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装置和驾驶员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152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装置和驾驶员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衔铁和设置在该衔铁端侧的衔铁配合件,其中衔铁和衔铁配合件可相对移动,在衔铁的导向凹部中能够沿轴向运动地支承着用于与衔铁配合件产生支撑接触的中间元件,并且该中间元件在其背向衔铁配合件的一侧与弹簧元件作用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驾驶员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开头所述类型的电磁装置。这些电磁装置可以例如是电磁阀的组成部分或者分别被构造为电磁阀,其中这些电磁阀又可被用于驾驶员辅助装置,特别是 ABS、TCS或ESP装置。该电磁装置具有可相对于衔铁配合件移动的衔铁。在此,常常是只有衔铁是可移动的,而衔铁配合件位置固定地设置。衔铁配合件可以例如是磁极铁心。为了使衔铁和衔铁配合件相对移动,两个元件共同作用。为此,例如衔铁配合件具有一个或多个线圈,而衔铁由可磁化或磁性材料构成。衔铁配合件被设置在衔铁的端侧。通常,衔铁和衔铁配合件的相对设置使得它们无论衔铁和衔铁配合件怎样相对移动都不会相互连接。因此,在衔铁和衔铁配合件之间,或者更确切地说在衔铁的朝向衔铁配合件的端面与衔铁配合件的朝向衔铁的端面之间,也就是衔铁端面和衔铁配合件端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就是所谓的气隙或工作气隙。该气隙的大小与衔铁相对于衔铁配合件的位置有关。因此,气隙的大小在衔铁和衔铁配合件相对移动时发生变化。术语“气隙”并不是指在衔铁端面和衔铁配合件端面之间的间隙真的被空气填充。而是该气隙可以由任意介质填充,并且仅用于将衔铁和衔铁配合件隔开。衔铁和衔铁配合件共同构成调整装置。可由调整装置产生的磁力是以气隙的大小为特征,该磁力实现了衔铁和衔铁配合件的相对移动。这意味着,磁力与气隙的大小有关, 其中该磁力在气隙变小时剧烈增大,通常呈指数增大。这种在气隙变小时的剧烈增大使电磁装置的连续调节性或比例性的实现变得困难。通常,电磁装置具有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产生弹簧力,该弹簧力将衔铁压向确定位置。当电磁装置被构造为电磁阀时,该电磁阀可以是失电关闭的电磁阀。在这种电磁阀中,弹簧力的方向使得衔铁被压向关闭位置,在该关闭位置上,电磁阀的密封元件配合在电磁阀的阀座中。替代地,该电磁阀还可以是失电打开的电磁阀,在这种电磁阀中,弹簧力将衔铁压向打开位置,在该打开位置上,密封元件打开阀座。在制造以及装配电磁装置时,需要对弹簧元件的预紧力进行设定。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电磁装置中,这需要很高的费用。通过如下方式可以简化对弹簧力或者说预紧力的设定在导向凹部设置中间元件,该中间元件用于与衔铁配合件产生支撑接触。在此,该中间元件能够沿轴向移动地被支承,也就是说可在导向凹部的内部移动。因此,不再需要将弹簧元件直接设置在衔铁和衔铁配合件之间。而是,在衔铁和衔铁配合件之间的作用连接通过中间元件产生,该中间元件被弹簧元件施以弹簧力。因此,例如在失电关闭的电磁阀中,可以在电磁阀未通电时(也就是调整装置没有产生磁力或者产生的磁力小于弹簧元件产生的弹簧力)将衔铁压离衔铁配合件。当密封元件设置在衔铁上,使得弹簧元件在其背向中间元件的一侧支撑在密封元件上时,弹簧力或者说预紧力可以例如通过将密封元件反复地压入到衔铁中进行设定。因此,在已安装的电磁装置中,通过将衔铁、密封元件和中间元件预紧在阀座和衔铁配合件之间产生弹簧力。弹簧远近可以优选地设置在导向凹部中。然而在这种电磁装置中,常常会出现下述问题在对特别是预紧力进行设定时, 力-位移测量有很大的滞后性。这意味着,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可重复性很差以及测量值的分散程度非常大。然而这会使对电磁装置的设定,特别是对弹簧元件的预紧力的设定非常昂贵且费时。

发明内容
