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659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连接器组合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可用于电源传输的连接器组I=I O背景技术
自从IBM推出第一台PC至今,PC电源已从AT电源发展到ATX电源。符合ATX电 源传输标准的连接器组合是完成电源供应器到主板之间电源传输的重要零组件。连接器包 括绝缘本体以及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插接筒,每一插 接筒内置一个导电端子。常用的连接器包括具有4个插接筒、8个插接筒以及20个插接筒 的连接器。这些具有不同插接筒的连接器可以与安装在主板上的相应插槽相互配。当主板 上的插槽扩充时,例如由原来的20个插槽变为M个插槽或者观个插槽,则相应的连接器 的插接筒的数量也应该变为M个插槽或者观个插槽。2005年2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 专利揭示了一种可将两个具有不同数量插筒的连接器结合在一起的连接器组合。两个连接 器的侧面上分别设有可结合在一起的滑槽和导轨。然而,由于滑槽和导轨较小且相对脆弱, 若操作不当,容易损坏,从而不能将两个连接器可靠地结合在一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两个连接器可靠地结合在一起的线缆 连接器组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合,其 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部、自第一基部向前延伸的若干第 一插筒以及收容于第一插筒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基部、自第二基部向 前延伸的若干第二插筒以及收容于第二插筒内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基部的一侧还设 有安装框,第二基部收容于安装框内且被安装框所包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基部的一侧 还设有安装框,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基部收容于安装框内且被安装框所包围,从而将第一连 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可靠地结合在一起。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视图。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1000包括第一连接器10及第二连接器20。第一连接器10具有横向延伸的第一基部101,自第一基部101向前延伸的若干第 一插筒102、收容于第一插筒102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03以及与第一导电端子103电性连接 的第一线缆104。本实施例中,总共有二十个第一插筒102。第一基部101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1011,第一通槽1011形状相同 且沿上下方向分成两排。每一第一线缆104插入第一通槽1011内并连接到第一导电端子 103。另外,第一基部101的一侧还设有安装框105。本实施例中,安装框105位于第一基部 101的左侧,且其四面为封闭结构;安装框具有自第一基部101左侧上、下缘侧向延伸的上、 下壁(未标号),以及连接上、下壁自由末端的外侧壁(未标号),从而形成一形状为矩形的 收容腔。此外,第一基部101上面的中间位置设有卡扣元件106,该卡扣元件106包括连接 到第一基部101上且向后延伸的支撑部1061、自支撑部1061末端向上突出的按压部1062 以及自按压部1062的前面向前延伸的扣臂1063。支撑部1061大致成L形。第一插筒102沿上下方向分成两排且分别与第一通槽1011沿前后方向对应。每 一第一插筒102与每一相应的第一通槽1011相导通。第二连接器20具有第二基部201,自第二基部201向前延伸的若干第一插筒202、 收容于第二插筒202内的第二导电端子203以及与第二导电端子203电性连接的第二线缆 204。本实施例中,总共有四个第二插筒202。第二基部201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通槽2011,第二通槽2011形状相同 且沿上下方向分成两排。每一第二线缆204插入第二通槽2011内并连接到第二导电端子 203。第二插筒202沿上下方向分成两排且分别与第二通槽2011沿前后方向对应。每 一第二插筒202与每一相应的第二通槽2011相导通。第二连接器20的第二基部201收容于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基部101的安装框 105且被安装框105所包围,此外,第二基部201与安装框105干涉配合,从而使第一连接器 10与第二连接器20可靠地结合在一起。左右相邻的一对第一插筒102的间距与左右相邻 的第二插筒202的间距相同。上下相邻的一对第一插筒102的间距与上下相邻的第二插筒 202的间距相同。此外左右相邻的第一插筒102与第二插筒202的间距与左右相邻的一对 第一插筒102的间距或者左右相邻的第二插筒202的间距也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部、自 第一基部向前延伸的若干第一插筒以及收容于第一插筒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 包括第二基部、自第二基部向前延伸的若干第二插筒以及收容于第二插筒内的第二导电端 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的一侧还设有安装框,第二基部收容于安装框内且被安装 框所包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左右相邻的一对第一插筒的间距 与左右相邻的第二插筒的间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左右相邻的第一插筒与第二插筒 的间距与左右相邻的一对第一插筒的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一对第一插筒的间距 与上下相邻的第二插筒的间距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具有自第一基部的左 侧上、下缘侧向延伸的上、下壁以及连接上、下壁自由末端的外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部与安装框干涉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基部上设 有卡扣元件,卡扣元件包括连接到第一基部的的支撑部、自支撑部末端向上突出的按压部 以及自按压部的前面向前延伸的扣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的四面为封闭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设有若干沿前后方 向延伸的第一通槽,第一通槽与第一插筒导通,所述第二基部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 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与第二插筒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若干第一 线缆,第一线缆插入第一通槽内并连接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若干第二 线缆,第二线缆插入第二通槽内并连接到第二导电端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合(1000),其包括第一连接器(10)及第二连接器(20);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基部(101)、自第一基部向前延伸的若干第一插筒(102)以及收容于第一插筒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03);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基部(201)、自第二基部向前延伸的若干第二插筒(202)以及收容于第二插筒内的第二导电端子(203);所述第一基部的一侧还设有安装框(105),第二基部收容于安装框内且被安装框所包围。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1829733SQ20102053147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5日
发明者冼柱权, 赖守崇, 陈金枝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