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936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可选择插接于复合式插座或标准 型插座的复合式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信息产品的通讯协议有多种不同的信号传输规范,为了节省不同信号传 输规范的电连接器所占用的空间,因而发展出复合式电连接器。例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第M357748号(对应的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820138607. 6 ;对应的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9/0111330A1)揭露一种整合USB3. 0及 eSATA传输端子的复合式插座连接器,可供标准USB3. 0及eSATA插头连接器分别插接。例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第M293552号(对应的中国专利申请号 ZL200620002331.X ;对应的美国专利US07371116)揭露一种整合USB2. 0及eSATA传输端子 的复合式插座连接器,可供标准USB2. 0及eSATA插头连接器分别插接。例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第M345394号(对应的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820124958. 1)揭露一种合USB 3. 0及eSATA传输端子的复合式插头连接器,可插接于 如上述第M357748号公开的复合式插座连接器,但是无法插入插口较小的标准USB3. 0插座 内。例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第M301432号(对应的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620114874. 0)揭露一种整合USB 2. 0及eSATA传输端子的复合式插头连接器,可插接于 如上述第M293552号公开的复合式插座连接器,但是无法插入插口较小的标准USB2. 0插座 内。由于复合式插头连接器无法插入一般标准型的插座(只符合单一传输规范),为 解决此一问题,例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第M361127号揭露一种分离式多合一连接器接 头,通过二个接头组件的平行移动,得以插接多合一插座或是选择插接标准的USB插座或 eSATA插座。然而,选择插接标准的USB插座或eSATA插座时,必须手动切换两个接头组件, 使用上不方便,而且两个接头组件用来分别插接插口较小的USB插座或eSATA插座时,只能 推出其中一个接头组件插入,而单一的接头组件的高度大约只有标准接头尺寸的一半,例 如带有USB端子的接头组件只有相当于标准USB插头的一半高度,当插入标准的USB插座 时,接头组件的外轮廓不能完全卡合于插座的插槽内,容易摇晃或造成端子之间的接触力 不足或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可选择地与插口较大的 复合式插座连接器或插口较小的一般标准插座连接器对接,并且其能稳固地与插座连接器 对接,且进一步地能自动配合不同插口大小而调整以与插座连接器对接。于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插头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基座、一第一端子组、一转接端子组、一金属壳体、一绝缘滑移件及一第二端子组。绝缘基座具有一第一端子 承载部及一位于第一端子承载部上层的第二端子承载部。第一端子组由多根端子组成,设 于第一端子承载部。转接端子组由多根转接端子组成,设于第二端子承载部。金属壳体套 设于绝缘基座,并具有一位于前侧的框口及一位于顶侧的开口。绝缘滑移件位于第二端子 承载部上方,并可于金属壳体的开口中,在相对靠近框口的一第一位置及远离框口的一第 二位置间移动。第二端子组由多根与转接端子组相对应的第二端子组成,设于绝缘滑移件, 并且可移动地与转接端子组相接触。进一步地,插头连接器还包含设于绝缘滑移件与绝缘基座之间的至少一弹性偏压 件,所述弹性偏压件对绝缘滑移件施一偏压,使绝缘滑移件恒回复于第一位置。优选地,该绝缘滑移件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一对滑槽,该对滑槽分别与该金属壳 体中界定的该开口的一对侧边相配合,共同形成该绝缘滑移件滑移的轨道。优选地,各第二端子具有一固设于该绝缘滑移件的固定部、一由该固定部往前延 伸并于末端形成朝下凸出的弹性接触部、及一由该固定部往后延伸并于末端朝下凸出的弹 性转接部;各转接端子具有一固设于该第二端子承载部的转接固定部、及一由该转接固定 部往前延伸并露出于该第二端子承载部顶面的平板转接部,该平板转接部与相对应的该弹 性转接部相接触。优选地,该绝缘滑移件还具有一与该金属壳体中界定的该开口的一前侧边相配合 的卡槽,当该绝缘滑移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卡槽与该前侧边相卡合。优选地,该绝缘基座还具有一位于该第二端子承载部后端上方的后挡部,且该弹 性偏压件设于该后挡部与该绝缘滑移件之间;该插头连接器还包含一覆盖该弹性偏压件及 该绝缘滑移件后端的金属盖体。