与此相比,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磁装置具有下列优点改善,也就是减小在设定时的力-位移测量的滞后,并且改善测量值的可重复性。根据本发明,这是通过将中间元件至少部分构造为锥形实现的。这意味着,中间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具有锥形结构的区域。 在此,“锥”应该被理解为锥体或截锥体。特别优选的是,所述锥具有圆形的横截面,也就是说形式为圆锥体或截圆锥体。通过中间元件的至少部分区域的锥形结构,可以明显减小中间元件在导向凹部中的摩擦。通过减小摩擦能够改善特别是在设定电磁装置时的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可重复性。因此,也减小了滞后。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中间元件穿过通孔,该通孔设置在衔铁的朝向衔铁配合件的一侧,其中该通孔构成中间元件的径向导向装置。因此,除了导向凹部以外,在衔铁中还构造有该通孔。优选地,导向凹部和通孔由同一凹部构成,为此,该同一凹部例如被构造成位于衔铁中的阶梯孔。为了通过通孔提供对中间元件的径向导向,优选的是,沿着中间元件的轴向看,中间元件位于该通孔中的部分比中间元件位于导向凹部中的部分更大。 通孔穿过例如衔铁的朝向衔铁配合件的端面。该通孔的尺寸与中间元件的尺寸相匹配,使得中间元件能够无困难地沿轴向运动,但在径向被可靠地固定。例如,通过使中间元件的尺寸大致与通孔的尺寸相一致而构造径向导向装置,从而使中间元件贴靠在通孔的壁部上。然而特别有利的是中间元件仅部分具有与通孔的尺寸相一致的尺寸,从而仅在中间元件的一个区域中设有径向导向装置。因此,不是使中间元件全部地贴靠在通孔的壁部上以构成径向导向装置,而是该径向导向装置仅用于中间元件的沿轴向延伸的一个区域。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通孔的横截面小于导向凹部的横截面。通过这种方式,在衔铁中形成一个用于中间元件的端部止挡,该端部止挡限制了中间元件沿轴向的运动。为此目的,中间元件的远离衔铁配合件的部分比通孔更大,从而使这个中间元件不能通过这个通孔。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导向凹部在其朝向通孔的一侧具有一个至少部分呈锥形的横截面缩小区域。该横截面缩小区域被设置用于使导向凹部的横截面与通孔的横截面相适应。在此,应该在横截面缩小区域中存在横截面的持续变化,从而使导向凹部的横截面沿着横截面缩小区域的轴向长度连续地或者说持续地缩小至通孔的横截面。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中间元件的锥形区域在衔铁和衔铁配合件的至少一个相对位置上至少部分地位于横截面缩小区域中,特别是与横截面缩小区域的壁部对中接触。在此,这个位置优选是弹簧元件的弹簧力挤压衔铁或衔铁配合件所要压向的那个位置。 在该位置上,中间元件的锥形区域应当位于同样是锥形的横截面缩小区域中。在此,特别有利的是中间元件在该位置上与横截面缩小区域的壁部相接触,由此实现了中间元件相对于衔铁对中。因此,该接触可被解释为对中接触。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中间元件在其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边缘敞开的、至少占据中间元件的部分纵向长度的轴向槽。在衔铁和衔铁配合件相对移动时,通常中间元件也同样地在导向凹部中移动。为了避免导向凹部中的压力升高和压力降低,必须确保导向凹部和电磁装置的周围区域之间的压力平衡。特别优选地通过中间元件的至少一个轴向槽实现压力平衡。在此,流动路径是由轴向槽和衔铁的内壁限定。轴向槽边缘敞开地设置在中间元件的周面中,使得存在于电磁装置中的流体能够沿轴向流过中间元件。这意味着, 流体既可以从导向凹部流出也可以从进入到该导向凹部中。优选地,设置多个在中间元件的周边上均勻分布的轴向槽。例如,设置至少两个轴向槽,其中这两个轴向槽沿直径对置。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中间元件被设置用于产生支撑接触,并且该支撑接触通过设置在中间元件上的摆动支座产生,其中该中间元件在其朝向衔铁配合件的一侧具有横截面缩小的接触区域,用于形成摆动支座。该中间元件被设置用于产生支撑接触,也就是可与衔铁配合件支撑接触。在此,支撑接触应通过摆动支座产生。这意味着,中间元件与衔铁配合件接触或贴靠在该衔铁配合件上,使得允许或支持中间元件相对于衔铁配合件倾斜或者说摆动。