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483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插入模造(Insert Molding)技术为一种将两种异质材料嵌合的技术。一般而言, 其方法为先将嵌入件(金属或非金属)放置于模腔内,再以高分子材料充填模腔,将嵌入件直接包覆,因此毋需再进行二次组装程序。然而,插入模造技术有一定的难度。除了发生毛边、喷流等外观问题外,嵌入件的变形与组合件的变形也是格外需注意的问题。图1显示以插入模造技术所组合的端子11及绝缘壳体10。端子11包含一接触部 12、一焊接端14及一连接接触部12与焊接端14的弯折延伸部13。经插入模造程序后,各端子11的延伸部13被埋设于绝缘壳体10内,完成端子11与绝缘壳体10的组装。端子11通常具有扁平形状,而由于其延伸部13的形状各异且在绝缘壳体10不同处延伸,从而容易在插入模造程序中,因承受不同的压力而产生不同的变形,最后使接触部 12与焊接端14的共面性设计受到影响。再者,端子11的延伸部13形状差距大,且呈不规律弯折,所以可能影响模流,导致模造品质难以控制,而使良品率降低。此外,端子11为以冲制制作,形状各异的延伸部13会造成模具设计复杂,制作成本高。除前述缺陷外,装配在SIM(Sub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电连接器的前述端子11,可能因SIM卡斜插的关系,造成SIM卡抵触端子11的接触部12的边缘,而让端子 11侧向受力而变形。有鉴于前述现有电连接器的缺陷,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为提供一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多端子组可利用同一模具制作,因此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端子组的端子在插入模造程序中,相邻端子仍相互连接,故可较不易受压变形, 而可维持端子的接触部及焊接部的共面性。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为使各端子组的端子的形状规律,模造品质较易控制。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为提供端子的弹性臂部位置及延伸方位的设计,从而可避免插卡造成端子侧向受力而变形。根据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其包含一壳体、一绝缘本体以及两端子组。绝缘本体为实质矩形,其包含一前长边及一后长边。绝缘本体与壳体间形成用于插入一电子元件的一插接口,其中该插接口邻近绝缘本体的前长边。两端子组埋设于绝缘本体。各端子组包含多个端子,其中各该端子组的端子相邻排列且彼此平行延伸。各端子包含一转折部、一弹性臂部、一延伸部及一焊接部。转折部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其中该第一段于一第一方向上延伸。弹性臂部具有一接触部,接触部形成于弹性臂部的末端,其中弹性臂部自转折部的第一段的一端往第一方向上延伸。延伸部于平行该电子元件的插拔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间,朝向绝缘本体的后长边的夹角为一锐角,其中该转折部的该第二段连接该延伸部的一端与该转折部的该第一段。焊接部连接延伸部的另一端且凸出于绝缘本体的后长边。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一种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包含一壳体;一绝缘本体,大致呈矩形,包含一前长边及一后长边,该绝缘本体与该壳体形成用于插入一电子元件的一插接口,其中该插接口邻近该前长边;以及两端子组,埋设于该绝缘本体,各该端子组包含多个端子,各该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相邻排列且彼此平行延伸,其中各该端子包含一转折部,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其中该第一段于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一弹性臂部,具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形成于该弹性臂部的末端,其中该弹性臂部自该第一段的一端往该第一方向上延伸;一延伸部,于平行该电子元件的插拔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间,朝向该绝缘本体的该后长边的夹角为一锐角,其中该转折部的该第二段连接该延伸部的一端与该转折部的该第一段;及一焊接部,连接该延伸部的另一端且凸出于该后长边。在上述具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中,优选地,该第二段在该第一方向的一横向上延伸。进一步地,该两端子组可以于与该第二方向垂直的一横向上排列,且靠向该绝缘本体的一侧边偏置。