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380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组合,尤其涉及一种以扣环增进固定效果的连接器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各式电子设备之间,为达自动控制或传输互动等目的,皆须仰赖相对应连接器的连接以作为信号传递的媒介。传统的连接器在组装与拆卸上,皆属易操作的类型,然而,此将造成连接器对应连接后,易受到外在环境干扰而使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有所松脱,进而影响到传输品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其组合,其不易受干扰而产生松动,进而提供良好的传输品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其形成有一插接部、一安装部以及位于该插接部与该安装部之间的一限位外环;一衔接环,其套设于该本体,该衔接环一端形成有一定位部,且该衔接环一端朝内延伸形成一凸肋,该凸肋抵接于该限位外环;以及一扣环,其形成有一固定部,该扣环扣接于该安装部上,且该扣环的固定部固定于该本体的安装部以及该衔接环的定位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连接器中,该安装部形成一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卡合槽与该定位槽相互连通,该固定部为一固定块,该固定块卡固于该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连接器中,该安装部形成两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固定部为至少两固定块,该至少两固定块卡固于该两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连接器中,该安装部形成多个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些卡合槽其中之一与该定位槽相互连通,该固定部为多个固定块,该些固定块卡固于该些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其包含一衔接部;以及一对接部,其位于该衔接部内;以及一第二连接器,其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含一本体,其形成有一插接部、一安装部以及位于该插接部与该安装部之间的一限位外环,该插接部插设于该第一连接器的对接部;一衔接环,其套设于该本体,该衔接环一端形成有一定位部,且该衔接环一端朝内延伸形成一凸肋,该凸肋抵接于该限位外环, 该衔接环旋设于该第一连接器的衔接部;以及一扣环,其形成有一固定部,该扣环扣接于该安装部上,且该扣环的固定部固定于该本体的安装部以及该衔接环的定位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连接器组合中,该安装部形成一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卡合槽与该定位槽相互连通,该固定部为一固定块,该固定块卡固于该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2/5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连接器组合中,该安装部形成两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固定部为至少两固定块,该至少两固定块卡固于该两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连接器组合中,该安装部形成多个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些卡合槽其中之一与该定位槽相互连通,该固定部为多个固定块,该些固定块卡固于该些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连接器组合中,第一连接器的衔接部形成有一容置槽,第二连接器的衔接环另一端朝内突设有一凸块,该凸块嵌合于该容置槽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连接器组合中,该衔接部外缘形成有一导入口以及一轨道环,该轨道环具有一轨道面,该凸块经该导入口与该轨道面而嵌合于该容置槽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器及其组合,其以扣环及其相对应结构达到不易受外在环境干扰而松动或脱离的效果,进而使连接器及其组合提供良好的传输品质。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部插设于对接部的示意图[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衔接环旋设于衔接部的示意图[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0024]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25]1第一连接器[0026]11衔接部[0027]111防呆槽[0028]112轨道环[0029]1121轨道面[0030]113挡块[0031]1131挡止面[0032]114导引块[0033]1141导引斜面[0034]115导入口[0035]116容置槽[0036]12对接部[0037]13限位部[0038]131 螺纹132锁固外环14 螺帽2第二连接器21 本体211插接部2111防呆凸块212安装部2121第一卡合槽2122第二卡合槽213限位外环2131 缺口214 垫圈22衔接环221定位部2211 定位槽222 凸肋223 凸块23 扣环231固定部2311第一固定块2312第二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和图2为连接器组合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和图4为连接器组合的部分元件示意图,图5为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其为一种连接器组合,其包含相对接的第一连接器1以及第二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1包括环形柱状的衔接部11、位于衔接部11内的对接部12以及自衔接部11所延伸的限位部13,其中,对接部12可为符合各种传输规格的结构,限位部13的外径大于衔接部11的直径。