优选地,该弹性偏压件为一对弹簧,且该绝缘滑移件还具有两个分别容置各该弹 簧的一端的容置槽,而该绝缘基座还具有两个分别由该后挡部往前凸伸以供各弹簧的另一 端套设的凸柱。优选地,该第一端子组为符合USB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且该第二端子组为符 合eSATA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优选地,该第一端子组为符合USB3. 0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优选地,该第一端子组为符合USB2. OA型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优选地,该插头连接器设于一电路板,以与eSATA/USB复合式插座连接器或标准 USB插座连接器对接;且与标准USB插座连接器对接时,该绝缘滑移件受到标准USB插座连 接器的作用移动至该第二位置,而位于标准USB插座连接器的插槽外。优选地,该插头连接器还包含一位于最外层的绝缘外壳并与一缆线电连接,以与 eSATA/USB复合式插座连接器或标准USB插座连接器对接;且与标准USB插座连接器对接 时,该绝缘滑移件受到标准USB插座连接器的作用移动至该第二位置,而位于标准USB插座 连接器的插槽外。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插头连接器可选择地与eSATA/USB 复合式插座连接器或标准USB插座连接器对接,且与标准USB插座连接器对接时,绝缘滑移 件受到标准USB插座连接器的作用移动至第二位置,而位于标准USB插座连接器的插槽外, 当插头连接器退出USB插座连接器的插槽时,绝缘滑移件由弹性偏压件施加偏压而恒回复
5于第一位置,以供与复合式插座对接时使用。通过绝缘滑移件自动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移动,提供使用的便利性,而且金属壳体的框口与标准USB插座连接器的插槽大小相配合, 能稳固地容置在插槽内,以确保端子接触的稳定性。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一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图4是一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一绝缘滑移件位于一第一位置;图5是一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一绝缘滑移件位于一第二位置图6是图4的一俯视图;图7是一沿图6中VII-V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图8是一沿图6中VIII-VI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图9是一沿图6中IX-IX直线所取的剖视图;图10是图5的一俯视图;图11是一沿图10中XI-X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图12是一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一复合式插座的立体图;图13是一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一标准型插座的立体图;图14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该复合式插座的对接关系;图15是一沿图13中V-V直线所取的剖视图;图16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该标准型插座的对接关系;图17是一沿图16中VII-V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图18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19是一图18的立体分解图;图20是一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一绝缘外壳被移除;图21是图20的一俯视图;图22是一沿图21中II-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图23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图24是一图23的立体分解图;图25是图23的一俯视图;及图26是一沿图25中VI-V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插头连接器100,插头连接器100”插头连接器1绝缘基座1,绝缘基座11第一端子承载部11,第一端子承载部[0056]111下排端子通道112中间排端子通道112’中间排端子通道112”端子通道113上排端子通道113,上排端子通道12第二端子承载部13后挡部131 卡槽132 卡槽14下挡部141 卡槽15 凸块16 凸柱2第一端子组2’第一端子组2”第一端子组21下排端子211固定部212板状接触部213导接部22上排端子221固定部222弹性接触部223导接部3转接端子组3’转接端子组31转接端子311转接固定部312平板转接部313导接部4金属壳体4,金属壳体41 顶壁411 侧边412前侧边42 底壁42,底壁43 