在此,倾斜或者说摆动特别是绕至少一根大致垂直于电磁装置的纵向轴线的轴线进行。在此,该轴线优选地位于衔铁配合件的端面中。通过这种方式,通过中间元件相对于衔铁或衔铁配合件的倾斜而不会产生横向力。然而,至少减小产生的横向力。因此, 也减小中间元件和衔铁之间的摩擦力。摆动支座原则上可以被构造成任何结构。只需允许前面所描述的中间元件相对于衔铁配合件倾斜,使得这种倾斜不会弓I起或促使横向力的产生。该摆动支座优选地由横截面缩小的接触区域构成。为此,中间元件在接触区域可以被构造为球形的、截球形或锥形。 横截面缩小的接触区域特别地应理解为,中间元件的横截面朝衔铁配合件的方向例如持续地缩小。因此,中间元件与衔铁配合件支撑接触以形成摆动支座的接触区域具有比中间元件的远离衔铁配合件的部分更小的横截面。特别地,在中间元件的横截面持续缩小的情况下中间元件具有锥形结构。也就是说,中间元件在接触区域中被构造为锥形。但也已证明中间元件在接触区域中具有球形或截球形结构也是有利的。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在衔铁端面和衔铁配合件端面之间存在气隙,其中在该气隙中设有一个垫片,该垫片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衔铁端面和衔铁配合件端面接触并且由可磁化和/或易弯曲的材料制成。如前述所实施的,在衔铁端面和衔铁配合件端面之间设有气隙。在该气隙中,应设有一个垫片,该垫片能够至少部分地与衔铁端面和衔铁配合件端面接触。沿电磁装置的轴向看,垫片位于衔铁和衔铁配合件之间。换句话说,在气隙中设有一个垫片,该垫片在衔铁和衔铁配合件的至少一个相对位置上至少部分地与衔铁端面和 /或衔铁配合件端面接触。在此,该垫片可以具有中间孔,该孔特别地用于容纳中间元件和 /或弹簧元件。该垫片优选地由磁化性良好的材料构成,例如金属,并且特别被设置用于传递在气隙中的磁通量。若衔铁端面与衔铁配合件端面均与垫片接触,则存在磁分路,通过该磁分路改善了电磁装置的调节性。然而在此,该垫片应优选地以尽可能小的力抵抗衔铁和衔铁配合件的相对移动。出于此原因,该垫片理想地能够以极小的力消耗沿轴向变形,也就是说沿这个方向具有很小的刚度。因此材料优选的是易弯曲的。虽然如此,该垫片应该是有弹性的,使得变形在撤销变形力时能够恢复,也就是说该垫片提供了相应的恢复力或者说具有相应的弹性。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电磁装置是电磁阀,其中衔铁与电磁阀的密封元件作用连接,以使密封元件移动。通过这种方式,在衔铁相对于衔铁配合件移动时,密封元件也移动。密封元件通常被设置用于封闭或打开电磁阀的阀孔。如果密封元件被设置用于封闭阀孔,则密封元件通常配合在电磁阀的阀座中,该阀座既分配给阀孔也分配给密封元件。 例如,密封元件安装在衔铁的凹部中并且固定在该凹部中,其中该凹部优选地设置在衔铁背向衔铁配合件的一侧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驾驶员辅助装置,特别是ABS、TCS或ESP装置,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被构造为电磁阀的电磁装置,特别是根据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电磁装置,其中该电磁装置具有衔铁和设置在所述衔铁端侧的衔铁配合件,衔铁和衔铁配合件能够相对移动,在衔铁的导向凹部中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着用于与所述衔铁配合件产生支撑接触的中间元件,并且该中间元件在其背向所述衔铁配合件的一侧与弹簧元件作用连接。在此规定,该中间元件至少部分呈锥形。该驾驶员辅助装置的电磁装置可以根据前面的实施方式进行改进。


