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导线收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930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退火导线收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 电线电缆加工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火导线收线机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之理,在电线电缆制造行业,需将经过退火并冷却后的导线收绕到专用的盘具上。但是,由于收线机构属于非标设备,因而大都由电线电缆生产厂商自行制造, 或者自行设计后委托专业的机械制造厂商制造。公知的也即目前电线电缆厂商所使用的退火导线收线机构是将动力装置设置于专用架子上或者设置在箱体的外部,将用于设置收线盘的转轴的一端与动力装置连接,并且使转轴的另一端形成水平悬臂状态,以供收线盘套置其上。这种结构的弊端在于由于转轴的水平悬臂端离机架或专用箱体的距离有限,因此只能勉强满足200型的小规格收线盘的设置,因为如果盲目地将转轴的水平悬臂端延长,那么虽然可以满足大规格收线盘的设置,但是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所谓的顾此,即为可以设置较大规格之盘具而藉以减少更换收线盘的频次(满盘后换盘),并且可减少换盘时的停机几率,提高生产效率,而所谓的失彼,即由于转轴悬臂端冗长,因此易产生挠度,收线盘在转轴带动而旋转的过程中出现颤动,并且收线速度越高,颤动越严重,甚至会损及退火导线。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并且经保密措施下的实验证明是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种前提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满足设置大规格收线盘要求而藉以减少换盘频次、降低在线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并且提高生产效率的退火导线收线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退火导线收线机构,包括一机架箱,该机架箱具有箱腔;沿所述机架箱的箱腔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间隔设置的动力机构;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箱的一侧或两侧的与所述动力机构的数量相等的收线盘驱动轴,收线盘驱动轴的一端探入到所述箱腔内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而收线盘驱动轴的另一端以水平悬臂状态伸展到箱腔外,并且配设有一前夹盘和一后夹盘;一退火导线导引机构,固定在所述机架箱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箱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动力机构的数量相等的并且与动力机构电气连接的调压器,调压器具有一调压旋钮,调压旋钮位于箱腔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箱腔内并且位于箱腔的下部设置有搁栅,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电机固定在所述的搁栅上, 第一传动轮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轴头上,并且与第二传动轮相配合,而第二传动轮固定在所述收线盘驱动轴伸展到箱腔内的一端端部。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均为齿轮并且彼此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夹盘朝向所述的后夹盘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锥形凸台,而后夹盘朝向前夹盘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锥形凸台。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线导引机构包括沿所述机架箱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的并且对应于所述收线盘驱动轴的上方的纵向导架和间隔固定在机架箱的顶部的并且与纵向导架形成垂直关系的横向导架,其中,在纵向导架上间隔固定有引线钩,而在横向导架上间隔开设有陶瓷圈孔,各陶瓷圈孔设有陶瓷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动力机构设置在机架箱的箱腔内,将转动地设置在机架箱上的收线盘驱动轴的一端伸展到箱腔内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而将收线盘驱动轴的另一端以水平悬臂状态伸展到箱腔外,从而使收线盘驱动轴具有良好的平衡效果,能够满足设置大规格例如400型的标准收线盘,不仅可以减少换盘频次,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提高收线效率以及确保前道的退火机构的退火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敬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长方体的并且具有箱腔11的机架箱1,在机架箱1的箱腔 11的下部间隔固定有搁栅111。在使用状态,机架箱1配置在导线退火机的出线端,经退火并冷却后的导线7引入本实用新型退火导线收线机构并收绕于收线盘6上。在前述的箱腔11内设置有动力机构2,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仅仅示出了沿箱腔11 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间隔设置的动力机构2,但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而在箱腔11内并且沿箱腔 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间隔设置动力机构2。各动力机构2包括电机21、第一传动轮22和第二传动轮23,电机21固定在前述的搁栅111上,第一传动轮22以平键固定方式固定在电机21的电机轴轴头211上,并且与第二传动轮23相配合,更具体地讲与第二传动轮23啮合,因为第一、第二传动轮22、23均为齿轮。第二传动轮23固定在收线盘驱动轴3探入到箱腔11内的一端端部。由图所示,收线盘驱动轴3的近中部通过第一轴承座33转动地支承在机架箱1的箱壁上,一端探入(伸展)到前述的箱腔11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第二轴承座34上,前述的第二传动轮23固定在收线盘驱动轴3探出第二轴承座34的轴头上,收线盘驱动轴3的另一端以水平悬臂状态伸展于箱腔11外(即位于箱腔11外),并且在该端配设有一前夹盘31 和一后夹盘32,其中前夹盘31通过其中央的前夹盘中心孔311套置于收线盘驱动轴3的末端,在该收线盘驱动轴3的末端加工有螺纹35,当前夹盘31套置完毕后,用限定螺母351 旋配于螺纹35上,对前夹盘31限定;后夹盘32同样通过其中心孔与构成于收线盘驱动轴 3上的平键36固定。在前、后夹盘31、32安装时,先安装后夹盘32,再安装前夹盘31。[0018]为了便于公众理解,图示的收线盘6套置在了收线盘驱动轴3伸展到箱腔11外的一端,并且位于前、后夹盘31、32之间。