进一步地优选地,靠近该绝缘本体的该侧边的该端子组中的所述端子的该接触部距离该侧边为距离L1,而另一该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该接触部距离该侧边的相对侧边的距离为L2,其中L2大于2倍的Lp进一步地优选地,该绝缘本体的该侧边和与该侧边相对的另一侧边中的每一个都包含一凹陷部;该壳体包含一顶板、两侧板、两凸片部、两框口和两卡扣弹臂,其中该顶板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方,该两侧板分别相邻于该绝缘本体的该两侧边,各该凸片部设置于相应的该侧板上,并向内弯折,使该凸片部的末端段位于该绝缘本体下方,各该框口形成于相应的该凸片部并跨越该凸片部的弯折处延伸,各该卡扣弹臂连接相应的该框口的一边缘且向相应的该凹陷部内延伸。进一步地优选地,各该侧板包含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中该凸片部设置于该第一端部,该第二端部包含一缺口,该绝缘本体的各该侧边包含一凸块,该凸块插置于相应的该缺口内。进一步地优选地,各该第二端部包含一焊接部。进一步地优选地,该绝缘本体还包含一限位块,而该壳体还包含一限位孔,该限位块与该限位孔为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一种具有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其包含多个端子组及一料带, 所述端子组连接于该料带上,其中各该端子组包含多个第一连结段以及多个端子。各端子组的多个端子为相邻排列且彼此平行延伸。各端子包含一转折部、一弹性臂部、一延伸部, 以及一焊接部。转折部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其中该第一段于一第一方向上延伸。弹性臂部具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形成于该弹性臂部的末端,其中该弹性臂部自该第一段的一端往该第一方向上延伸。延伸部平行该电子元件的插拔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间,朝向该绝缘本体的该后长边的夹角为一锐角,其中该转折部的该第二段连接该延伸部的一端与该转折部的该第一段。焊接部连接该延伸部的另一端且凸出于该后长边。各该第一连结段自两相邻该端子中一个的该转折部的该第二段朝另一个的该转折部的该第一段延伸而连接该另一个的该转折部。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具有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其包含多个端子组及一料带,所述端子组连接于该料带上,其中各该端子组包含多个第一连结段;以及多个端子,相邻排列且彼此平行延伸,其中各该端子包含—转折部,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其中该第一段于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一弹性臂部,具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形成于该弹性臂部的末端,其中该弹性臂部自该第一段的一端往该第一方向上延伸;一延伸部,沿一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间,朝向该料带的夹角为一锐角,其中该转折部的该第二段连接该延伸部的一端与该转折部的该第一段;及一焊接部,连接该延伸部的另一端;其中,各该第一连结段自两相邻该端子中的一个的该转折部的该第二段朝另一个的该转折部的该第一段延伸而连接该另一个的该转折部。在上述具有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中,优选地,各该端子组还包含多个第二连结段, 其中各该第二连结段连接该两相邻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延伸部。相比于现有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的优点(有益技术效果) 端子组可利用同一模具制作,因此成本低;端子组的端子在插入模造程序中,相邻端子仍相互连接,因此可较不易受压变形,并可维持端子的接触部及焊接部的共面性;及端子组的端子形状规律,模造品质较易控制等。

图1例示了一现有电连接器;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绝缘本体与端子的组合示意图;图5为图2的绝缘本体与端子的另一角度的组合图;图6为图4的绝缘本体与端子的组合的俯视图;图7为例示端子、绝缘本体与壳体的结构及其排列的示意图;图8为从另一角度例示端子、绝缘本体与壳体的结构及其排列;图9例示了连接料带的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从另一角度例示连接料带的端子组;图11为图9的连接料带的端子组的俯视图;图12为连接料带的端子组与绝缘本体的组合示意图;图13为从另一角度例示连接料带的端子组与绝缘本体的组合;及图14为图12的连接料带的端子组与绝缘本体的 组合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49]2 电连接器3 第一方向 4 第二方向5端子料带10绝缘壳体11 端子12接触部13延伸部14焊接端21绝缘本体22 壳体23端子组24 插接空间25 插接口212第一截断孔213a 第一侧边213b 第二侧边214a 前长边214b 后长边215第二截断孔216 凹陷处217 凸块218 限位块221 顶板222 侧板223 凸片部224 框口225 卡扣弹臂226 缺口227 限位孔228 侧片部231、232、233、234 端子235 料带236 连结段237 连结段2223 焊接部2231 末端段2232 弯折处2311、2321、2331、2341 弹性臂部[0088]2312,2322,2332,2342 延伸部2313,2323,2333,2343 焊接部2314、2324、2334、2344 接触部2316,2326,2336,2346 转折部2317凹部23161、23261、23361、23461 第一段23162,23262,23362,23462 第二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3、7及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2包含一绝缘本体21、一壳体22以及多个端子组23,其中绝缘本体21与壳体22共同形成一插接空间24,该插接空间24是用于收容自插接口 25插入的电子元件。