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翻面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309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板翻面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光学元件贴附装置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能于同一工作站完成输送、翻面及旋转三个动作,以便于玻璃基板两面分别贴附一光学元件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LC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量低等优点,因此液晶显示器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器的上、下都会粘贴偏光板,其中,上偏光板是贴附在一玻璃基板的上表面,而这个玻璃基板的下表面则贴附有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而彩色滤光片的另一面则接触于液晶层。偏光板可选择性地只让某一偏振方向的光线通过,光线再经由彩色滤光片的红、蓝、绿三个画素,就会显示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画素,最后再经由各个画素就可以组成肉眼看得到的各种影像和图形。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29181号「旋转式偏贴机」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公开第200839321号「易于在平板显示面板的基板上贴附偏光膜的偏光膜贴附装置」申请案, 都已揭示利用转台等旋转的机构将偏光板或玻璃基板水平地转动方向后,再将偏光板与玻璃基板贴合的技术。而现有的偏光板粘贴设备,大都是使用预先裁切成固定规格尺寸的偏光板,再利用输送设备将偏光板一片一片地搬运,这样的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上,明显是不足而有需要加以改进的。目前新一代的偏光板粘贴设备是使用整卷式的偏光板材,并使用滚筒粘着的Roll to Roll方式来进行偏光板粘贴工作,以提高生产效能。不过贴附于玻璃基板两面的偏光板的配向必需是正交的方向,这对传统的预先裁切成型偏光板或彩色滤光片来说,只要在备料时厘清偏光板与彩色滤光片的配向,再分别于玻璃基板的两面分别贴上偏光板与彩色滤光片即可。但对Roll to Roll方式而言,便需要在偏光板的贴合过程中将玻璃基板翻面与转向,才能达到在两面分别粘贴不同配向的偏光板。也就是说,在制程上玻璃基板在粘贴完偏光板后必需要先翻面并且转向90度,才能再粘贴另一轴向的偏光板,以达上下二片偏光板能呈正交的态样。而这样的制程一般必需先有一个工作站将粘贴完偏光板的玻璃基板翻面,再递送到下一个工作站作90度转向,才能再递送至下一个工作站区进行另一轴向的偏光板的粘贴。如此的制程必需设置多个工作站,这样会增加生产线的长度,而不利于空间的利用;再者,在多个工作站之间输送传递玻璃基板也会增加制程时间。从而,现有的偏光板Roll to Roll设备在空间利用率及生产效能上实有再加以改进的必要。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基板翻面输送装置,由可对角翻转的翻转架将基板于一工作站中完成输送、翻面及旋转三个动作,而可达到缩短制程时间、提高生产效能以及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多重功效。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主要由一翻转架与一转动机构所组成,该翻转架至少设有一第一输送装置,该第一输送装置用以载送该基板进出该翻转架;该转动机构至少具有一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带动一转轴,该转轴的另一端结合于该翻转架,并且该转轴的轴线方向与该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呈45度夹角。由此,该转动机构会将该翻转架以45度对角线为轴翻转180°,如此一来该基板不但被翻面,同时还旋转90度角,使该基板可由该翻转架的另一侧送出,如此即可于一工作站中完成输送、翻面及旋转三个动作,而可达到缩短制程时间、提高生产效能以及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多重功效。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 申请专利范围及图示,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于粘贴设备的侧视配置示意图;图2为第一输送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于粘贴设备的俯视配置示意图;图4(a)和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一输送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配置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基板翻面输送装置1 ;翻转架10、10a、10b、10c、10d ;第一输送装置ll、lla、llb、 IlcUld ;第一滚轮组 lll、llla、lllc ;第二滚轮组 112、112a、112c ;第二输送装置 12b、 12c ;第三滚轮组121b、121c ;第四滚轮组122b、122c ;容置空间113 ;转动机构2 ;驱动元件 21 ;转轴22 ;从动轴23 ;光学元件粘贴设备3 ;第一光学元件粘贴装置31 ;第二光学元件粘贴装置32 ;滚筒33 ;玻璃基板43a、4b3C、4d3e ;第一光学元件5 ;第二光学元件6 ;吸附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图式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于光学元件粘贴设备的侧视配置示意图,于图1中将转动机构省略未予绘示,以清楚地呈现出整体的配置关系;图2为第一输送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于光学元件粘贴设备的俯视配置示意图,于图2中将第一光学元件粘贴装置与第二光学元件粘贴装置部份省略未予绘示,以清楚地呈现出整体的配置关系;图4(a)和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俯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1设置于滚筒粘着(Roll to Roll)型式的光学元件粘贴设备3之中。于本实施例中,该基板翻面输送装置1设置于第一光学元件粘贴装置31与第二光学元件粘贴装置32之间,该光学元件粘贴设备3中设有多数滚筒33用以载送玻璃基板4,且该第一光学元件粘贴装置31与该第二光学元件粘贴装置32均由玻璃基板 4的底面进行第一光元件5与第二光学元件6的粘贴工作。该基板翻面输送装置1主要包括有一翻转架10与一转动机构2。该翻转架10至少设有一第一输送装置11,用以载送该玻璃基板4进出该翻转架10,该第一输送装置11由一第一滚轮组111与一第二滚轮组112上、下间隔组配,该第一滚轮组111与第二滚轮组112 均由多数滚轮构成,而该第一滚轮组111与该第二滚轮组112的滚轮排列方向为正交的形态,且该第一滚轮组111与第二滚轮组112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113以供该玻璃基板4置入,而前述的第一光学元件粘贴装置31与该第二光学元件粘贴装置32与该基板翻面输送装置1呈直线排列的形态。又,该容置空间113的间隔略大于基板如的厚度,而且由于基板4c自身的重量, 使得翻转架10在翻转前,该基板4c经由该第一滚轮组111而传入该翻转架10 ;而在翻转后,由该第二滚轮组112输出该翻转架10。该转动机构2至少具有一驱动元件21 ;于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元件21选用伺服马达,以确保转动该翻转架10的准确性;该驱动元件21带动一转轴22,该转轴22的另一端结合于该翻转架10,并且该转轴22的轴线方向与该第一输送装置11的输送方向呈45度夹角,该转动机构2另具有一从动轴23,该从动轴23与该转轴22同轴设置,并且该从动轴 23的一端结合于该翻转架10相对于该转轴22的位置。于本实施例中该翻转架10呈正方形,而该转轴22与该从动轴23分别结合于正方形的翻转架10的两个对角。请配合参阅图1与图4(a)和图4(b),图中为方便说明玻璃基板4的位置,而分别以^、4b、k、4d及如代表不同位置的玻璃基板。当玻璃基板如被滚筒33运送通过第一光学元件粘贴装置31时,玻璃基板4b底面会被以Roll to Roll型式粘贴上第一光学元件 5,而后再将玻璃基板4b送至该翻转架10的一侧,而由其长边送进基板翻面输送装置1的翻转架10中,待玻璃基板如被第一输送装置11载送至该翻转架10的中央位置时,即图 4(a)所示的位置;该转动机构2的驱动元件21会驱动该转轴22,使该翻转架10以该转轴 22与该从动轴23的轴线(即正方形的翻转架的对角线)为轴翻转。当该翻转架10被该转动机构2翻转180°之后,即如图4(b)所示的位置,该玻璃基板4c不但被翻面,同时还旋转90度角,使该玻璃基板4d由该翻转架10的另一侧(即该玻璃基板送入的相对侧)送出,而后再由滚筒33运通过该第二光学元件32粘贴装置,使玻璃基板4e底面被粘贴上第二光学元件(如彩色滤光片)6。由于该玻璃基板4在该翻转架10翻转时,不但被翻面同时被旋转90°,因此该玻璃基板4被送至彩色滤光片粘贴装置时,即可以Roll to Roll型式由玻璃基板4的底面粘贴彩色滤光片6。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1于一个工作站中可同时完成输送、翻面及旋转三个动作,而可缩短制程时间、提高生产效能,并且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请参阅图5与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一输送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配置示意图。其中,该第一输送装置Ila 的第一滚轮组Illa与该第二滚轮组11 的滚轮排列方向为相同,而连接该第一光学元件粘贴装置与该第二光学元件粘贴装置的滚轮33a分别设置于该翻转架IOa的两相邻侧,而呈L形排列的形态。如此的简易结构变化也可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请再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翻转架IOb 进一步设有一第二输送装置12b,该第二输送装置1 与该第一输送装置lib上、下叠置,且该第二输送装置12b的结构与该第一输送装置lib相似,其由一第三滚轮组121b与一第四滚轮组122b上、下间隔组成,该第三滚轮组121b与第四滚轮组122b均由多数滚轮所构成, 而该第三滚轮组121b与该第四滚轮组122b的滚轮排列方向为正交的形态,且该第三滚轮组121b与第四滚轮组122b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12 以供该玻璃基板4置入,用以载送该玻璃基板4进出该翻转架10b。据此,上、下叠置的第一输送装置lib与第二输送装置12b,在该翻转架IOb每一次翻转后,都可于同一时间中分别供玻璃基板4送入与送出,如此可更进一步地缩短制程时间来提高生产效能。