第二连接器2包括本体21、套设于本体21外缘的衔接环22以及固定于本体21与衔接环22的扣环23。第一连接器1的对接部12外缘凹设有防呆槽111,而衔接部11外缘的两侧各形成有轨道环112、连接轨道环112与限位部13的挡块113与导引块114、及位于轨道环112与另一侧挡块113之间的导入口 115。如图2所示,其中,轨道环112起始端位于导入口 115旁,轨道环112末端连接于挡块113。轨道环112具有轨道面1121,于轨道环112起始端的轨道面1121以逐渐远离衔接部11外端缘的方式斜向延伸至轨道环112的末端。挡块113连接于轨道环112末端与限位部13,且于连接轨道面1121处形成有挡止面1131。导引块114连接于轨道环112近末端与限位部13,且于远离挡止面1131的一端形成有导引斜面1141。再者,轨道环112、挡块113、导引块114与限位部13包围形成容置槽116。第二连接器2的本体21呈圆柱状且形成有插接部211、安装部212、限位外环213 以及垫圈214。插接部211形成与对接部12相互配合的结构,且于插接部211突设有对应于防呆槽111的防呆凸块2111。安装部212由插接部211—端所延伸形成,且安装部212 外缘凹设有第一卡合槽2121以及位于第一卡合槽2121等距离处的两第二卡合槽2122。限位外环213由安装部212邻近插接部211的一端向外延伸所形成,且限位外环213形成有两缺口 2131。垫圈214套设于插接部211外缘且抵接于限位外环213。第二连接器2的衔接环22 —端凹设形成有定位部221,定位部221可为相对应的两定位槽2211,且衔接环22 —端朝内延伸形成凸肋222,而衔接环22另一端朝内突设有对应于两缺口 2131的两凸块223,且凸块223的大小大致等同于容置槽116。衔接环22以凸块223通过缺2131,且以凸肋222挡止于限位外环213,使衔接环22套设于本体21上。当第二连接器2的插接部211插设于第一连接器1的对接部12时,垫圈214夹固于衔接部11端缘与限位外环213之间,防呆凸块2111插设于防呆槽111内,两缺口 2131 分别与两导入口 115相连通(如图3所示)。再将衔接环22旋设于衔接部11,亦即,衔接环22的凸块223通过导入口 115且沿着轨道面1121移动,其后,凸块223经导引斜面1141越过导引块114且受挡止面1131 所挡止,以使凸块223嵌合于容置槽116内。此时,凸肋222将顶抵于限位外环213,并且, 定位部221的其中一个定位槽2211与安装部212的第一卡合槽2121相互连通(如图4所示)°因此,衔接环22旋设于衔接部11的起始位置、最终位置以及所经过的行程皆保持固定,以使得每次衔接环22旋设于衔接部11后,衔接环22的定位槽2211与本体2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保持不变。此外,本实施例的轨道环112、挡块113、导引块114、导入口 115、容置槽116、缺口 2131、定位槽2211以及凸块223皆以两个为例,但实际应用时,可依需求皆形成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器2的扣环23延伸形成有固定部231,固定部231可为第一固定块2311 以及两第二固定块2312 ;其中,第一固定块2311形成对应于安装部212的第一卡合槽2121 以及衔接环22的定位槽2211的结构,第二固定块2312形成对应于安装部212的第二卡合槽2122的结构。当第二连接器2的插接部211插设于第一连接器1的对接部12,且衔接环22旋设于衔接部11后,将扣环23扭接于安装部212上,并使第一固定块2311卡固于安装部212 的第一卡合槽2121与衔接环22的定位槽2211内,且第二固定块2312卡固于第二卡合槽 2122内(如图5所示)。此时,衔接环22受到扣环23的第一固定块2311限制而无法转动, 若欲使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分离,则须先将扣环23进行破坏式的撑开与取出。由此,使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的组接更为稳固,不易受外在环境干扰而松动或脱离, 进而提供良好的传输品质。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二连接器2的安装部212与固定部231。[0073]第二连接器2的安装部212外缘凹设有两第二卡合槽2122,扣环23的第一固定块2311形成对应于衔接环22的定位槽2211的结构。由此,当第二连接器2的插接部211 插设于第一连接器1的对接部12,且衔接环22旋设于衔接部11后,将扣环23扣接于安装部212上,并使第一固定块2311卡固于定位槽2211,且第二固定块2312卡固于第二卡合槽 2122。请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二连接器2的安装部212与固定部231。第二连接器2的安装部212外缘凹设有第一卡合槽2121,扣环23的固定部231具有第一固定块2311。由此,当第二连接器2的插接部211插设于第一连接器1的对接部12, 且衔接环22旋设于衔接部11后,将扣环23扣接于安装部212上,并使第一固定块2311卡固于安装部212的第一卡合槽2121与衔接环22的定位槽2211内。