在一实施例中,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2为一 SIM电连接器,而插接于插接空间24内的电子元件为SIM卡。参照图2至6所示,绝缘本体21实质上为第一侧边213a、第二侧边213b、前长边 214a及后长边214b所界定的矩形板,其中如图2所示,电连接器2的插接口 25邻近绝缘本体21的前长边214a。参照图6、7与8所示,电连接器2包含多个端子组23,该多个端子组23于与第二方向4垂直的一横向上排列,其中所述端子组23可实质上相同,因此可利用同一模具制作, 因此其制作成本可降低。特别地,该第二方向4可平行电子元件进入或移出插接空间24的插拔方向。参照图11所示,各端子组23包含多个相邻排列且彼此平行延伸的端子231、232、 233 和 234,而各端子(231、232、233 或 234)包含一弹性臂部(2311、2321、2331 或 2341)、 一延伸部(2312、2322、2332 或 2342)、一焊接部(2313、2323、2333 或 2343)及一转折部 (2316、2326、2336 或 2346),其中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包含一第一段(23161、 23261,23361 或 23461)及一第二段(23162、23262、23362 或 23462)。如图 11 所示,各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的第一段(23161、23261、23361 或 23461)沿一第一方向 3 延伸,而第二段(23162、23262、23362或23462)则在该第一方向3的一横向上延伸,弹性臂部 (2311、2321、2331 或 2341)自相应的第一段(23161、23261、23361 或 23461)往第一方向 3 延伸,其末端形成一接触部(2314、2324、2334或2344),接触部(2314、2324、2334或2344) 可电性连接插入电连接器2的电子元件;延伸部(2312、2322、2332或2342)沿一第二方向4 延伸,其一端连接相应的转折部(2316、2326、2336或2346)的第二段(23162、23262、23362 或 23462);而焊接部(2313、2323、2333 或 2343)连接延伸部(2312、2322、2332 或 2342)的另一端,凸出于后长边214b (如图6所示),且被构造成固定在一电路板,以与该电路板构成电性连接。焊接部(2313、2323、2333和2343) —同排列在绝缘本体21的后长边214b有利于焊接后的检查,且可避免因绝缘本体21的翘曲,造成部分焊接部(2313、2323、2333和 2343)有空焊的情况。特而言之,参照图6所示,该第一方向3与该第二方向4之间,朝绝缘本体21的后长边214b的夹角θ为一锐角,如此可使弹性臂部(2311、2321、2331或2341)相对于延伸部(2312、2322、2332或2342)斜向延伸。在各端子(231、232、233或234)中,通过转折部(2316、2326、2336或2346),让弹性臂部(2311、2321、2331或2341)可相对于第二方向4斜向延伸。由于斜向延伸的缘故,使得弹性臂部(2311、2321、2331或2341)在有限的延伸范围内,尽可能地延伸,从而使弹性臂部(2311、2321、2331或2341)可保持较大的弹性。此外, 弹性臂部(2311、2321、2331和2341)的斜向延伸可降低绝缘本体21的第一侧边213a或第二侧边213b的长度,使电连接器2在第二方向4可较短。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各端子组23中,端子(231、232、233和234)的转折部(2316、2326、2336和2346)呈勾形,而勾形转折部(2316、2326、2336和2346)自绝缘本体21的后长边214b朝前长边214a的方向逐渐扩大。再参照图2至6、图11所示,端子(231、232、233和234)的部分埋设于绝缘本体 21内。各弹性臂部(2311、2321、2331或2341)以在第二方向4上偏向第一侧边213a的方式斜向延伸。两端子组23靠向第一侧边213a偏置。换言之,靠近第一侧边213a的端子 (231、232、233 或 234)的接触部(2314、2324、2334 或 2344)与第一侧边 213a 的距离 Ll 小于靠近第二侧边213b的端子(231、232、233或234)的接触部(2314、2324、2334或2344) 与第二侧边213b的距离L2小,如此当电子元件靠着第一侧边213a或第二侧边213b,以带转动方式插入电连接器2时,电子元件的边缘不会顶抵端子(231、232、233或234)的接触部(2314、2324、2334或2344)。在一实施例中,距离L2大于2倍的距离Ll。参照图9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另揭示一具有多个端子组的端子料带5,其包含多个端子组23。