不论是在设置收线盘6还是将收线盘6取离于收线盘驱动轴3,均需对前夹盘31操作。例如当要将绕满有导线7的收线盘6从收线盘驱动轴3上取下时,则旋离限定螺母351,并且将前夹盘31取离,待更换空的收线盘6后再将前夹盘31和限定螺母351返回于收线盘驱动轴3上。 为了确保前、后夹盘31、32彼此与收线盘6适配,因此前夹盘31朝向后夹盘32 的一侧构成有第一锥形凸台312,而后夹盘32朝向前夹盘31的一侧构成有第二锥形凸台 322,第一、第二锥形凸台312、322与收线盘6的盘孔61相适配。优选地,在后夹盘32朝向前夹盘31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延伸一个或复数个挡销321,挡销321与收线盘6端面的加强筋62相配合。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箱腔11内设置有与动力机构2的数量相等的并且与动力机构2的电机21电气连接的调压器5,调压器5具有一调节旋钮51,调节旋钮51位于箱腔11 夕卜,与机架箱1的外壁贴触。通过对调节旋钮51的调节,可调整电机21的工作电压,藉以保障电机21的转速与导线7的张力相适应。经退火机构退火后的导线通过退火导线导引机构4导及于收线盘6,优选而非限于的退火导线导引机构4包括沿机架箱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固定的并且对应于收线盘驱动轴3上方的纵向导架41和与机架箱1的顶部固定原并且与纵向导架41形成垂直关系即形成十字交错关系的横向导架42。由图所示,纵向导架41通过一组间隔的固定座412与机架箱1的长度方向的外壁固定,并且在纵向导架41上间隔固定有引线钩411 ;横向导架42上间隔开设有陶瓷圈孔421,各陶瓷圈孔421内嵌置陶瓷圈4211。当然,如果前述的动力机构2在箱腔11内并且沿箱腔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间隔布置,那么前述的纵向导架41也沿机架箱1的长度方向的两外侧布置,并且相应的横向导架42也增加。上述方案由于将收线盘驱动轴3的近中部通过第一轴承座33支承于机架箱1上, 以第一轴承座33为支点,使收线盘驱动轴3的一端探入箱腔11内与动力机构2传动配合, 而供设置收线盘6的收线盘驱动轴3的另一端位于箱腔11外,因而,整个收线盘驱动轴3的力臂平衡效果优异,可以设置大规格的收线盘6,减少更换收线盘6的频次,以直径为400 mm 的收线盘6为例,绕复细导线时,一个工班仅需更换一次,有效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因为在更换收线盘6时,前述的退火机构需处于暂时停机状态。申请人: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由退火机构退火后的导线7经引线钩411和陶瓷圈4211引至收线盘6,在动力机构2的工作下,由电机21的电机轴轴头211带动第一传动轮22,由于该第一传动轮22与固定在收线盘驱动轴3上的第二传动轮23相啮合,因此由第二传动轮23使收线盘驱动轴3旋转,带动设在收线盘驱动轴3的悬臂端的并且由前、后夹盘31、32共同挟持的收线盘6旋转,导线7绕复于收线盘6上。
权利要求1.一种退火导线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箱(1),该机架箱(1)具有箱腔 (11);沿所述机架箱⑴的箱腔(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间隔设置的动力机构⑵; 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箱(1)的一侧或两侧的与所述动力机构(2)的数量相等的收线盘驱动轴(3),收线盘驱动轴(3)的一端探入到所述箱腔(11)内与动力机构(2)传动连接,而收线盘驱动轴(3)的另一端以水平悬臂状态伸展到箱腔(11)外,并且配设有一前夹盘(31) 和一后夹盘(32);—退火导线导引机构(4),固定在所述机架箱(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导线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腔(11)内设置有与所述动力机构(2)的数量相等的并且与动力机构(2)电气连接的调压器(5),调压器(5) 具有一调压旋钮(51),调压旋钮(51)位于箱腔(11)夕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导线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腔(11)内并且位于箱腔(11)的下部设置有搁栅(111),所述的动力机构⑵包括电机(21)、第一传动轮(22) 和第二传动轮(23),电机(21)固定在所述的搁栅(11)上,第一传动轮(22)固定在电机 (21)的电机轴轴头(211)上,并且与第二传动轮(23)相配合,而第二传动轮(23)固定在所述收线盘驱动轴(3)伸展到箱腔(11)内的一端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火导线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 (22,23)均为齿轮并且彼此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导线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夹盘(31)朝向所述的后夹盘(32)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锥形凸台(312),而后夹盘(32)朝向前夹盘(3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锥形凸台(3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导线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导引机构(4)包括沿所述机架箱(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的并且对应于所述收线盘驱动轴(3)的上方的纵向导架(41)和间隔固定在机架箱(1)的顶部的并且与纵向导架(41)形成垂直关系的横向导架(42),其中,在纵向导架(41)上间隔固定有引线钩(411),而在横向导架(42) 上间隔开设有陶瓷圈孔(421),各陶瓷圈孔(421)设有陶瓷圈(4211)。
专利摘要一种退火导线收线机构,属于电线电缆加工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一机架箱,该机架箱具有箱腔;沿所述机架箱的箱腔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间隔设置的动力机构;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箱的一侧或两侧的与所述动力机构的数量相等的收线盘驱动轴,收线盘驱动轴的一端探入到所述箱腔内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而收线盘驱动轴的另一端以水平悬臂状态伸展到箱腔外,并且配设有一前夹盘和一后夹盘;一退火导线导引机构,固定在所述机架箱上。优点可以减少换盘频次,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提高收线效率以及确保前道的退火机构的退火效率。
文档编号H01B13/00GK202167294SQ20112023786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7日
发明者周建新, 姚国清, 张健, 朱卫星, 袁文新, 陆文龙 申请人:常熟市中联光电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