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338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端子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端子构造,特别关于一种能够与可挠性电路板较稳固夹持的 端子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组装于可挠性电路板的连接器上的端子,其具有夹持可挠性电路板的第一接 触臂与第二接触臂,及相对设于第一、第二接触臂的焊接臂与连动臂,以及设于第一、第二 接触臂与该焊接臂、连动臂之间的支撑臂,该连动臂借连接器上迫紧件的驱动,可杠杆式的 将第一接触臂朝第二接触臂移位,而令第一、第二接触臂之间的夹口缩小,间而将可挠性电 路板夹持。而可挠性电路板为平坦表面,且第一、第二接触臂是借其上的圆弧状接触部作相 对的夹持,因此,所形成的夹持不论对单一端子或是整排端子而言,皆为点接触型态,因而, 当可挠性电路板被不当拉扯时,极易松脱而使得电讯接触不佳,进而造成电讯传输不稳定 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构造,该端子的第一、第二接触臂能够更有 效的夹持可挠性电路板,从而可避免可挠性电路板被不当拉扯时的松脱,确保电讯稳定的 传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构造,包括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 臂,及相对设于第一、第二接触臂的焊接臂与连动臂,以及设于第一、第二接触臂与该焊接 臂、连动臂之间的支撑臂,该第一、第二接触臂上的接触部为相互错位设置,借以使得对可 挠性电路板的夹持不易松脱。其中该第一接触臂与连动臂相对应,当该连动臂被驱动时,第一接触臂即以该支 撑臂为支点,朝该连动臂被驱动的反方向(即,第二接触臂的接触部)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构造,组装于可挠性电路板的连接器 上,该端子的第一、第二接触臂上的接触部为相互错位设置,能够更有效地稳固夹持可挠性 电路板,从而可避免可挠性电路板被不当拉扯时的松脱,确保电讯稳定的传输。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 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构造的立体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组装于绝缘壳体的局部剖视的平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夹持可挠性电路板的示意图;图4-5为本实用新型端子被迫紧件驱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装饰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 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构造,为一种组装于可挠性电路板连接器上的端 子,该端子1包括第一接触臂10、第二接触臂11、焊接臂12及连动臂13,以及支撑臂14, 其中该第一接触臂10与第二接触臂11为上下相对应设置,其上分别设有接触部101、111, 其为相互错位设置,即相互错开t间距,用于与可挠性电路板3电讯接触,且,该第二接触臂 11邻近该支撑臂14设有凸起110,可配合第一接触臂10提供夹持的效果。该焊接臂12及 连动臂13与第一、第二接触臂10、11呈左右的相对应设置,其中该焊接臂12用于焊固于电 路板(未图标),其上设有倒J型设置的枢转槽121,该枢转槽121具有一肩部122,用于供 连接器上的迫紧件20 (参照图2-3)收容并枢转于其上。而该连动臂13则与该第一接触臂 10相对应,且,其长度较第一接触臂10长度短,该连动臂13位于该枢转槽121的上方附近。 而该支撑臂14则略微倾斜的设于第一、第二接触臂10、11与该焊接臂12、连动臂13之间。 一旦该连动臂13被该迫紧件2驱动时,第一接触臂10即以该支撑臂14为支点,朝该连动 臂13被驱动的反方向(即,第二接触臂11的接触部111)移动。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接触臂10上的接触部101为错位于第二接触臂11的接触 部111的前方(参照图1),当第一接触臂10被该连动臂13驱动后,可将该可挠性电路板3 有效的夹持。另,凸起110的设置可令第一接触臂10与第二接触臂11相互间的间距缩小, 一旦可挠性电路板3插入时,可初步夹持定位可挠性电路板3。请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的端子1组装于连接器2之后,第一接触臂10与第二接 触臂11相互保持适当的间距,可供对接的可挠性电路板(参照图;3)插入,且,接触部101、 111如前所述相互错位设置,具有较佳的夹持效果,一旦该迫紧件20借该枢转槽121,并以 该枢转槽121的倒J型的肩部122为支点,旋动下压,即如前段所述,迫使该连动臂13间接 地驱动该第一接触臂10的接触部101朝第二接触臂11的接触部111移动,而将可挠性电 路板有效夹持,借以使得可挠性电路板不易松脱。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构造,组装于可挠性电路板的连接器上,该端子的第 一、第二接触臂上的接触部为相互错位设置,能够更有效地稳固夹持可挠性电路板,从而可 避免可挠性电路板被不当拉扯时的松脱,确保电讯稳定的传输。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 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端子构造,组装于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容置槽内,该端子包括 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其为上下相对应设置,其上分别设有接触部;及 焊接臂与连动臂,其与第一、第二接触臂相对应设置;以及支撑臂,设于第一、第二接触臂与该焊接臂、连动臂之间;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第二接触臂上的接触部为相互错位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臂与连动臂相对应,一旦该 连动臂被驱动时,第一接触臂即以该支撑臂为支点,朝该连动臂被驱动的反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臂的接触部错位于第二接 触臂的接触部的前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焊接臂朝连动臂的一侧设有枢转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臂邻近该支撑臂进一步设 有凸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枢转槽为倒J型设置,其上具有肩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连动臂长度较第一接触臂长度短, 且,位于该枢转槽的上方附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臂以略微倾斜设于第一、第二接 触臂与该焊接臂、连动臂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构造,该端子包括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及相对设于第一、第二接触臂的焊接臂与连动臂,以及设于第一、第二接触臂与该焊接臂、连动臂之间的支撑臂,该第一、第二接触臂上的接触部相互错位设置,借以使得对可挠性电路板的夹持不易松脱,从而可确保电讯稳定的传输。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1820910SQ2010202843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8日
发明者林松田 申请人:台湾日慎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