端子组23的端子(231、232、233和234)以其焊接部(2313、2323、2333和 2343)连接一料带235,且四相邻端子间(231、232、233和234)两两相连,形成一端子组23。 在各端子组23中,相邻两端子(231、232、233和234)间,以多个连结段236和237连结端子(231、232、233 或 234)的转折部(2316、2326、2336 和 2346)以及端子(231、232、233 或 234)的延伸部(2312、2322、2332或2342),如此可使每一端子(231、232、233或234)在插入模造程序中,获得更多的支撑,而较不易因受压力而变形,从而可维持端子(231、232、233 和 234)的接触部(2314、2324、2334 和 2344)及焊接部(2313、2323、2333 和 2343)的共面性。各端子组23的任两相邻端子(231、232、233或234)之间,以连结段236连接相邻端子(231、232、233或234)的转折部(2316、2326、2336或2346),且以连结段237连接相邻端子(231、232、233或234)的延伸部(2312、2322、2332或2342)。在一实施例中,在各端子组23的任两相邻端子(231、232、233或234)之间,靠近插接口 25的端子(231、232、233 或 234)的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的第二段(23162、23262、23362 或 23462)为于另一端子(231、232、233 或 234)的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的第一段(23161、 23261、23361或23461)的后方延伸,一连结段236被形成自靠近插接口 25的端子(231、 232、233 或 234)的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的第二段(23162、23262、23362 或 23462)朝另一端子(231、232、233 或 234)的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的第一段 (23161、23261、23361或23461)延伸而连接该另一端子(231、232、233或234)的转折部 (2316、2326、2336 或 2346),如此端子(231、232、233 或 234)的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的第一段(23161、23261、23361或23461)可获得稳固的支撑,使得在模造程序中,转折部(2316、2326、2336 和 2346)的第一段(23161、23261、23361 和 23461)不会因模造压力而移动,造成弹性臂部(2311、2321、2331或2341)的接触部(2314、2324、2334和2344)共面性不佳的状况产生。此外,相邻端子(231、232、233或234)的延伸部(2312、2322、2332或 2342)则以另一连结段237则连结,如此可确保端子(231、232、233或234)的延伸部(2312、 2322、2332或2342)间的平行度及焊接部(2313、2323、2333和2343)的共面性。再者,在各端子组23中,端子(231、232、233和234)以并列且彼此平行的方式延伸,如此使各端子(231、232、233或234)具有类似的规律形状,因而可让模造品质较易控制。参照图2、图11至14所示,绝缘本体21包含多个第一截断孔212,其中所述第一截断孔212用于在插入模造程序结束后,将相邻两端子(231、232、233或234)之间,位于端子(231、232、233和234)的转折部(2316、2326、2336和2346)间的连结段236截断,从而使端子(231、232、233和234)相互分离。此外,绝缘本体21另包含多个第二截断孔215,其中各第二截断孔215用于截断相邻的端子(231、232、233或234)的延伸部(2312、2322、2332或2342)间的连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截断孔215的相对两端延伸至相邻端子(231、232、233和234)的延伸部(2312、 2322、2332和2342)上(如图14所示),使得相邻端子(231、232、233和234)的延伸部 (2312、2322、2332和2342)上形成相对的凹部2317,如图7和8所示。参照图11与12所示,连接在料带235上且相邻端子(231、232、233和234)间以连结段236和237连接的多个端子组23以插入模造技术将端子(231、232、233和234)埋设于绝缘本体21内。之后,再通过第一截断孔212与第二截断孔215将连结端子(231、232、 233和234)的连结段236和237截断(trim off),并同时将料带235截除,如此便完成绝缘本体21与端子(231、232、233和234)的组合。参照图11所示,端子料带5包含多个端子组23及一料带235,所述端子组23连接于该料带235上。各端子组23包含多个端子(231、232、233和234),多个端子(231、232、 233和234)相邻排列且彼此平行延伸,其中各该端子(231、232、233或234)包含一转折部 (2316、2326、2336 或 2346)、一弹性臂部(2311、2321、2331 或 2341)、一延伸部(2312、2322、 2332 或 2342)及一焊接部(2313、2323、2333 和 2343)。