侧壁[0095]431卡合孔[0096]44框口[0097]45开口[0098]46凸块[0099]5绝缘滑移件[0100]51滑槽[0101]52卡槽[0102]53容置槽[0103]6第二端子组[0104]61第二端子[0105]611固定部[0106]612弹性接触部[0107]613弹性转接部[0108]7弹性偏压件[0109]8金属盖体[0110]81卡合孔[0111]9端子定位件[0112]91穿孔[0113]30塞块[0114]40塞块[0115]50绝缘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三 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 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 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插头连接器 100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10,插头连接器100包含一绝缘基座1、一第一端子组2、一转接端 子组3、一金属壳体4、一绝缘滑移件5、一第二端子组6、一弹性偏压件7、一金属盖体8及一 端子定位件9。绝缘基座1具有一第一端子承载部11及一位于第一端子承载部11后方上层的第 二端子承载部12。绝缘基座1还具有设于第一端子承载部11的多个下排端子通道111、设 于第一端子承载部11与第二端子承载部12交界处且往前延伸至第一端子承载部11顶面 的多个中间排端子通道112,及设于第二端子承载部12顶面的上排端子通道113。参阅图1、2、6、7,第一端子组2由多根端子组成,设于第一端子承载部11。在本实 施例中,第一端子组2为符合USB3.0(通用序列总线,英文全称Universal Serial Bus)信 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包括四根下排端子21及五根上排端子22。下排端子21分别对应容 置于下排端子通道111,具有一固定部211、一由固定部211前端往上反折并露出于第一端子承载部11顶面的板状接触部212、及一由固定部211后端弯折往下延伸的导接部213,导 接部213用以焊接于电路板10。上排端子22分别对应容置于中间排端子通道112,具有一 固定部221、一由固定部221往前延伸并露出于第一端子承载部11顶面的弹性接触部222、 及一由固定部221后端弯折往下延伸的导接部223,导接部223用以焊接于电路板10。下 排端子21组装于绝缘基座1是由下排端子通道111的前端进入,再往后移动至定位,而上 排端子22组装于绝缘基座1是由中间排端子通道112的后端进入,再往前移动至定位。转接端子组3由多根转接端子31组成,设于第二端子承载部12,各转接端子31分 别对应容置于上排端子通道113,并具有一固设于第二端子承载部12的转接固定部311、一 由转接固定部311往前延伸并露出于第二端子承载部12顶面的平板转接部312、及一由转 接固定部311弯折往下延伸的导接部313,导接部313用以焊接于电路板10。转接端子31 组装于绝缘基座1是由上排端子通道113的后端进入,再往前移动至定位。转接端子组3 与第二端子组6相对应,用以转接第二端子组6,使第二端子组6与电路板10电连接,关于 第二端子组6将于下文进一步说明。金属壳体4套设于绝缘基座1,并具有一顶壁41、一底壁42、及两个侧壁43,顶壁 41、底壁42及两个侧壁43共同界定一位于前侧的框口 44,且金属壳体4还具有一位于顶侧 的开口 45 (即设于顶壁41)。绝缘基座1还具有一位于第二端子承载部12后端上方的后挡 部13、及一位于第一端子承载部11下方的下挡部14。后挡部13具有一容纳金属壳体4的 顶壁41后端的卡槽131,且下挡部14具有一容纳金属壳体4的底壁42后端的卡槽141,并 通过分别设于金属壳体4的两个侧壁43的两个卡合孔431与绝缘基座1上的两个凸块15 相卡合,将金属壳体4固定在绝缘基座1上。参阅图1、2、3,绝缘滑移件5位于绝缘基座1上方,亦即位于该第一端子承载部11 及第二端子承载部12上方,并可于金属壳体4的开口 45中,在相对靠近框口 44的一第一 位置(如图4所示)及远离框口 44的一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间移动。参阅图3、8、9, 绝缘滑移件5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一对滑槽51,该对滑槽51分别与金属壳体4中界定开口 45的一对侧边411相配合,共同形成绝缘滑移件5滑移的轨道。参阅图3、7,绝缘滑移件5 还具有一与金属壳体4中界定开口 45的一前侧边412相配合的卡槽52,当绝缘滑移件5位 于第一位置时,卡槽52与前侧边412相卡合,可止挡绝缘滑移件5及进一步定位绝缘滑移 件5于第一位置。参阅图1、2、3、7、10、11,第二端子组6由多根与转接端子组3相对应的第二端子 61组成,设于绝缘滑移件5,并且可移动地与转接端子组3相接触。各第二端子61具有一 固设于绝缘滑移件5的固定部611、一由固定部611往前延伸并于末端朝下凸出的弹性接触 部612、及一由固定部611往后延伸并于末端朝下凸出的弹性转接部613,弹性转接部613 与相对应的平板转接部312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子组为符合eSATA(外部序列先 进附加技术,英文全称 External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信号传输规 范的端子组。弹性偏压件7设于绝缘滑移件5与绝缘基座1之间,并对绝缘滑移件5施一偏压, 使绝缘滑移件5恒回复于第一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偏压件7为一对弹簧,且绝缘滑移 件5还具有两个分别容置各弹簧的一端的容置槽53,而绝缘基座1还具有两个分别由后挡 部13往前凸伸以供各弹簧另一端套设的凸柱16,通过容置槽53与凸柱16将弹簧两端固