下面将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而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其中,图1示出了被构造为电磁阀的电磁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在衔铁的导向凹部中设有中间元件,图2以细节剖视图示出了电磁装置的衔铁区域,以及图3示出了由图1和图2已知的中间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被构造为电磁阀的电磁装置1,其中该电磁阀是例如在此未示出的驾驶员辅助装置的组成部分。该电磁装置1具有衔铁2,该衔铁与电磁阀的密封元件3作用连接。该密封元件3与构造在阀体4中的阀座5共同作用,以打开或者中断电磁阀的排出接口 6和流入接口 7之间的流动连接。在此,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为该流入接口 7分配一个过滤器8。附加地或者替代地,当然也可以为排出接口 6分配一个过滤器(在此未示出)。 根据排出接口 6和流入接口 7的布置,在这里示出的电磁装置1被设计用于径向流入与轴向流出(相对于电磁装置1的纵向轴线9)。当然也可以任意地设置流入方向和流出方向, 也就是说可以将排出接口 6用作流入接口以及将流入接口 7用作排出接口。除了衔铁2外,电磁装置1还具有衔铁配合件10,该衔铁配合件与衔铁2 —起构成电磁装置1的调节装置11。该衔铁配合件10被构造为例如磁极铁心,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导电线圈,从而可以借助于该衔铁配合件10通过在线圈上施加电压(即通过给电磁装置1通电)向衔铁2施加磁力。该衔铁2以相对于纵向轴线9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其中该支承是特别地借助于电磁装置1的壳体12实现的。在此,衔铁配合件10和阀体4也位置固定地固定在该壳体12上。因此,该衔铁2能够在借助于衔铁配合件10产生的磁力的影响下相对于衔铁2或阀体4沿轴向相对移动。在图1中所示出的电磁阀是失电关闭的电磁阀。 这意味着,只要电磁阀未通电,也就是说衔铁配合件10没有产生磁力,密封元件3就密封地配合在阀座5中。为了改善电磁装置1在制造期间的可调节性,在衔铁2的导向凹部13中设有一个中间元件14。在此,该中间元件14能够沿轴向移动地被支承,并且可以与衔铁配合件10支撑接触。除了导向凹部13外,衔铁2还具有通孔15,其中该导向凹部13和通孔15优选地由一个阶梯孔16构成。通孔15具有比导向凹部13更小的横截面,特别地因此具有更小的直径。同时,中间元件14由导向区段17和贯穿区段18组成。该导向区段17设置在导向凹部13中,而贯穿区段18部分地位于通孔15中。在此,导向区段17具有比贯穿区段18 更大的横截面,特别是具有更大的直径。就此而言,在衔铁2中构造有用于中间元件14的端部止挡19。该端部止挡19防止了中间元件14朝衔铁配合件10的方向从衔铁2或者更确切的说从阶梯孔16移出。然而,当然也可以省去该端部止挡的构造。借助于贯穿区段18 相对于导向区段17具有小的尺寸,使几乎整个极面(其形式为衔铁配合件10端面的表面) 都可用于传递磁力。在衔铁2的背向中间元件14的一侧,在阶梯孔16中安装密封元件3。在此,优选地将该密封元件3压入到阶梯孔16中,从而使其被夹紧地固定在阶梯孔中。该密封元件3 在其背向阀座5的一侧具有用于弹簧元件21的支撑面20,该弹簧元件设置在密封元件3 和中间元件14之间。中间元件14在此具有用于弹簧元件21的支撑面22。在这里介绍的电磁装置1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将密封元件3到衔铁2中而对弹簧元件21的预紧力进行设定,该弹簧元件例如被构造为螺旋弹簧。在被中间元件14穿过的通孔15的区域中,该通孔15的尺寸减小,特别地被减小到与中间元件14的尺寸相配合,从而构成径向导向装置 23。在中间元件14上设有横截面缩小的接触区域M,该接触区域为了产生中间元件 14与衔铁配合件之间的支撑接触可以与衔铁配合件10相接触。通过接触区域23的横截面缩小的形状形成一个摆动支座25,通过该摆动支座产生所述支撑接触。该摆动支座25使得中间元件14和衔铁配合件10可以彼此相对倾斜,而不产生使中间元件14和衔铁2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的横向力。因此,该摆动支座25用于减小中间元件14和衔铁2之间的摩擦力。弹簧元件21产生作用在中间元件14上的弹簧力,其中该弹簧元件支撑在相对于衔铁2位置固定地设置的密封元件3上。该弹簧力将中间元件14朝衔铁配合件10的方向压。如果给电磁装置1通电,也就是说相应的在于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朝向衔铁配合件10 的磁力作用在衔铁2上,则衔铁2朝向衔铁配合件10运动。一旦衔铁2到达相对于衔铁配合件10的一个轴向位置(在该位置,中间元件14与衔铁配合件10接触或者说支撑接触), 则该中间元件14移动进入导向凹部21内,即朝密封元件3移动。