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面2132接触,及第二对接部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点2232。所以,在插卡过程中,第一对接部202不会接触到导引槽112的第三槽底面1121,就不会因刮到第三槽底面 1121而产生塑料屑来影响USB 3.0薄卡200与导电端子2之间的电性接触。并且,导引槽 112亦可分别导引第一对接部202与预定的接触部213接触,防止误操作。所述电子卡连接器100的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3为平板状,第二导电端子 22的接触部223呈弹臂状,并通过设置退卡机构方便退卡,且设有导引槽112使具有弹性对接部的新型电子卡顺利组装入电子卡连接器100内,从而使该电子卡连接器100适用新型电子卡,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连接基部的侧壁及该基部与侧壁构成具有插入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至少分成两组第一和第二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延伸入收容空间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设有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顶推部,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两排设置,且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弹性,而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临近插入口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连接基部且位于收容空间一侧的底壁,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收容槽和与第一收容槽相连通并贯穿插入口的导引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和导引槽之间设有凸块,所述凸块朝向导引槽形成导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面自第一收容槽向下倾斜延伸至导引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包括滑块、驱动滑块移动的弹性件及定位滑块与绝缘本体相对位置的导引件,所述滑块设有凸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顶推部,所述顶推部设置于滑块上并至少位于一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上方,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进一步设有覆盖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有抵接于导引件的弹片、延伸入收容空间的弹性臂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
5.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支撑面的绝缘本体及数个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具有插入口的收容空间及数个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并设有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自支撑面凹设有贯穿插入口并与收容空间内相通的导引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在收容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部分到支撑面的距离小于导引槽到支撑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并暴露于收容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与导引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末端设有凸块,所述凸块朝向导引槽形成导引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有底壁,所述支撑面设置于底壁上,所述导引槽间隔排列于底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弹臂状的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前后两排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更靠近插入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设有基部及侧壁,所述基部位于底壁的一端,所述收容空间由底壁、基部及侧壁围设形成,所述退卡机构设置于其中一侧壁上,所述退卡机构包括滑块、驱动滑块移动的弹性件及定位滑块与绝缘本体相对位置的导引件,所述滑块设有凸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顶推部,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进一步设有覆盖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有抵接于导引件的弹片、延伸入收容空间的弹性臂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
9.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用以供电子卡插接,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连接基部的侧壁及该基部与侧壁构成具有插入口的收容空间;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并可与电子卡电性接触的接触部,所述遮蔽壳体遮覆于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设有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顶推部,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成两组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均设有接触部,且上述呈平板状的接触部为第一导电端子,而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弹性;所述电子卡设置有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为呈弹性,而第二对接部为呈平板状,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呈前后排设置,电子卡插入对接连接器后,第一对接部抵接在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上,且第二对接部抵接在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上,所述绝缘本体凹设可在电子卡插入时导引第一对接部的导引槽。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连接基部的侧壁及该基部与侧壁构成具有插入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至少分成两组第一和第二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延伸入收容空间的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设有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顶推部,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两排设置,且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弹性,而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临近插入口侧。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可用于连接新型电子卡,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文档编号H01R13/02GK102377039SQ201010529719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4日
发明者萧学隆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