9定。参阅图1、4、6、7、8、9,金属盖体8呈倒U形,其两侧分别设有一卡合孔81,以卡合 于金属壳体4上的凸块46,而且绝缘基座1的后挡部13具有容纳金属盖体8后端的卡槽 132,以此将金属盖体8固定于金属壳体4与绝缘基座1上,并覆盖弹性偏压件7及绝缘滑 移件5后端。参阅图1、7,端子定位板9组装于绝缘基座1,具有多个穿孔91,用以固定第一端子 组2及转接端子组3的各端子的导接部213、223、313。参阅图12、13,在本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00可选择地与eSATA/USB复合式插座 200对接,或与USB3. 0标准型插座300对接。复合式插座200的插槽201,相较于标准型插 座300的插槽301高度较大。参阅图12、14、15,当插头连接器100与复合式插座200对接时,复合式插座200的 插槽201可容置金属壳体4的框口 44及绝缘滑移件5的前侧部分,且绝缘滑移件5还具有 对应容置复合式插座200的两个夹持弹臂202的两个凹槽54,以避免夹持弹臂202顶推绝 缘滑移件5,使绝缘滑移件5位于第一位置而可进入插槽201内。以此,位于绝缘滑移件5 上的第二端子61的弹性接触部612与复合式插座200的舌板203上的eSATA端子204接触 形成电连接,而且第一端子组2的下排端子21的板状接触部212与位于舌板203下USB3. 0 弹性端子205接触形成电连接,上排端子22的弹性接触部222与位于舌板203下USB3. 0 板状端子206接触形成电连接。参阅图13、16、17,由于标准型插座300的插槽301高度较低,其插槽301空间仅可 对应容置金属壳体4的框口 44大小,当插头连接器100与标准型插座300对接时,标准型 插座300的插槽301上方的壳体302会抵挡绝缘滑移件5进入插槽301,同时使绝缘滑移件 5上的第二端子组6位于插槽301外,只有第一端子组2的下排端子21及上排端子22分别 与插座300中相对应的弹性端子303及板状端子304相接触形成电连接。而且,当框口 44 往前移动进入插槽301内时,绝缘滑移件5受到壳体302的阻力相对往后退至第二位置,并 挤压弹性偏压件7,使弹性偏压件7蓄积回复力,而在插头连接器100退出插槽301后,绝缘 滑移件5可通过弹性偏压件7提供的回复力,自动回到第一位置,以供与复合式插座200对 接时使用,以此容易操作而方便使用。再者,因为插头连接器100的框口 44大小与标准型 插座300的插槽301相配合,可以稳固地容置在插槽301中,不会摇晃,而能确保端子接触 的稳定性。参阅图18 22,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用以与一缆线 (含有多根导线20)电连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只是配合连接缆 线而做了相应的调整。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组2’及转接端 子组3’的各端子没有往下弯折的导接部,而直接与缆线的各导线20焊接,因此,不需要端 子定位件,且绝缘基座1’没有下挡部,金属壳体4’的底壁42’也较短,以使第一端子组2’ 后端的下表面露出,供导线20焊接。而且,插头连接器100’还包含一位于最外层的绝缘外 壳50,用以包覆与缆线连接处,以强化插头连接器100’与缆线的结合力。绝缘外壳50是以 模内射出成形,故通过塞块30封闭中间排端子通道112’后端,及塞块40封闭上排端子通 道113’后端,以避免制作绝缘外壳50时,塑料流入端子通道112’、113’内。参阅图23 26,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只是在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2”为符合USB2. OA型信号传输规范的 端子组。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2”仅包括四根板状端子,其设 于绝缘基座1”的第一端子承载部11”顶面,并容置于相对应的端子通道112”。插头连接器100”可选择地与eSATA/USB复合式插座200对接,或与USB2. OA型的 标准型插座(图未示)对接,USB2. OA型的标准型插座的插槽大小亦与USB3. 0的标准型插 座300相同,因此,当插头连接器100”对接于USB2. OA型的标准型插座时,绝缘滑移件5同 样被阻挡于插槽外,其作用方式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重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也可调整如同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缆线连接,形成缆线式的插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100’、100”的较佳实施例可选择地与插 槽201较大的eSATA/USB复合式插座200或插槽301较小的USB (2. 0或3. 0)标准型插座 300 (图式以USB3. 