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207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电路板上用来连接芯片模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用于在二个电子元件之间建立电性连接,如芯片模组与电路板之间,此时,电连接器的一端安装在电路板上,另一端用来与芯片模组电性接触。小型化及高密度是目前电子元件发展的趋势,为适应此趋势,在设计电连接器的过程中,相同面积上用来建立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数不断增加,因此为保证电连接器在电路板上准确定位,通常会设有定位装置。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定位装置是在电连接器上一体设有定位柱,其延伸出电连接器的下表面,进而突伸入电路板上设置的通孔内,从而可将电连接器与电路板进行定位。 由于定位柱是设置在电连接器上,定位柱的设置相对地增加了电连接器的整体高度,无法满足小型化的需求。由此,出现了定位柱与电连接器分离设置的结构,即在电连接器及电路板相应位置处均设置有圆形通孔,组装时再利用定位柱分别穿过上述通孔。而且,为使定位柱与电连接器之间配合具有较佳弹性,还可在电连接器的圆形通孔内设置有弹性片。由于定位柱与电连接器之间为紧密配合,其位置度的变化是由电连接器的圆形通孔的径向变形量决定,因此可变化的量较小,而不易组装。而且,当通孔的公差较大时,会导致二者之间定位不准,为保证定位的精确度,则对电连接器的制造要求较高。而在精度较高的情形下,即使定位柱与通孔之间定位准确,在二者紧密配合的情况下,则不易将定位柱移除。因此,有必要对前述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先前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较佳定位且易于组装及拆卸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电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端子孔的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端子孔中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 其中第一定位孔具有一对竖直面及连接该对竖直面的一对曲面。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设在绝缘本体的对角线上,所述一对竖直面沿绝缘本体的对角线延伸。第二定位孔为圆孔。第二定位孔内设有若干沿其外围均勻分布并呈悬臂状的第一弹性片。第一定位孔内设有自其竖直面上缘向下延伸并呈悬臂状的第二弹性片。第一定位孔沿绝缘本体的对角线方向的外形尺寸大于第一定位孔沿垂直于对角线方向的外形尺寸。第二定位孔具有一对竖直面及连接该对竖直面的一对曲面,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竖直面垂直于第一定位孔的竖直面。第二定位孔内设有自其竖直面上缘向下延伸并呈悬臂状的一对第三弹性片。第二定位孔沿绝缘本体的对角线方向的外形尺寸小于第二定位孔沿垂直于对角线方向的外形尺寸。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均贯穿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端子孔贯穿绝缘本体,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延伸出绝缘本体的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孔具有沿对角线方向设置的一对竖直面,能够在对角线方向上提供绝缘本体较大的位移量从而可以吸收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的公差;而且让设置在对角线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更容易组装及拆卸,还能够满足多次插拔的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左上角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右下角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是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组(未图示)至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10 及设置在绝缘本体10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0。绝缘本体10为平板状构造,其上设有若干呈矩阵排列并贯穿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101及下表面102的端子孔11,导电端子20分别收容在端子孔11中,每一导电端子20均具有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上接触部21及下接触部 22。上接触部21用于连接芯片模组,下接触部22用于连接电路板。请参图2至图4所示,绝缘本体10的对角线L上设有两个形状不同的第一定位孔12及第二定位孔13,且第一定位孔12及第二定位孔13分别位于绝缘本体10的斜对角上。第一定位孔12具有沿绝缘本体10的对角线L延伸的一对竖直面121及连接该对竖直面121的一对曲面122。第一定位孔12沿绝缘本体10的对角线L方向的外形尺寸即第一尺寸Dl大于第一定位孔12沿垂直于对角线L方向的外形尺寸即第二尺寸D2。第二定位孔 13为圆孔,其内设有若干沿其外围均勻分布并呈悬臂状的第一弹性片131。第一定位孔12 内设有自其竖直面121上缘向下延伸并呈悬臂状的一对第二弹性片123。请参图5及图6所示,分别是绝缘本体10的第一定位孔12及第二定位孔13的剖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路板上时,与第一定位孔12及第二定位孔13 分别配合的定位柱30、40的示意图。由于第二定位孔13为圆孔,且其内设有第一弹性片 131,可使其与定位柱40的配合具有较佳的弹性。由于第一定位孔12具有沿对角线L方向设置的一对竖直面121,相较于圆孔,其能够沿对角线L方向提供绝缘本体10较大的位移量从而可以吸收第一定位孔12及第二定位孔13的公差;而且让设置在对角线L上的第一定位孔12及第二定位孔13更容易组装及拆卸,还能够满足多次插拔的需求。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定位孔13’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孔13’同样具有一对竖直面131’及连接两竖直面131’的一对曲面132’,但第二定位孔13’的竖直面131’是垂直于第一定位孔 12的竖直面121。第二定位孔13’内设有自其竖直面131’上缘向下延伸并呈悬臂状的一对第三弹性片133’。第二定位孔13’沿绝缘本体10的对角线L方向的外形尺寸即第三尺寸D3小于第二定位孔13’沿垂直于对角线L方向的外形尺寸即第四尺寸D4。由于第二定位孔13’具有沿垂直于对角线L方向设置的一对竖直面131’,其同第一定位孔12 —起在对角线L方向及垂直于对角线L的方向上均能提供绝缘本体10较大的位移量从而可以吸收制造公差;而且让设置在对角线L上的第一定位孔12及第二定位孔 13’与定位柱配合时更容易组装及拆卸,还能够满足多次插拔的需求。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若干端子孔的绝缘本体及收容在上述端子孔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其中第一定位孔具有一对竖直面及连接该对竖直面的一对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设在绝缘本体的对角线上,所述一对竖直面沿绝缘本体的对角线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定位孔为圆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设有若干沿其外围均勻分布并呈悬臂状的第一弹性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设有自其竖直面上缘向下延伸并呈悬臂状的第二弹性片。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沿绝缘本体的对角线方向的外形尺寸大于第一定位孔沿垂直于对角线方向的外形尺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具有一对竖直面及连接该对竖直面的一对曲面,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竖直面垂直于第一定位孔的竖直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设有自其竖直面上缘向下延伸并呈悬臂状的一对第三弹性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沿绝缘本体的对角线方向的外形尺寸小于第二定位孔沿垂直于对角线方向的外形尺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均贯穿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端子孔贯穿绝缘本体,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延伸出绝缘本体的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若干端子孔的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端子孔中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的对角线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其中第一定位孔具有沿绝缘本体的对角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竖直面及连接该对竖直面的一对曲面,从而使得电连接器具较佳定位效果且易于组装及拆卸。
文档编号H01R33/00GK201966400SQ20102063292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廖芳竹, 张俊毅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