在此,该弹簧元件21被进一步压紧。如果取消磁力,则弹簧力又将衔铁2压离衔铁配合件10。因此在于此建议的实施方式中,借助于中间元件14实现了衔铁2的复位,其中该中间元件14持续地与衔铁配合件10相接触。但是,同样可以规定,使用另一弹簧元件(在此未示出)用于复位。特别地, 在这种情况下,该中间元件14可以在衔铁2的至少一个位置上与衔铁配合件10相间隔,并且只有在衔铁2和衔铁配合件10相向运动时才与衔铁配合件10相接触。为了改善电磁装置1的调节性,在位于衔铁2与衔铁配合件10之间或者更确切的说在衔铁端面26与衔铁配合件端面27之间的气隙中设有一个垫片观,该垫片观可以至少部分地与衔铁端面26和衔铁配合件端面27接触。在图1中示出的电磁装置1中规定,在衔铁2和衔铁配合件10的任何相对位置上都存在接触。然而,当然也可以将电磁装置1构造为没有垫片观。衔铁端面26是凹形的,也就是说该衔铁端面拱起,使得它在其中点处具有相对于衔铁配合件10最远的距离。衔铁配合件端面27相反地被构造为凸形,也就是说具有朝衔铁2的方向向外拱起的拱形结构。衔铁端面沈与垫片观在第一接触位置四相接触。设有第二接触位置30,它相对于第一接触位置四沿径向更靠内,衔铁配合件端面27 与垫片观在第二接触位置30相接触。在此,接触位置四和30在径向上是相互间隔的,从而在它们之间不存在重叠。图1还示出了,中间元件14至少部分被构造成锥形,也就是具有锥形区域31。该锥形区域位于导向区段17中,并且特别地用于使尺寸缩小到贯穿区段18中的尺寸。同时, 导向凹部13在其朝向通孔15的一侧具有一个横截面缩小区域32。该区域优选地同样地被构造为至少部分呈锥形或者优选地全部呈锥形。在此,“锥”是指锥体或截锥体,特别优选的是圆锥体或截圆锥体。电磁装置1被优选地构造为,使得中间元件14的锥形区域31在衔铁2和衔铁配合件10的至少一个相对位置上至少部分位于横截面缩小区域32中。在此, 该锥形区域在该位置优选与横截面缩小区域32的壁部相接触。由于中间元件14和横截面缩小区域32的锥形形状,这种接触使中间元件14相对于衔铁2对中。就此而言,在中间元件14和衔铁2之间存在对中接触。图2示出了电磁装置1或者更确切的说衔铁2的细节剖视图,其中除了衔铁2夕卜, 只示出了中间元件14、密封元件3和弹簧元件21。在图2中示出的衔铁2和中间元件14 的布置方式与根据图1所描述的大致相符。就此而言,可参考前面的实施方式。中间元件 14的锥形区域31和横截面缩小区域32表示端部止挡19。由此,该中间元件14不会沿轴向从衔铁2中移出。图3示出了中间元件14的细节视图。可以明显的看到,中间元件14具有多个轴向槽33。在此,在该中间元件14的周边上均勻地分布有四个轴向槽33,其中每两个轴向槽 33沿直径对置。图3还示出了锥形区域31。总体上明显可见,中间元件14由两个大致呈圆柱形的区域即导向区段17和贯穿区段18组成,在这两个区域之间设置锥形区域31。中间元件14的锥形区域31与横截面缩小区域32的共同作用用于使中间元件14相对于衔铁 2可靠对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小中间元件14与衔铁2之间的摩擦。因此,可以在设定电磁装置1之前进行测量时精确地确定中间元件14的初始位置,从而使在此进行的力-位移测量的结果比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电磁装置1中具有更小的分散程度。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减小测量的滞后。通过引入边缘敞开地设置在中间元件14中的轴向槽33,可以对中间元件14对液压减振的影响进行设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装置(1),所述电磁装置具有衔铁( 和设置在所述衔铁( 端侧的衔铁配合件(10),其中所述衔铁( 和所述衔铁配合件(10)能够相对移动,在所述衔铁O)的导向凹部(1 中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着用于与所述衔铁配合件(10)产生支撑接触的中间元件(14),并且所述中间元件(14)在其背向所述衔铁配合件(10)的一侧与弹簧元件 (21)作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14)至少部分呈锥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14)穿过一个通孔 (15),所述通孔(1 设置在所述衔铁( 的背向所述衔铁配合件(10)的一侧,其中所述通孔(15)构成用于所述中间元件(14)的径向导向装置03)。