0为例)对接,而通过绝缘滑移件5可自动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移动, 且由弹性偏压件7施加偏压而恒回复于第一位置,使得操作简单而方便使用,再者,插头连 接器100、100,、100”对接于标准型插座300时,因框口 44可配合插槽301大小,而能稳固 地容置在插槽301内,以确保端子接触的稳定性,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 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 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基座,具有一第一端子承载部及一位于该第一端子承载部后方上层的第二端子承载部;一第一端子组,由多根端子组成,设于该第一端子承载部;一转接端子组,由多根转接端子组成,设于该第二端子承载部;一金属壳体,套设于该绝缘基座,并具有一位于前侧的框口及一位于顶侧的开口;一绝缘滑移件,位于该绝缘基座上方,并可于该金属壳体的开口中,在相对靠近该框口的一第一位置及远离该框口的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及一第二端子组,由多根与该转接端子组相对应的第二端子组成,设于该绝缘滑移件,并且可移动地与该转接端子组相接触。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还包含设于该绝缘 滑移件与该绝缘基座之间的至少一弹性偏压件,所述弹性偏压件对该绝缘滑移件施一偏 压,使该绝缘滑移件恒回复于该第一位置。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滑移件具有位于相对两侧 的一对滑槽,该对滑槽分别与该金属壳体中界定的该开口的一对侧边相配合,共同形成该 绝缘滑移件滑移的轨道。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第二端子具有一固设于该绝缘 滑移件的固定部、一由该固定部往前延伸并于末端形成朝下凸出的弹性接触部、及一由该 固定部往后延伸并于末端朝下凸出的弹性转接部;各转接端子具有一固设于该第二端子承 载部的转接固定部、及一由该转接固定部往前延伸并露出于该第二端子承载部顶面的平板 转接部,该平板转接部与相对应的该弹性转接部相接触。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滑移件还具有一与该金属 壳体中界定的该开口的一前侧边相配合的卡槽,当该绝缘滑移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卡 槽与该前侧边相卡合。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基座还具有一位于该第二 端子承载部后端上方的后挡部,且该弹性偏压件设于该后挡部与该绝缘滑移件之间;该插 头连接器还包含一覆盖该弹性偏压件及该绝缘滑移件后端的金属盖体。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偏压件为一对弹簧,且该绝 缘滑移件还具有两个分别容置各该弹簧的一端的容置槽,而该绝缘基座还具有两个分别由 该后挡部往前凸伸以供各弹簧的另一端套设的凸柱。
8.依据权利要求1至7其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为符 合USB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且该第二端子组为符合eSATA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为符合USB3.0信号 传输规范的端子组。
10.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为符合USB2.OA型 信号传输规范的端子组。
11.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设于一电路板,以 与eSATA/USB复合式插座连接器或标准USB插座连接器对接;且与标准USB插座连接器对 接时,该绝缘滑移件受到标准USB插座连接器的作用移动至该第二位置,而位于标准USB插座连接器的插槽外。
12.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还包含一位于最外 层的绝缘外壳并与一缆线电连接,以与eSATA/USB复合式插座连接器或标准USB插座连接 器对接;且与标准USB插座连接器对接时,该绝缘滑移件受到标准USB插座连接器的作用移 动至该第二位置,而位于标准USB插座连接器的插槽外。
专利摘要一种插头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基座、一第一端子组、一转接端子组、一金属壳体、一绝缘滑移件及一第二端子组。绝缘基座具有一设置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端子承载部及一位于第一端子承载部上层并设置转接端子组的第二端子承载部。金属壳体套设于绝缘基座,并具有一位于前侧的框口及一位于顶侧的开口。绝缘滑移件可于金属壳体的开口中,在靠近框口的一第一位置及远离框口的一第二位置间移动。第二端子组设于绝缘滑移件,并且可移动地与转接端子组相接触。通过绝缘滑移件的移动可使插头连接器选择与插口大小不同的插座稳固地对接。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1690037SQ20102021977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日
发明者何宜泽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