请参阅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一连接器1的限位部13。第一连接器1的限位部13外缘形成有螺纹131,且限位部13于螺纹131远离衔接部11的一端形成有锁固外环132。再者,第一连接器1进一步具有可旋设于限位部13外缘的螺帽14。由此,第一连接器1的衔接部11与限位部13可穿设于板件(图略),由锁固外环132顶抵于板件一端,再将螺帽14锁固于限位部13的螺纹131上,且使螺帽14顶抵于板件另一端。由此,螺帽14与限位外环132可夹持板件,令第一连接器1固定于板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因扣环23分别固定于本体11与衔接环22, 使衔接环22无法与本体1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以令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的组接不易受外在环境干扰而松动或脱离,进而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可以提供良好的传输品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形成有一插接部、一安装部以及位于该插接部与该安装部之间的一限位外环;一衔接环,其套设于该本体,该衔接环一端形成有一定位部,且该衔接环一端朝内延伸形成一凸肋,该凸肋抵接于该限位外环;以及一扣环,其形成有一固定部,该扣环扣接于该安装部上,且该扣环的固定部固定于该本体的安装部以及该衔接环的定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形成一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卡合槽与该定位槽相互连通,该固定部为一固定块,该固定块卡固于该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形成两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固定部为至少两固定块,该至少两固定块卡固于该两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形成多个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些卡合槽其中之一与该定位槽相互连通,该固定部为多个固定块,该些固定块卡固于该些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
5.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其包含一衔接部;以及一对接部,其位于该衔接部内;以及一第二连接器,其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含一本体,其形成有一插接部、一安装部以及位于该插接部与该安装部之间的一限位外环,该插接部插设于该第一连接器的对接部;一衔接环,其套设于该本体,该衔接环一端形成有一定位部,且该衔接环一端朝内延伸形成一凸肋,该凸肋抵接于该限位外环,该衔接环旋设于该第一连接器的衔接部;以及一扣环,其形成有一固定部,该扣环扣接于该安装部上,且该扣环的固定部固定于该本体的安装部以及该衔接环的定位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形成一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卡合槽与该定位槽相互连通,该固定部为一固定块,该固定块卡固于该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形成两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固定部为至少两固定块,该至少两固定块卡固于该两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形成多个卡合槽,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该些卡合槽其中之一与该定位槽相互连通,该固定部为多个固定块,该些固定块卡固于该些卡合槽与该定位槽内。
9.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的衔接部形成有一容置槽,第二连接器的衔接环另一端朝内突设有一凸块,该凸块嵌合于该容置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衔接部外缘形成有一导入口以及一轨道环,该轨道环具有一轨道面,该凸块经该导入口与该轨道面而嵌合于该容置槽内。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及其组合,该连接器组合包括相对接的第一与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二连接器包含本体、衔接环与扣环。本体形成有插接部、安装部以及位于插接部与安装部之间的限位外环,插接部插设于第一连接器。衔接环套设于本体且一端形成有凸肋与定位部,凸肋抵接于限位外环,衔接环固定于第一连接器。扣环形成有固定部,且扣环扣接于安装部上,扣环的固定部固定于本体的安装部以及衔接环的定位部。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及其组合不易受外在环境干扰而松动或脱离,可以提供具有良好传输品质的连接器组合。
文档编号H01R24/00GK201975632SQ201020661019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3日
发明者邱建中 申请人:邱建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