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 具有一第一段(23161、23261、23361 或 23461)和一第二段(23162、23262、23362 或 23462), 其中该第一段(23161、23261、23361或23461)沿一第一方向3延伸。弹性臂(2311、2321、 2331 或 2341)部具有一接触部(2314、2324、2334 或 2344),该接触部(2314、2324、2334 或 2344)形成于该弹性臂部(2311、2321、2331或2341)的末端,其中该弹性臂部(2311、2321、 2331或2341)自该第一段(23161、23261、23361或23461)的一端往该第一方向3上延伸。 延伸部(2312、2322、2332或2342)沿一第二方向4上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3与该第二方向4间,朝向该料带235的夹角θ为一锐角,其中该转折部(2316、2326、2336或2346)的该第二段(23162、23262、23362 或 23462)连接该延伸部(2312、2322、2332 或 2342)的一端与该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的该第一段(23161、23261、23361 或 23461)。焊接部(2313、2323、2333和2343)连接该延伸部(2312、2322、2332或2342)的另一端。各端子组23另包含多个第一连结段236,各该第一连结段236自两相邻该端子(231、232、233和 234)中的一个的该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的该第二段(23162、23262、23362 或 23462)朝另一个的该转折部(2316、2326、2336 或 2346)的该第一段(23161、23261、23361 或23461)延伸而连接该另一个的该转折部(2316、2326、2336或2346)。[0109]参照图3所示,多个端子组23的端子(231、232、233和234)的焊接部(2313、2323、 2333或2343)沿绝缘本体21的后长边214b排列,如此焊接部2313可远离使用者且为绝缘本体21所保护,而可免于碰触,而导致损坏。如图2至5所示,壳体22包含一顶板221与两侧板222,其中顶板221连接两侧板 222。顶板221则于绝缘本体21的上方间隔延伸,以于顶板221与绝缘本体21之间形成插接空间24,而两侧板222分别旁设于绝缘本体21的第一侧边213a与第二侧边213b。参照图3所示,壳体22可包含两凸片部223及两框口 224,凸片部223连接相应的侧板222的下边缘并往下延伸,并被部分弯折,以使凸片部223的末端段2231可位于绝缘本体21下方。凸片部223的末端段2231可被形成以具有用于将壳体22固定(例如焊接)于电路板的功能。框口 224于相应的凸片部223上跨越弯折处2232延伸。参照图2至5所示,壳体22可另包含两卡扣弹臂225。卡扣弹臂225连接相应的框口 224的侧边缘。相应地,绝缘本体21的第一侧边213a与第二侧边213b上分别设置一凹陷处216,其中各卡扣弹臂225被构造成卡扣相应的凹陷处216,以避免壳体22组装后自绝缘本体21脱出。参照图2与3所示,壳体22包含两缺口 226 ;而相应地,绝缘本体21的侧边211 上配合设置一凸块217。当壳体22与绝缘本体21组装后,凸块217插置于相应的缺口 226 内。在一实施例中,在各侧板222上,缺口 226邻近绝缘本体21的前长边214a设置,而卡扣弹臂225邻近绝缘本体21的后长边214b设置。参照图2与3所示,侧板222可另包含一焊接部2223,其中该焊接部可构造成焊接在电路板上,由此增加壳体22的固定位置。参照图3所示,绝缘本体21可另包含至少一限位块218,而相应地,壳体22可另包含至少一限位孔227。限位孔227可设置于壳体22的一侧片部228上。当壳体22与绝缘本体21组装后,限位孔227与限位块218间的配合可限制壳体22与绝缘本体21间相对调整移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该多端子组彼此相似,故可采用同一模具制作。各端子组中,相邻端子在插入模造程序时仍相互连接,故可较不易受压变形,而可维持端子的接触部及焊接部的共面性。各端子组中的端子的形状规律,所以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模造品质较易控制。各端子组的端子沿电子元件的插拔方向排列,且端子的弹性臂部均朝电子元件的插拔方向偏向绝缘本体的一侧边斜向延伸,又端子组在横向电子元件的插拔方向上,偏向该侧边设置,因此可避免电子元件在以带转动方式插入时其边缘施力于前排端子侧面而导致端子变形。此外,端子组埋设绝缘本体后,可通过形成于绝缘本体上的截断孔将相邻端子间的连结截断,以分离端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所属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的内容而作出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的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一绝缘本体,大致呈矩形,包含一前长边及一后长边,该绝缘本体与该壳体形成用于插入一电子元件的一插接口,其中该插接口邻近该前长边;以及两端子组,埋设于该绝缘本体,各该端子组包含多个端子,各该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相邻排列且彼此平行延伸,其中各该端子包含一转折部,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其中该第一段于一第一方向上延伸; 