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 的横截面比所述导向凹部(13)的横截面小。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凹部(13)在其朝向所述通孔(1 的一侧具有至少部分呈锥形的横截面缩小区域(32)。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14)的锥形区域(31)在所述衔铁( 和所述衔铁配合件(10)的至少一个相对位置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横截面缩小区域(3 中,特别是与所述横截面缩小区域(3 的壁部对中接触。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14)在其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边缘敞开的、至少占据所述中间元件(14)的部分纵向长度的轴向槽(33)。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14)用于产生支撑接触,并且所述支撑接触是通过设置在所述中间元件(14)上的摆动支座05) 产生的,其中所述中间元件(14)在其朝向所述衔铁配合件(10)的一侧具有横截面缩小的接触区域04),以构成所述摆动支座05)。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衔铁端面06)和衔铁配合件端面(XT)之间有气隙,其中在该气隙中设置有垫片( ),该垫片能够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衔铁端面06)和衔铁配合件端面(XT)接触并且由可磁化和/或易弯曲的材料构成。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装置(1)是电磁阀,其中所述衔铁( 与所述电磁阀的密封元件C3)作用连接,以使该密封元件移动。
10.一种驾驶员辅助装置,特别是ABS、TCS或ESP装置,所述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被构造为电磁阀的电磁装置(1),特别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电磁装置,其中所述电磁装置具有衔铁( 和设置在所述衔铁( 端侧的衔铁配合件(10),所述衔铁(2) 和所述衔铁配合件(10)能够相对移动,在所述衔铁(2)的导向凹部(13)中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着用于与所述衔铁配合件(10)产生支撑接触的中间元件(14),并且所述中间元件(14)在其背向所述衔铁配合件(10)的一侧与弹簧元件作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14)至少部分呈锥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磁装置和驾驶员辅助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装置(1),所述电磁装置具有衔铁(2)和设置在所述衔铁(2)端侧的衔铁配合件(10),其中所述衔铁(2)和所述衔铁配合件(10)能够相对移动,在所述衔铁(2)的导向凹部(13)中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着用于与所述衔铁配合件(10)产生支撑接触的中间元件(14),并且所述中间元件(14)在其背向所述衔铁配合件(10)的一侧与弹簧元件(21)作用连接。在此规定,所述中间元件(14)至少部分是锥形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驾驶员辅助装置。
文档编号H01F7/16GK102446613SQ2011103054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M·艾森劳尔, W·施塔尔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