再请参阅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翻转架IOc 进一步设有一第二输送装置12c,该第二输送装置12c与该第一输送装置Ilc上、下叠置,且该第二输送装置12c的结构与该第一输送装置Ilc相似,其由一第三滚轮组121c与一第四滚轮组122c上、下间隔组成,该第三滚轮组121c与第四滚轮组122c均由多数滚轮所构成, 而该第三滚轮组121c与第四滚轮组122c的滚轮排列方向均为相同,且第一输送装置Ilc 的第一滚轮组Illc与第二滚轮组112c的滚轮排列方向为相同,但该第一输送装置Ilc与该第二输送装置12c的滚轮排列方向呈正交。据此,上、下叠置的第一输送装置Ilc与第二输送装置12c,在该翻转架IOc每一次翻转后,都可于同一时间中分别供玻璃基板4送入与送出,如此可更进一步地缩短制程时间来提高生产效能。最后请参阅图9,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翻转架 IOd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吸附装置7,用以吸附被送至该第一输送装置Ild中的玻璃基板4,使该玻璃基板4在该翻转架IOd进行翻转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掉落的问题,而该吸附装置7可以是直空吸盘等装置。如此,本实施例同样可以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的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翻转架,其至少设有一第一输送装置,该第一输送装置用以载送该基板进出该翻转架;及一转动机构,其至少具有一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带动一转轴,该转轴的另一端结合于该翻转架,并且该转轴的轴线方向与该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呈45度夹角。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送装置由一第一滚轮组与一第二滚轮组上、下间隔所组配,该第一滚轮组与第二滚轮组均由多个滚轮所构成, 且该第一滚轮组与该第二滚轮组的滚轮排列方向呈正交的形态,而该第一滚轮组与第二滚轮组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以供该基板置入。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送装置由一第一滚轮组与一第二滚轮组上、下间隔所组成,该第一滚轮组与第二滚轮组均由多个滚轮所构成, 且该第一滚轮组与该第二滚轮组的滚轮排列方向呈相同的形态,而该第一滚轮组与第二滚轮组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以供该基板置入。
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翻转架进一步设有一第二输送装置,该第二输送装置用以载送该基板进出该翻转架,并且该第一输送装置与该第二输送装置上、下叠置。
5.依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送装置由一第一滚轮组与一第二滚轮组上、下间隔所组成,该第一滚轮组与第二滚轮组均由多数滚轮所构成, 且该第一滚轮组与该第二滚轮组的滚轮排列方向呈正交的形态;而该第一滚轮组与第二滚轮组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以供该基板置入,而该第二输送装置由一第三滚轮组与一第四滚轮组上、下间隔所组成,且该第三滚轮组与该第四滚轮组的滚轮排列方向呈正交的形态,而该第三滚轮组与第四滚轮组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以供该基板置入。
6.依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送装置由一第一滚轮组与一第二滚轮组上、下间隔所组成,该第一滚轮组与第二滚轮组均由多数滚轮所构成, 且该第一滚轮组与该第二滚轮组的滚轮排列方向相同,而该第一滚轮组与第二滚轮组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以供该基板置入;而该第二输送装置由一第三滚轮组与一第四滚轮组上、 下间隔所组成,且该第三滚轮组与该第四滚轮组的滚轮排列方向相同,而该第三滚轮组与第四滚轮组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以供该基板置入,并且该第一输送装置与该第二输送装置的滚轮排列方向呈正交的形态。
7.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翻转架呈正方形。
8.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机构具有一从动轴,该从动轴与该转轴同轴设置,并且该从动轴的一端结合于该翻转架相对于该转轴的位置。
9.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翻面输送装置设置于滚筒粘着型式的粘贴设备中。
10.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翻转架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吸附装置,以于该翻转架翻转过程中吸附该基板。
专利摘要一种基板翻面输送装置,其主要由一翻转架与一转动机构所组成,翻转架设有第一输送装置用以载送基板进出翻转架,而转动机构具有一驱动元件,以带动结合于翻转架的转轴,并且转轴的轴线方向与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呈45度夹角。由此,翻转架可以45度对角线为轴翻转180度,而将基板于一工作站中完成输送、翻面及旋转三个动作。
文档编号H01L21/67GK201966187SQ20102064939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萧名志, 许国清, 赖*裎 申请人:均豪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