一弹性臂部,具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形成于该弹性臂部的末端,其中该弹性臂部自该第一段的一端往该第一方向上延伸;一延伸部,于平行该电子元件的插拔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间,朝向该绝缘本体的该后长边的夹角为一锐角,其中该转折部的该第二段连接该延伸部的一端与该转折部的该第一段;及一焊接部,连接该延伸部的另一端且凸出于该后长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段在该第一方向的一横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两端子组于与该第二方向垂直的一横向上排列,且靠向该绝缘本体的一侧边偏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靠近该绝缘本体的该侧边的该端子组中的所述端子的该接触部距离该侧边为距离L1,而另一该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该接触部距离该侧边的相对侧边的距离为L2,其中L2大于2倍的Lp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该侧边和与该侧边相对的另一侧边中的每一个都包含一凹陷部;该壳体包含一顶板、两侧板、两凸片部、两框口和两卡扣弹臂,其中该顶板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方,该两侧板分别相邻于该绝缘本体的该两侧边,各该凸片部设置于相应的该侧板上,并向内弯折,使该凸片部的末端段位于该绝缘本体下方,各该框口形成于相应的该凸片部并跨越该凸片部的弯折处延伸,各该卡扣弹臂连接相应的该框口的一边缘且向相应的该凹陷部内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侧板包含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中该凸片部设置于该第一端部,该第二端部包含一缺口,该绝缘本体的各该侧边包含一凸块,该凸块插置于相应的该缺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端部包含一焊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还包含一限位块,而该壳体还包含一限位孔,该限位块与该限位孔为配合设置。
9.一种具有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多个端子组及一料带,所述端子组连接于该料带上,其中各该端子组包含多个第一连结段;以及多个端子,相邻排列且彼此平行延伸,其中各该端子包含一转折部,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其中该第一段于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一弹性臂部,具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形成于该弹性臂部的末端,其中该弹性臂部自该第一段的一端往该第一方向上延伸;一延伸部,沿一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间,朝向该料带的夹角为一锐角,其中该转折部的该第二段连接该延伸部的一端与该转折部的该第一段;及一焊接部,连接该延伸部的另一端;其中,各该第一连结段自两相邻该端子中的一个的该转折部的该第二段朝另一个的该转折部的该第一段延伸而连接该另一个的该转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各该端子组还包含多个第二连结段,其中各该第二连结段连接该两相邻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延伸部。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多端子组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多端子组的端子料带,该电连接器包含一大致呈矩形且包含一前长边及一后长边的壳体、一绝缘本体以及埋设于绝缘本体的两端子组。各端子组包含相邻排列且彼此平行延伸的多个端子。各端子包含一转折部、一弹性臂部、一延伸部及一焊接部。转折部具有于一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弹性臂部自转折部的第一段往第一方向上延伸。延伸部于平行电子元件的插拔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其一端以转折部的第二段连接转折部的第一段,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间,朝向绝缘本体的后长边的夹角为一锐角。焊接部连接延伸部的另一端且凸出于绝缘本体的后长边。上述电连接器制造成本低,端子较不易受压变形。
文档编号H01R13/405GK202121101SQ20112017881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9日
发明者章晓暖 申请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